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
2、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
3、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4、(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其中心点不同。 2.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磁铁、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让幼儿猜想,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圆形”,如果让你们用吸管顶起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二)、幼儿初步
5、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的。 1.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师:“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顶起来那个点的地方打做个记号,不能顶起来的点打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2.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师: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卡片送到黑板上,然后坐下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那个店能顶起来。 3.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几号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
6、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4.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教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才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圆形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长方形纸片,如果也用吸管,你们猜猜能将它们顶起来吗?”“这两个形状上也有几个点,你们猜猜,在几号点能将纸片顶起来?看看中心点能不能顶起来?”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画个圆圈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
7、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教师:“三角形、长方形纸片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片?”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师:“像三角形、长方形这种规则的图形,只要找到它们都有一个中心点就能将纸片顶起来。”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教师:“是不是所有图形的中心点都能将纸片顶起来呢?老师今天还准备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试一试这些不规则图形的中心点能不能将纸片顶起来?请在能将纸片顶起来的点的那个地方,用笔画个小圆点做上记号!” 四、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
8、不规则图形,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活动难点: 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轻音乐梁祝。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
9、分:欣赏杂技表演顶碗的图片。 1.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2.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二、基本部分: 1.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2.尝试用纸筒芯顶纸板。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2)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3)小结:我们
10、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3.还有那些东西可以顶试一试。(笔、尺子、杯子、吸管) 4.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5.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1)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2)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3)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6.探索那种材料容易顶 (1)猜测: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
11、,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 (2)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3)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三、结束部分: 1.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2.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
12、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3.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看。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4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科学顶纸板 (一)(物质与特质)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
13、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平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2、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幼:好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
14、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2、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
15、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3、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
16、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平衡的经验。 4、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
17、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5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
18、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1)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2)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
19、?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
20、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下次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些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
21、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师:我们一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
22、,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
23、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
24、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25、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
26、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附:顶纸板记录表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
27、在顶纸板的游戏中,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各一支笔、一个纸筒芯、一根筷子。 2、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正方形、正三角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并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圆点;另一套剪成鱼、草、叶子、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顶碗杂技表演图片,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杂技演员怎样表演杂技? (二)、试一试,用笔顶纸板。 1、喜励幼儿大胆选用各种材料自由地顶纸板,玩纸板。 2、指导幼儿用铅笔顶规则图
28、形的纸板。 3、提出要求: (1)要求幼儿用铅笔分别在纸板的各个点上,在能顶起纸板的点上“”,不能顶起纸板的点上“X”。 (2)讨论: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顶什么形状的纸板,用笔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才能顶起纸板。 4、师小结:我们要把笔顶在纸板的中心,这样才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这就是纸板的中心点。 5、引导幼儿尝试用铅笔顶不规则图形的纸板。 引导语:老师这里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纸板,请你们也来给它们找出中心点。 (1)启发幼儿用铅笔去顶不规则图形纸板,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寻找出能顶起这些纸板的地方,并积极与同伴交流探索情况。 (2) 讨论:你是怎样顶起纸板的?在顶纸板时,你发现了什么? (三)玩
29、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容易顶纸板。 (1)引导语:老师这里有许多可以顶纸板的材料:纸筒芯、筷子、笔。你觉得哪种材料顶起纸板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起纸板的最不稳? (2)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哪种材料顶的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的最不稳?想一想为什么? (3)师小结:工具的面越大越能更快、更平稳地顶起纸板。 (四)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现在我们就去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一个顶纸板的节目给客人老师看吧。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8 活动目标: 1、会用猜测、验证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尝试寻找纸板的重心位置. 2、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感受反复实验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
30、、难点: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 2、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支撑面与物体平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硬纸板若干; 2、记录纸、吸管、水彩笔人手各一支。 3、盘子、橡皮、纸杯、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些圆形的纸片和小吸管,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幼儿自由猜测) 师生进行猜测、讨论 2、探索,验证圆形纸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教师:这个小吸管能把这圆形的纸板顶起来吗?(幼儿讨论、猜测) 2)、动手操作 3)、表达交流:说说你的
31、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老师这边还有一些纸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小吸管能把它顶起来吗?想不想试一试 3、尝试顶各种形状纸片,进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师: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老师这里还准备一些图形,还有记录表,把你们自己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图形顶起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小实验。 (1)提出要求:做实验的时候小朋友要细心、耐心,不要放弃,多试几次,(2)把你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顶起来的,就在实验结果这一栏打勾,不可以顶起来的就打叉。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和同伴交流。 5、师生验证 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你发现了
32、什么? 6、教师小结:原来,要一只手握好筷子把它竖直,另一只手把纸板稳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断地调整纸板的位置,直到找准位置才能稳当地停住。那么这个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三)继续探索,寻找、记录顶点位置 1、教师:现在,我们要再试一试,直到纸板能够稳当地停在吸管上时,(1、)你用吸管顶好不动,然后用吸管把铅笔顶住纸板的位置画个圆圈,画好后马上用吸管验证一下。 (2)、如果自己一个人不行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差。 3、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操作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为每张纸板都找到了一个能稳稳当当顶起来的点,其实这个点可不是普通的点
33、,它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做物体的“重心”,每一样东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体稳稳当当地顶起来” (四)生活经验迁移 1、教师:老师现在收集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重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只要我们找到了它们的重心,就能在那一点上稳当地把它顶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3、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找找其他的东西,也来做这个有趣的小实验,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重心”的资料,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动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给孩子带来了一节科学活动顶纸板,反思本次活动的目
34、标基本达到,我先通过各种图形导入,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测那些图形纸板能顶起来,再实践到用勾线笔顶起纸板,探索由易到验,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将总结如下: 成功点: 1、探索由易到难,体现学习的渐进性,通过尝试找到支撑点,幼儿很快用吸管顶起纸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为孩子们积极参与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铺垫。 2、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服务于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再次借助各种图形的材料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3、用勾线笔顶起各种形状的纸板时,孩子们有的将勾线笔立在桌面上,再将纸板平放在笔头上,这样更有利于找到
35、纸板的重心,使得纸板平稳地顶在吸管上稳当顶着纸板,虽然刚开始找不到平衡点,但通过多次的试放,孩子们终于成功地顶起纸板了。 不足之处: 1、科学活动语言要简练,轻声指导这点老师话过多。 2、第二次探索用笔头顶起纸板时,要求提得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幼儿将手顶在纸板、有的吸管没握好,导致吸管歪歪顶不起来。 虽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完美,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我们应借助幼儿园这个平台,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拓宽他们感知、他们所能实践的空间,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学习的
36、主人。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9 设计意图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7、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1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
38、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
39、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
40、动的信心。)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 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
41、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分享顶纸
42、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10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杂技节目顶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