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语文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两首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1 、认识“促、忆、异”等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文插图。 、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教师引述:
2、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
3、会情感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 、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
4、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俺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
5、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知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知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
6、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烧(sho)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括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同学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7、古诗两首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
8、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9、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
10、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
11、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 草宿新市徐公店 诗的内容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
12、枝头(静) 儿童黄蝶黄花(动)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4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
13、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
14、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味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
15、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
16、,及时正音。 (3)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3)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
17、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2)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汇报说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1.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
18、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6.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7.齐读。 五、扩展延伸 1.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
19、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六、总结,诵读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诵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激情入境,揭示课题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2.朋友在一起时间
20、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21、“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 3.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教师总结诗意,学生回顾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
22、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3)学生配乐齐读。 三、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2)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生齐读) (3)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相距大概有30
23、00多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2)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3.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24、 4.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5.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 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
25、。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6.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读。 7.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 四、总结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叙事抒情写景 借景
26、抒情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附:相关链接 送别诗几首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27、。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2、过程与方法: 在读、画、背中初步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四、课前准备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李
28、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
29、读全诗,感悟诗情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
30、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重点指导:潋linyn空蒙kngmng 淡妆浓抹dnzhungnngm相宜xingy 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
31、会。 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水光、山色 雨 淡妆 比西子总相宜 浓抹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6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
32、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
33、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烧(sho)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34、“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
35、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
36、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
37、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
38、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
39、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