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62763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形成适应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人才优势并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转化的机遇期。全市各级围绕“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持续推进人才强市“1+n”政策和“四大”重点人才工作落地,人才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目标任务进展情况(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1、人才资源总量指标。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保持稳步壮大,到20_年6月底已达到78.16万人,比“十二五”末新增14.26万人,其中党政人才0.14

2、万人,经营管理人才3.3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1万人,高技能人才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04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0.13万人。2、人才队伍素质指标。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快,到20_年6月底,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555个,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2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44名,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5000余人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5422人,培养高技能人才达4.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75%。3、人才使用效能指标。人才使用效能持续增强,全市人力资本投资占生产总值比例、人才贡献率得到提升。全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人才新创

3、办高新技术企业453家,有10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20_年销售突破100亿元、税收突破20亿元。4、人才竞争优势指标。加大人才发展财政专项投入,市、县区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子基金,支持人才创业投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制定“人才新政24条”、人才强市“1+n”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围绕“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全市上下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狠抓落实,重点任务总体取得了积极的进展。1、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制定出台新一轮“南太湖精英计划”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办法,建立“南太湖精英计划”人

4、才项目退出管理机制。20_年至20_年6月,共新增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555个,“新三板”挂牌“南太湖精英计划”企业累计10家。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撬动投融资领域改革,大力发展创业创新金融,建立政府产业基金、科技引导基金、人才专项基金,引导风险资本、民间资本与创业人才、创新成果结合。组织举办“南太湖精英峰会”、全球创业创新大赛,推动高层次人才项目向我市重点产业集聚。建立健全“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绩效评估制度,深入实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阳光工程”,改进人才项目绩效评估、动态退出、经费专账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人才项目的引进入选、产业化绩效等情况,加大信息公开和第三方监管力度,“十三五”期间,对59

5、4个人才项目进行年度绩效评估和资金拨付评估。2、启动实施“南太湖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快推进本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计划从20_年开始,用十年的时间,有重点地遴选培养1000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领域的本土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南太湖特支计划”育才体系,形成与“南太湖精英计划”引才体系相衔接的人才创新创业“姊妹工程”。目前已启动20_年“南太湖特支计划”遴选工作,下一步将做好相关申报评审工作。3、深化“9360”校地战略合作联盟建设。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地域领域,目前已与国内各地81所高校签订校企人才引进合作协议,在中国人

6、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驻外引才工作站13个,与20余所联盟高校对接洽谈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年均新建并成功挂牌实训基地5家。先后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70余所高校来湖洽谈对接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依托“9360”联盟纽带作用,先后引介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等院士专家来湖52人次,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2个,进站博士41人。20_年以来,促成高校来湖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和人才智力落实90余项。组织企业开展校企对接、赴外引才活动,分行业组织300家以上重点骨干企业赴广西、云南、四川、安徽等地区高校开展专场招聘,2

7、0_年以来累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的产业人才1.54万名。4、全面实施“湖州籍人才归雁计划”。制定关于进一步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十条政策,从实习实训、求职应聘到购房租房、落户安居等方面对大学生回湖就业创业给予最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出台关于“湖州籍人才归雁计划”的实施意见,启动建立“在外湖州籍人才信息库”,完善结对联系、恳谈慰问制度,实施百名湖州籍精英回乡创新创业、千名湖商回乡投资、万名湖州籍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三大行动,支持和鼓励在外湖州籍人才通过人才智力回归、总部经济回归、创业项目回归、金融资本回归、社会公益回归等五种方式回湖创业创新。20_年以来,联系实习基地、组织企业推出见习实习岗位2499个、

8、开发就业岗位21454个,发放湖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助165万元;开展大学生回湖就业创业联络站建设,选聘12名湖州籍在校学生担任联络员,开展大学生招引“一对一”联络;举办“赢在青春”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大赛,启动创业助力“14”行动,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回湖创业。5、抓好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出台海外工程师引进实施办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按需引进国外人才,使国外人才提质增量,结构优化。以国家和浙江省“外专千人计划”“浙江省海外工程师计划”以及各级各类引智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作用,优化简化办事流程,使“两证整合”政策稳步推进,平稳有序。以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促进外

9、国专家管理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充分发挥外国人才智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8项、浙江省“千人计划”外专项目13项,“浙江省海外工程师计划”18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5000多人次。6、大力实施新生代企业家领航计划。坚持政治引领,建立新生代企业家参加市委党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制度,组织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教育,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学党情、知党史、跟党走。坚持需求导向,选派新生代企业家到经信、科技等重点部门挂职,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实行挂职绩效管理。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浙江大学等高校开设专题研习班,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开展个性化研修。每季举办“30人创

10、新论坛”,组织江浙沪青年企业家互访交流活动,推动开阔视野、提升修养。7、抓好市“1112”人才工程。持续完善市1112人才工程实施意见,适当增加重点产业和教育、卫生领域的申报入选比例,提高青年人才入选比例,建立动态考评机制和晋升淘汰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市选拔市1112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53人、后备人选172人,其中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培养人员12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18名。抓好专技人才培育,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入选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钱江人才c类1人、d类3人。8、加强技能人才多元化培养。制定出台“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等政策,加快

11、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全市已建技能大师工作室8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4家)的基础上,今年将在制造行业企业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家。深化企业自主培训,20_年以来全市新增制造行业自主培训企业457家,其中重点骨干企业24家、工业“双高”19家。发挥职技院校主力军作用,全市13所职业技工院校毕业人数达近1万人,112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养技能人才近3万人。组织参加“金蓝领”培训工程,全市共选派数控加工、物流技术等专业的34名“金蓝领”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学习深造。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武活动,20_年以来,共完成73个项目107个工种的比武,5万多人参与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积极选派选手参加上级

12、比赛,1人获中国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第1名,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在全省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11个、二等奖14个。目前我市入选“浙江工匠”12人、首届“南太湖工匠”20人,向省厅推荐申报20_年浙江“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3人。9、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以市校合作、地校合作为契机,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构建以浙江大学为技术依托,省市农推联盟首席专家为主要师资力量,湖州农民学院为教学主体,农村职成教学校共同参与,以理论学习与基地培养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师资力量广泛的多样化农民教育培

13、训网络,形成包含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在内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因地制宜创新分类型、分产业、分区域、分时段、分层次开展培训,截至到20_年底,全市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04万人,其中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259人。10、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以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为契机,每年委托市社会工作协会举办为期15天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截止20_年底,我市持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1341人。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每年邀请社会工作专家教授开展集中授课。组织社会工作优秀人才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制定出台“南太湖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管理办法,到20

14、21年,建立一支20_人以上的适应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队伍,以领军人才带动全市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能力再提升。进一步推进平台载体建设,社会工作协会实现市县区全覆盖,加快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全市以民办非的形式登记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63家,建成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室686家。11、加大宣传文化教育卫生等人才队伍培养。启动实施宣传文化、教育卫生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出台南太湖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南太湖教育领军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南太湖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累计遴选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4批次62个,引进市外文化领军人才团队9个,评选“领军人才工作室”2批

15、次共30个,其中社科类4个、新闻类6个、教育类3个、文化类17个,秦敏、王晓伟等4人入选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共建成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54个,培养“名师名校长”260人,引进培养医疗专业硕博士262人。12、加快人才平台发展。紧扣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按照人才项目“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生长链,做大产业平台,全面建设湖州科技城,加快建设省“千人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启动创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强政产学研,全市新建成33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入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柔性引进院士36名、特聘专家155名,开展项目合作354项,联合培养人才358人。累计建成博士后

16、科研工作站71家,其中国家级8家,招收博士后76人。加强技能人才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湖州工程技师学院、交通技师学院摘筹工作;建成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专业国家集训基地;大力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获批国家级平台各1家。在全省首创美妆小镇、新能源小镇、地理信息小镇创业指导站,着力将特色小镇打造成“创业小镇”。在全省首创建立特色小镇创业指导站,建成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9家。建成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已引进32家猎头招聘、融资规划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等5个“产业学院”,新设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17、等6个专业。13、完善人才使用管理机制。突出业绩和能力评价导向,弱化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等指标考核,制定出台湖州市企业创新型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价办法(试行)。重点突出新能源汽车、地理信息和高端装备产业的人才培养,制定印发湖州市企业行业人才自主评价申报办法,先后把6个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14家重点企业行业协会,有851人直接晋升为工程师。围绕“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人才及团队核心成员,起草印发关于做好全市高层次人才中级职称确认工作的通知。积极争取到浙江省蓄电点行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权限试点改革下放至我市,助推新能源产业和人才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和培养工作,鼓励高级工、技

18、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参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建立特级技师评审制度,特别优秀的高级技师可以晋升特级技师,特级技师的待遇参照教授级高工执行。实施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对纳入范围的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实行单列,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打通了高层次人才薪酬提升通道。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创新实施细则,全市已有7名科研人员进行了离岗创业活动。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适时探索高校、公立医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改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模式,在教育、卫生计生等下属事业单位开展探索试点,建立统筹管理、放管结合、动态调整机

19、制。鼓励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湖州产业化创新中心等高校院所和重点中职院校,吸引优秀企业家、企业“千人计划”和“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兼职,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或创业导师。14、全面优化人才服务生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实施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方式,整合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服务职能,运用网站、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建立人才问题快速处理机制。开设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集中提供“来华工作许可、工作邀请函、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居留许可”五类证件办理,办理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深化人才问题“o2o”

20、处理机制、“123”人才服务日机制、高层次人才交流联谊机制和“人才+”对接合作机制,举办政策咨询、问题会诊、项目路演等活动,互通人才与各类平台信息,拓宽社会化引才渠道,提高高端人才项目引进质量。认真抓好“湖州服务绿卡”“优化企业人才服务十条举措”等落实,市本级持有“服务绿卡”445人,服务内容涵盖子女入学、健康体检、交通出行等各类生活服务。15、坚强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级党组织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正确把握人才事业发展方向,统筹抓好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实施。坚持各级党组织牵头抓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

21、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形成党、政、企、事、群各方面协同开展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呼应、相互衔接的科技和人才发展体系。实行党政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加强人才工作队伍自身建设,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全面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职称评审改革、人才股权激励试点企业范围,通过实施人才项目成长助推行动、上市挂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推动人才项目产业化。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牢牢把握人才工作定位,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机构改革实现瘦身强体,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创新生态转变,最大限

22、度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人才引进的精准度还不够高。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4+3+n”产业体系的需求来引导引进高端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补链、建链、延长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高端团队和人才引进与重点核心产业需求上还有一定差距,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确度还不够高,支撑能力还不够强。(二)人才结构的优化度还不够高。虽然高技能人才的占比已领先全省其他地市,但高技能人才中技师以上人才占比偏小,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需求的拔尖领军型技能人才储备不足;国千、省千等海内外高端人才量成倍增长,但人才的国

23、际化程度还不高,作为人才塔基的大学生集聚度还远远不够。(三)人才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传统的人才工作思维、手段、方式烙印较深,主观上向市场寻求人才供需双方信息对称的意识还不强,客观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还处于哺育期,提供让企业和人才满意的市场化服务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我市天使基金、技术创新、管理规划的市场化中介还很少,人才工作政府参与过多,而市场化运作,推动人才引育、使用、评价、服务的市场行为相对较少,切实有待提高。(四)用人单位的主体性还不够强。人才政策的引导与撬动效果还不明显,突出表现为用人单位的引才用才育才观念还跟不上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的步伐,致使人才评价难、受益难、流动难等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

24、解决。(五)人才平台承载能力还不够强。与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及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等高水平平台相比,我市人才平台的产业规划布局与主导产业的匹配度还不够高,管理运营团队的专业化能力还不够强,相关配套还未能及时跟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承载能力,制约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三、下一步实施的对策措施“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是实现“人才生态最优市”的行动指南,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抓好贯彻实施工作。(一)聚焦产业需求加大引才。围绕南太湖新区和沪湖绿色智造发展大廊道建设,打造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3.0版,拓展引才范围,打造与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人才链。紧盯“5年聚引30万名大学生和

25、其他各类人才来湖创业就业”的目标,认真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双十条”,进一步拓展“9360”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联盟和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联盟建设,大力实施“湖州籍人才归雁计划”,举办“南太湖精英峰会”高校学生对接洽谈专场活动,全面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工程”,推动大学生来湖在湖就业创业。深入实施海外工程师引进工程,建立健全“薪酬定资助”人才评定机制,大力引进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外国专家。拓展完善国际化引才通道,积极开辟俄罗斯、乌克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招引渠道,加速建立海外孵化器,推动“孵化在海外、转化在湖州”的模式聚集海外智力。(二)聚焦转型发展强化育才。深入实施以“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

26、特支计划”、市1112人才工程等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工程,结合产业企业和人才自身发展需求,对人才项目在资金资助、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全力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实用型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贯彻实施省技能人才“千企千师”培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引育计划和“南太湖工匠百千万”工程,健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认真组织“南太湖工匠”评选,积极参竞“之江工匠”“中华技能大赛”,不断满足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技能人才需求。统筹加强农村实用、社会工作、宣传、文化、教育、卫生等人才队伍建设。(三)聚焦用才留才优化生态。创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各级主体责

27、任,做强做实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制度,优化完善人才目标任务督查考核和创新比拼机制。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深化分行业建立专技人才中级职称评价办法,进一步提高行业协会、学会和重点企业评价话语权。抓好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等办法实施,扩大人才股权激励、年金补助等制度覆盖面,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市场化人才服务,深入推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快构建“1+3+n”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继续推进“湖州服务绿卡”扩面升级,完善并落实人才购房补助政策,深入推进“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实现人才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的全覆盖。(四)聚焦承载能力建强平台。打造多层

28、次创业创新平台,加快湖州科技城建设,全面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省“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省部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快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特色小镇创业基地建设;推动技术技能研发培育平台建设,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力度,力争在省级、国家级平台创建上实现新突破。(五)聚焦党管人才优化机制。全面推行人才工作“一述一考一晾晒”制度,实现市、县区、乡镇(园区)、教育卫生等领域全覆盖。完善市对县区、部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加强与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协同考核,健全重点考核指标月度书面通报、季度例会交流制度。开展人才企业发展“比看”活动,营造县区部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