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却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腺体都
2、能分泌激素B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C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D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2、下面是“缩手反射”的有关内容,正确的排列顺序是()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手突然碰到火,手上皮肤里的感受器受到火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肌肉收缩,手就缩回来了神经中枢发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手臂上的效应器ABCD3、下列A、B、C、D分别代表四种营养成分不同的食品,若某同学平时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ABCD4、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视神经C大脑、大脑D视网膜、大
3、脑5、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多层细胞构成6、牛奶中含有较多的(),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学生每天应喝一定量的牛奶A蛋白质、钙B糖类、维生素CC维生素B1、钙D维生素A、碘7、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标志B精子和卵细胞在中结合形成受精卵C“试管婴儿”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D胎儿只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8、下列关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三
4、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B“三北”防护林工程地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C“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万里绿色长城”D“三北”防护林工程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美化环境9、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甲丙乙丁D甲丙丁乙10、图1、2分别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模拟肺,模拟胸廓B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C图1甲中,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A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
5、0分)1、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_、直立人阶段和_。其中_是人类进化史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2、人类的血型系统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血型系统,它包括_、_、_和_四种血型。3、血液从_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4、把花生种子放在纸上用力挤压,纸上会出现油渍。说明种子中含有_。5、人和猿共同的祖先是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运动中枢不位于大脑的神经中枢。(_)2、人体排尿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所以我们要大量喝水,多排尿。()3、某一成人安静状态下测得血压为11.7/6.0千帕,应判断为低血压。(_)4、味
6、蕾是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到酸、甜、苦、辣、咸几种味道。(_)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示意图,判断相关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小题(1)(2)(3)(4)示意图相关叙述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在载玻片中央要先滴加生理盐水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脱色装置中,小烧杯中的液体A是清水,大烧杯中的液体B是酒精甲、乙分别装有萌发和煮熟的种子,24小时后,伸入点燃的蜡烛,甲中蜡烛熄灭了,说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图中序号3所示的血管是将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判断(_)(_)(_)(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
7、10分,共计40分)1、以小刚同学为首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唾液有无2毫升唾液A2毫升唾液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2滴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与1号试管起_作用。(2)分析1号和2号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_,原因是_;2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_。(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唾液淀粉酶能促
8、进淀粉分解成_。(5)以上实验说明: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性消化,又能进行_性消化。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编号12345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A搅拌搅拌温度370100加入碘液2滴(1)若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则该实验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其中,1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_。(填“变蓝”或“不变蓝”)(2)若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则该实验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其中,三支试管内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_号试管,说明淀粉消化需要
9、的最适宜温度是_。3、请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分析回答问题。I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两小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II将A馒头碎屑放入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乙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如图)。III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IV 10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1)将馒头切成碎屑,这是为了模拟_;(2)实验中滴入的唾液或清水都是2毫升,为什么需要等量呢?理由是_;(3)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到_试管中不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的_具有消化作用。(4)实验中37的水温模拟了人体_中的温度。4、为了探究“馒
10、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号2号3号4号馒头碎屑碎屑碎屑馒头块试剂(2ml)唾液清水唾液唾液振荡后保温振荡/37振荡/37振荡/0不振荡/37碘液2滴(1)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时,应选择1号与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2)如果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3)10分钟后取出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一定变蓝的试管是_。若1号试管滴加的唾液换成胃液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加碘液后,试管颜色是_。(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都有关系,而且还需要适宜的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激
11、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详解】A人体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错误。B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B正确。C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C错误。D医院主要通过血液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D错误。故选B。2、C
12、【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详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会迅速缩回来。所以,“缩手反射”正确的排列顺序是。故选C。3、D【分析】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即使食物营养中含有钙,但由于身体缺维生素D最终会导致缺钙,使得幼年患佝偻病,因此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坏血病是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坏
13、血病患者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详解】A食物A中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A不符合题意。B食物B中含钙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B不符合题意。C食物C中含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较多,不会导致患佝偻病,C不符合题意。D食物D中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均较低,易引起人类患佝偻病,D符合题意。故选D。4、D【分析】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详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
14、、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选D。5、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和d都是氧气,b和c都是二氧化碳。【详解】A过程a和d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Bb和c表示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
15、血液中的c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d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少,C错误。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D错误。故选B。6、A【分析】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详解】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学生每天应喝一定量的牛奶。故选A。7、B【分析】图中:是卵巢,输卵管,是子宫,是阴道。【详解】A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
16、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不能说人的生命起点是婴儿出生,A错误。B卵细胞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和峡部的连接点处,并停留在壶腹部。如碰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形成受精卵。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B正确。C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试管婴儿”是一种有性繁殖技术,C错误。D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
17、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人体胚胎发育初期和后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和母体,D错误。故选B。8、D【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详解】“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该工程地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在国内外享有“绿色长城”之美誉。
18、“三北”防护林工程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降低温室效应等,D错误。故选D。9、B【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丙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丁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详解】由分析可知,乙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往身体各处,丙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心脏,丁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液从心脏出发,再次回到心脏,所经过路线: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19、因此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甲乙丁丙,B正确。故选B。10、A【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图中,气管、肺、胸廓、膈。【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1模拟肺、模拟胸廓,A符合题意。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所以肺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B不符合题意。C图1甲中胸廓体积缩小,表示呼吸,C不符合题意。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血液流经A处后,二氧化碳含量减
20、少,说明A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能人阶段 智人阶段 直立人 【详解】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不仅会使用火,还能人工取火。因此,在人类
21、进化的过程中,直立人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2、A型 B型 AB型 O型 【分析】ABO血型系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详解】人类的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如果大量输血的话,有时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3、右心室【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循环路线如下:【详解】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经过全身毛细血管网、再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而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
22、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是肺循环。4、脂肪【详解】 脂肪的来源可分动物性来源和植物性来源。动物性来源:动物体内贮存的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骨髓、肥肉、鱼肝油等;动物乳中的脂肪,如奶油等。植物性脂肪来源主要是从植物中的果实内提取,如芝麻、葵花子、花生、核桃、松籽、黄豆等。所以,把花生种子放在纸上用力挤压,纸上会出现油渍,这说明种子中含有脂肪。5、森林古猿【分析】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详解】在距今
23、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它们最初生活在原始森林。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运动中枢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具有控制人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2、错误【分析】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终产物是指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代谢中
24、产生的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出汗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详解】多喝水可以形成更多的尿液,将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排尿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但是大量喝水,会造成肾脏的负担,对身体不利。故题干说法错误。3、正确【详解】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侧得。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的形式来表示血压。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为12千帕18.7千帕,舒张压为8千帕12
25、千帕。高血压:血压持续高于18.7/12千帕;低血压: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该表述正确。4、错误【详解】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鲜、涩、麻、凉、金属味等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辣不是味觉。辣其实是化学物质(譬如辣椒素等)刺激细胞,在大脑中形成了类似于灼烧的微量刺激的感觉,不是由味蕾所感受到的味觉。所以其实不管是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有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故题干说法错误。5、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详解】(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6、,所以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即可,说法错误。(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是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可以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正确的脱色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所以,装置中A是酒精,B是清水,说法错误。(3)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甲蜡烛熄灭只能说明瓶中氧气减少,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不能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要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说法错误。(4)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静脉
27、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所以,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说法正确。四、实验探究1、(1) 2毫升清水 对照 (2) 不变蓝 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 变蓝 (3)1和3(4)麦芽糖(5) 物理#化学 化学#理物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
28、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1)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毫升清水,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2)分析1号和2号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色,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不变蓝色;2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变蓝,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搅拌,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
29、,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和3,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内才能吸收进入血液。(5)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物质没有发生质量的变化,而化学性消化是指一种物质转变为另外一种新的物质。因此,以上实验说明: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2、(1) 唾液 不变蓝 (2) 温度 1 37 【分析】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30、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在本实验中,1、2号试管不同的条件是唾液的有无。所以,若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则该实验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若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唯一的不同条件是温度,所以,该实验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实验中4号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装置保温在0,低温
31、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实验中5号试管虽然加入了唾液,但装置保温在100,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所以,结合上述分析可知,1、4、5三支试管内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1号试管,说明淀粉消化需要的最适宜温度是37。3、(1)牙齿的咀嚼作用(或牙齿的作用)(2)控制变量唯一(或控制单一变量或保证变量唯一)(3) 甲 淀粉 (4)口腔【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置可知:甲、乙两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32、化作用。(1)牙齿具有撕裂,磨碎食物的作用,舌有搅拌食物的作用,所以将馒头切成碎屑,这是为了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或牙齿的作用)。(2)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所以实验中滴入的唾液或清水都是2毫升,需要等量的理由是控制变量唯一(或控制单一变量或保证变量唯一)。(3)滴加碘液后甲、乙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甲试管不变蓝,原因是甲试管中有唾液,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具有消化作用;乙试管变蓝色,原因是乙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分解。(4)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的体温,因此在实验中用37左右的水
33、对试管进行水浴是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4、(1)4(2)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吗?(合理即可)(3) 23 蓝色 (4) 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温度 【分析】探究实验中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4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34、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2)1号与3号若组成一组对照实验,1试管中温度是37,3试管中温度是0,因此变量是温度。所以要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的温度是0,温度太低,不能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滴碘液后会变蓝;4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切成碎屑,也没有进行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可能变蓝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胃液不能消化淀粉,胃液可以消化蛋白质,所以若把1号试管滴加的唾液换成胃液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加碘液后,试管颜色变化是变蓝色。(4)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都有关系,牙齿的咀嚼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但是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