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简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学简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化学教学简谈中学化学教学简谈 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达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能够真正吃透课标的精神,切实贯彻在教学活动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2、。学化学干什么?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可就有学生不明白,认为自己将来要报考文科,不考化学,或者将来准备从事的职业与化学关系不大者大有人在。如果不消除学生的这种认识,要完成化学的教学任务是困难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 接下来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喜好的情绪,是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知识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去研习。爱因斯坦就说:兴趣是最好老师。
3、我国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要使学生学好化学,就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可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兴趣:1、重视并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教材上选配的演示实验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知识至关重要,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有些教師往往嫌麻烦,或怕耽误时间,不做或少做演示实验,这是得不偿失的。若条件允许,还可以适当选做一些趣味小实验,让学生在变化中感悟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适当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表现的机会,并更大程度地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3、邀请专家作化学知识讲座,或组织学生参观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化学实验室等。我校曾组
4、织学生到郑州大学参观赵玉芬院士主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聆听赵院士讲授生命科学科普知识和实验室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同学们非常兴奋,对学好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组织基础好的同学参加化学竞赛,拓展知识视野,使学生对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会学习方法,讲究教学方法 “教学”二字,拆开来就是“教”和“学”,本文认为应偏重学,这才是教学的真蒂,也才是“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所在。只有愿意学习、善于学习的好学生,才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新课标着重强调的“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化学被称之为理科中的文科,基本知识点
5、多、面广、零碎,只有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有能力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综合、推断。因为化学中的推理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严谨,物理公式忘了一两个可以自行推导,而化学则不然,推理过程跳跃性很大,需要根据一定的信息去“猜”去“碰”。比如,实验题中给出了一些颜色、气味等信息作为推断前提,如果不记得物质的特性,就没有可能做好推断,更不要说由此及彼知识延伸等课本上没有学过的物质或可能遇到的新物质的推断。正因为如此,化学的教与学,方法尤为重要。 基于化学的文科性质,大部分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熟悉掌握,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著名教育工作者蔡林森先生在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中曾有详细的论述。蔡林森
6、先生的教学法将一堂课的45分钟分割为:先学15分钟左右,后教10分钟左右,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本人曾到蔡先生退休后受聘的学校,实地体验了蔡先生的这种教学法,认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学习借鉴。其实,先学后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师圣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常说的预习也就是先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己看书学习思考。“先学后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主要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通过事先印发学案,提出问题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2、解答学生的疑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立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区分概
7、念间的异同,构建知识框架。3、对较难自学掌握的难点重点知识或抽象概念,如物质的量概念、晶体结构理论等,通过借助三维动画、实物模型等形式,给学生提供理解方面的帮助,对物质的性质推断,复杂综合计算等,则给学生提供思路和知识搭桥的帮助。 三、充分利用实验,处理好“异常”现象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化学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亲历实验过程,掌握研习化学知识的方法,特别是对实验“异常”现象的妥善处理更是如此。如做硝酸与铜的氧化性实验:浓硝酸与稀硝酸分别与铜屑反应,放出气体后均应得到蓝色的硝酸铜溶液。但往往观察到的现象是浓硝酸与铜屑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这时便会
8、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同是硝酸铜溶液而颜色不同。 对实验中产生的这种“异常”现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实验中产生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溶于硝酸中形成的黄色溶液与硝酸铜蓝色溶液叠加形成的颜色,做简单地处理。但若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自己得出结论,效果则大不相同。如,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1、加热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试管(铜已反应完),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蓝色的硝酸铜溶液,观察两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铜屑,用分液漏斗加浓硝酸,最后使铜屑有剩余,再观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 通过实验发现,实验1中试管内开始出现大量红棕色的气体,随着不断加热,气体越来越少,原来呈绿色的溶液逐渐变成蓝色,而原来呈蓝色的硝酸铜溶液随着通入二氧化氮气体而逐渐变成了绿色;实验2中试管滴入浓硝酸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试管内出现的溶液开始是绿色,等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铜屑有剩余),溶液又变成蓝色。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浓硝酸与铜反应的绿色溶液是黄色和蓝色叠加形成的颜色。因为二氧化氮溶于浓硝酸中形成黄色,硝酸铜溶液本身呈蓝色,当两者处于同一体系中时,我们就看到的绿色。化学中类似这样的“异常”现象很多,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