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174514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有关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关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有关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通分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公因数、公倍数,本节课是学习分数的加减、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还比较低级。他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

2、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生动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创造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设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掌握通分的概念,能够利用通过比较异分母的大小。 经历异分母大小比较的过程,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经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 四、说重点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设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3、掌握异分母分数通分。 掌握异分母分数通分。 五、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教学活动都须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问题的设置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称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使得教学过程有序、有效地进行,针对本节课,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提出三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4、问题一:有一桶水,分装了7个瓶子。熊大喝了其中的两瓶,熊二喝了其中的三瓶。谁喝的多呢?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一多少关系吗? 问题二: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样多的一桶矿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7个大瓶子,喝了其中的三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13个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三瓶。问,谁喝的水多呢?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一不等关系吗? 问题三: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样多的一桶矿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7个大瓶子,喝了其中的2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13个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4瓶。你能判断谁喝的多吗? 前两个问题,可以分别化为同分母比较大小和同分子比较大小,学生可以利用直观常识直接得出结论。第三个问题,

5、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导致判断困难。让学生思考不能比较大小的原因,进而引出新课。新课的导入,贴近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层层递进。利用启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新知 在探究环节,根据导入环节的三个问题,我设置以下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同分母比较大小的探究。 师:问题一能比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装水的瓶子大小相同,亦即单位相同。 师:所对应的分数能比较大小的原因呢? 生:分数单位相同。 师:由此可以得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则是什么? 生:同分母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数大,分子小的数小。 教师板书 探究二,同分子比较大小的探究。 师:问题

6、二能比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瓶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 师:所对应的分数能比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分子相同,分数单位不同。 师:可不可以由此得出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则呢? 生:同分子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大的数反而小,分母小的数反而大。 教师板书 探究三,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师:我们学习了同分母的大小的比较。那么异分母的分数的大小该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各小组的小组长带领大家进行小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分数比较大小的知识。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和点拨。此探究过程的关键有两个:第一,想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第二,异分母分数等价转化为同分母的

7、理论基础,亦即分数的性质。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实际,可以给出进一步的提示。比如,异分母比较大小有困难,那么我们会比较什么样的分数呢?他们之间有何关联呢?不动声色的进行启发引导。 探究结束,学生分享探究结果。老师在关键点上予以澄清和强调,并板书。并在此时给出通分的概念,强调通分的目的是把异分母的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数单位。 把形象直观的生活问题,转化为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探究。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从易到难的层次教学理念。整个探究过程以凸显了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主体的角色分工。 (三)巩固提高 活动1

8、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比赛规则,第一个多部正确的小组在当月的英雄积分榜上积3分,第二个多部正确的小组在当月的英雄积分榜上积2分;第三个多部正确的小组在当月的英雄积分榜上积1分。其余小组不积分。竞赛题目如下。 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 (1)3/7与4/7 (2)8/19与8/21 (3)4/5与3/4 (4)3/8与5/6 (5)4/6与7/9 活动2 同桌之间互相出题。一个扮演老师出题,一个扮演学生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成功,老师给学生揉揉肩、捶捶背。反之学生给揉揉肩、捶捶背。 活动3 智力闯关,PPT上出示如下题目,要求学生用不等号依次填空,第一次出错的地方即为学生所闯关数。在规定的

9、时间内,看谁闯关最多,谁能通关。 3/44/44/55/67/910/1221/24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注重多种形式的练习的思路,从易到难,把新知的巩固分散在三个活动中。多种比较新颖的练习形式,除了让同学们动脑之外,还让同学们多身心的进行互动。体现了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四)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采用如下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设置课后练习题第1题和第2题为课后作业,并让同学们在作业中把今天所学的内容通过作业与父母一起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通分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异分

10、母分数大小比较,先把它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 2/7=26/914/13=28/91因为28/9126/91所以4/132/7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让在学生经历电磁铁的制作并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11、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认识电磁铁。 2.制作铁钉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将“乐做”与“乐思”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创新感兴趣。 2.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通电时有吸铁的本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的过程,掌握简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3.对“短路”的认识。

12、 四、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只做简练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

13、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试验验证假设,进而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这

14、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五、学习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我在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

15、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通过演示及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

16、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线 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拓展应用 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出示图片)。 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脚

17、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陈毅读书一文安排在小学语文(实验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向学生介绍了陈毅、海明威、曹操、竺可桢等古今中外名人的小故事,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而本文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写作目的都在整个单元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课文陈毅读书没有写陈毅元帅戎马倥偬、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写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丰功伟绩,而选择了他小时候边烧饭边学习的一件平凡小事,来表现他勤学好问的精神。虽说课文比较简单,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启发有一定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能

18、迅速无误地读出11个生字和12个词语;能正确区分“茅”和“预”的字形;能正确理解“名列前茅”、“秘诀”等词语。 2、学生能根据多音字的解释,正确选择“扫”和“转”在文中的读音。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 5、说话练习 A、学有困难的学生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 B、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联系自身学习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6、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知道课文的写作手法是通过典型事例说明一个人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应用媒体、自读、比较等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记词。 2、学生

19、能根据老师所给出的解释,正确选择带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抓关键词 4、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陈毅好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情境,续编课文;分层练习设计,运用积累和内化的语言说说陈毅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 1、多音字的练习。 2、抓关键词品句。 3、默读课文,说说陈毅学习成绩好的秘诀。 难点: 1、默读课文,说说陈毅学习成绩好的秘诀。 2、陈毅的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对朗读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20、感悟课文。关于带点字的理解,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学过,本课的带点字理解可作为复习内容,以巩固所学的技能。此外,我班的学生经过小班化的熏陶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思想、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能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开展小组活动,但是,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不强,表达能力欠缺,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较弱。 三、教学策略及设计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策略和设计是: 1、教给学法,学会学习,突破难点。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21、乃是教学生学。”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字词的理解还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注重教给学生好的方法。如教学多音字时,我先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内中理解带点字的意思,随后选择正确的读音。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时也是如此,我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如“一边一边”、“入迷”、说明他读书态度认真,充分利用时间。“圈圈点点”可见陈毅从小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抓关键词朗读理解句子,体会陈毅读书的勤奋和好的学习方法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2、个性训练,培养能力,学有所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练的。”中国的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都阐明了训练的重要性。而小班化的

22、显著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在这堂课中,我也努力朝着这方面尝试,将学生的字词训练和朗读训练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譬如在理解带点字时,我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用过的好方法,然后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秘诀”。运用这样的教学策略既把字词的理解落到实处也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譬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的小组选择分小节读,有的选择开火车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陈毅读书全文仅三百字左右,语言平白朴实,简约浅显,“与细微之处见精神”,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启

23、发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分层说话训练,其目的有二。其一,将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积累的语句内化后运用到说话训练中。学生学习语文就是通过读书获取信息,加以领悟,储存进自己的脑海,等到需要运用的时候,就从自己记忆仓库中“提取”。其二,既然学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就应该结合自身情况或是借鉴、或是归纳出自己的学习好方法,并且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自己学习中的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3、适时评价,生生互动,调控情绪。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是我班学生注意力并不稳定,如果我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会不佳。课堂教学中我随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

24、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之机,及时穿插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争取发言的机会。比如:你来评评谁?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在这样的生生评价方式中既吸取了同学的长处,修正了自己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也使被评价的学生因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肯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四、教学程序 1、交流信息,引出课题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4、揭示中心,积累运用 5、拓展练习,学有所得 五、分层练习设计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各个学生本身存在差异加上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会在生理、心理和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水平等发面

25、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一系列连续的学习中会逐渐增加。根据我班不同层面的学生的不同情况,最后的拓展说话练习,我对教学难点进行分解,设计坡度,学有困难的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联系自身学习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使得练习富有层次性,既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认知需求,又能很好维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有效完成个别化教学。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简便有效直观的教学形式,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本堂课的板书设计,我紧密结合教材采用的是一个数学公式,即陈毅读书的秘诀是勤

26、奋好的学习方法名列前茅。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帮学生理清思路便于总结。 说课稿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的第一个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媒体,课堂结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来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在中学阶段,大多数问题是在实数的范围内研究的,它也是进一步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实数是非常重要的。

27、 无理数的引入,数系的扩展充满着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及分类思想,所以这节课不仅仅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感受数美的有效载体,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无理数的引入,经历数系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过程,培养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逻辑

28、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了解无理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实数要求不高,但实数的知识却贯穿中学数学始终,所以我们只能逐步加深学生对实数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同时也初步接触过等具体的无理数。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实数与数轴上的一一对应关系都需要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续性,本节课采用问题导

29、入法引入新课,让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类比归纳法和探究分析法经历实数的认识过程,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构建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2.学法分析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把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及知道实数与数轴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教学重点;无理数的认识确定为教学难点。课堂上充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类比、分析,让参与到概念的建立,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媒体 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的

30、兴趣。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结构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探究新知,引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自学新知,自主探索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拓展深化 第四个环节:应用新知,及时反馈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反思新知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六、教学过程 1、探究新知,引入课题 问题1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如果将下列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

31、什么发现?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分数到小数的换算,观察小数的形式。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对小数点后数字的探究,让学生发现:任意一个分数一定都能写出有限小数或是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整数的研究,让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可以看成小数点后是0的小数。最后总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是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探究活动开始,体会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注重新旧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容是融会贯通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学新知,自主探索 问题2你认为小数除了上述类型外,还会有什么类型? 师生

32、活动:通过对数的归纳辨析,与有理数对照,师生共同归纳出前两节学过的一些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他们不同于有限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由此教师给出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并指出=3.14159265也是无理数。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例如、是正无理数,是负无理数,进而给出实数的概念及实数的分类。分类如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同于有理数的数,为教师引出无理数概念作准备。 问题3因为非零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那么你能类比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按大小关系对实数分类吗? 师生活动:教师在逐步引导时,启发学生类比有理数

33、的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按照某个标准,不重不漏。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到如下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互相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对无理数和实数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确实数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初步形成对实数整体性的认识。 3、探究新知,拓展深化 问题4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借助第6.1节的得出和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图1)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知道无理数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 问题5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

34、到达点O,点O对应的数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实际操作,指出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图2)。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无理数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解决了问题4,5后,教师直接给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在数轴上的滚动,让学生知道无理数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 4、应用新知,及时反馈 1、下列实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0,,0.0xxxx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有关概念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对有关概念进行辨析。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5、; (2)实数包括正实数、0、负实数; (3)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4)所以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对有关概念进行辨析。 设计意图:对有关概念进行辨析。 5、课堂小结,反思新知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是什么? (2)实数是由哪些数组成的?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4)在本节课上,你是否应用新知时是否遇到困难?应该怎么来解决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活跃了课堂气氛,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进一步落实相关概念。 6、布置作业

36、,巩固新知 必做题:教科书习题6.3第1,2题;选做题:教科书复习题6第6题。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同学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我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得到“实数”概念,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对实数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活动我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中,如在了解是无理数之后,追问学生“是不是所有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适时调整学生对无理数的片面认识,并通过练习及时检测学生对于实数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及时适当的反馈,在轻松融洽的课堂评价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