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扬州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扬州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扬州农业机械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
2、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
3、.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
4、、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
5、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
6、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
7、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装配智能信息装备,鼓励农机制造品牌企业加快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作业和工况监测终端研制集成与应用步伐。开展农机精准耕作示范,推广自动驾驶、变量作业系统,倡导农机制造流通品牌骨干企业建立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农场。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大数据应用,提升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着眼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效益,支持鼓励农机管理部门
8、、生产流通企业、社会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市场供需对接、机具调度、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把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本规划与各省农业机械化规划的衔接,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实施要求,组织调动全系统力量,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着力培养农业机械化科技领军人才、技术推广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强化规划实施的人才支撑。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修订完善工作,强化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加强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为规划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实现重点机具购置敞开补贴,扩大老
9、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实施农机新产品补贴和大型农机具金融租赁等试点,加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力度。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专项各个分项目加快启动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投入中支持科技创新的比重,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渠道。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配合开展重大发展建设规划编制等工作,谋划实施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利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支持政策,推进机耕道、机具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健全农机具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便民利民政策保障体系,降低农机
10、经营风险。开展统计普查,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的动态监测。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适时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围绕规划重要目标、主要任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组织跟踪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大力宣传规划实施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显示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引导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营造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该农业机械项目计划总投资5291.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
11、资4650.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88%;流动资金641.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12%。达产年营业收入5395.00万元,总成本费用4278.94万元,税金及附加85.44万元,利润总额1116.06万元,利税总额1355.44万元,税后净利润837.0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518.3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1.09%,投资利税率25.61%,投资回报率15.82%,全部投资回收期7.82年,提供就业职位119个。项目报告所承载的文本、数据、资料及相关图片等,均出自于为潜在投资者或审批部门披露可信的项目建设信息之目的,报告客观公正地展现建设项目的现状市场及发展趋势,不含任何明
12、示性或暗示性的条件,也不构成决策时的主导和倾向性意见。经项目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查并提供给报告编制人员的项目基本情况、初步设计规划及基础数据等技术资料和财务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已经郑重承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愿意承担由此引致的全部法律责任。.“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
13、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
14、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
15、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6、,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
17、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
18、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扬州农业机械项目目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 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 发展规划分析 二、 产业政策分析 三、 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 资源开发方案。 二、 资源利用方案 三、
19、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 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 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 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 行业影响分析 三、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 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 社会风险及
20、对策分析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名称xxx实业发展公司(二)法定代表人谭xx(三)项目单位简介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
21、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公司具备完整的产品自主研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管理及售后服务体系,依托于强大的技术、人才、设施领先优势,专注于相关行业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不断追求产品的领先适用,采取以直销为主、代理为辅的营销模式,对质量管理倾注了强大的精力、人力和财力,聘请具有专项管理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注重研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管理及售后服务全方位人才
22、培养;为确保做好售后服务,还在国内主要用户地区成立多个产品服务中心,以此辐射全国所有用户,深受各地用户好评。公司致力于创新求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并与国内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技术后盾和保障,在新产品开发能力、生产技术水平方面,已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使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一流的竞争力。公司自设立以来,组建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优秀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人员对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敏锐地把握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抓住业务拓展机会,对公司未来
23、发展有着科学的规划。相关管理人员利用自己在行业内深耕积累的经验优势,为公司未来业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坚守企业契约精神,专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致力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创造价值,履行社会责任。(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上一年度,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2.50万元,同比增长26.31%(756.57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农业机械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433.1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4.51%。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870.1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8.85万元,增长率33.60%;实现净利润652.6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67万元,增长率12.53%。上年度
24、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762.821017.10944.45908.133632.502主营业务收入720.95961.27892.61858.283433.112.1农业机械(A)237.91317.22294.56283.231132.932.2农业机械(B)165.82221.09205.30197.40789.622.3农业机械(C)122.56163.42151.74145.91583.632.4农业机械(D)86.51115.35107.11102.99411.972.5农业机械(E)57.6876.9071.4168.66274.65
25、2.6农业机械(F)36.0548.0644.6342.91171.662.7农业机械(.)14.4219.2317.8517.1768.663其他业务收入41.8755.8351.8449.85199.39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3632.5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3433.11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4.51%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6.31%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756.57利润总额万元870.19利润总额增长率33.60%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218.85净利润万元652.64净利润增长率12.53%净利润增长量万元72.67投资利润率23.20%投资回报率17.40%财
26、务内部收益率28.02%企业总资产万元11510.98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8.77%流动资产总额万元4463.13资产负债率37.48%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扬州农业机械项目2、承办单位:xxx实业发展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xx产业基地扬州,江苏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扬州,古称广
27、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县1个县,代管高邮市、仪征市2个县级市。扬州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扬州成功举办2017年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2018年世界运河风情民俗展演活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将举办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
28、览会,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公布,扬州市位列第45位。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9年10月31日,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三)项目提出的理由围绕改善农机应用条件、强化机具供给和活化作业服务机制,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创设,支持引导丘陵山区省份农业机械化取得跨越式发展。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配套建设机耕道、生产路、农机下田坡道等田间基础设施,方便农机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和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鼓
29、励引导农机制造企业加强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供给,有效解决无机可用问题。创新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提高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引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推广机构公益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重点全程化、推广领域全面化、推广技术集成化、推广服务多样化为基本要求,推进机制创新,转变推广方式,强化体系支撑,优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创新、转化、支撑、服务能力。推动落实法律法规对技术推广投入保障和机构、队伍、条件、制度建设的规定,夯实公益推广基础。支持鼓励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农机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
30、广,构建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作互补的机制。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新方式,探索技术推广的多种实现形式。制定技术验证工作办法,建立验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技术验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公开,提高技术推广效能。完善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的管理服务方式,创建一批集农业生产与农机服务于一体的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公司,建设一批保障能力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位的农机维修服务示范点。制定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南,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有完善装备设施、有良好运行机制、有健全管理制度、有较大服务规模、有显著综合效益的“五有”型合作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多
31、功能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新型职业农机手教育培训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手和维修工等农机实用人才。配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动开展机耕道、机具存放设施建设,基本实现8亿亩高标准农田农机作业无障碍。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快速救援、维修和作业实时监测能力,切实保障农忙季节跨区作业机具安全有序流动、故障及时解除和事故有效处理等。探索建设集农机作业信息获取、作业计量、远程监管、应急指挥等于一体的农机作业安全监控平台。推动建设国家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中心,持续改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条件。开展农垦农机标准化农场创建活动,建设农垦标准化机务区,提高农垦农机示范带动能力。坚持改革创新,
32、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农机经营服务主体,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在服务内容上向综合化拓展,在组织管理上向规范化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向品牌化提升。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支持培养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扩大农业机械化就业创业空间。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合力促进农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流通市场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农机具存放设施建设。坚持安全第一,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健全完善法规标准,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维修点为主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
33、夯实“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创建平安农机、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继续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市)500个以上,开展“平安农机”示范乡、示范村、示范社、示范岗位标兵和安全生产标兵创建活动。积极改善农机监理机构装备服务条件,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公共服务质量。深化农机推广鉴定制度改革,强化鉴定针对性、创新性、规范性和开放性。加强在用特定农机产品质量调查,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管理及农机维修管理制度。围绕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急需、关键、引领、薄弱环节和区域为重点,中央和地方同向用力,深入实施若干重大计划。创新需求引导方式,
34、通过发布科技规划、制定公布需求目录、提出项目建议等形式,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提供遵循和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加快高效、节本、绿色、智能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创制,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完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农机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加农机功能研究室和岗位科学家数量。贯彻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年,建设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和科研基地。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充分发挥国内农机制造品牌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引领作用,组建一批产学研推有机
35、结合的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及专业组的建设。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引导和支持农机企业及产品走出去。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加大政策扶持,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机具购置实行敞开补贴。加强示范引导,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项目。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各级财政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构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鼓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整乡、整县、整省全程机械化。推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型国有垦区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绩效
36、考核和监督检查,确保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取得实效。“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
37、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
38、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
39、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
40、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41、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
42、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农业机械,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5395.00万元。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
43、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五)项目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5291.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50.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88%;流动资金641.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12%。(六)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
44、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项目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750.92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0.88%。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62.56万元,
45、占总投资的70.98%;完成流动资金投资1088.36,占总投资的29.02%。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完成投资万元3750.921.1完成比例70.8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662.562.1完成比例70.98%3完成流动资金投资万元1088.363.1完成比例29.02%(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总征地面积16741.70平方米(折合约25.10亩),其中:净用地面积16741.70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25.10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7746.2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2636.59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7746.20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1583.8
46、3万元。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9台(套),设备购置费1301.93万元。(九)设备方案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的选用以“先进、高效、实用、节能、可靠”为原则,项目产品生产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物料损耗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噪音低的特点。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相关工艺设备、检测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力量及信誉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通过现场参观、技术交流等方式,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较全面的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在交货期、质量保障、价格优惠、售后服务及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的厂家。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
47、共计89台(套),设备购置费1301.93万元。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一、发展规划分析(一)建设背景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改善。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0万台以上,增长30%左右。乘坐式插秧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0万台和40万台以上,分别增长25%和30%左右。高效植保机械、高性能经济作物联合收获机、粮食烘干设备、秸秆还田机等保有量显著增长。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左右。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茶桑、设施农业机械化有显著进展,农用航空作业面积明显增长。农机作业质量效率全面提高。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大型拖拉机、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等高端农业装备质量性能明显提升。精准施肥施药、节水灌溉、秸秆处理、残膜回收、农业废弃物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机精准作业能力显著增强。农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