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大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雨大班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听雨大班教案听雨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过程: 一、说雨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 老师出示幼儿的记录,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二、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从“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老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方法。 (2)第二段重点提问: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3)老师朗诵诗歌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4
2、)幼儿相互交流理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共同地方?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等。 (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雨点是怎么玩耍的”等) 4、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 三、雨趣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 1、(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 2、小结:无任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 听雨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中表现的“雨滴唱歌”的优美意境。 2、尝试创编儿歌听雨,并通过画画、说说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
3、合作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一套。 2、 配乐带。 3、 粉红、绿、黄色彩纸若干、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观看画面。(小朋友在雨中玩活动的照片) 师:“看,那是谁的照片啊?” “你们在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说出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欣赏课件片段,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到静静地听) 师:“猜,下雨天小蝴蝶在干什么?”欣赏片段(配乐朗诵第一段)师:“它会听到什么呢?” 师:“小蝴蝶到底听到小雨唱什么歌,我们一起来侧着耳朵仔细听。” 2、接下去欣赏
4、课件,能说出诗歌中的象声词。 欣赏第二段,第一遍: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难点:理解吱溜溜钻的形态)小雨唱了什么歌?师: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边说边用动作表现,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当幼儿不能说出吱溜溜时,老师可以提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它钻到花里面时是怎么唱的?) 3、寻找小雨点落下的地点、动态。 师:“小雨点怎么会唱出这么好听的歌?它在干什么呢?”幼儿说到什么语句时,就出现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语句规律。 完整理解表述语句: 沙沙沙,那是小雨和森林的树叶在玩耍; 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 吱溜溜,那是小雨钻进荷花的花蕊里
5、;滴滴答,那是小雨在敲窗玻璃打招呼。 4、完整欣赏。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听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遍。小雨唱的歌我们可以一起来说说。 三、学习创编儿歌听雨。 1、师:“小蝴蝶把它听到的小雨唱的歌告诉了我们,我们也听小雨唱过歌,我们也来告诉小蝴蝶,好吗?” 2、师:“我知道你们都想告诉它,我们把他画下来,怎么样? 3、师:“我们四人一组,先一起说说你听到小雨唱的歌,然后快快的画下来”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作画)(时间控制) 5、创编散文诗:“听雨” 听雨下雨了,小朋友们 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啊,听见了,听见了沙沙沙,那是小雨。丁丁丁,那是小
6、雨。吱吱吱,那是小雨。嗒嗒嗒,那是小雨。小朋友高兴地说:“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动听的歌呀!”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朋友还在静静地听。 四、结束部分 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象唱歌,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佩带胸卡,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2、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听雨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韵律美。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仿编。
7、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幅。 2、小花蝴蝶、蝴蝶妈妈、小雨点等指偶。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欣赏散文 教师边操作蝴蝶指偶,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提问:小花蝴蝶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小雨是怎么唱歌的? 你认为小雨发出“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的声音时,小雨在干什么呢? 结合图谱理解散文内容。提问:为什么小花蝴蝶听到沙沙沙,就猜是小雨在跟森林的树叶儿玩耍呢?“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那会儿小雨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手
8、持小雨点指偶,模仿不同的雨声,要求幼儿根据散文内容分别说出小雨在干什么。 3、学习仿编 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花蝴蝶还在静静地听。小花蝴蝶还会听到什么呢?那时小雨在干什么? 与幼儿一起到窗前听雨。 与幼儿仿编。如:“咚,咚,咚,那时小雨在马路上打鼓”“嘻,嘻,嘻,那是小雨在舔小朋友的脚丫”等。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并加入幼儿仿编的内容。 4、游戏:小雨和 在音乐声中,幼儿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小花、小草、石头、房屋等自己喜欢的物体,按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它们与小雨的关系。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
9、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听雨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领会散文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PPT);幼儿对雨天感受的记录;优美的乐曲等。 活动过程: 一、说雨-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二、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的经验与想象 1、从豆豆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老师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3、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
10、方法。 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4、朗诵诗歌的重点部分,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以卡片辅助)重点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 (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等) 5、老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6、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的经验与想象。(个别、小组)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 三、雨趣-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 1、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 2、小结:无任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 附:散文诗听雨(改编) 下雨了,小豆豆不能出去玩了,她在屋里走来走去,嘴里嘟哝着:不能出去玩了,真没意思。妈妈慈爱地看着小豆豆,把她带到窗前:孩
11、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怎么会唱歌?妈妈说:你闭上眼睛,仔细听。小豆豆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啊!啊!,听见了,听见了。 沙沙沙,小雨落在树叶上,它在和树叶玩耍呢。 叮叮叮,小雨落在屋顶上,它在屋顶上翻跟斗。 滋滋滋,小雨落在花朵上,轻轻地钻进花蕊里。 嗒嗒嗒,小雨落在窗户上,拍着窗玻璃在跟自己打招呼呢。 小豆豆高兴地说: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啊。窗外,小雨在轻轻地唱,屋子里,小豆豆在静静地听。 活动反思: 听雨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诗,以听雨为线索,将听雨的画面描写巧妙地串起来,形成了感受雨美的情景。语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个幼儿,他们从文字中的确也感
12、受到了雨声的美。 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我重复的给孩子看课件,让他们找一找下雨时的景色,丰富知识经验。有了知识经验的丰富,在第一环节中我就进行了提问“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然后通过欣赏散文提问、讨论的形式理解散文幼儿说一说,演一演朗读散文。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雨声的美。 活动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散文内容,以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我以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想把幼儿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
13、能让读的人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而幼儿本身没有具备欣赏的能力,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了解散文的情感、情绪、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幼儿,以美的姿态去感染他们。 在宽松的环境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学习散文也需要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样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能更为生动,也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感知散文。 听雨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4、。 2、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准备: 雨天的游戏(PPT);幼儿对雨天感受的记录;优美的乐曲等。 活动过程: 一、说雨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 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二、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的经验与想象 1、从“豆豆”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老师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3、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方法。 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4、朗诵诗歌的重点部分,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以卡片辅助) 重点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 (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等) 5、老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6、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
15、雨的经验与想象。(个别、小组)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 三、雨趣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 1、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 2、小结:无任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 简要评析: 听雨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内容形象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案设计合理,其中加入了PPT动漫制作, 更加会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在朗诵诗歌的时候加入了音乐,使诗歌更加充满了生趣,使幼儿在欣赏和学 习诗歌的同时,充满了对雨天的向往。如果这个活动在下雨天完成,效果应该会更好! 听雨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初步了解
16、散文诗中趣味性的语言和整齐的句式。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准备: 优美的音乐、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雨”。 播放下雨的图片与声音,幼儿观看、倾听。(提问:刚才你们看见什么?听见什么?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二、用故事导入散文诗。 讲述简要故事内容。 三、分段欣赏散文诗,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一)欣赏第一段 播放第一段,师朗诵(提问:妈妈教给豆豆的是什么办法啊?豆豆是怎么听雨的呢?学学她听雨的样子。) (二)欣赏第二段,重点了解雨点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1、幼儿带着问题听教师朗诵第二段(“豆豆会听到怎样的雨声呢?一起来听听看”
17、。) 2、幼儿回答“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样的?”(幼讲师点击相应的画面) 3、师小结、过渡语:“刚才,小朋友听的很仔细,说出了豆豆听到的不同的雨声。那么,这些雨点分别落在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儿说说看)我们一起再来静静地、仔细地听一听好吗?(师再播放、朗诵一遍第二段) (三)完整欣赏散文诗 1、这首散文诗讲的是豆豆在干什么?(听雨)对了,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就是“听雨”。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请小朋友注意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 2、教师完整朗诵散文诗。(配乐、ppt) 四、拓展幼儿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 1、提问: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这样的,你觉得雨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18、落在哪里?在干什么呢?(幼儿交流)请个别幼儿说说。 2、和好朋友用散文诗的句式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五、引导幼儿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1、提问:你们猜猜看,现在豆豆还讨厌下雨天吗? 2、总结:是啊,其实下雨天也有一种特别的趣味儿呢,我们小朋友无论在什么天气、什么时候,都要想办法让自己和别人快乐起来,做一个快乐宝贝!你们说好不好? 听雨大班教案7 实践活动 大班语言诗歌听雨 活动目标: 1、 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 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的绘画作品、PPT课件、与诗歌相应的图片。
19、活动过程: 一、 说雨一,感受雨与我们心情的关系。 老师出示幼儿的记录,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二、 听雨一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 从“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 老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 分段欣赏。 (1) 第一段重点提问:妈妈教小豆豆的是什么好办法。 (2) 第二段重点提问: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3) 老师朗诵诗歌的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4) 幼儿相互交流理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共同地方?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等。(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念念或追问“有趣在哪里”“雨点是怎么
20、玩耍的”等) 4、 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呢?它在干什么呢? 三、 雨趣一、感知雨天所带来的快乐。 1、(看PPT)在雨天,还能做些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推荐一些雨天的游戏)。 2、小结: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 附诗歌: 下雨了,下雨了,小豆豆不能出去玩了,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嘟哝着,下雨真没劲,下雨真没意思,妈妈很慈爱的看着他,把他带到窗前,对他说,豆豆你来听,雨点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雨点怎么会唱歌呢?妈妈说,你闭上眼睛仔细听,小豆豆就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啊,听到了,听到了,沙沙
21、沙,雨点落到树叶上,他在和树叶玩耍呢,叮叮叮,雨点落在屋顶上,他在屋顶上翻跟头呢,吱吱吱,雨点落在花朵上,轻轻地钻进花蕊里,嗒嗒嗒,雨点落在窗户上,拍着窗玻璃在和自己打招呼呢,小豆豆高兴的说,雨点唱了一首多么动听、多么有趣的歌呀,窗外,雨在轻轻地下,小豆豆呢,在屋子里静静地听。 听雨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中表现的“雨滴唱歌”的优美意境。 2、尝试创编儿歌听雨,并通过画画、说说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4、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
22、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配乐带。 3、粉红、绿、黄色彩纸若干、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观看画面。(小朋友在雨中玩活动的照片)师:“看,那是谁的照片啊?”“你们在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 1、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说出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欣赏课件片段,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到静静地听)师:“猜,下雨天小蝴蝶在干什么?”欣赏片段(配乐朗诵第一段)师:“它会听到什么呢?”师:“小蝴蝶到底听到小雨唱什么歌,我们一起来侧着耳朵仔细听。” 2、接下去欣赏课件,能说出诗歌中的象声词。欣赏第二段,第一遍:
23、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难点:理解吱溜溜钻的形态)小雨唱了什么歌?师: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边说边用动作表现,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当幼儿不能说出吱溜溜时,老师可以提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它钻到花里面时是怎么唱的?) 3、寻找小雨点落下的地点、动态。师:“小雨点怎么会唱出这么好听的歌?它在干什么呢?”幼儿说到什么语句时,就出现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语句规律。完整理解表述语句:沙沙沙,那是小雨和森林的树叶在玩耍;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吱溜溜,那是小雨钻进荷花的花蕊里;滴滴答,那是小雨在敲窗玻璃打招呼。4、完整欣赏。老师告诉你
24、们,这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听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遍。小雨唱的歌我们可以一起来说说。 三、学习创编儿歌听雨。 1、师:“小蝴蝶把它听到的小雨唱的歌告诉了我们,我们也听小雨唱过歌,我们也来告诉小蝴蝶,好吗?” 2、师:“我知道你们都想告诉它,我们把他画下来,怎么样? 3、师:“我们四人一组,先一起说说你听到小雨唱的歌,然后快快的画下来”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作画)(时间控制) 5、创编散文诗:“听雨”听雨下雨了,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啊,听见了,听见了沙沙沙,那是小雨。丁丁丁,那是小雨。吱吱吱,那是小雨。嗒嗒嗒,那是小雨。小朋友高兴地说:“沙沙沙、丁
25、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动听的歌呀!”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朋友还在静静地听。 四、结束部分 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象唱歌,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佩带胸卡,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2、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活动反思 听雨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诗,以听雨为线索,将听雨的画面描写巧妙地串起来,形成了感受雨美的情景。语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个幼儿,他们从文字中的确也感受到了雨声的美。 为了让
26、幼儿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我重复的给孩子看课件,让他们找一找下雨时的景色,丰富知识经验。有了知识经验的丰富,在第一环节中我就进行了提问“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然后通过欣赏散文提问、讨论的形式理解散文幼儿说一说,演一演朗读散文。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雨声的美。 通过这一次的散文欣赏活动,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1.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利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雨声,孩子在欣赏散文时就有了直观的经验,能更好的理解散文。 2.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活动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散文内容,以直观具体
27、的情境刺激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我以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想把幼儿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的人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而幼儿本身没有具备欣赏的能力,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了解散文的情感、情绪、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幼儿,以美的姿态去感染他们。 3.在宽松的环境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学习散文也需要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样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能更为生动,也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感知散文。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