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性教育模式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性教育模式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性教育模式探索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性教育模式探索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发展出的社会性和个性特征可能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个体在幼儿时期的社会性发展状态像埋在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经过成人的不断浇灌和自身的努力生长,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幼儿时期的合作,可以促成未来的共赢;幼儿时期的分享,会带来成年后毫无保留的分享;成年后的相互搀扶,可能是幼儿时期同伴给予的温暖的延伸个体能否与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相适应,是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 幼儿园如何开展社会性教育?社会性教育实践中应该把握怎样的原则?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2、?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应该把幼儿带到哪里?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性教育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收获:不仅初步构建出了新的社会性教育模式,而且促进了家长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视,并形成了符合幼儿园发展实际的社会性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可见,社会领域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
3、,而是幼儿通过实际生活或活动所积累的有关经验和体验。因此,教师要注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诸多困惑。在过去30多年的幼教发展中,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将社会教育与品德教育、规则教育混淆,以故事的方式灌输给孩子;第二,幼儿通过观看虚拟情境,或图片、视频和师幼模拟表演,被动接受;第三,幼儿园社会性教育追求效率,只關注幼儿的体验,意识不到体验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教师放任幼儿体验,只确保幼儿的安全,使幼儿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中,经验无法得到提升;第四,幼儿园社会性教育被“万能化”了,儿童社会性教育应由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承担,家庭是儿
4、童社会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但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家庭把应由家长肩负的教育职责推向幼儿园,使得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职能被扩大化、万能化了。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目标 我们认真分析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努力思考如何跳出旧的框架,探索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本质。那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心中期许的社会性教育是: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建构幼儿对社会规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幼儿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为幼儿所喜爱,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教师应适时引导,使其在真实的社会体验中获得社会认知,得到情感满足,进而促使其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准备:教师框架性知识储备
5、、家园共育基础准备和社区资源准备。 (一)教师框架性知识储备:“实习场”概念的引入 在思考社会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其中,情境学习和生活教育的理念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积极阅读相关书籍,查找资料,慢慢聚焦到“实习场”的概念上。“实习场”避免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给予学习者参与和实践的机会,促使学习者走近生活,有机会通过发现、使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家园共育基础准备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父母参与家园共育,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的程度成正比关系。 (三)社区资源准备 社区为幼
6、儿园社会性教育提供了多种资源。幼儿园从实际出发,依靠周边的图书馆,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开展幼儿园第二届阅读节时,我们带领中、大班孩子到图书馆参观学习。 三、探索与实践 我们不断地进行幼儿社会性教育探索,在“我为老师服务一天”的活动中寻找灵感,经过一系列策划,以点带面地促进幼儿发展,从而探索出幼儿社会性教育新道路。 (一)以案例为契机,拓展研究思路 经过不断研读专业书籍,以及无数次的探讨和碰撞,在社会性教育探索的路上,大班的“我为老师服务一天”活动给我们带来了灵感,让我们逐渐明晰孩子所需要的社会性教育的模样。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如何为老师服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我们
7、可以帮老师拖地板。”“我想帮老师整理书籍。”“我们帮老师擦桌子,好不好?”“我和唐艺杰一起去,你和朵朵一起。”“不对,刚刚说我和洋洋一起去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有人开始发牢骚了:“哎呀,好乱啊!”老师趁机说:“清清觉得大家说得很乱,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一名幼儿立刻说:“老师,我们来说,你帮我们记录下来吧。”教师引导到:“这个主意不错,做个计划,是吗?”孩子们点点头。“那你们可以自己用画图的形式来记吗?”教师继续问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 经过讨论,孩子们制作出了“我为老师服务一天”的活动计划。但究竟如何为老师服务呢?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了“我为老师服务一天”的计划书格式。孩子们认为,
8、要让自己和别人知道我们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小组成员都有谁,当天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去服务的班级、楼层有哪些,服务内容有哪些,有没有按计划去完成,老师对服务有什么评价,等等。于是,计划书的整体框架做出来了。孩子们围坐一桌,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负责想,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画,孩子们做计划的帷幕由此拉开了。孩子们按照计划书准备相应的物品,然后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为老师服务一天”活动。从做计划,到选择前往办公室的路径,再到向老师介绍活动目标,以及逐项分工服务,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的,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 (二)以点带面,在活动中促发展 “我为老师服务一天”的计划书活动,让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内在需求所
9、引发的高昂的活动兴趣和积极动脑思考的活动热情,按照计划书为老师服务的自主与专注,对师生情谊的体验与感受。这种生活化和体验式的社会性教育方式,正是我们要探寻的突破口。 于是,我园召开了教师专题研讨“从计划书说开去”,由制订计划书的班级教师介绍活动过程。大家集思广益,结合本班孩子的需求,在后续活动中开展“班长团”“周末计划书”“国庆长假计划书”等一系列“我的计划书”活动。完成计划工作后,孩子们会做一个相应的记录表,然后反思是否按计划完成了工作,直观地发现记录表和计划的不同,为今后的生活积累了相关经验。一系列计划书活动既促进了孩子们把“有计划地做事”作为一种习惯和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
10、(三)探索出社会性教育新道路 有了“我的计划书”系列活动的积累,我们积极探索适宜本园的社会性教育之路。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相关活动:一是从幼儿园生活入手,二是解决家园共育中的问题,三是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联动共育。 1.从幼儿园生活入手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经验积累和感受体验最佳的情境,生活在班集体中的孩子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冲突,需要他们想办法去解决。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掘一日生活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契机,在生活情境中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让孩子在完全真实的幼儿园生活情境中发展社会性。 例如,“我的床位我做主”活动的开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园孩子中午休息的床铺位置是每月更换一次,每次更换前,老师都会在床
11、位上贴上相应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按名字找床位。升入大班后,一天,思琦和琪琪拉着手来到老师面前:“老师,我们两个等了好多次了,床位从来没有挨在一起过。”看着两个小家伙沮丧的样子,老师不禁想到:何不趁此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呢?于是,老师提示道:“可能也有其他小朋友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床位挨在一起,你们和大家一起商量商量吧!” 老师的提示引发了孩子们关于床位的讨论:可以不用老师安排自己换床位吗?多久换一次床位?哪天换?换的时候谁先选?怎么让别人知道这个床铺已经有人选了?床上的被褥怎么换?换好后怎样才能记住每个人所选的床位?经过近一周的反复讨论、记录与尝试,孩子们共同制作出了“我的床位我做主”的床位交换流
12、程图,以及“床位对对碰”的已换好床位记录图。 有了床位自选的成功经验后,孩子们俨然一副班级小主人的架势,自主讨论用餐时的餐桌分配、如何取餐等问题,形成了独特的班级餐桌文化。老師们因势利导,组织孩子们开展了“快乐餐厅”“非常任务”等解决生活问题的社会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完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展社会性。 2.解决家园共育中的问题 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性教育固然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因为幼儿园的生活不可能囊括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有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孩子熟悉的,但不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能够体会到的,如买卖物品。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会有和父母外出买东西的经历,但极少有单独买卖、自主决定买
13、什么和独立完成买东西的全过程直接体会。于是,我们创建了一个“买卖实习场”义卖活动,要求全体大班幼儿都参加。 活动中,孩子们自主讨论义卖的物品准备、价格核定、场地安排、人员安排等,活动积极性很高。活动现场更是盛况空前,一至五元的价格牌,毛茸茸的布偶,威风凛凛的动画人物,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琳琅满目的图书,多样的学习用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为了招揽顾客,各位“小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推销起自己的商品,也有顾客在讨价还价。一张张稚嫩的脸蛋,做起生意来有模有样,丝毫不含糊,颇有老板的架势。而“淘客们”则不断地穿梭在人群中,认真寻找自己喜欢的宝贝。“这本书卖两块钱可以吗?”“这辆汽车价格可以再低一点吗
14、?”孩子们在摊位前忙得不可开交。这些闲置的物品、“下岗”的玩具和看过的图书被束之高阁甚是可惜,而儿童跳蚤市场能够让这些物品重新发挥余热,也让孩子们过足了“老板瘾”。 在创建实习场过程中,我们也经过了一次次的尝试。我们最初将实习场做成了“图书漂流”,后来发现物品过于单一,所以改进为多种类型物品,形式也由开始的年级活动慢慢拓展为跨年级活动。这种模拟社会场景,同时发生真实买卖行为的体验,让孩子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教师也在实习场的经验准备中帮助孩子们完成了对于钱币认知经验的积累。针对同一类型的实习场模式,我们还开展了“图书漂流”“新年系列活动之逛庙会”“咔咔小镇秋游”等活动。 3.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联
15、动共育 幼儿社会性教育不是单凭幼儿园的努力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联动共育的模式。在走进老年大学活动中,孩子们接受了社区精神文化的熏陶,老年大学的爷爷奶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他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实习场模式”积累的经验后,我们争取结合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激发孩子到完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体验的兴趣,开展了孩子集体到菜市场采买蔬果的“小鬼当家”活动,父母陪伴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上幼儿园的“我的乘车日记”活动,等等。 四、结论与收获 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促使我园探索出了“生活问题解决模式”“生活实习场模式”和“家园社会联动共育模式”等三种社会性教育模式,促进了幼儿、教师
16、、幼儿园、家长共同成长,并形成了一本成果集,总结出了一套实习场资源。 (一)探索出三种模式 第一,生活问题解决模式,发掘一日生活中蕴含的社会性教育契机,在生活情境中发展孩子的社会性。第二,生活实习场模式,创设生活实习场,让孩子在场景虚拟、角色表演和行为真实的环境下体验,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新经验,促进自身发展。第三,联动共育模式,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激发孩子在完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验的兴趣。 (二)促进了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共同成长 第一,带给孩子的经验,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调动多种感官,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活动,突显了孩子的主体性,促进了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第二,
17、带给教师的启示,促进了教师理念和行为的转变。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指引,更是一次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的行为。第三,带给幼儿园的变化,促使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再上新台阶,深入到课程层面。第四,带给家庭的变化,家长不仅要为幼儿园活动提供物质准备,还要和孩子、教师一起参与课程生成、推进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生力军。 (三)形成了一本成果集 我园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社会性教育成果,并收录在精彩,在特色活动中绽放广西教育厅幼儿园园本课程案例集萃一书中。 (四)总结出一套社会性教育实习场资源 我们正在总结整理社会性教育实习场资源,根据幼儿园多年的社会
18、性教育经验,把社会性教育按照幼儿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三个维度来梳理相关案例资源包,让教师们彼此学习、借鉴。教师们打开相应的资源包,会有针对幼儿的相应的问题,并看到已有的活动脉络,从而促进活动持续开展。P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白爱宝,邹晓燕.幼儿园领域课程资源:社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3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XX. 4虞永平.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XX,(1). 5陈晓红.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XX. 6龚顺梅.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XX. 7田景正.基于生活哲学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XX.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