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 袁红燕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XX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给予同样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治疗1个月行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确诊Hp根治情况,同时行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钳取两块胃窦部黏膜作Hp辅助检测。比较2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出血等消化道症状。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80%(P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Hp 感染 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0例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 ,并用尿素13C/14C呼气试验测定Hp为阳性的病例,全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3070岁,平均57岁,溃疡直径312 mm。从胃窦部取黏膜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甲苯胺蓝染色法染色同时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所有入选病例均合并Hp感染。患者均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平均病史3年。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溃疡 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内未用过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用药史。 2 治疗方法 兰
3、索拉唑30 mg,合用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 林1 000 mg,口服 ,2次/d,共用14 d。治疗期间不使用非甾体类抗生素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1个月后,复查C14尿素呼气试验,复查胃镜,观察溃疡面修复及Hp根除情况。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先行止血,进行防休克处理,待出血停止后再实施上述治疗方案。 3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3.1 药物护理 药物治疗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式,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以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并耐心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药,定量定时的服药,不可漏服,并叮嘱患者在服药期间禁食饮料
4、、牛奶等酸性食物; 禁止服用利血平、皮质激素类固醇、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消炎药等,避免加重溃疡或者更严重的诱发出血。 3.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与患者多交谈,取得其信任,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与疑问,耐心讲解本病的治疗与Hp的相关性,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解除焦虑、恐惧心理,对治疗疾病建立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这样避免由于精神紧张所造成的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及降低Hp复发率。 3.3 饮食护理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部分尤为重要,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加重病情,护理人员需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加快溃疡愈合速度,患者主要进食
5、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并且要求少量多餐,依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逐渐加量,并多进食面条、蔬菜、蛋类食物,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更加适合患者的身体恢复2,禁忌食用刺激性、粗糙食物,比如浓茶、咖啡,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或过冷、过热、酸辣、生冷的食物,并严禁烟酒,以降低对肠胃道的物理刺激。 3.4 并发症的护理 出血:出血量小时给予静脉止血治疗,若出血量较大者应做好输血准备,必要时内镜下止血。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及颜色、性质和量,严重出血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穿孔:如溃疡疼痛变为持续性,进食或药物后不能缓解,提示可能出现穿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治疗。幽门梗阻:若症状较轻可进流质饮食,较重者必要时行
6、胃肠减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等,同时禁食水,及时补液以保持电解质平衡。做好胃肠减压管的护理,防止管道滑脱,扭曲,打折。 4 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且观察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具体见表1、表2。 5 讨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存在于人体胃和十二指肠的酸性环境中,80%的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这种细菌引发的。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防止溃疡复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疼痛的观察与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在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的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