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2
2、、爱好健身的小明,先骑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步行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他锻炼时,路程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B步行的路程是3000mC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6m/sD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3、人们进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约5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7s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80sABCD4、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5、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
3、舰“辽宁号”上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同向速度相同的战机B飞机上的仪表C飞行员驾驶的飞机D航母上的国旗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3m/s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7、湘潭五大桥全长大约是4.2km,小明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70km/h,要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是()A6minB4.2minC36minD3.6min8、2
4、021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13号载人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神舟13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如图为对接模拟图。对接后,“神舟13号”相对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地球B“神舟13号”C“天宫二号”D太阳9、你们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A1mB2mC4mD5m10、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边的站牌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经过的路面B路边的花坛C所坐的汽车D远处的房屋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5.73cm、5.93cm和5.74cm,其中明
5、显有错的一个数据是_,物体的长度是_cm,该方法采用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_。3、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刚升空时以大地为参照物是的_,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中,火箭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4、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
6、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将物体的位置记录在底片上。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_。5、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实验室常用_测量时间。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下表为D3018动车从上海到武昌的运行时刻表。求:(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3min完全通过长度为3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车站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上海始发站09:500南京12:0212:11301
7、合肥13:1113:21445武昌16:11终点站8412、北京到南京铁路长约1200km,下表是从北京开往南京的一列动车时刻表。站名北京济南南京到站时刻-9:4112:15发车时刻08:159:4512:22求:(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在动车行驶途中,高空有一架无人机在拍摄动车。动车的车身长度为300m,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驶入一隧道,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m?(3)从北京到南京可以开车前往,开车途中看到公路口的指示牌如图所示。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多长时间?3、如
8、图是小明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1公里1千米)(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TAXI车票发票车号 A88888日期 210502上车 800下车 808单价 2.40元里程 6.0公里4、为缓解交通压力提倡公交出行,巴南区部分路段已设立公交车专用车道。周一至周五早上7:00-9:00社会车辆不准驶入该车道,如图所示。小红早上7点出发去上学,从公交站到学校的距离为9km,若坐私家车上学,由于堵车和等红绿灯共需要20min到学校。求:(1)私家车的平均速度;(2)若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km/h,小红上学改坐公交车去学校,那
9、么会比乘坐私家车节约多少分钟时间?5、某快速公交“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全长约为34km,全程平均速度为4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1)“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小时?(2)“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36km/h的速度运行100s,停车30s,再以54km/h的速度运行120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小明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为了验证猜想;(1)首先,
10、他把滑块在图示位置从静止释放,并滑到木板底部,测量下滑的路程、下滑的时间,如图甲所示。接着,改变斜面坡度,但关于滑块释放的位置,小红、小芳的方案不同,如图乙,能验证小明猜想的是_(选填“小红”“小芳”)的;(2)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高度为_cm;(3)小明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求:第1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_;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_?实验次数坡度下滑路程/m下滑时间/s平均速度/1逐次变大232、小星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1、(1)该实验的原理是_。(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dm;vAB=_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或“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由 可得物体的前半段路程运动时间物体的后半段路程运动时间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ABC由题知,小明沿直线先骑车后步行,则图中OA段表示小明骑车的运动情况,AB 段表示小明步行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知,05min骑车通过的路程是1800m,525min步行通过的路
12、程是则该同学骑车的速度该同学步行的速度因为,所以全程不是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正确;D由图象可知,该同学通过的总路程s=3000m,总时间t=25min=1500s,则该同学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C。3、D【详解】隧道和列车之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为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故符合实际。故选D。4、B【详解】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
13、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详解】A因战机和舰载机的速度相同,故战机与舰载机上的飞行员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同向速度相同战机为参照物,舰载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飞机上的仪表为参照物,飞行员与仪表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飞行员相对于飞机上的仪表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为参照物,飞机与飞行员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飞行员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因飞机已经从航母上起飞,故以航
14、母上的国旗为参照物,飞行员与国旗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飞行员相对于航母上的国旗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A小车车头在A点时,在10.00cm刻度线处;小车车头在B点时,在1.00cm刻度线处,故小车从A到B运动距离故A错误;B由图可知,小车在A点时,时间为:“15:35:20”,小车在B点时,时间为:“15:35:23”,故小车从A到B的用时3s。根据可知,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则测量的时间t会偏大,根据可知,此时计算得出的全程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正确;D小车在C点静止释放至B点所用的时间为,小车在A点静止释放,C点至B点所
15、用的时间为,分析可得,故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该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从C处静止释放,测量的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将偏小,故D错误。故选C。7、D【详解】由题意可知,大桥的全长为s=4.2km,车的速度为v=70km/h,故由可得,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为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C【详解】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一般不选择自身作为参照物;由于“神舟13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对接后,“神舟13号”与“天宫二号”一起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13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神舟13号”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位置
16、发生了变化,所以“神舟13号”相对于地球和太阳都是运动的。综上所述,对接后,“神舟13号”相对“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9、B【详解】老师的身高在170cm1.7m,教室门的高度比老师的身高略高,约为2m,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故选B。10、C【详解】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站牌向后运动,则站牌与选择的参照物的位置要发生变化。站牌与经过的路面、路边的花坛 及远处的房屋的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而站牌与所坐的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则选的参照物是所坐的汽车
17、。故选C。【点睛】二、填空题1、5.93cm 5.7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详解】1其中数据5.93cm与其他数据明显偏差较大,数据错误,舍去。2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物体长度为2、B 1.30 【详解】1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30cm1.00cm1.30cm3、运动 变速 【详解】1火箭刚升空时以大地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火箭是运动的。2火箭升
18、空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而匀速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的运动,所以火箭做的是变速运动。4、3:5【详解】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即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甲球被拍摄了5次,即所用时间为5个间隔时间,乙球被拍摄了3次,即所用时间为3个间隔时间,设“频闪摄影”时,摄影时间间隔为t,甲球所用时间为5t,乙球所用时间为3t,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5、刻度尺 米 停表 【详解】1在实验室中,常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3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停表。三、计算题1、(1)144km/h;(2)600m【详解】解:(
19、1)根据列车表可知,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时间为根据得,则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由可得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则动车的长度答:(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44km/h。(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600m。2、(1)300;(2)2100;(3)0.5h【详解】解:(1)由时刻表可知,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时间为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列车完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为30s,则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该隧道的长度为(3)由图可知,指示牌处到达南京的距离为300km,限速为,所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
20、最短需要的时间答:(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0km/h;(2)该隧道的长度是2100m;(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2.5h。3、(1)45km/h;(2)22.5km【详解】(1)由车费发票可知行驶的路程s=6km,行驶时间为,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行驶时间t=30min=0.5h,由可知行驶的路程svt=45km/h0.5h=22.5km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5km/h;(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min,行驶的距离是22.5km。4、(1);(2)【详解】解:(1)私家车的平均速度(2)坐从公交站到学校的时间小红上学改坐公交
21、车去学校,那么会比乘坐私家车节约的时间答:(1)私家车的平均速度为;(2)小红上学改坐公交车去学校,那么会比乘坐私家车节约的时间。5、(1)0.85h;(2)11.2m/s【详解】解:(1)由速度公式可知快速公交“BRT”运行的时间为(2)快速公交“BRT”运行的路程为平均速度为答:(1)“BRT”从起点站至终点站需要0.85h。(2)“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11.2m/s。四、实验探究1、小红 20.00 0.0500m/s 正确 【详解】(1)1验证小明的猜想,要控制高度相同,改变斜面的坡度,让物体静止下滑,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求平均速度,由图得,小红控制了滑块下滑的高度相同
22、,小芳改变了滑块的高度,因此小红的实验能验证小明的猜想。(2)2由图得,木块的高度为(3)3由表格中数据得,第一次实验,第1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4由表格中数据得,高度相同时,坡度越大,小车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越大,故小明的猜想正确。2、 4.00 0.2 大 【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2由图知AB段的路程sAB=10.00dm-6.00dm=4.00dmAB段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s3AB段的速度(3)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由算出的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