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校教师群体不仅要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教学任务、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的学生、变化频繁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而且还要面对社会和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工作和生活中显性与隐性的双重负担往往使他们的心理负荷日趋加重,进而可能引发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等问题,对他们的身心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在新形势和新时期下,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将教师的“
2、工作压力”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工作环境有关因素的威胁或逼迫(多为负性因素)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教师的“工作倦怠”则是指教师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地从事本职工作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疲惫的状态;国外许多学者都针对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美国学者迈纳和布鲁尔、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的研究均表明教师工作压力对教师工作倦怠有一定影响,长期的工作压力会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疲倦。英国拉夫堡大学特拉弗斯和曼彻斯特大学库伯教授的研究认为,教师工作倦怠的出现与教师工作压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英国学者伯利克斯也通过调查研究发
3、现: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生理健康、工作效率正相关,但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 然而,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不仅对于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历史较短、成果较少,而且目前绝大部分针对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所进行的研究都将中小学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高校教师还没有成为研究者的主要关注对象,针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开展的研究比较缺乏,至于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具体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以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选取中国青年
4、政治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的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概况 研究对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全体在岗教师(含专、兼职教师);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用到的测量量表包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在本研究中,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个过程: 一是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选择和确定。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进行考察,我们认为由清华大学李虹教授
5、针对中国高校教师所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结构效度可靠,经过了多次信效度检验,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测量量表之一。该量表由24个题目组成,包含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5个分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四级计分法,使用了4点分数(1=没有压力,2=轻度压力,3=中度压力,4=严重压力)作为计量指标。 二是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预试与修订。由于目前国内尚无针对高校教师开发的比较成熟的工作倦怠量表,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诗勒针对教育工作者开发的工作倦怠量表(MBI-ES)为蓝本,结合国内有关学者的翻译,通过征求国内有关心理学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对高校
6、教师工作倦怠量表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在此基础上,随机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的200名教师作为测试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修订后的教师工作倦怠量表进行了预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检验,我们发现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正式量表使用。该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共有22个选项,分为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3个分量表。量表计分同样采用国际通用的李克特五级计分法,分为“从不如此”“偶尔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和“一直如此”5个层级。 结果与分析 1.样本描述 截至20XX年7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58人。本
7、次研究面向学校目前在岗的全体专、兼职教师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230份,回收率93.88%,其中有效问卷216份。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本次调查覆盖面较广,在各人口学变量上样本分布合理,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具体调查样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利用克朗巴哈内部一致性系数对两个量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发现工作压力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945,各分量表的信度指标均超过了0.75;工作倦怠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a=0.901,各分量表的信度指标均超过了0.70;说明两个量表的测量结果均有较好的信度,达到了
8、心理学测试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状况分析 一是教师工作压力状况的描述性分析。由于本研究所用的教师工作压力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式四级计分法,所以我们将“2.5分”定义为教师工作压力的中间状态,即理论中值。通过对学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总体压力均值为2.20XX,低于理论中值,说明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处于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之间。分析结果显示,在教师工作压力的各个维度中,只有工作负荷因素的平均值(2.5224)超过了理论中值,才说明学校教师在工作负荷方面感到的压力比较大。究其原因,可能与学校近几年来师资紧张,大部分教师的学期教学工
9、作量增大有关。除工作负荷因素以外,教师感到的压力由大到小分别是:工作乐趣因素(2.20XX)、工作保障因素(2.1887)、教学保障因素(2.1861)、人际关系因素(1.9907)。 二是教师工作倦怠状况的描述性分析。由于本研究所用的工作压力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式五级计分法,所以“3分”为教师工作倦怠的中间状态,即理论中值。通过对学校教师工作倦怠状况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总体工作倦怠均值为2.20XX,低于理论中值,说明教师整体倦怠程度不是很高,教师工作倦怠感尚不明显。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教师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中,只有情绪衰竭维度的平均值(2.6073)略接近于理论中值,这表明
10、教师在情绪上比较容易产生的厌倦感。而学校教师的低成就感维度(2.0597)和去人性化维度(1.7827)的平均得分值都远小于理论中值,说明学校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还是比较认同的,教师群体之间关系融洽。 三是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的人口统计学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表现和状况,我们以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为检验因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式,对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各维度上的情况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在性别方面,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维度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
11、去人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性的倦怠程度比女性严重。在婚姻方面,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方面,教师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教学保障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36岁45岁年龄段的教师感到压力最大;工作倦怠各维度在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教师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和工作乐趣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博士学历群体感到的压力最大;工作倦怠各维度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称方面,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维
12、度在职称方面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去人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副高职称群体感受到的倦怠程度最高。在教龄方面,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关系分析 一是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性分析。为了解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显著性的大小判断,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和教师工作倦怠各维度之间在0.01 显著水平上相关关系显著;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和教师工作倦怠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度达到了0.626(*),说明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
13、怠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此外,从各个维度的相关关系来看,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5个维度均与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维度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满足我们进行回归分析的要求。 二是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在证明了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我们将工作压力作为自变量,工作倦怠作为因变量,采用 “逐步回归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然而,通过工作压力各维度对工作倦怠量表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当工作倦怠总量表作为因变量的时候,只有工作压力之中的工作负荷、工作乐趣和人际关系3个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为了进一步分
14、析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各维度之间的影响关系,我们将工作压力各个维度分别作为自变量,分别对工作倦怠各维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情绪衰竭的回归分析。通过工作压力各维度对情绪衰竭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当情绪衰竭作为因变量时,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两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经过t值概率和F值概率的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其容忍度都在0.5以上,回归效果较好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工作压力中的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这3个维度因在回归分析中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被剔除掉。从回归结果的自变量排序上来看,工作负荷因素排在最前面,说明该维度与情绪衰竭关系最为密切,工作乐趣维度与情绪衰竭的
15、关系次之。回归后得到的调整后R值为0.547,这说明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两个自变量对情绪衰竭的联合变异量解释为54.7%;得到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从大到小为:工作负荷0.508;工作乐趣0.291,这说明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对情绪衰竭具有较强的正预测能力。这也意味着我们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减小教师在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来减轻他们工作中感到情绪衰竭的程度。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低成就感的回归分析。通过工作压力各维度对低成就感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当把低成就感作为因变量时,只有工作压力中的工作保障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经过t值概率和F值概率的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容忍度达到了1,回归效果较好
16、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工作压力中的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这4个维度因在回归分析中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被剔除掉。回归后得到的调整后R值为0.112,这说明工作保障自变量对低成就感的变异量解释为11.2%;得到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工作保障0.341,这说明工作保障对低成就感具有较强的正预测能力。这也意味着我们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减小教师在工作保障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来释缓他们工作倦怠中产生低成就感的程度。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去人性化的回归分析。通过工作压力各维度对去人性化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当把去人性化作为因变量时,只有工作压力中的人际关系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经过t值概率和F值概率的
17、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容忍度达到了1,回归效果较好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工作压力中的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这4个维度因在回归分析中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被剔除掉。回归后得到的调整后R值为0.161,这说明工作保障自变量对低成就感的变异量解释为16.1%;得到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工作保障0.406,这说明人际关系对去人性化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能力。这也意味着我们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减小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来减缓他们在工作中去人性化感觉的程度。 根据上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我们得出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一是学校教师工作压
18、力总体水平不高,处于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之间,教师感到的工作压力来源大小依次为:工作负荷、工作乐趣、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教师的工作倦怠总体水平处于低程度水平,倦怠表现尚不明显,教师感到倦怠程度的大小依次是: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同时,经过检验,我们发现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程度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是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与工作倦怠各维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工作压力的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维度对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是影响工作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因素对工作倦怠的低成就感维度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工作压力的人际关系维
19、度对工作倦怠的去人性化维度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2.政策建议 结合之前的分析,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结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表现,而且对不同的教师群体也要有所侧重性地进行关注,如对年龄为36岁45岁的青年教师群体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群体要加强关心和帮助,并适时建立教师心理辅导机制,为教师群体减负、降压,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克服工作倦怠感带来的不良情绪。同时,由于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工作压力的有关因素对于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具体的教师管理工作中,可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来达到释缓学校教师工作
20、倦怠程度的目的,如在工作保障方面:可以通过帮助教师解决子女入学、住房等家庭生活上的多种困难,为他们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在教学保障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深造、培训和访学的机会,从而来弥补他们在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帮助他们实现知识更新;在工作负荷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教师人才引进、打造学术团队、合理配置和优化师资结构等方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教师能有更充裕的时间从事教学积累和学术研究;在人际关系和工作乐趣方面:可以结合教师兴趣爱好,通过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学术沙龙讲座等方式为教师创造一些交流机会,这样既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增进教师情感,帮助教师缓解工作紧张情绪,也可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文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研课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研究”的主要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