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602972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一)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三大环节构成:第一个教学环节:感受音乐、理解情感。计划用时10分钟。1、播放我爱米兰,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3、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我爱米兰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各为2分40秒)问题有如: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歌曲赞美的是什么?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两首歌曲速度上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速度对表达音乐情感有什么作用?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与讲解,使学生逐渐明白:两首歌曲都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前

2、一首歌曲是将老师比作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 的崇高精神。而后一首歌曲则是直抒心怀,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 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这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理解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表达,理解音乐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加之,经过一、二年级的长期系统的学习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也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 是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要求。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将

3、点出今天的课题,即: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课本第40页)从而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第二大环节:演唱歌曲、表达情感,计划用时22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视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学习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1、教师弹琴伴奏,引导学生轻声地跟琴视唱乐谱; 这时,我的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在音高、节奏方面的准确,还会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轻地进行演唱。这种轻声唱的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嗓音,我还会引导学生们明白,这也是歌曲情感表达的需要。2、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啊音演唱,检验并巩固学生的旋律感;3、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一

4、段歌词,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如,提出问题: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从而引导学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这一步骤中,我还将对歌曲中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绪增进等重难点运用对比范唱等形式进行教学。4、 经过我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我将把学习过程完全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 导,最后,老师弹着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5、

5、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的新授歌曲,我还将分别设计了这样几种演唱形式,如:分组竞唱、分句接龙、领唱和齐唱合作等形式。这样,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歌唱表演形式,一举两得。第三大环节:拓展创编、深入体验(8分钟)我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现场创编的形式开展活动。我将提示学生,可采用如:歌唱、配乐诗朗诵、舞蹈、小品、画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体验歌曲的情感,老师这时做适时的巡回指导。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但却让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

6、愉快的体验了过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形式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创编的表现形式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二)

7、一、教学目标: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把握好各乐句的音准,完整演绎歌曲并能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3、在聆听过程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教学重难点:能够把握好两句音准,唱好两句啦啦啦啦啦,能掌握休止符的运用。三、教学准备:录音机、多媒体导入播放动物说话A、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跟我们打招呼?(鸡、鸭)B、谁能来模仿它们的叫声?C、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模仿其他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汪汪、喵喵、咩咩、呱呱)小朋友的生活经验真丰富,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我变你也变游戏的玩法是要根据我

8、的声音力度来回答,我来问,你来答(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小猫说话喵喵喵、青蛙说话呱呱呱、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狗说话汪汪汪)新授初听(播放歌曲)A、老师这儿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你听谁在叫?B、好的让我们大家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学着叫吧!(课件2)教师教学一遍 师生合作一遍,边叫边用手打击节奏(小猫喵喵、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小猪嘟嘟)C、学生学完叫声,教师随后加唱啦啦-,教师用手势划节奏线(课件3)(听到小朋友优美的叫声,我都忍不住唱起来了)D、师生合作学生叫动物的声音,教师唱啦-你们想不想跟着琴声学老师唱一唱E、教师弹琴,学生跟唱前半部分F、师生合作唱 -男女生合作2、复听(录音机)A、小朋

9、友唱的真好,现在让我们完整的听一遍录音,仔细听听它们的叫声在告诉我们什么呢?B、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上的歌词(课件4、5)C、一句一句解决念清楚,解决附点问题,逐句念完整,学生跟念师前生后合作念师后生前合作念D、逐句跟琴唱后半部分(课件6)E、解决难点你最喜欢哪个叫声后的故事?你能来唱唱吗?3、再听一遍录音 ,听听那部分唱了2遍(课件7)(出示反复记号让学生认识,讲讲作用)4、请小朋友完整的跟琴唱(课件8)5、跟录音唱(让我们跟录音里的小朋友赛一赛看谁唱的更动听)6、师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唱三、创编活动(课件3)A、下面我们来模仿一下歌曲的前半部分来创编歌曲,请小朋友们四人一组,每人编一种

10、小动物的叫声,啦啦啦一起唱,等一下请小组来表演B、小组表演四、小结(课件9)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叫声,它们的叫声是在向我们人类传递信息说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瞧!它们在向我们问好呢-小学音乐优秀说课稿(三)一、 教材及学生分析森林音乐会是根据省信息技术小学实验教材第二册卡通贝贝手拉手一课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图形翻转、旋转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操作有了一定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画图软件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使用画图软件的基础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认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

11、中等年龄特点,同时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角度的变化区别二、教法阐述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音乐会学习情境,设计了三个任务,即编排座位、整理乐器、制作奖品。

1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结合画图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本节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性,培养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三、学法指导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时我在创设的三个情境任务中设疑激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他们列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选择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

13、主探究、合作学习,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具体阐述:(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教学伊始我利用动画短片导入课,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出示课件)同学们,大森林里正在召开动物音乐会,有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瞧!就连平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壮也来了。你们看,他们两兄弟长得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幅图画时,马上就会发现问题:这两只小老虎长得一模

14、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只小老虎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水平翻转。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屏幕广播示范讲解图形的水平翻转,学生练习操作并且屏幕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兴趣。(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在学会水平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垂直翻转。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难点,就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

15、知新。本环节分两个任务展开:任务一:排座位(出示课件)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调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可急坏了总导演大象伯伯。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帮帮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去.学生在操作时,会发现小猴子利用水平翻转放不到正确的位置。这时我提出: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回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问老师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学习垂直翻转。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当学习方法,学会新知。任务二:整理乐器(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的节目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表演。可他们到乐器库取乐器

16、时却发现:乐器摆放的一点也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原来是乐器管理员小熊一时贪玩忘了整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熊整理一下乐器吗?学生已经掌握了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任务一的基础,任务二相对容易操作。在制作课件时把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使用也加入其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课件中特别设计了吉它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次翻转过来,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对角度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出示课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90、180、270旋转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帮助小熊整理乐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17、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抓住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探索创新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任务三:制作奖品(音乐会结束了,观众评出了最喜爱歌手,大象伯伯想请同学们帮忙用准备好的树叶拼贴叶画,并从中选出一幅优秀作品奖给获奖者,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吧!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第三个任务制作奖品主要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翻转、旋转树叶拼贴叶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巧妙的结合起来,努力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

18、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五、板书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把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展示。整个板书直观形象,步骤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六、效果预测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数学、品德与生活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