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设计.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192431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设计 生:老师好! 师:请坐。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什么? 生齐:亲爱的爸爸妈妈 师:是谁? 生:聂华苓。 师: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题,谁还记得? 生: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师:非常好。这是一篇以和平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以参加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为线索,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作家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 请男同学齐读第二部分,其中引用的诗句由女同学来读。 生读课文。 师:第二部分记述了作家参加朗诵、合唱等演出活动的情况。其中有一句话,是对这一场面的高度概括。请找出来

2、。 生:人,是健忘的。 师:哦,那既然“人,是健忘的”,南斯拉夫人民为什么还要年年搞纪念活动呢?这些纪念活动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师:很好,这句话在整个第二部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中心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历史与现实,悲哀与美丽,真实与荒谬,这是三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它们怎么能统一于一体,该如何理解? 生:历史是指南斯拉夫人民惨遭杀害的事件已经是历史了;现实是指眼前的纪念活动。二者此刻融合了。 生:悲哀是指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很悲哀;美丽是指 师: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肯定是悲哀的,但这种悲哀最主要的是来自于什么? 生:

3、悲哀是因为历史上的悲惨事件。 师:对,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美丽则表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是美丽的。悲哀与美丽融合在一起了。真实与荒谬怎么理解? 生: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 师:是吗?历史事件是真实发生的,今天的纪念活动难道不真实吗?无论历史上的罪行,还是今天的纪念活动,都是真实的。绝不能认为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那么,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究竟什么是荒谬的呢? 生沉默。 师:这一历史事件中最荒谬的因素在于纳粹杀害了无辜的南斯拉夫人民,甚至包括名儿童。无辜而惨遭杀害,这是最荒谬的! 师:引用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表达孩子们不久以后就被杀害了

4、。 师:你说的不错,但这一点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生: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 师:非常好,你读书读得很认真。其实在文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用这些诗句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越是歌颂孩子的可爱和希望,越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 师:塞尔维亚人用这样的纪念活动来表达什么? 生: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师: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希望世间消灭战争,永远和平。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生:南京大屠杀。 师:两个历史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最后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

5、忘记。”不能忘记的是什么? 生: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教训。 师:说得非常好。人,再健忘,也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师:文章第二部分以回顾历史为主,而第三部分则过渡到面向现实。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师指定数名学生朗读。 师:这部分有一句话表明了由历史到现实的过渡,谁注意到了? 生踊跃举手。 生: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师:不错,正是这句话。文章第三部分写作家们参加座谈会的情景。来自世界各地的六十多位作家应邀参加了年南斯拉夫人民纪念克拉库耶伐次事件的活动,作家们围绕“放逐与文学”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文中写了几国作家的发言? 生有说

6、国的,有说国的。 讨论后明确:国。美国、中国、西德、日本。 师:写美国作家安格尔时,引用了他的一行诗“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如何理解这句诗? 生:黑色是人们为了纪念死者,说明死的人很多。 师:思路非常好。“这儿”指哪? 生:南斯拉夫。 师:不够准确。再想想。 生:克拉库耶伐次。 师:对,是指发生过灾难的小城。黑色往往和什么有联系? 生:死亡、悲哀、痛苦。 师:对。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诗人是说,视线里满是人们为纪念死者而穿的黑衣或者戴的黑纱,所以显得明亮,而且是太明亮。就是明亮到有些刺目的程度。诗人对南斯拉夫人民怀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今天我对南斯拉夫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 师

7、:对,美国作家对南斯拉夫人们充满了理解与同情。我们再来看西德作家明赫白的表现如何? 请同学齐读第自然段。 生:认错了。 师:对,西德作家是承认错误了。但这种认错不同于我们同学犯了一个小错误之后的认错。你用的词语还不够准确。程度不够。谁再换个词? 生:忏悔了。 师:对,这个词就准确了。而且应该说这是一种真诚的忏悔。为什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位西德作家亲手杀死了那些孩子?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 生:因为他是西德的作家,正是他的国家的人当年杀害了那些无辜的孩子。 师:对,所以我们说他是真诚的忏悔,他是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犯的错误在做忏悔。这是非常难能

8、可贵的。而且他说“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一个西德人,历史上西德人制造了南斯拉夫人们的惨案。他是杀人者的国家的人,而其他作家很多是受害者的国家的人。 师:对,按常理来说,这两个国家的人是不会坐到一起的。尤其是在战争的年代里。而现在,西德作家和南斯拉夫作家坐到了一起,所以,明赫白为此而感激。我们再来看看 日本人的表现吧。请一位同学朗读日本人的发言。 师:南京大屠杀是历史的事实,日本人在这里也承认了,但我们知道,日本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承认这一事实,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里也没有侵华战争这段历史。日本人说“我们也有原子弹”,这是怎么回事? 生:二战期间,日本偷袭了

9、美国的珍珠港,结果,美国就向日本投放了两枚原子弹,一枚在广岛,一枚在长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了。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对历史了解得很多。所以说,日本人民虽然也是受害者,但日本政府对率先发动了非正义的战争。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同属于法西斯阵营。但日本人和德国人今天对待战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师:如果说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那么,日本人这算什么? 生:狡辩。 师:太好了。你用的词非常恰当。上节课六班同学用的词语是“辩护”。我认为不太准确。因为“辩护”一词是个中性词,可以是为好的事情而做解释。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显然不够明确。这里,我们必须说,日本人是一种狡辩,而且是自私的狡辩。 师: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

10、,对西德人和日本人的称呼不同。他称“西德人”为“作家”,却称“日本人”为“日本人”,为什么? 师:参加座谈会的这些人,身份都是作家,西德人是作家,日本人也是作家,他肯定不是个扫地的。(众生笑)那为什么称“西德人”为“作家”,却称“日本人”为“日本人”呢?是有意而为之的,不同的称呼表达了他的爱憎感情。表现了他对西德作家的尊敬和对日本人的鄙夷。 师: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细节。“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这个细节描写说明什么? 生:世界各地的许多作家原谅了西德作家。 生:作家们对西德人的尊敬。 生:人们同情并支持

11、西德作家。 师:大家理解得很好,再深入想一想,这也表明了人们对日本人的什么态度? 生:对日本人的轻视。 生:作家们对日本人的讨厌。 师:非常对,充分表达了作家们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他的孤立。许多人和明赫白握手,却没有人答理那个日本人。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场悲剧中最感人的部分孩子们在最后的时刻留下的片纸只字。 生齐读第四部分。 师:人们临死之前留下的话应该叫什么? 生:遗言。 师:这些遗言中,有一句跟这篇文章的题目有关,是哪一句? 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 师:有一句表现了这一事件的性质,是哪一句? 生:“永别了美莎” 师:再想想,还有没有更贴切的? 生:“永别了我所有的亲人我最最

12、亲爱的我就要死了虽然我无罪”。 师:对。还有一句,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是哪一句? 生:“孩子们为父报仇”。 师:可以说这些临死的人用自己英勇的行动为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就如同那位英勇不屈的南斯拉夫教师一样。他们用自己的悲剧向世界昭示了“世上再也不要有战争和屠杀了”,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作业是整理本课字词。 师:下课! 这是一节我0xx年月日上的一节常规教学课。当时恰逢何平校长来八年五班检查听课。我就按照教学计划上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课时。 这节课在整体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发言踊跃,发言次数和发言人数都比较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作、交流、共享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境界,平等的对话是前提。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要实现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就必须鼓励孩子每一个思想的火花,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次思维的过程。当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时,情感的体验就很容易实现了,方法能力的培养也尽可以贯穿其中。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