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一新生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搞好高一新生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搞好高一新生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如何搞好高一新生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摘要】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特点,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一物理;教学衔接;教学特点;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XX)06-0152-02 1 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高中物理课本与初中物理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 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
2、-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矢量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 1.2 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
3、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简单的计算、模仿。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更是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1.3 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
4、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 1.4 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
5、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上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长途跋涉,还不如省点心,多抓一下别的科目算了。 2 高一新生在物理学习中应解决的对策 2.1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
6、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2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2.3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
7、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2.4 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
8、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 2.5 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过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