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木斯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docx(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佳木斯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佳木斯农业机械项目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佳木斯农业机械项目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农机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为10.04亿千瓦,原值近万亿元,总量近2亿台套,拖拉机保有量2240万台,联合收割机206万台。
2、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保持在10亿千瓦左右。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统计内的拖拉机数据中,大型拖拉机为40020台,同比增长-1.12%;中型拖拉机237535台,同比增长11.13%;小型拖拉机340071台,同比增长3.13%;自走式轮式谷物收获机18532台,同比增长19.71%;玉米联合收获机22367台,同比下降4.62%;履带式水稻收获机53969台,同比下降19.15%。此外,半喂入水稻收获机3258台,同比增长63.23%;压捆机同比增长10.68%;插秧机同比下降5.07%。据农业部初步统计,2019年我国综合机械化率为69%,机耕率
3、、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84%、56%和61%,其中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率为95%、81%、88%。目前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在90%以上,其中美国、日本和韩国农业机械化率更是达到99%以上。因此对比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1-11月份农机工业业务收入219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06%。这是历年来最低的增速,创下了新低。从2019年初开始,行业增速就出现了非常明显、持续性的下跌,这是罕见的,初步估计2019年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400亿左右。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数量比同期减
4、少了340多家。2019年在国家农机鉴定部门申请鉴定登记的农机企业是3320家,享受补贴的农机企业是2711家。其中,拖拉机企业197家,新增25家;小麦收获机企业24家,新增4家;玉米收获机企业86家,履带收获机企业53家,减少11家;插秧机企业86家,新增13家;压捆机企业212家,新增43家;粮食烘干机企业134家,减少了31家。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左右,目标在2020
5、年到70%左右,机械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6、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
7、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
8、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
9、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
10、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11、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该农业机械项目计划总投资2316.9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54.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34%;流动资金362.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66%。达产年营业收入36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77.08万元,税金及附加43.87万元,利润总额836.92万元,利税总额996.23万元,税后净利润627.6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68.5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6.12%,投资利税率43.00%,投资回报率27.09%,全部投资回收期5.19年,提供就业职位57个。认真贯彻执行“三高、三少”的原则。“三高”即
12、:高起点、高水平、高投资回报率;“三少”即:少占地、少能耗、少排放。.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装配智能信息装备,鼓励农机制造品牌企业加快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作业和工况监测终端研制集成与应用步伐。开展农机精准耕作示范,推广自动驾驶、变量作业系统,倡导农机制造流通品牌骨干企业建立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农场。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大数据应用,提升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着眼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效益,支持鼓励农机管理部门、生产流通企业、社会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市场供需对接、机
13、具调度、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把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本规划与各省农业机械化规划的衔接,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实施要求,组织调动全系统力量,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着力培养农业机械化科技领军人才、技术推广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强化规划实施的人才支撑。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修订完善工作,强化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加强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为规划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实现重点机具购置敞开补贴,扩大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实施农机新产品补贴和大型农机具金融租
14、赁等试点,加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力度。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专项各个分项目加快启动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投入中支持科技创新的比重,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渠道。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配合开展重大发展建设规划编制等工作,谋划实施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利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支持政策,推进机耕道、机具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健全农机具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便民利民政策保障体系,降低农机经营风险。开展统计普查,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水平评价
15、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的动态监测。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适时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围绕规划重要目标、主要任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组织跟踪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大力宣传规划实施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显示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引导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营造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佳木斯农业机械项目目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 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
16、准入分析 一、 发展规划分析 二、 产业政策分析 三、 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 资源开发方案。 二、 资源利用方案 三、 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 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 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 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
17、、 行业影响分析 三、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 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名称xxx投资公司(二)法定代
18、表人戴xx(三)项目单位简介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服务于新老客户。 公司通过了GB/ISO9001-2008质量体系、GB/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CCIA信息系统业务安全服务资质证书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优良的品质是公司获得消费者信任、赢得市场竞争的基础,是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设立了品管部,有专职质量控制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质量管理目标以及组织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相关
19、的策划、实施、监督等工作。未来公司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制定人力资源总体发展规划,优化现有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等制度和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鉴于未来三年公司业务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公司已制定了未来三年期的人才发展规划,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任职要求,并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竞争上岗的多种方式储备了管理、生产、销售等各种领域优秀人才。同时,公司将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对各级员工进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 (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上一年度,xxx科
20、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9.47万元,同比增长13.58%(321.6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农业机械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527.4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3.98%。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10.2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65万元,增长率26.45%;实现净利润457.6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5.74万元,增长率16.77%。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564.79753.05699.26672.372689.472主营业务收入530.77707.69657.14631.872527.472.1农业机械(A)175
21、.15233.54216.86208.52834.072.2农业机械(B)122.08162.77151.14145.33581.322.3农业机械(C)90.23120.31111.71107.42429.672.4农业机械(D)63.6984.9278.8675.82303.302.5农业机械(E)42.4656.6252.5750.55202.202.6农业机械(F)26.5435.3832.8631.59126.372.7农业机械(.)10.6214.1513.1412.6450.553其他业务收入34.0245.3642.1240.50162.00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
22、业收入万元2689.4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527.47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3.98%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13.58%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321.63利润总额万元610.26利润总额增长率26.45%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127.65净利润万元457.69净利润增长率16.77%净利润增长量万元65.74投资利润率39.73%投资回报率29.80%财务内部收益率29.62%企业总资产万元3880.63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3.35%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294.18资产负债率41.30%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佳木斯农业机械项目2、承办单位:xxx投资公司(二)项目建
23、设地点xxx经济园区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佳木斯市为黑龙江省域副中心城市,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祖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级行政区;由南而北,蜿蜒起伏,直至松花江边,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全市总面积3.246万平方千米,下辖4区3市3县;2017年总人口234.5万人。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地名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噶珊”,意为“站官屯”。佳木斯地处中国边疆,与俄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及比罗比詹市两个州区首府
24、相邻,是对俄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天然湿地面积60余万公顷,有2个国家级、5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三江湿地已被列入世界湿地保护名录。2018年,佳木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7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比2017年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02亿元,比2017年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452.9亿元,比2017年增长3.4%。(三)项目提出的理由我国是农机生产额最高的国家,占全球总产值的25%,主要生产拖拉机与附挂式机械、联合收获机、农用搬运车、中耕管理机引擎以及其他农机相关零件等,由于我国所生产的农业机械很广泛,所以我们的产品
25、能在全球农机产业占一席之地;农机生产额第二高的国家为美国,占全球14.4%的份额,主要是以大型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为主,其中JohnDeere、AGCO等大型农机公司为主要业者;第三名为德国占9.3%,以拖拉机及附挂式机械、收获机、联合收获机与播种机械为主要农机产品;第四名为印度占8.6%,主要农机产品为中耕机、耕耘机、喷雾机、挖孔机以及其他农机零件,以发展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另外巴西、意大利、日本与法国分别占6%、5.1%、5.0%与4%的市场份额,其中意大利和法国是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日本则是农用引擎全球最重要的供应国之一。另外,从全球主要区域的农机产值发展来看,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
26、的农业机械生产区域,2013年占全球农机总产值的41%,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成长、人口数量增加,带动开发中国家整体经济提升,相对地农业机械需求也明显成长,诱使农机的生产增加;其次为西欧与北美地区,分别占20%与15%,主要为大型农机之生产。从Euromonitor的预测资料显示,2018年亚太与北美地区农机产值的全球占比将分别提高至46%与17%,东欧与非洲/中东地区也有明显之成长,从2013年的2%分别提升至2018年的7%与6%,成长了3-3.5倍;反观西欧地区农机产值的全球占比则从20%减少为16%,这可能与当地农业生产规模缩减以及开发中国家的农业成长有关。全球农业劳动力降低,农业机械化需求
27、大大提升;全球竞争情况下,消费者重视有品牌的厂商、耐用性高、以及价格低的产品;近年来环保意识抬头,欧盟也针对农业机械之废气排放量进行严格把关;农业机械厂商逐渐财团化,导致许多大型农业机械更加集中于这些企业中,例如: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等等,使得中小型农机厂商缺乏关键技术及大量资金,面临被并购的严峻考验,进而影响全球农业机械整个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人口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供需,农作物需求变化会影响到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而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则会影响厂商和产业的规模与发展。目前全球主要的农业机械有:田间机械(拖拉机、耕耘机等)、管理机械(中耕管理机、喷雾机、割草机等)、灌溉系统、收获机械(蔬菜收
28、获机、联合收获机等),以及收获后机械(干燥机、选别机等)等,这些农机具的选择和使用频率,往往取决于作物的栽培方式、种植环境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因此全球农业机械之总产量与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量是息息相关的。“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
29、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
30、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
31、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
32、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
33、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
34、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
35、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
36、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
37、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
38、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
39、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
40、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农业机械,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3614.00万元。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xx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undefined(五)项目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2316.96万元
4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54.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34%;流动资金362.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66%。(六)工艺技术投资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靠,建成后应保证原料的质量和连续供应。投资项目原料采购后应按质量(等级)要求贮存在原料仓库内,同时,对辅助材料购置的要求均为事先检验以保证辅助材料的质量和生产需要,不合格原材料不得进入公司仓库,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确保生产质
42、量。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项目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
43、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535.88万元,占计划投资的66.29%。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7.52万元,占总投资的77.97%;完成流动资金投资338.36,占总投资的22.03%。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完成投资万元1535.881.1完成比例66.2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197.522.1完成比例77.97%3完成流动资金投资万元338.363.1完成比例22.03%(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总征地面积7503.75平方米(折合约11.25亩),其中:净用地面积7503.7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11.25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2756.3
44、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7839.00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2756.38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1021.31万元。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5台(套),设备购置费949.37万元。(九)设备方案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应具备“先进、适用、经济、环境保护、节能”的特性,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要求;投资项目所选设备必须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5、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品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85台(套),设备购置费949.37万元。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一、发展规划分析(一)建设背景围绕改善农机应用条件、强化机具供给和活化作业服务机制,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创设,支持引导丘陵山区省份农业机械化取得跨越式发展。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打掉田埂、连
46、片耕种,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配套建设机耕道、生产路、农机下田坡道等田间基础设施,方便农机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和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农机制造企业加强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供给,有效解决无机可用问题。创新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提高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引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推广机构公益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重点全程化、推广领域全面化、推广技术集成化、推广服务多样化为基本要求,推进机制创新,转变推广方式,强化体系支撑,优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技
47、术推广创新、转化、支撑、服务能力。推动落实法律法规对技术推广投入保障和机构、队伍、条件、制度建设的规定,夯实公益推广基础。支持鼓励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农机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构建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作互补的机制。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新方式,探索技术推广的多种实现形式。制定技术验证工作办法,建立验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技术验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公开,提高技术推广效能。完善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的管理服务方式,创建一批集农业生产与农机服务于一体的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公司,建设一批保障能力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位的农机维修服务示范点。制定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南,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有完善装备设施、有良好运行机制、有健全管理制度、有较大服务规模、有显著综合效益的“五有”型合作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多功能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新型职业农机手教育培训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手和维修工等农机实用人才。配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