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一年级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教学一年级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教学 一年级教学20_秋季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自然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
2、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五、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
3、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
4、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8、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1)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
5、容。 (2)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3)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5)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6)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7)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8)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
6、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