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倒走的游手好闲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倒走的游手好闲者.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个倒走的游手好闲者一个倒走的游手好闲者 刘亮程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1999年他的散文经由天涯杂志部分选载引起了轰动,紧接着网络上掀起评论刘亮程及其散文的热潮,他迅速窜红,林贤治称他为中国“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当然他的声誉有褒也有贬,这种现象还被冠之为“刘亮程现象”。 本篇文章所要做的便是层层深入地剖析刘亮程所建构的散文世界,力图在他的散文中归纳出一个清晰的“自我”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刘亮程的散文内涵。 一、一个物化的游手好闲者 “游手好闲”是文人面对世界的一种姿态。 阅读刘亮程的散文
2、,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刘二”(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是一个扛着铁锹始终在田野漫游混迹于花草鸟虫的世界、一个背着手在村落里无所事事地晃荡,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本雅明在对波德莱尔评论时用了“游手好闲”这个词,他认为“游手好闲的文人”(homme deIettres)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是一种面对社会的边缘姿态(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期的抒情诗人张旭东、魏文生泽北京:三联书店,1989)。刘亮程则也许没有这样的痛苦和鲜明的批判意识,他更多的是继承了庄子的衣钵在田野作漫游,同时,作为一个个体,他混迹于人群却又在人群里独自面对孤独和享受自由。并且,与波德莱尔式的“游手好闲”相比,刘亮程不一定是“反现代
3、”,却是“非现代”的:在世人、常人一起往前奔跑的时候,游手好闲的他独独地守在后头,守住某些细微琐屑的、即将过去的、却值得怜惜的东西。 在刘亮程的散文里,他是彻底的游手好闲者是与村庄里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的庄稼人有别的无赖。他把精力都用在了维持生存以外的事情上面:白天,同样扛着农具外出,常人在地上何弄粮食,他却转悠在田野找着野趣;漫漫黑夜,全村人沉沉睡去的时候,他却一个人清醒地经历如真似幻的遭际,他可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不腻的好奇探求兔子的小道、老鼠的地洞、蚂蚁的生产活动;他可以躺在一块地里头、一滩青草中,因为他懂得“活是人干出来的。有些活,不干就没有了千起来一辈子干不完”(一个人的村庄):劳动是件
4、荒凉的事情,他宁愿让铁锹随意在田野上落下几笔:他是个“闲锤子”,爱在荒野上晃悠,心血来潮时把一个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把一棵长得歪了的树用绳子拉直,很得意地说这些平常的小事便是他一生中所改变的事物、一辈子的大事(我改变的事物)。然而,正是如此的不讲功利、不乐意奔波,悠闲度日的刘亮程和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一样,成了村庄里面唯一的审美者。 像撅着屁股发一下午呆、啥都不干的无赖汉刘榆木(野地上的麦子)、冯四(冯四)一样,刘亮程的“游手好闲”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看风景,而是始终有其关注的东西,正像别人形容他道:“目光静静的,盯着哪儿就不知道离开”(正午田野游牧新疆中所收日记我的毛病)。这些东
5、西在常人的眼里显得很平常,我们不妨不惜篇幅将他的消遣一一列举:听鸟语、对草微笑、与虫共鸣、关心老鼠的收成、与两窝蚂蚁斗智斗勇,甚至情系木头的一根树梢、留意于一场风的版图和痕迹,时间对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一天与一生没有什么两样。他永远有足够的耐性等待、观摹和思考,末了,总想把自己也“物化”了:想着自己是一条虫在一片叶子底下过完缠绵的一世(一片叶子下的生活);想着自己是一株草,站在深坑里面体验浇上水的感觉(对一朵花微笑):想着自己是一只鼠,怎样惊慌失措面对被牛尿淹没的地下家园(春天多远);再或者想象一棵树、一头驴、一只鹅的生活沉浸在对物的彻底旁观里,刘亮程能真正泯灭庄生与蝴蝶的区别,真如他所宣言
6、的“有一天我活得不像这个村里人时,我肯定已变成另一种动物。”(冯四) 庄子的哲学里,“无待”是彻底的身心解放;刘亮程的“游手好闲”则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套用宗白华先生对魏晋士人美学心胸的分析来看刘亮程:正是刘亮程这个游手好闲的人喜欢离开村庄作漫游,他酷爱自己的精神的自由,才能推己及物,有着对万事万物的怜悯。这种精神上的无功利、无目的、真自由和真解放,才能让他审美的胸襟像一朵花一样似的开放,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深沉的境界。哲学上所谓的“生命情调”、“宇宙意识”就是在这种超脱的胸襟里萌芽起来的。他以悠闲、空旷的胸襟,获得了老庄哲学对自然的体会意味。因此,作为一个游手好闲者
7、,刘亮程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也因此,刘亮程被冠之以“乡村哲学家”的美名,他的散文被称为“思想散文”,人们尤其称赞他对各种生命体的尊重,推崇他散文中散发着浓浓的对哲学本质问题思考的气息,并且,同样是优游的心态,刘亮程并没有陶潜一类的传统中国士大夫的闲适与陶醉,他是清醒的。在他的作品中,人与牲畜是共居的,人和动植物田野等组成的自然是共时性的存在,是对等的,对话的,处在恒在的交流状态。这是一种完全沉人其中、可以互换身份的交流:人羡慕一头驴的生活,驴知道人的脑袋中在想些啥;一根缰绳牵着的是人和驴两种动物(通驴性的人);人鞭策了马的不断奔波,而马将人看成了自己身上的一个器官(逃跑的马)
8、;人管牲口叫马,不知牲口管人叫啥(人畜共居的村庄);树听了一个村庄多少年的话语,它像千年的智者知道所有的一切只是它不告诉人类(树会记住许多事);更甚至“我们喜庆的日子,如果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鸟在伤心流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的孤独和尴尬。”(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 刘亮程就是这样,他在村庄游手好闲地作着审美时,物化成了一株植物或一只动物,经历着它们的“人”生。然而刘亮程虽只写一方狭小的黄沙梁天地里发生的事情,却具有一种悠远的宇宙豪情他在一棵未收割的青玉米秆(迟疑的镰刀)、一滩草上(最大的事情)发现了自己的世界,在他的小村庄里他发现了整个人类世界。因此他可以始终自豪地说他的全部学识和教育来自于一个
9、小村庄(我受的教育、对一个村庄的认识)。 作为一个作家,刘亮程具有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他的游手好闲是一种文人姿态,一种面对世界的审美方式。 刘亮程说:“聪明人和笨蛋都在过一辈子,何必干涉人家呢?允许聪明人和笨蛋同时存在,这样才公平。”(千点错事)在他看来,游手好闲者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种人过的是一种没有斗争、不受奴役、不劳心神的生活。他讪笑着旁观村长领着庄民修渠,忙忙碌碌、到头来空忙一场(干点错事):他质疑粮食的丰收,今年的收成还没有顾上吃几口,另一年更大的丰收却又接踵而来,排着大队往家里涌,人们忙于喜庆,忙得连顿好饭都顾不得吃,一村人的一辈子就这样毫无余地地完了(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他惊
10、诧于人 的一生只在一件事上就消耗掉了,而且这可以不是一件伟大的事,而是一件琐屑的很小的事情,人们忙着忙着就出不来了,这样过了一生(冯四)刘亮程好像活得太久了,看过了一切世事、明白了存在的道理之后,他具有了“游手好闲”这种文人的品性,这种乌托邦的气质,这种文人面对世界的姿态。 在前期的散文里,刘亮程对“游手好闲”这种生活姿态还只是一种个人的偏爱和羡慕,到了后期他转为明显的鼓吹和赞颂:岁月没有痛苦没有欢乐,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法逃避,一味的逃避着往前追赶也消不掉恐惧,最好是静下来在时光中慢慢变老(代表篇目有我改变的事物)、剩下的事情)。于是,在游行散文集库车行里,刘亮程的目光流连于靠着墙壁不挪窝、
11、晒一整天太阳的老人;他欣赏集市上抱着一只鸡或守着几把葱或等待零星几个剃头人不急不忙做买卖、有足够耐心消磨一日日一月月的人们:他注意到这个古镇上农人种地习惯于粮草共生,田、野无界,何弄庄稼随意:“地里长满了草,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把大地改变得不像样子,只适合自己居住,他们忙忙碌碌,从来不会为一只飞过头顶的鸟想一想,它会在哪落脚?它的食物和水在哪里?在那里,除了人吃粮食,土地再没有生长万物的权利。”“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它事情。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它生命前面去了,完全没有理由再死急慌忙地奔跑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这十分类似于朱光潜经常呼吁的
12、”“慢慢走,欣赏啊。”无疑,到了这里,刘亮程的“游手好闲”不仅是一种文人旁观世界的方式,也上升为一种超越的、审美的生活态度,然而这种态度是和日常生活相脱节的、是一种与常人常态的“垂直的切断”,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像庄子一样在天空里无拘无束地翱翔。西北偏西的黄沙梁缓慢的生活节奏、与贫瘠相伴的自得其乐也许还真能有它们存在的可能性,而在城市化日益发达、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的富裕地区却成了完全实现不了的“乌托邦”事件。所以刘亮程的“游手好闲”哲学一方面造就了现代人感到陌生化的“黄沙梁”天地,迎合了都市人渴望超脱现实、享受清闲、舒缓的心境,这是他散文获得好评的原因之一。 二、一个倒着走的观察者 刘亮程作为一
13、个游手好闲者不是背着手、挺着胸慢慢悠悠往前踱步,而是倒着走的,他十分依恋于那些过往的时光。 他是一直彻头彻脑地倒着走,他背对着未来把全部的目光投注在过去的废墟上,自己则被狂风吹得身不由己地向前移动。在这样的情形下,身后的一切他很少看见,而眼前的一切他倒是看得异常清楚。当今文坛,假使真有不少作家在一直向前看,在不断地为新生事物叫好、为未来的一切而激动欢欣:那么刘亮程则一直自由地写作,他离开主流队伍,寻找人们前进道路上疏漏和遗落了的那些好东西,这样的决心使得他得以开拓一个全新的世界! 也许刘亮程是在那日从一只虫子那里得到启发:他将一只小虫放在手背上,看着它往前爬,本来是打算看到它爬到手指的尽头。讥
14、笑它将直直地跌落下去,没想到虫子却继续翻转过来沿着手心继续爬(三只虫)。人类何曾翻转身来仔细瞧瞧身后的路呢!刘亮程正是从此吸取了“往后看”的智慧,他用散文指山人类的后脑勺,这是跳出常人常态领域的新视野观察,这样的智慧不是人人都有的,也是因此,刘亮程开始倒着走,关注自己的影子,看着自己的身后,思考人们在保持前进的惯性作用下遗落的一切。刘亮程“倒着走”,他没有阻挡前进,也没有反对新生。因为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总是不断地漠视掉、丢弃掉、没有继续深挖很多美好的东西。如果我们对于每一点有效的所得都倍加珍惜或者更进一步的话,人类的生活将更加的美好,而刘亮程要做的就是这项弥补工作,他弥补人们忙碌、奔波带来的
15、肤浅,他说自己就是在人们放弃、做完的事情上再继续往前多走一步,把事情想透(剩下的事情);他调转头去,深情依恋逝去的美丽:一棵树、一把镰刀、一门技术、一段青春、甚至是整个的故土家园。 逃跑的马:“反正,我没骑马跑过,我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一些年人们一窝蜂朝某个地方飞奔,我远远地落在后面,像是被抛弃。另一些年月人们回过头,朝相反的方向奔跑,而我仍然慢慢悠悠,远远地走在他们前头,我据实这样一个人,我不骑马。” 库车行:“我喜欢那些延续久远的东西,而那些新东西,过多少年会被熟悉和认识,我不一定喜欢未来,我渴望在一种人们过旧的岁月里,安置心灵和身体,如果可能,我宁愿把未来送给别人,只留过去,给自己。” 刘
16、亮程就是这样特异。他背过身去,转身面对现代、面对都市面对前进。以顽固的态度仔仔细细寻觅那些能够永恒的东西,他的目光是投向过去的,对未来没有兴趣:他以戏谑的口吻说城市仍不过是乡村,在人群中拥拥挤挤绕过一辆辆车时,比任何一条乡间小道都曲折蜿蜒(城市过客);他建议要给都市人上上牛粪从而为它现在苍白的面孔增添几分活力(城市牛哞)。在一个人的村庄为代表的前期散文里,刘亮程还没有明显的批判意识,是“非向前看”;而到了后期的游记库车行里有他开始隐约对历史前进方向表示忧虑,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有了丝丝“反向前看”的意味了。 他始终怀念着小时候吃过的一种小香瓜,香甜的味道浸润了童年,而今很多这样的昔日老物种都不
17、见踪迹了,过去的无法复制、再也找不回来、让人产生难以填补的遗憾和巨大失落感。四季供应的瓜果蔬菜少了季节更替的欣喜,少了自然气息的太阳味,再没有攫人的奇妙味道。人类不断地向着未来前进,不断地改革生活、生产的方式,结果“改良的作物的结果是人最终将会厌恶土地,它再也长不出人爱吃的东西,我们培育的又大又好看的瓜果长满了大地,它们高产、生长期短,适合卖钱,却不适合人吃,它把人最喜爱的味道弄掉了。”“老品种消失了,但是如果改良错了,路走绝了,我们从哪里重新开始?”(库车行) 刘亮程不仅对微小的、过往的美好事物一如既往往地始终给予倒着走的关怀目光,他的写作方式亦是一种“倒行”:刘亮程的散文鼎盛期是在他的三十
18、岁后降临的,“我三十岁那年秋天,我想,我再不能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活了,我要停下来,回过头把这半辈子认认真真回味一遍,如果我能活到六十岁的话,我用三十年时间往前走,再用剩下的三十年往回走,这样一辈子刚好够用。”刘亮程的散文反反复复都在回头寻觅,重温那过往难忘的岁月体验,那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村庄田野。他回望过去,有着模糊的黑夜的体验,凭着记忆一点儿灯光的照耀,写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片断。 未来的生活也许是无限的、可以想象的:过往的岁月是有限的,童年的经验是有限的,而刘亮程却一直沉浸其中,不亦乐乎。所以他自己也坦白到,那三十年的生活写一点就少一点,每写一点都会有疼痛的感觉。 三、一个迷恋道路、树根的游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