《《争论的故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争论的故事》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争论的故事教案争论的故事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同学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局部。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
2、、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俺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
3、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假如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扮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同学上台扮演。 (3)同学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局部。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身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同学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
4、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同学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俺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同学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俺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扮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
5、安排: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案2 第一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一、努力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
6、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
7、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二、以学定教,凸现重点。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
8、,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第二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
9、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体现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
10、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
11、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争论的故事教案3 活动内容 1、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季节特征,知道每一个季节对人类和作用、 2、帮助幼儿学习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加以表现。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四季的季节特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表演故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学习故事 1、老师
12、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四位小姑娘图片,引出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提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第二遍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掌握其中的描述季节特征的语汇、 4、幼儿观看幼儿用书p2021。 5、游戏:春、夏、秋、冬钻出来、把幼儿分成春夏秋冬四组,当老师说一句话或一个词,表述的是哪一个季节的特征,代表哪一季节的小朋友就站起来。 如:老师说“春风和殉”,代表“春”的那一组就站起来。“绿树成荫”,代表“夏”的那一组就站起来。 二、故事表演 1、讲故事 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尝试讲出故事中的对话、 2、分角色,分段学习表演、 引导幼儿表现春、夏、秋、冬互不服气的神情、
13、3、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 请一组表现较好的幼儿向全班幼儿进行表演、 三、说一说 1、提问: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教师鼓励幼儿,让幼儿大胆地说一说这个季节的特点。 四、画一画 幼儿喜欢那一个季节就把它画下来、 五、教师小结、 争论的故事教案4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故事的情节。 领悟故事所蕴涵的 “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小黑板,屏幕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听故事,谈感想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上,老师先要和大家一通走近一个有趣的故事中 (放动画,教师讲故事)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 交流感想
14、 过渡: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 二 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612) 1.学生自由读课文612小节 2.拼读词语 真笨 抓住 关键 赞许 3.再读,说说你同意哪个想法?为什么? 相机出示小黑板,理解内容并且读好句子。 4.还有其他意见吗?结合省略号理解 5.在这些意见中,哪条的比较好?再读一读。 师:因为同学们回答的好,所以盛老师听的(聚精会神),并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赞许是什么意思?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5) 师: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故事中,近距离的来接触一下这
15、争论的兄弟俩。 1.自由读课文15 2.读读新词 火烤 评理 剖开 3.再读课文这一部分,讲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兄弟俩争了又辨,辨了又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很又道理,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想法是( ),理由是( ); 弟弟的想法是( ),理由是( )。 5.文中有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是(争论不休),给休字找找合理的解释 休:休息 停止 表示禁止 6.既然是争论不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体现争论的激烈语气,试试。 找出提示语,理解不以为然,找出然字的合理解释 然 :对 这样 表示尾词 7.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 8.听录音,再读 9.教师引读文章的4.5自然段 他们争
16、论不休,决定 当他们对解决方法感到满意是时候,想去射大雁,结果 那兄弟俩会说些什么呢? 10.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同时展开想像,续说故事 教师适当指导,评议 11. 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不同的语气变化 四 整体感知,领悟故事的道理 师:面对争论不休的兄弟俩,我们真想说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引导举例 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做事要抓住时机(板书)。 同时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齐读这三句话,结束本课 争论的故事教案5 教学目标 1、
17、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重 点 识字读文 难 点 读通课文 板书设计或教学流程 讲 (15)盛老师 问 (611) 听 (12) 课前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 教学过 程 课上(课后)心得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一、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
18、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真笨 赞许 关键 抓住 认读词语 理解词语 识记生字(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二、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说说“争论”的意思齐读课题据题质疑 听读课文适当做记号 认读理解识记读通课文 根据提示问题把课文中相关的自然段放在一起 课 题25、争论的故事本节分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前分析学生分析基本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懂得了一些的道理,但还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理解成语。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重 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19、难 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板书设计或教学流程 哥哥 煮 大声争辩25、争论的故事 找人评理 弟弟 烤 很不服气课前准备重点句子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课上(课后)心得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 1、认读或听写词语: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味道 浪费 时机 不以为然 赞许 关键 满意 2、听说训练: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上飞过,兄弟俩很想把大雁射下来充饥。 3、谈话过渡:兄弟俩想吃大雁肉,首先要做什么呢? 可是,他们却为大雁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
20、话。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2、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
21、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 三、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 认读或听写 听清楚,说准确理解“充饥” 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 理解:不以为然找准“然”的解释再读对话,把握语气 理解“争论不休”找准“休”字的解释跟读:“你们把
22、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上台表演、评价。 朗读句子,从中弄清:他们“笨”在哪儿?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谈收获演一演 争论的故事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争论的故事。 上节课,我
23、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同学们要认真读,用心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2、抢答游戏 (1)故事中谁与谁发生了争论?(2)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 (3)争论的结果是什么?(4)看图,你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吗?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一样,因此他们才-争论。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 1、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
24、,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 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 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 生读对话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 (他们的语气不一样了。这一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 (你这话不对) 该怎么读,
25、才能体现哥哥的不以为然呢? 师:看来,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 (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 师: 考考大家,“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 听得出来,哥哥有些生气了,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 (很不服气) 这次的争论兄弟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生气。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的争论。(齐读) 3、分角色朗读。 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同桌互练。点名分角色朗读。 4、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师生合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表演“争论不休”。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 (争论不休)。 休在这
26、里是什么意思呢?PPT 5、理解“两全其美”及故事的结果。 师:幸好有位老人经过。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节。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师: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节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争论不休”的结果。 三、自由评论,悟道理。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他们错在哪里? (生自由评论) 师:是呀,如果抓住最好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兄弟俩就不会后悔了。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
27、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1、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师: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ppt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只有这四位同学发言吗? (还有很多感想被省略了) 师:发现了这个省略号与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是呀,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我们就用12个点的省略号。 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发言,而且每个都说得这么好呀?(因为同学们聪明,爱动脑筋) 因此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地
28、向同学们投去 (赞许的目光,) 其实王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也非常聪明可爱,所以老师也像你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2、积累名言。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觉得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你认为机会像什么?(生畅谈)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老师这有两句话,我觉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自由读。 师:好的东西应该积累下来,能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吗? 点名反馈。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五、作业布置。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
29、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 争论的故事 吃大雁 哥哥 老人 弟弟 煮 半煮半烤 烤 抓住机会 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读全文 3、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
30、读课文 2、讨论争论情形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评议 (1)有没有读出感情 (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1、说说这个故事 2、兄弟俩错在哪 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 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 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 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 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 五、教学生字词 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 2、写字指导 3、学生描红 六、布
31、置作业 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 争论的故事教案8 今天,盛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跑到村子里去找人评理。
32、大家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这两兄弟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事,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争论的故事教案9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
33、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 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
34、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
35、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
36、了。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2、争论的声音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
37、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二、来自检测的争论:
38、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 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2、争论的声音。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
39、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阅卷老师认为,学生的独特感受应当予以尊重,如“要抓住时机”算对,“关键做起来”等也算对。而试题问的是“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兄弟俩真笨”“兄弟俩浪费时间”只能是当时的状况和简单的判断,你能说这也叫道理吗? 3、争论的反思: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 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
40、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三、来自教后记的争论: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 在一次教师交流教后记的活动中,课堂上的老师在提
41、出争论的故事教学中,他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其中只问“感想”,没问“道理”,以致于课文学会了,感想很丰富独特,但“道理”却只有一半的人掌握。“一石激起千层浪”,应问“感想”还是应问“道理”呢? 2、争论的声音 支持问“道理”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目标 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道理”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学完了“道理”学不懂,可以说教学的失败、教育的失误。其二,从当前的教学评价来看,一个学生只有体验感受,考试怎么办?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争论后的反思: 这次争论的其实体现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