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件.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2086577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课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

2、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学生的

3、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文解释,尽量自主解决翻译问题。 2、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魅力,并理解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文言知识的积累。 2、烛之武劝说之词魅力探讨,分析、把握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假设一个情形,如果日本想攻打朝鲜,但是又缺乏正当的理由,于是它就把美国拉着,现在国难当头,朝鲜需要派一个人去劝美国退兵,这个人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跟美国总统说? (设计说明:因为课文讲述的故事所处的年代比较远,学生可能没

4、有多大感觉,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我就地取材,把学生安排在这样一个假设的情景里,希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二、自主预习,小组讨论 教师按照小组数把标题、文章翻译等任务分配到小组,并要求小组讨论,特别是重点文言知识必须在翻译的时候明确出来,如果本组有疑问,可以指出来,由其他组解决。 学生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在进行第二单元文言文教学之前,我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文言相关知识给学生说了一下,因为根据我的调查,初中语文很少说这些,考试也不要求,但是高中的学习却需要这些。而本课预习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就是想检查他们之前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三、预习检查,疏通文意 学生分组翻译,

5、教师适当点拨。 重点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6、。 (三)、词类活用(例句)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意动 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

7、(使动,使退却(撤兵)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今老矣(老,老年人)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4.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重要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8、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9、不译)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3.省略句 (1)省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许之 (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

10、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不能忽略文言知识的掌握,无论是面对近处的考试还是面对远方的长远的古文阅读,而且这些死的知识,最后应该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直至掌握,教师最后还是不要代劳,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尽量充分相信他们,假以时日,我相信大部分学生肯定是可以做到独立阅读的。) 四、问题引导,感受人物 1、烛之武是主动去退秦师吗?你有什么根据? 讨论明确:不是主动去的。“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2、烛之武的劝说为什么让秦君退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与教师通过探究讨论得出: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

11、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总结:三个假设句,三个疑问句,八个“君“。烛之武的劝说之词非常有条理性和层次感,既能动之以情,也能晓之以理。 3、“秦师退”与“退秦师”以及“晋君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你觉得呢? “利” (设计意图:在备课的时候,我考虑了很多,这个也想给学生,那个似乎也不能遗漏,但是,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一篇课文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最后取舍,选择了这三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我读到了一个的烛之武? (设计意图:有了上面那么多的铺垫,学生没有想说的和想写的,应该是不可能的。)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