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匹配新教材)-20200104095902公开课教案课件.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855635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二(匹配新教材)-20200104095902公开课教案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园地二(匹配新教材)-20200104095902公开课教案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二(匹配新教材)-20200104095902公开课教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园地二(匹配新教材)-20200104095902公开课教案课件.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熟读生词,了解常见职业名称。2、 根据情境,练习写话。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4、 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5、 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难点: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 我会认读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1、 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

2、、 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3、 请“小老师”带读词语。4、 解释词语意思。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5、 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二、 我会写话(一) 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课本短文 景物:田野、云、大树示例: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2、 你喜欢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来说一说。 景物:风景,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3、 指名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 提示:鲜花蝴蝶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4、 写一写。拿出练习本,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5、 作

3、品展示。 挑选优秀的作品放到投影下进行展示。(二) 介绍我的好朋友1、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2、 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引导学生以“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这个思路组织语言。3、 出示课本示例。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4、 作品展示。三、 我的发现1、 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3、 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

4、讲解。 特别: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4、 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一、 我会积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出示3句谚语)1、 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2、 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3、 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

5、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4、 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二、 我爱阅读1、 播放短文音频,学生欣赏。2、 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3、 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4、 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校音。5、 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

6、个词的意思。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时刻的想着我们。6、 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说一说吗?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7、 师生合作朗读诗歌。8、 尝试背诵诗歌。三、 课堂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 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 他是谁? 小河飘带 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盘 你们经

7、常一起做什么?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情,了解和认识到谚语和诗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5、 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引导学生以“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这个思路组织语言。6、 出示课本示例。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

8、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7、 作品展示。四、 我的发现5、 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 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7、 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解。 特别: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8、 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二、 我会积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

9、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出示3句谚语)5、 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6、 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7、 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8、 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

10、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三、 我爱阅读9、 播放短文音频,学生欣赏。10、 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11、 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12、 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校音。13、 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个词的意思。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时刻的想着我们。14、 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说一说吗?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

11、爱。15、 师生合作朗读诗歌。16、 尝试背诵诗歌。四、 课堂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 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 他是谁? 小河飘带 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盘 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情,了解和认识到谚语和诗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