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09887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张耀南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因为人家说我们没有价值观。中国人在世界上、在西方人心目中,已经变成一个没有价值观的民族,没有价值观的一群人。从哪里说起呢?当然还是要从洋人开始讲,因为中国自己的学者说话,是没什么用的,洋人的话才有用。尼克松曾经在我们改革开放差不多十年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假如将来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祖先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就不战而胜了。”尼克松是个高人啊!我们只有读通了一部中国史,同时读通了一部世界史,才能深刻地领会尼克松的这段话。他告诉我们,只要中国人坚守他们祖先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美国就不可

2、能战胜中国。中国在这个地球上,中华文明在这个地球上,是唯一不死的文明。有些朋友会问,四大文明古国埃及还在,印度还在,你凭什么说中国是唯一不死的一个文明啊?我们误会了,现在的印度,跟我们叫做四大文明古国的那个印度,没有任何关系了。要说有关系,只有一点关系,就是这块地盘是重合的。现在的埃及,跟我们叫做四大文明古国的那个埃及,没有任何关系了,要说有关系,也只是这个地盘的重合。唯一活着的文明就是中国。凭什么就你活着,凭的就是我们坚守祖先的教导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坚守这一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战胜中国,打败中国!历史上比美国更强大的势力有很多,他们不曾消灭中国,美国又凭什么能呢?所以说尼克松的话有深

3、意,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个说法跟习近平主席的一个说法很相近。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 “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是第一次把我们祖先的教导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提升到如此高度。所以我想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根魂研究院”,动员全校的力量,来研究这个“根”和“魂”。我们建设一流行政学院,一流党校,这就是一步,别人还没做,我们先做。我们知道一棵树只要有“根”在,你就是把它的树干全部砍掉,它还能活过来。一个人只要有“魂”在,你就是把他肉体消灭,他还能够活过来。这样我

4、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能成为一个唯一不死的文明,因为我们的“根”还在,因为我们的“魂”还在。我们回到尼克松的话。美国要想征服中国,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我们不再坚守我们祖先的教导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取决于我们愿不愿意坚守。我们愿意吗?尼克松说完这个话之后的20年,2009年,撒切尔夫人答记者问,有记者问她:“中国能不能强大?中国能不能构成对世界的威胁?”她回答说:“中国是否强大,是其能否构成对世界威胁的前提。那中国能不能强大呢?我注意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使用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概念甚至思维方式,都是西方的。”她继续说:“连理论研究都是在西方的结论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结论来自剑桥、哈佛等著名大学,

5、也有著名的研究机构。”她说:“我不否认这些新思想、新观念、新概念以及新思维的正确性,但是,它是为西方价值观服务的。试想,一个只能步他人后尘的国家,能够强大吗?至于对世界的威胁,那更是不可思议的。”你凭什么能够成为一流的国家,就凭你步他人的后尘,就能成为一流国家吗?撒切尔夫人的讲话,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学、研究机构,那么多优秀的头脑,却只知拿西方的学术框架说事,自以为得意,又是某某怎么说,又是某某怎么说,你自己呢?我们有多少人是在为西方价值观而工作?整个学术界只能为西方价值观打工,如何能够出大师呢?如何能够成一流呢?比如说 “李克强经济学”,居然又是外国人提出的。然后中国学者,

6、抓住这个词,要研究“李克强经济学”。中国学者,怎么这样没有创造力?这个词,还让别人先提!你说不让我为西方价值观而工作,那我为什么而工作呢?为中国价值观而工作吗?但是你中国没价值观啊。我把中国价值观叫做“华夏价值观”。那么什么是“华夏价值观”呢?我个人觉得,中国、中国人,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一批人啊。因为中国这个种族,有个特点,中国人是典型的杂种,他不像欧洲的单一民族,他是混血的,他有杂种的优势。我们这个民族,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可是我们的这些优秀的头脑,没有为我们自己而工作。所以中国的智力流失,最大的智力流失,不在于留学生不回来,而在于留学生回不回来,他都是在为西方价值观而工作。他回来了,是

7、为西方价值观工作,他不回来也是为西方价值观而工作。这才是最大的流失,很痛心的一种流失。“华夏价值观”是什么?一是“三纲”。“三纲”是什么?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什么?就是我们渔网上的绳,绳子。我们30年前有句著名的口号: “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 “目”就是渔网上的孔。把这些绳子拉起来,孔就张开了,这就是“纲举目张”。 “纲”就是总揽全局、最后拍板的那个人。什么叫“君为臣纲”? “君”就是总揽全局、最后拍板的人。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政府,不可能没有这个“纲”。我们学校,民忠校长就是纲,因为他就是总揽全局、最后拍板的人。我们中国,习近平主席就

8、是“纲”,因为他是总揽全局、最后拍板的人。奥巴马就是美国的“纲”。什么是“父为子纲”呢?我还没见到过完全不听父亲的话,最后能成多大材的。一个小孩子从小就不听父亲的话,将来会有成就吗?所以父亲就是总揽全局、最后拍板的人。最后是“夫为妻纲”,我们女性朋友听了不高兴,会问凭什么丈夫就是总揽全局的人呢?其实一个家庭,要么丈夫总揽全局,要么妻子总揽全局,要么夫为妻纲,要么妻为夫纲,总得有个“纲”,总得要取其一,我们的文化就取得是这条。二是“三从四德”。是不是过时了?“三从四德”是对于女性的一个要求。那么先说“三从”,是不是过时了。“三从”是要求我们女性朋友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没出嫁之前听父亲的

9、,出嫁之后听丈夫的,丈夫死了听儿子的。有些人说,我就是听了丈夫的,上当了,我就是听了父亲的,上当了。可是你这个例子,不能否定这个命题。有很多人听了父亲、听了丈夫的,很好啊。我们就算是一半对一半,有些人讲“三从”好,有些人讲“三从”不好,一半对一半,你也不能说这个“三从”过时了吧?那“四德”过时了吗?“四德”完全没过时。“四德”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德”。一个女性,最重要的是什么?心灵美。因为女性最重要的是心肠要好,所以排在第一位的是“妇德”。排在第二位的是“妇言”,语言的言。要会说话,不要动不动就顶着,就刺人家,顶撞别人,说不好听的话。婆媳关系处理不好,一定归结到媳的问题,你有足够的智慧,任何的

10、婆婆你都可以处理好。这就是“妇言”。排在第三位的是“妇容”。我原来一直以为这个“妇容”啊,不就是讲的长相吗,因为这个“容”就是“容貌”的“容”。我们排在第三位的,应该就是长相。后来我一查,不是,我越发感觉我们古人的伟大。我们在“四德”之中,根本就没有长相这一条。你看看我们的祖先,认为一个女性长得好不好,根本是无足轻重的。“妇容”是什么?“妇容”是仪态,就是我们讲的“仪态万方”的那个仪态。这仪态好啊,长得再差都没关系,动作要优雅。排在第四位的是“妇功”。这“功”是什么?基本的生存技巧。小孩子的衣服掉了个扣子,你总能钉上去吧?来了客人,你总得能给人炒一两个菜吧?现在这些,我们对女性的这种要求,都没

11、有啦,一个菜都不会炒啦。我不认为这“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已经过时了,不仅现在没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你看现在那些找对象的人,男的要求什么-高、富、帅,女的要求什么叫做白、美、静,还是什么,郁美净吧?恶心。你跟我们“四德”比比,我们“四德”根本就不要求长相,所以我们在座的,有年轻朋友还没找对象的,相信祖先的话,找对象别看长相。高、富、帅没几个好的,有一两个好的,也不属于你。总之“四德”没过时。三是“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这是我们祖先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我们认为它过时了,所以我们采取了如此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未必啊。我们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你是要选择一个儿孙满堂的社会,还是要选择一个大国空巢

12、的社会?我们中国的老龄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我们已经是一个“超级老人国”。1.69亿,差不多2亿60岁以上的人,这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见的奇观。你要选择这么一个大国空巢的社会吗?你认为这个大国空巢的社会可持续吗?有竞争力吗?2050年,据说到2050年啊,60岁以上的人超过30%。中国跟印度的竞争,最终可能就输在这个人口上。印度70%以上是30岁以下的人,我们70%以上是30岁以上的人,你跟人家去争一争。哦,你要控制人口,你把土地腾出来啦,你把房子腾出来啦,你就幸福了吗?不会的。你把土地腾出来,你把地方腾出来,最终谁来住?印度人来住。现在已经有很多省份,大量地进口劳动力,

13、就是从印度进口,你觉得这样好吗?所以我们也不能够说这个话。我们祖先的教导,总是为你好,我相信我们祖先的教导,总是在为儿孙着想,不会坏你的事情,不会故意坏你的事情。四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我们大家都相信“积谷防饥”,我们历来的政策,都是至少要储备3年以上的粮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据说我们现在粮食的储备库那边,已经加进来大量的转基因食品,这是太可怕啦。我们相信“积谷防饥”,可是我们却不相信“养儿防老”。我一直认为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我们这个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死的文明,其中就跟家庭养老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家庭养老模式是所有养老模式中,最能够抗冲击、最能够抗意外事件的

14、一个模式。我们现在把养老社会化,是学西方的一个产物,这个学不好。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发展家庭养老模式呢?我们的政府,做一点点事情,就能解决。比如说我的父母我来养,不要政府养,政府只要稍微帮帮我。比如说政府给我出一点点钱,我在北京租个房子给他们住着,就解决了。我们为什么不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以致现在养老问题,养老金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欧洲出问题,就出在这上面,美国出问题,也出在这上面,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地往前走呢?所以说“根魂研究院”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养老模式是可以研究的。五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可是这价值观,我们已经批它批了100多年。从“五四”以

15、来,我们批了它100年了。这不是封建的、保守的、落后的吗?一个社会,要么唯有读书高,要么唯有金钱高,要么唯有出身高,我们的祖先在这三者之中,选择了最文明、最进步的方式。我们倡导的,我们实行的,是“唯有读书高”。一个社会要进步到,进化到“唯有读书高”,我们想象一下,这需要多么大的投入,这需要多么大的精力,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普遍流行着“读书无用论”,你要想让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恢复到“唯有读书高”,你想象一下你要花多少精力才能做到。“唯有读书高”从哪个方面,也不值得我们去批判啊。正是“唯有读书高”造就了中国,一直以来领先于西方,成为一个最有文化、最有品位、最讲文明的社会。你批判它干什么呢

16、?你以为“唯有出身高”就好吗?“唯有金钱高”就好吗?唯有出身高,中国经历过,西方也经历过。唯有金钱高,中国正在经历,西方也经历过,好不好呢?比较起来,反而“唯有读书高”是最好的选择。那有些人说我都不高行不行,我既不以读书高,也不以出身高,也不以金钱高,行不行呢?不可能。你既不高这个,也不高那个,你三个都不高,那说明你这个社会没有价值导向。一个社会没价值导向,那不叫一个社会。 六是“学而优则仕”。“五四”以来我们批判传统,采用了一个很不好的模式,叫做“半句话模式”。比如我说:“你杀人了,后来证明这个事情弄错了。”这才是我的完整的一句话。结果你就抓住我前面半句话,你说:“我杀人了,你跟我讲清楚我什

17、么时候杀人的?”“学而优则仕”是半句话,我们就把它解释成为学习优秀了,就去当官。实际上“学而优则仕”前面还有一句话,叫“仕而优则学”。怎么解释呢?官当好了,就去学习,是这样子的吗?现在有些人好像是啊,如果官当好了,就去中央党校学习。我们古人不是这个意思啊。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这个“优”解释得清清楚楚:“优,有余力也。”就是有剩余的精力。一个学者学问做好了,有剩余的精力,要为大众服务,去做个官;一个官员工作处理好了,有剩余的精力,去学习,去总结。七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我们女性朋友听了更不高兴。什么叫“女子无才便是德”啊?我没才能,我就是有德吗?这又是一个“半句话模式”。“女子无才便是德

18、”前面还有一句话,叫做“男子有德便是才”。原话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也。”什么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性有才华,但是不炫耀自己的才华,这就是德。男子有德的“有”,女子无德的“无”,都是动词。“男子有德便是才”,旨在强调德,遵从德,重视德。一个男子重视德,这就是一种才华。一个女性不炫耀自己的才华,不张扬自己的才华,不自吹,尤其不在丈夫面前炫耀才华,那是一种品德。这两句话,完全没有错。可是我们批到现在啊,我们一直在批这句话,我们很多女性朋友听了很不高兴,讨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我们以后把握一个原则,相信我们的祖先不会轻易去说让你不高兴的话

19、,我们要把握这个总的原则。我们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是一个文明之邦,不会轻易去说让你不高兴的话的。八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相信在座的朋友,没有几个人相信这句话还有什么价值。但我相信它有价值。批判这句话的人,并没有弄清楚这句话的意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讲的第三种不孝,第三种不孝是讲“不娶无子,绝先祖祀”,用俗话讲就是不娶妻生子,断了家庭的香火,这是不孝。香火的观念,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不认为它是错的。我们这个民族,能够成就这个世界上唯一不死的文明,跟这个香火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就是我们全部的文化,都是指向那个不死的目标,我们所有的文化努力,都指向那个不死的目标,所以我们才不死。

20、香火观念,如果我们说其他的意义没有,至少它有一个生物学上的意义。我们知道生物学要强调基因的多样性,我们这个民族这么聪明,就是因为有基因的多样性。一个家庭断了香火,就是一个遗传基因的消失,两个家庭断了香火,就是两个遗传基因的消失,这句话至少有一个生物学上的意义。它告诉我们,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基因的多样性,这也是维系这个民族聪明才智的一个重要基础。你说它完全过时了吗?九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有些人说这个也不能算是一个价值观,只是一个现实的描绘,现在还是这样。不要说人家过时了,不要说“男怕入错行”,男还怕入错单位呢!你同学都当博导了,你连个教授也评不上,你入错单位了;你同学当了部长,你

21、还是个科长,你入错单位了。别批判我们古人,现实还是这样。“女怕嫁错郎”,我们一直在讨论,干得好还是嫁得好?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讨论的主题,不还是这样吗?十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是杨朱的一个价值观,我们也一直批到现在。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半句话模式”。杨朱的全文是这样:“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理想。“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这是半句话,不能凭这半句话,就说杨朱是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半句,“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意思是把整个天下给我,我也不要。“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你不要我帮你,

22、我不要你帮我,多么好的一个社会。评职称不用找任何人,你相信这个程序是公正的;提拔你的级别不要找任何人,不要找人帮忙。你不用帮我,我不用帮你,整个社会每个人都是自足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社会。当这个社会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说明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这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庄子书中讲“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以为“相濡以沫”是非常好的一种关系,就是水干了,两条鱼在没有水的地方,相互吐唾沫活下来,“相濡以沫”,这多么好。但是庄子告诉你,这不好,我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是因为水干了,有水的话,我是不需要“相濡以沫”的。这就叫做“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你把水搞满了,鱼跟鱼之间不需

23、要相互帮助的,这是很好的一个理想。我们有什么资格骂杨朱是极端个人主义呢?你连这个资格都没有,你比杨朱的思想差得太多了。好了,我们刚才讲的,都是较低层次的价值观。假如你觉得这些较低层次的价值观,都过时了,假如你觉得我对这些价值观的辩护,都是错误的,那我们把它去掉,把这些价值观全部去掉。我心里面有点舍不得,可是既然大家都说已经过时了,那就去掉吧。去掉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呢?还剩下较高层面的价值观。较高层面的价值观,我也随便列举几个。一是“三达德”,即“智、仁、勇”。我看不出来,这个“三达德”过时了,一个社会可以不要“智”,可以不要“仁”吗?可以不要“勇”吗?一个人可以不要“智”吗?可以不要“仁”吗

24、?可以不要“勇”吗?不可能的吧!没过时。二是“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我们称之为“五常”。“常”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常”是相对于“权”,“权”是临时性的措施,“常”是亘古不变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在我们祖先看来,不是临时性的东西,而是亘古不变的。当一个社会不讲“仁、义、礼、智、信”的时候,会怎么样?我们不讲“仁”,所以缺乏责任;我们不讲“义”,所以缺乏感恩;我们不讲“礼”,所以缺乏温情;我们不讲“智”,所以缺乏敬畏;我们不讲“信”,所以整个社会陷入到“塔西佗陷阱”之中。不讲“仁、义、礼、智、信”的社会,只能是这么一个社会,任何意义上,我们不认为“仁

25、、义、礼、智、信”已经过时了。如果我们连对自己的文化都没有自信,习近平主席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又从何谈起呢? 三是“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这是管子讲的:“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就是四根支柱,支撑一个国家有四根支柱,一个是礼,一个是义,一个是廉,一个是耻。所以管子讲:“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四根支柱,倒了一根,问题不大。倒了两根,那比较可怕。倒了三根,还可救。如果四根支柱全没了,国将不国,哪还有国家?我们现在很多为西方价值观工作的人,不相信这一点,他们说西方列强

26、就不靠这四根支柱,列强靠的是另外四根支柱,即军队、财富、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这是近代列强的“四维”。人家就不讲礼、义、廉、耻,人家是那个“四维”,不也很厉害吗?是很厉害。可是我们要读历史,习近平讲主席强调要读历史,领导干部一定要读历史,是有其深意的。我们读历史就可以看到,所有以军队、财富、单边主义、双重标准这个“四维”支撑起来的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兴起又灭亡,只有中国能够看着他们兴起又灭亡,只有我们是不死的。为什么?因为这个国是靠“礼、义、廉、耻”支撑的,所以不死。那个国是靠那个“四维”支撑的,它会迅速地死掉。要看历史,不能仅仅看暂时。我们经常

27、讲,西方的价值是普世价值,中国的这个“四维”跟他那个“四维”,谁更具有普世意义呢?谁更能够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治久安呢?我们考虑的是这个问题。 四是“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董仲舒的一个说法。我们一直批判他的这个东西,说这个是保守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讲不变的。这又是一个半句话。这是我们“五四”以来采用的“半句话模式”,太多了,百分之九十都是这样的模式。就凭这半句话,我们就说董仲舒是讲不变的。我们看董仲舒的原话:“天不变道亦不变,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天变,道也变;天不变,道不变。所以他告诉汉武帝“今汉继大乱之后”,要变,要改革。董仲舒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要汉

28、武帝变革。我们批判他,采用的又是一个典型的“半句话模式”。五是“存天理去人欲”。这又是我们一直批到现在的一个观点、一个价值观。朱熹对这个解释得非常清楚:“男女,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他要存的是什么,他要去的是什么?他不让你有男女关系吗?他不让有吃有喝吗?男女关系这是天理呀,要吃要喝这是“天理”呀。可是你要三妻四妾,你要山珍海味,这就是“人欲”呀。一餐饭在我们食堂吃十块钱够了,吃饱了;在外边吃一百块足够了,吃饱了;你非得要吃两万块钱,这叫“人欲”。没说让你不吃饭,我们现在要求“八不准”,反对“四风”,反对“奢靡之风”,就是一个“存天理去人欲”嘛。较高层面的价

29、值观还有很多,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自由、平等、人权,这是西方人到现在为止自以为傲的三大价值观。我们中国人,就在这三个价值观面前抬不起头来。西方有自由、平等、人权,可中国文化中却找不到自由、平等、人权。西方人对于自己价值观的自信,是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第一,没有我这个价值观,算你没价值观;第二,你要学我,你跟我一样,也算你没价值观。总之你是没价值观,因为这价值观是别人的。中国有什么?梁启超给我们总结过。梁启超告诉我们,周公、孔子以来三千年,中国人是靠什么支撑着这社会,靠三大道德观,三大价值观:“报恩”、“明分”、“虑后”。“报恩”讲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华文明之所以不

30、死,靠这个价值观支撑着。一个不报恩的人,一个有恩不报的人,一个知恩不报的人,在中国文化看来,那不是人,那是禽兽。“明分”是职能主义的一种观点,就是各就其位、各尽其能。农民把田种好,工人把工做好,当官的把官当好,学者把学问做好,每个阶层,每一个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就是每一个人,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叫“明分”。“虑后”是讲你干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想到是不是可持续,不要一锤子买卖。梁启超告诉我们,这三大价值观支撑着中国三千年的道德生活。梁启超这篇文章,叫做中国道德之大原,说这三大价值观支撑中国。当我们在西方人的自由、平等、人权面前抬不起头来的时候,我们想到过没有,我们也有报恩、明分、虑

31、后三大价值观。这三大价值观没有让我们落后,而是支撑我们走过三千年,一直领先于西方。所以,当西方人说自由、平等、人权是普世价值的时候,我们的学者怎么不可以站出来说报恩、明分、虑后也是普世价值呢?所以,我们不要否定普世价值。我们现在很多宣传部门说没有普世价值,也许是对的,但不要轻易否定普世价值,而是要跟西方人对话。我不相信我们的价值观是没用的。好啦,这是我们列举的一些较高层次的价值观。假如大家觉得这些价值观没用了、过时了,假如大家觉得我对这些价值观的辩解是错误的,那好了,我们也去掉。较低价值观去掉,较高价值观去掉,我们还剩下什么?还剩下一个最高价值观。我今天讲五条。第一条,天下主义;第二条,广土众

32、民;第三条,兴灭继绝;第四条,和而不同;第五条,返本开新。简单地梳理一下。“天下主义”是一个总则,“广土众民”是对于“核心圈“的一个要求。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是一个“太阳系模式”。太阳系,太阳是中心,然后九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转,是这么一个模式。那么,太阳是属于“核心圈”,“广土众民”是我们对“核心圈”提出的一个价值观。“兴灭继绝”是我们对于“缓冲圈”提出的一个价值观。这“缓冲圈”,比如说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个可以视为“缓冲圈”。稍远点的我们叫“边缘圈”,我们对“边缘圈”和它的外围,提出“和而不同”的要求,这么一个价值观。那么对于历史,纵向的坐标,我们提出的是一个“

33、返本开新”的价值观。先看“天下主义”。我们有一个“天下主义”的思想,不用怀疑,所以我们也不用多讲。比如说,老子讲的“以天下观天下”;比如说,慎子讲的“立天子以为天下,立国君以为国,立官长以为官”。国家之上,有个单元,有个政治单元,叫“天下”。尹文子讲的“举世非之”,举世就是“天下”的概念。礼记中讲的“天下为公”,这也是讲的“天下”概念,是在国之上的一个单元。六韬当中讲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是指国家之上的一个单元。吕氏春秋讲的“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这个“治天下”也是讲的国之上的一个单元。包括邵雍讲的“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这个天人,“际天人”,正是这个“天下”观点。“谋全局”

34、也是一个“天下”观点。所以,不用怀疑我们的思想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天下主义”的思想。我们要探讨的,是怎样解读?有正面的解读,也有负面的解读。比如说钱穆,是一个正面的解读。钱穆说,“我们可以推想出,他们对于国家观念之淡薄”。这个“他们”,就是讲我们的祖先,对于国家观念之淡薄。“因此他们常有一个天下观念超乎国家观念之上。他们常愿超越国家,来行道于天下,来求天下太平”。这是一个正面的解读。也有负面的解读,比如说费孝通先生的一个解读。他把大学中间的“八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思维,解释为“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费孝通先生

35、这个解读,是刚好说反了。他这个解读不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完全相反的,就是为了天下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个人。对于“天下主义”思想解读得最好的,是赵汀阳,这是社科院哲学所我最佩服的学者之一。他说:“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的问题,即天下理念。中国的天下概念是严格具有世界眼光的世界理念,即能够达到老子标准以天下观天下。有一些西方现代思想家,例如从康德、马克思到罗尔斯,也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除了马克思,西方思想家并没有发现了一个超越了国家眼光的世界眼光。马克思的思想在西方传统中多少显得独辟蹊径。”这讲的是什么?马克思在西方是个

36、异类啊。这也可以给我们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接受马克思没有什么障碍。因为在“世界眼光”这一点上,只有马克思跟我们的祖先,达到过这样的一个高度,西方思想家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就西方主流思想而言,民族/国家是人们更喜欢的概念,人们在思考到世界问题时,仍然是以国家为最大的独立单位去计算的,因此,所谓世界问题就只不过是国际问题而不是以世界为单位的世界整体问题。”然后,赵汀阳说:“西方哲学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讲以世界为单元考虑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讲的那个世界观。“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世界观”,就是指只有国家观,“只有以国家为主体单位而试图扩展到整个世界,无论扩展到什么程度,其利益、价

37、值观以及制度设想都是基于国家尺度的视界”。所以美国老当世界警察,可是它从来就是以它的国家利益、价值观为出发点的,它没有想到在国家之上应当有一个更大的政治单元。第二个是“广土众民”。对于这个价值观,现在基本上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承认“广土”,但是不承认“众民”。“广土”当然好了,领土大,但是人不要太多了,只承认“广土”,不承认“众民”。第二种观点就是两个都不承认,认为“广土众民”都过时了。第三种是两个都承认,“广土”没过时,“众民”也没过时,承认这种观点的很少,我是其中一个,认为“广土”、“众民”都未过时。我们有“广土”价值观的追求,中国人是求仁得仁、求义得义,我们也收获了“广土”。西汉,1

38、500万平方公里;唐,1600万平方公里;明,1300万平方公里;清,1400万平方公里;民国,1200万平方公里。清政府那么腐败,可是它交到民国政府手上的领土,还有1200万平方公里。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剩下了960万平方公里。我们有“广土”的追求,我们也有“广土”的收获。这个规模维系下来一直是世界第一,没有第二家。有些民族会兴起,达到这个大规模,可是它马上消亡了。能够持续长时期维系这个大规模的,只有中国,就一家,是个孤例。至于“众民”,讨论的问题当然就很多了。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有些学者就说,只有中国人主张鼓励人口增殖,西方人都是主张限制人口增殖的。话可不能这么说。比如说这篇文章就

39、说:“鼓励人口增殖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相反,限制人口增长却是西方历史的主流。”这话不对的,这是想当然。其实鼓励人口增长也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主流,只是他们想做而做不到。我们看,从柏拉图开始就说要增加人口数量,到保泰罗讲“人口是比货币和国土更重要的财富源泉,拥有人民愈多财富愈多”。保泰罗是著名的学者,是西方第一个论述了人口与经济关系的一个学者。马尔萨斯前后,我们以为马尔萨斯那是西方的主流吧,马尔萨斯是主张限制人口的。其实马尔萨斯不是主流,马尔萨斯前后西方的人口观念,都是要增加人口的:第一,人口增加会增加每个人的平均财富,从而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第二,众多和不断增加的人口是财富的重要象征,它本身就是

40、任何民族最大的资产。这两条,就是马尔萨斯前后西方人的人口观。人家一致认为人口是资产,不是负担。马尔萨斯前后,比如著名的经济学家配第说:“人口少是真正的贫穷,有800万人口的国家,要比面积相同而只有400万人口的国家,不仅富裕一倍。”亚当斯密说:“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识,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一个政府把一个国家的人搞得越来越少,你能说这是繁荣吗?只有把人搞得越来越多,那才叫繁荣啊。麦卡洛克说:“把人当成国家财富的一部分,则可以举出许多理由。”“人本身不当成国家财富的一部分是没有任何充足理由的。”人是财富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13亿人,这是最大的财富。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国,很多民族想做,

41、它做不到。中国的思想家,有主张增殖人口的,也有主张限制人口的。比如韩非说“人民众而财货寡”,这就是主张限制的。荀悦、苏轼、马端临、洪亮吉、汪世铎,都是主张限制人口的,这是一条脉络。所以人口问题,一定要有国际眼光,不能在我们这个小池子里面,天天在这儿想,要有“天下眼光”。用“天下眼光”看中国:第一,中国一直是人口最多之国,我们不要改变这个现状。不要单方面的改变这个现状。第二,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在急剧地下降。清代的时候,我们是三分之一,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建国初的时候,我们有四分之一;改革开放初的时候,我们有22%,2009年降为13%,2050年降为8%。我们中华民族就成了这个世界上的少

42、数民族,我们就等着人家给我们高考加个十分吧,我们就很高兴了。第三,全球华人现在已经是生育率最低的群体,中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强制生育的国家。全球人口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我们要看到这个危险。当你一个儿子都没有,你的邻居每一家都是5个儿子的时候,你要有这种危机感。你现在还能支撑,一旦你死去,你的儿子必败无疑。人家5个儿子,打你一个儿子,一下就打下去了。第四,中国65岁以上人口,2008年就达到8.3%,超出了联合国7%的“老年型国家”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10年12%,今年12.5%,1.69亿啊,2020年20%,2040年28%,2050年

43、31%。个别大中城市,包括北京,“空巢老人”已经高达50%。这样的一个状况,可以叫做不堪一击,不堪一击啊。第三是讲“兴灭继绝”。“兴灭继绝”是我们对于“缓冲圈”提出的一个要求,一种价值观。这个“缓冲圈”在历史上是指哪个区域呢?“缓冲圈”在历史上,就是指藩国这个区域。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一直到清代,这个藩国的体制,一直到清代还维持,到清末的时候,我们还有四大藩国。这四大藩国,从北往南,第一个是朝鲜,第二个是琉球,第三个是越南,第四个是缅甸。朝鲜被日本给弄走了,琉球被日本给弄走了,越南被法国给弄走了,缅甸被英国给弄走了。我们现在想一想,这个藩国体制的设立,就是这个“缓冲圈”的设立,是我们祖先的伟大

44、智慧啊,那真是不得了。你想象一下,在近代列强瓜分世界的浪潮中,有多少国家被扫灭、被铲除了,唯独中国得以保全。我们始终没有被列强瓜分掉,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牺牲“缓冲圈”,保住了“核心圈”。我们牺牲了几大藩国,“核心圈”保全下来了,所以得以保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否则,没有这些藩国的牺牲,960万平方公里是不可能保下来的。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见,这个“兴灭继绝”,这种价值观,是我们祖先给我们子孙们留下的一条活路啊。 那什么叫做“兴灭继绝”?在中庸中间讲的是“继绝世,举废国”,在论语中讲的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我们举一个例子就知道什么叫做“兴灭继绝”。琉球问题的处理,中国人采

45、用的就是“兴灭继绝”的模式。在中国的四大藩国中,只有琉球现在还有翻盘的可能,其他都不行了,因为朝鲜、越南、缅甸已经都跟人家签了协议了,唯独这个琉球是没有签协议的。所以当中国拳头够硬的时候,很有可能翻盘,在法律上还有可能翻盘。琉球36岛,分北部、中部、南部,绵延1000多公里,漂亮得不得了,“七子之歌”里面还讲到琉球。琉球从明代开始成为中国的藩国,1879年,日本把它灭了,把它改成了县,叫冲绳县。灭琉球之前,日本提出的方案是“两分琉球”,宫古、八重山两个岛给中国。宫古就是宫古岛,我们最近军事演习经常穿越的,到太平洋的水道,就叫宫古海峡,位于宫古岛以北。同时附加一个要求,让清政府准许日本人到中国自

46、由通商,要跟西方人一样。李鸿章的回答是:第一,中国争琉球,是为了“兴灭继绝”,你们给我分这两个岛算什么事儿呢?第二,至于通商的问题,跟琉球问题没有关系,不要牵合在一起,这个事情另外谈。就这么两条。美国(美国当时总统格兰忒)提出的方案,是“三分琉球”,北部群岛归日本,中部归琉球王,南部的归中国。这里讲的“南部的”,还是指宫古海峡以南的两个岛。李鸿章说:不行。其实这个方案,我们现在一些人总觉得还可以,北方给日本,中间给琉球,也是“兴灭继绝”了,没有灭人家琉球,南边中国还得了一点好处。李鸿章为什么不同意?因为这不合乎“兴灭继绝”的标准,李鸿章的方案,就是要“兴灭继绝”。什么叫“兴灭继绝”?就是国家灭

47、了,我要把它重新建起来;那个统序,那个“总统”的序列断了,我要把它接起来。这就是“兴灭继绝”。李鸿章的方案,是北部给日本,中部和南部给琉球王,我们不要人家的一寸土地。但这一步,日本还是不同意,那中国就再让一步,北部和中部都给日本,但是中部的首里王城,这是琉球的首都,单独拿出来,加上南部的,给琉球王。因为仅靠南边的两个岛,琉球王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所以必须要加上中部的首里王城。日本人也不同意。这个案子就搁下来了,一直搁到现在,这个案子没有签字。什么叫“兴灭继绝”,我们可以看出来了。我们对于藩国,第一不要它的一寸土地,第二我们要为它寸土必争,不能把人家分掉。这就是“兴灭继绝”,这是一种政治观、外交观

48、,也是一种价值观。第四是“和而不同”。这个好理解一些。“和而不同”由一些命题构成,如“协和万邦”、“保合大和”、“和与同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实生物”,它是由这些命题构成的一个价值观。那什么叫“和”呢?“和”就是多样性。什么叫“和而不同”呢?就是追求多样性。有些人说“和”就是“和稀泥”,不是这个概念。“协和万邦”是处理国家关系的。“保合大和”也是处理万国关系的,“保合大和”就是“保合太和”,是一样的。“和与同异”是处理君臣关系的,就是用多样性的态度来处理君臣关系。“和而不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所以论语里面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跟不同意见的

49、人在一起,小人处理人际关系时是要跟相同意见的人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和而不同”,和一个“同而不和”。“和而不流”是中庸里面的一个说法,是处理各种地域文化关系的一种模式。“和实生物”是一个宇宙观的概念,也是一个价值观,就是我们的祖先认为,只有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才可持续,才能够产生新的东西。“和而不同”这种价值观,如果我们用通俗的话该怎么表达呢?费孝通先生曾经在他八十寿辰的时候,讲过这么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我们“和而不同”的价值观的一个通俗表达。其实这个通俗的表达,也不是费孝通先生的发明。习近平主席在六月份去墨西哥的时候,就引用了费孝通的这十六个字。其实我觉得给习主席写稿子的人,不应当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这个话,而应当引用比费孝通先生早一千年的石介的话。石介在中国论中就讲过:“各人其人,各俗其俗,各教其教,各礼其礼,各衣服其衣服,各居庐其居庐,四夷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