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19世纪末,谭嗣同等青年改革志士在湖南组织了南学会,陈宝、黄遵宪等湖南的地方官员曾多次亲临南学会讲演和回答问题,地方士绅纷纷前来省城听课,与省里官员对话,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由此可见,南学会的创办及其活动A巩固了变法的群众基础B体现了民主议政的风气C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D促成了新旧思想的融合219世纪末,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欧洲列国变革”的书籍,其中包括明治变法考俄大彼得变法致强考突厥守旧削弱记波兰分灭记等,康有为此举旨在A 寻找变法依据B宣传维新思想C效仿世界革命D建立君主立宪制3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
2、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B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沿岸C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D使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利4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维新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A建立了完整的学校制度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5.下图为时务报第一册目录。据此可知,维新派( )A.得到媒体支持B.群众基础广泛C.影响不断扩大D.注意舆论宣传6.有学者指出,尽管
3、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很不相同的思想,但它主要是以一种激进的倾向为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对国家富强问题的关注,这种激进思想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 )A.使思想界陷入混乱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7.由庚子事变而激起的革命风潮,无处不在,浸浸乎弥漫天下。当革命风潮层浪叠起,聚集以成高山滚石之势时,清王朝“成败兴亡之数”已然铸就。据此可知,庚子事变( )A.使义和团运动爆发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
4、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发至各地的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策划“东南互保”。由此可知( )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朝廷B.义和团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C.地方督抚摆脱了中央节制D.外交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9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由此可知,李鸿章()A认识到清政府盲目自大B对列强侵略持无所谓态度C严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D已经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10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
5、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
6、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材料二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4)结
7、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1.B2.A3.D4.D5.D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说明当时的维新派注意舆论宣传,D项正确。A项与题无关,排除A项;维新运动脱离群众,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维新派的影响,排除C项。6.B根据材料“这种激进思想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可知,该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冲击了旧思想,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故B项正确。7.C依据材料“庚子事变”“革命风潮层浪叠起”“清王朝成败兴亡之数已然铸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起的侵华战争激起了全国的革命风潮,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庚子事变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庚子事变虽使中国完全
8、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这并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D项。8.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时,义和团运动正在进行,八国联军以此为借口侵略中国,慈禧太后一开始想利用义和团运动打击洋人,并向列强宜战,但盛宜怀、李鸿章等不认同此决定,实际上是拒绝对列强采取强硬态度,因此义和团运动将面临更严峻形势,B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9.A根据材料“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可推断出是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中,中国政府同时对多国宣战;根据材料“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可得出李鸿章不
9、认同清政府的宣战主张,体现了他对本国实力的清醒认识,认为清政府盲目自大,故选A项。10.A由材料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列强企图继续保持在中国的特权和地位,故A项正确;列强扶植清政府抵制人民反抗是表面现象,其主要目的是将清政府作为其控制中国的工具,以维护其在华利益,B项错误;由材料“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可知,列强的主要目的不是瓜分中国,C项错误;列强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作为其掠夺的殖民地,D项错误。11.(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3)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结果: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