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3002386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2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方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方案1.1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1县城西、锁营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各自为1万m3/d。污水处理厂平均小时流量Q=416.67m3/h=115.74L/S。根据规范,污水总变化系数Kz=1.58,最大设计流量为Q设=651.34m3/h=182.87L/S。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均为: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间及旋流沉砂池、前置厌氧池、二沉池、高密度沉淀池、转盘滤池、接触池按最大时流量进行设计,奥贝尔氧化沟、污泥回流部分按平均时流量进行设计。1.1.1 粗格栅渠与进水泵房粗格栅间: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漂浮物,以保证污水提升泵的正常运行。格栅渠数量均为2条,互为备用

2、,渠宽0.7m。渠内设粗格栅除污机2台,隙宽20mm,倾角75,设计栅前水深0.8m,过栅流速0.8m/s,功率1.5KW/台。配螺旋栅渣压榨机及渣箱各1套,260mm,L=6.0m,Q=1.3-3m3/h,功率1.1KW/套。粗格栅与螺旋压榨机联锁,由PLC自动按顺序控制,也可现场操作。进水泵房:用于提升污水以满足后续污水处理流程及竖向的衔接要求。地面以下为长方形集水池,采用7.576m,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容积按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分钟的出水量设计。泵房建于集水池上,为控制室,砖混结构。设手动单梁起重机1台,起重量1.5t,供安装检修使用。集水池内设置自动耦合式潜污泵3套,Q=330m3/h

3、,H=12m,N=22KW,2用1备。采用变频控制。粗格栅间与进水泵房合建。土建一次完成,设备按近期规模安装。1.1.2 细格栅渠、沉砂池与计量槽细格栅渠:用于去除污水中漂浮物以及杂物,保证后续处理流程的通畅。旋流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比重大于2.65,粒径大于0.2mm的无机砂粒,以保证后续生物处理工段的正常运行。两者合建。细格栅渠数量为1座两条,单条渠宽1.0m。渠内设循环式齿耙清污机2台,隙宽5mm,设计栅前水深0.9m,过栅流速0.8m/s,功率1.1KW/台,1台手动1台自动。配螺旋栅渣压榨机及渣箱各1套,260mm,L=6.0m,Q=1.3-3m3/h,功率1.1KW/套。细格栅与

4、压榨机联锁,由PLC自动按顺序控制,也可现场操作。旋流沉砂池:采用24303100,数量与细格栅渠对应,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配气提式除砂机2台,功率1.1KW/台;砂水分离器及渣箱2套,功率0.37KW/套;搅拌设备2套,功率0.37KW/套;气提用鼓风机2台,Q=22.5m3/min,N=2.23KW/台。鼓风机运行信号控制三通阀和砂水分离器的开启,由PLC自动控制运行,也可手动控制。细格栅间、旋流沉砂池与计量槽合建成一组构筑物。按远期规模一次建设完成。1.1.3 前置厌氧池前置厌氧池2座: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除磷的效果,特在氧化沟前设置前置厌氧池。单座厌氧池平面尺寸:16.56.05.5m,

5、超高0.5m,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流量660m3/h,水力停留时间1.5h,单座有效容积495m3,单座厌氧池配潜水搅拌机2台,功率1.5KW/台。1.1.4 奥贝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主要工艺参数:氧化沟数量:2座。结构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流量(单座): 5000m3/d(201.3m3/h);设计水温: 15; 污泥负荷: Fw=0.088kgBOD5/kgMLSSd; 混合液浓度: MLSS=3500mg/L;单座氧化沟有效容积V=3896m3,有效水深4.2m。其中外沟宽4.0m,容积1815m3;中沟宽4.0m,容积1361m3;内沟宽3.0m,容积720m3;中心岛宽5.0m,

6、直线长16m。 水力停留时间: T=11.7h; 污泥龄: SRT=12d; 污泥净产率: Y=0.68kgMLSS/kgBOD5; 污泥回流比: R=100%; 实际最大需氧量: AOR=1186.5kgO2/d(49.44kgO2/h);主要工艺设备:单座氧化沟的三种曝气转碟数量分布为外沟2组,轴长4m,每组转碟12片,恒速;外沟中沟2组,轴长4m4m,每组转碟24片,调速;中沟内沟2组,轴长4m3m,每组转碟21片;转碟转速3856r/min,盘片直径1400mm,单片清水充氧能力0.9kgO2/h。总装机功率为85KW,盘片总数114片。可调节出水堰门1套,L=3m,0.55KW/套。

7、外沟和中沟各设潜水搅拌机2台,功率为4KW/台和3KW/台。另配套设置曝气转碟导流板、防飞溅档板。在外、中和内沟分别设置DO在线测量仪、污泥浓度仪等监测仪表。注:前置厌氧池及奥贝尔氧化沟总容积9233m3。1.1.5 二沉池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22m辐流式沉淀池2座,钢混结构。 主要工艺参数:设计流量(单座): 330m3/h;表面负荷: 0.868m3/m2h;有效水深: 3.2m;水力停留时间: 3.69h。 主要工艺设备:周边传动全桥括泥机1套,功率0.75KW2/套,周边转动线速度23m/min。1.1.6 回流污泥泵池回流污泥泵池轴线尺寸:6.05.05.0m,钢筋混凝土结

8、构。数量:1座。主要工艺设备(单座):回流污泥泵(带自动耦合装置)3台,Q=210m3/h,H=7m,N=7.5KW,2用1备;剩余污泥泵2台,Q=15m3/h,H=15m,N=1.5KW,1用1备。1.1.7 集水池及二泵房集水井采用7.574.5m,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容积按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分钟的出水量设计。内设自动耦合式潜污泵及配套设备3套,Q=330m1/h,H=8m,N=15KW,2用1备。变频控制。泵房建于集水池上,地面部分为控制室,砖混结构。设手动单梁起重机1台,起重量1.5t,供安装检修使用。1.1.8 混合及配水池为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进一步去除SS和TN,必须考虑三

9、级处理措施,在本工程消毒池之前设混合及配水池和高密度沉淀池,各1座2组。处理污水与来自加药间混凝剂一起进入混合及配水池进行混合,单格平面尺寸3.53m,有效水深4m,超高0.6m,停留时间8min。采用机械混合方式,各配置1台混合搅拌器,N=4KW。经过预反应的废水通过配水井自流进入高密度沉淀池的反应区。1.1.9 加药间及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具有比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更高的水力负荷和更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共1座2组,每组可单独运行。每组具有独立的反应单元,由絮凝区、推流反应区、沉淀区和浓缩区组成。经混合的污水通过管道与来自浓缩区的回流污泥混合后流入絮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设有中心筒,污水自下而上

10、在絮凝反应区循环,充分接触碰撞。絮凝反应区尺寸为5.05.05.8m,停留时间24min。絮凝反应后污水经推流区翻入沉淀区,沉淀区尺寸7.27.25.8m,包括下部的浓缩区和装有斜板的澄清区,有效水深5.3m,表面负荷6.1m3/m2.hr。沉淀区为正方形,下设7.2m浓缩机。絮凝体下沉经浓缩后一部分通过循环泵泵入絮凝区再利用,另一部分通过污泥泵排出。污水经池中悬浮泥渣层的拦截,吸附,过滤后在斜板区澄清。单池斜板面积62m2,上清液用集水槽收集排出。絮凝区配置1.5m絮凝搅拌机2套,单机功率5KW。浓缩区配置7.2m浓缩刮泥机2套,单机功率0.55KW。沉淀区设剩余污泥泵2套,1用1备,Q=1

11、050m3/h,H=20m,P=7.5KW。回流污泥泵4套,3用1备,Q=1050m3/h,H=20m,P=7.5KW。加药间与高密度澄清池合建,加药间平面尺寸7.26m,包括加药间和药库等。药库及药剂制备投药间内配置电动葫芦1套,便于固体药剂的进出和配置。主要工艺设备有:混凝剂(PAC)制备系统1套(制备能力4m3/h),混凝剂投加泵3台,2用1备,单台流量10 m3/h,扬程30m,功率3KW。絮凝剂(PAM)制备系统1套,絮凝剂投加泵2台,1用1备,单台流量1 m3/h,扬程20m,功率1.5KW。 注:高密度澄清池总容积901.4 m3。1.1.10 转盘滤池设转盘滤池1座,盘片直径2

12、.2m,有效过滤面积5.6m2,滤盘滤速9m/h,共计12片。滤池尺寸533.5m,滤池内部水头损失0.3m。反冲洗水泵Q=30m3/h,H=7m,N=1.5KW,2台,1用1备。设于二次加压泵房内。转盘滤池的反冲洗水回流至粗格栅间与进厂污水合并处理。1.1.11 加氯间加氯间1座,建筑面积:96=54 m2,砖混结构。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设二氧化氯发生器2台,Q=7kg有效氯率/h,1用1备。另设盐酸储罐(5t)、氯酸钠储罐(5t)、氯酸钠化料器1套和漏氯报警仪1套。加氯间设轴流风机2台,单台风量Q=6170m3/h,风压135Pa,电机功率0.25KW。1.1.12 接触消毒池接触消毒池1

13、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接触消毒池平面尺寸16104.5mm,有效容积为640m3 ,超高0.5m,接触消毒时间(最大时)近期1.03h,远期0.52h,均不小于30分钟。1.1.13 配变电所建筑面积:912m=108m2,砖混结构。内设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1.1.14 维修间与备件库及仓库维修间包括机修间、电修间和泥木工间及工具间、卫生间、更衣室等;仓库集中设置,与维修间、备件库合建。备件库只考虑一般日常维护与检修所需的设备,不考虑零备件的加工设备,零备件加工由外购或外协解决。设车床、台钻、砂轮机各1台,电焊设备2套,气焊设备1套,大型钳台1套。库房存放备品备件及日常维修所用材料

14、。维修间与备件库及仓库合计建筑面积:1221m=252m2。1.1.15 综合楼考虑到厂区规模较小,且厂区征地面积局限,故将行政办公用房、生产管理用房、中心控制室、化验室、宿舍合建,各部分面积确定如下:行政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打字室、资料室、接待室、卫生间等,按每一编制定员平均面积6m2计,面积小计为156m2;生产管理用房:包括计划室、调度室、劳资室、财会室、技术资料室、电话总机室、活动室、卫生间等,面积小计为120m2;化验室:按指导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管理所需要检测的项目PH、SS、CODcr、BOD5、NH3-N、KN或TN及TP配备所需仪器设备。包括水分析室、泥分析室、BOD分析室、

15、办公室、更衣间等,面积小计为80m2;中心控制室:设置中心监控管理计算机二套,配置彩色显示器、稳压电源、打印机、键盘和一列模拟屏等,面积小计为60m2;以上建筑面积合计为416m2,加上其他如走廊、楼梯间面积等,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450m2。综合楼尺寸:3015 =450m2。1.1.16 其它辅助生产、管理、生活设施用房车库: 916=144m2;传达室 : 532=30m2;以上辅助生产配套设施、管理用房及生活设施用房总建筑面积合计为984m2,详见表8-2:建、构筑物一览表。建设标准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的类处理厂标准12252170m2。1.1.17污水提升泵站本项目污水提

16、升泵站为无人值守泵站,设置3台污水泵,两用一备。1.2 污泥处理工艺设计1.2.1 污泥缓冲池由于小城市进水水质变化较大,产生的剩余污泥量不均匀,同时由于污泥泵池中剩余污泥泵与带式压滤机前的污泥螺杆泵存在着实际流量的不一致,因此有必要设置污泥缓冲池,对其进行有效地调节。据调查,目前国内许多正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大部分设有污泥缓冲池,可见设置污泥缓冲池是必要的。但是污泥在缓冲池内不宜使其停留时间长,一旦产生厌氧的环境,聚磷菌过量吸收的磷会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或脱出液,回流至污泥泵池,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污泥缓冲池设计参数如下:池径4m,有效水深3.0m,容积38m3,水力停留时间2.53h,钢混结

17、构。设搅拌机1台,N=2.2KW,以便对污泥进一步进行调质处理或进行适当的浓缩。1.2.2 加药间及污泥脱水机房加药间与污泥脱水机房合建,框架结构。包括干泥棚在内,总建筑物面积:209=180m2。内设值班室、控制室、药库、卫生间等。主要工艺设备:污泥泵、带式污泥浓缩一体机、螺旋输送机、絮凝剂制备设备、絮凝剂计量泵、污泥浓缩机冲洗泵等设备。污泥浓缩脱水的工艺流程:剩余污泥与5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混合进入浓缩段进行重力浓缩,然后通过翻转机送至压滤段,经重力脱水、预压、压榨脱水成为泥饼,泥饼通过螺旋输送机与上部的投料装置投加石灰进行混合后送至泥斗,泥斗装满后密闭至污泥含水率降至60%后由运输车辆运

18、至厂外进行卫生填埋。主要设计参数:剩余干污泥量:16子表kgDS/d;污泥平均浓度:8kg/m3(含水率99.2%);污泥流量:204m3/d;泥饼含水率:75%80%;湿泥体积:6.531.16m3/d;工作时间:16h;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用量24g/KgMLSS;剩余污泥干化生石灰用量:325 kg/d。主要工艺设备: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2台,1用1备。带宽1.0米,单台处理能力1020m3/h,N=2.55KW/台;配污泥螺杆泵3台,2用1备,H=20m,N=2.2KW/台;药剂制备及投药设备1套。干粉投加装置1套,N=3KW。1.3 主要工艺设备及建、构筑物一览表1.3.1

19、 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主要工艺设备详见下表8-1所示。表81 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建筑物序号名 称 及 规 格单位数量装机容量kW使用备用粗格栅间1旋转格栅=20mm台21.51.52螺旋栅渣压榨机260 L=6m台11.13渣箱台1细格栅间1循环式齿耙清污机5mm台21.11.12螺旋输送机260 L=6m台11.13渣箱台1进水泵房1潜污泵Q=330m3/h,H=12m台3222222手动单梁起重机 P=1.5t台1旋流沉砂池1沉砂池搅拌机台20.3722气提式除砂机台21.123砂水分离器及渣箱台20.3724气提用鼓风机Q=2m3/min台232前置厌氧池及奥贝尔氧化沟1转碟曝气机 L=4

20、m套8170(总)2转碟曝气机 L=4m+4m套83可调节出水堰门 L=3m台20.5524潜水搅拌机台617二沉池及出水口1周边传动虹吸式吸泥机22m台20.7522真空泵台22.223出水堰板 3000200块464浮渣挡板 3000300块465出水水质在线检测装置套1污泥泵池1回流污泥泵Q=210m3/h,H=7m台37.527.52剩余污泥泵Q=15m3/h,H=15m台21.51.53排泥套筒阀DN200套2混合及配水池1快速搅拌机套242加药间及高密度沉淀池1絮凝搅拌器1.5m套2522浓缩刮泥机7.2m套20.5523回流污泥泵Q=1050m3/h,H=20m套47.537.5

21、 4剩余污泥泵Q=1050m3/h,H=20m套27.57.55混凝剂制备系统,制备能力5 m3/h套10.756混凝剂投加泵Q=10m3/h,H=30m套33237絮凝剂制备系统,制备能力4 m3/h套11.458絮凝剂投加泵Q=1m3/h,H=20m套21.51.59电动葫芦,起重量1t,起升高度6m套11.5加氯间1二氧化氯发生器 7kg/h套212122盐酸储罐、氯酸钠储罐、氯酸钠化料器套13漏氯报警仪台14电动葫芦 P=2t台15.45轴流风机台20.252集水池及二泵房1潜污泵Q=330m3/h,H=8m台3152152手动单梁起重机 P=1.5t台1转盘滤池1转盘滤池套12.95

22、2反冲洗水泵Q=30m3/h,H=7m台21.51.5加药间及污泥脱水机房1药剂制备投加装置台22.9222计量泵Q=175L/h,H=10Bar台21.51.53溶药罐台20.550.554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设备台22.552.555污泥缓冲池搅拌机台12.26污泥螺杆泵台32.222.27冲洗泵台2448空压机台21.51.59管式混合器台210水平螺旋输送机台11.511倾斜螺旋输送机台11.512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P=2t台15.413轴流风机台30.75314干粉投加装置套13维修间1车床台111.22摇臂钻台11.03砂轮机台11.54电焊机台235.05气焊设备套16大型钳台套

23、1化验室1相应的仪器设备套130.0汽车间1面包车辆122t工具车辆13普通载重车辆14自卸载重车辆25垃圾清运车辆1主要工艺设备 合计:套241503.5289.41.3.2 建、构筑物一览表主要建、构筑物详见下表8-2所示。表82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建 筑 名 称建筑面积m2构筑物容积m3结构类型1粗格栅与进水泵房:1座地下部分7.5m7m6m地上部分7.5m7m52.53152旋流沉砂池2.43m3.1m2座21.75钢混3配水井33545钢混4前置厌氧池:16.5m6m5.5m2座10895奥贝尔氧化沟:(形状类似椭园)43m27m4.5m2座8144钢混6二沉池22m3.5m2

24、座2661钢混7回流污泥泵池6m5m5m150钢混8混合及配水池3.534.62组96.6钢混9加药间(7.26)及高密度沉淀池43.2901.4钢混10集水池及二泵房:地下部分7.5m7m4.5m地上部分7.5m7m52.5236.2511转盘滤池533.552.5钢混12加氯间9654砖混13接触消毒池16m10m4.5m720钢混14污泥缓冲池43.544钢混15加药间及污泥脱水机房920180框架生产建筑小计:382.214483.516综合楼3015450砖混17变配电所912108砖混18维修间与备件库及仓库1221252砖混19汽车库916144砖混20传达室532座30砖混辅助

25、生产、管理及生活设施用房小计:984 合 计:1366.214483.5注:建筑面积、体积均按轴线计。1.4 总图运输设计1.4.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污水处理厂厂区总平面布置应以节约用地为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工艺流程简捷、流畅,平面布局合理紧凑,功能分区明确、管理方便。同时应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使厂区平面布置方案达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方便施工和方便管理的要求。1.4.2 厂区总平面布置根据上述布置原则及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要求,综合考虑1县城区的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厂址的地形、地质、地貌以及项目区的污水来向,处理后的出水方向等因素,将整个厂区布置分成三个功能区,即污水处理

26、区,污泥处理区和生产辅助区。污水处理区:是污水处理厂的中心区,该区主要包括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配水井、污泥泵池、奥贝尔氧化沟、二沉池、接触池、加氯间、二次加压泵房、高密度沉淀池、转盘滤池等建、构筑物。污泥处理区:是厂区中相对重污染区,主要有污泥缓冲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和泥棚组成。为保持厂区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运渣方便,在厂区的西北角设一次要入口,避免运砂、渣和污泥对厂区产生污染。生产辅助区:设有综合办公楼、汽车库、维修间及备件库等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4。附图4中将接触消毒池布置在厂区东北部,靠近洛河,排水方便;将污泥脱水机房布置在厂区西部,远离厂前区,能最大限度减少风向对

27、生产辅助区的影响,同时靠近厂区西南的出入口,最大限度减少运输剩余污泥车辆对厂区造成的恶臭;由于远期扩建用地在厂区东部,将高密度沉淀池、接触消毒池、二次加压泵房、转盘滤池布置在厂区东北部,便于二期处理的污水、污泥管的接入,工艺管线最短。按照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区构筑物从厂区的西边向东边依次布置,西边进水,东边出水,流程顺畅、紧凑,管路最短,经济合理。变配电所靠近进水泵房及氧化沟等用电负荷中心,以节省能耗。考虑到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将生产辅助区布置在厂区南部,以避开污水气味对办公区的影响。同时生产辅助区与污水处理区以道路及绿化带相隔,尽量减少不利影响。将远期扩建用地预留在厂区东部。1.

28、4.3 厂区道路厂区道路采用砼路面,为满足厂区内各建、构筑物之间的水平运输和消防要求,主要构筑物四周设环形车道,进厂主干道设计宽度6米,次干道宽4米,转弯半径大于6米,呈环形布置且与各建构筑物相连,使交通畅通便利,满足运输和消防要求。1.4.4 厂区绿化绿化是美化厂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绿化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厂内环境。厂区围墙四周以乔木、灌木、花草、绿篱等形成绿色屏障,绿化种类以常青扩叶乔木、芳香型乔木、灌木及草皮为主,以调节厂区内小气候。建筑物四周及生产辅助区进行重点绿化,采用草皮、花坛、灌木、建筑小品等进行立体布置,创造一个赏心悦目、清新怡人的环境,厂区绿化率30%。1.4.5 厂区竖向布置

29、1.4.5.1厂区设计地面平均标高 本项目厂址防洪由洛河大堤保证,厂址不受洪水威胁。污水处理厂厂址分别临洛河南岸和北岸滨河路面标高82.15m,与污水处理厂厂址所在地自然地面标高相差不大,考虑到厂区的雨水排放和道路路面排水要求,厂区地面设计标高82.5m。雨水排水方向由南向北,按有组织路面边沟与雨水口相结合确定厂区各部分标高。1.4.5.2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为了降低运行成本,尽量减少污水提升的扬程,并且污水深度处理需另建二次提升泵站,本设计考虑在满足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二级处理的前提下,根据各构筑物的水头损失与出水水位合理确定各构筑物的高程,作到提升泵在最经济的扬程范围内实现一次提升,自流

30、处理。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详见附图7。1.4.6 运输设备考虑到生产及其他运输量以及处理厂的栅渣、污泥要及时清运,均以汽车运输为主的特点,运输设备设置如下表83所示。污泥、栅渣、药剂、材料的运输由厂区西南角的便门出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辅助区的不良影响。表83 运输设备一览表序 号名 称 及 规 格单 位数 量1办公用车辆12工具车辆13普通载重车辆14自卸载重车辆25垃圾清运车辆11.5 建筑结构设计1.5.1 建筑结构设计依据根据工艺及各专业所提出的资料,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图集、规定进行设计。1.5.2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数据基本风压: 40 kg/m2;基本雪压:

31、 35 kg/m2;地耐力: 100150 Kpa;地震设计烈度:6度。1.5.3 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在充分考虑城市特点并结合厂区周围环境,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同时,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及厂内环境的美化,建筑造型尽可能做到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结构设计尽量采用本地材料、尽可能减少构件种类,方便施工,节约投资。1.5.4 主体工程结构设计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进水泵房、旋流沉砂池、奥贝尔氧化沟、二沉池等,体量大,水深较深,造型复杂,全部采用C25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渗标号S6,对受力很小的导流墙采用砖混结构。综合楼及其他附属建筑物,根据平面功能要求与受力特点不同,均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

32、础、砖柱承重。钢筋砼予制梁及屋面板,6m柱距采用大型屋面板,柱距或开间较小的则采用予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对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地基,根据各建、构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灰土处理,消除其湿陷性。抗震设计: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除必要的抗震设计外,着重采取构造措施。材料选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直径12mm的采用HPB235钢筋,直径12mm的采用HRB335钢筋;砖砌体:室内地坪以下采用Mu10机砖,M5水泥砂浆砌筑;室内地坪以上采用Mu10机砖,M5混合砂浆砌筑。1.5.5 主

33、要建筑构造及装修 屋面:防水层采用SBS新型防水卷材二层,保温层为100厚水泥珍珠岩。 墙体:所有建筑物墙体采用240厚粘土实心砖。 楼地面:总配变电室、中心控制室为水磨石地面,局部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综合楼、食堂等民用建筑采用防滑地板砖,其他工业建筑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有防爆要求的厂房采用不发火水泥地面及不发火水磨石楼面。 门窗:综合楼、食堂采用铝合金门窗或塑钢窗,内门窗为木制,其他建筑一般采用钢大门、内木门、钢窗。 外装修:采用浅色外墙涂料配以深色线条。 内装修:综合楼大厅、会议室、中心控制室等要求较高者采用高级乳胶漆。食堂、浴室采用白色面砖,其余内墙均采用106内墙涂料。 顶棚:食堂采用轻

34、钢龙骨矿棉吸音板吊顶,中心控制室采用铝板吊顶,其余顶台均采用抹灰喷涂。污水处理厂主要建、构筑物详见表82所示。1.5.6厂区工程地质概况本项目建设地点为1县城区,其中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位于城关镇凯迪城小区西侧100米处;锁营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位于北城区香鹿山镇锁营村东南侧1000米处;提升泵站位于香鹿山镇段村东1000米处。本项目2个污水处理厂拟建地址现为河滩荒地,自然地面标高在79.85-80.05m,设计地面标高为82.5m。由于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探,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区域地质资料,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黄土状粉质粘土:褐黄色,软塑,层厚0.83.0m,地基承载力100 Kpa。该

35、层表层普遍分布0.200.30m厚耕土。 中砂:灰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石英、长石及一些黑色矿物质组成,层厚0.10.3m。 卵石:灰黄青灰等杂色,松散稍密,粒径14cm,含量5070,成份以石灰岩、安山岩、石英岩为主,隙间以圆砾和砂填充为主,层厚3.14.7m,地基承载力180 Kpa。该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和洛河水量、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年变化幅度1.04.0m,地下水稳定埋深5.76.8m,属孔隙潜水。厂区建筑物综合楼、变配电所、机修、车库、加氯间、污泥脱水机房等均为单层建筑,建筑荷载均不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相应较低。因厂区地面自然标高在79.85-80.05m 左右,需对厂址进行土地平整

36、,达到设计标高82.5m。1.6 给水排水设计1.6.1 给水1.6.1.1 给水水源厂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为深井水,拟在厂区内打井解决。加氯间加氯机水射器工作水源采用经消毒处理后的处理出水由泵提升加压。为一独立系统以节约用水。1.6.1.2 厂区给水系统生活及生产用水由深井泵提升至综合办公楼屋面的水箱后,再由水箱供至各个用水点及消防水池补水。1.6.1.3 管材室外给水干管采用给水铸铁管或UPVC管;室内采用UPVC管;工艺压力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防腐处理。1.6.2 排水1.6.2.1 厂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为一个系统,自流进入提升泵房集水井,与城镇污水一同处理;雨水为单

37、独系统,至厂总出口与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汇合后一同排入洛河。1.6.2.2 排水管道室内采用排水铸铁管或UPVC管;室外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工艺处理出水排水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与有盖明渠相结合。1.7 采暖通风设计1.7.1 设计依据根据工艺及各相关专业所提供的资料,按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标准及规定进行设计。1.7.2 室外空气主要计算参数参照1县有关气象资料。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5,通风为0 。;夏季办公室、会议室、控制室、化验室及值班室等空调室内计算温度为27.5,餐厅空调室内计算温度为25。1.7.3 设计内容及标准1.7.3.1 采暖设计泵房、加氯间设计温度为+5,其余为

38、18。1.7.3.2 通风设计泵房、加氯间、污泥脱水间、化验室设有全室通风或局部机械通风装置。1.7.3.3 防暑降温综合楼内办公、化验、值班宿舍及站房值班室防暑降温采用吊扇或风扇。会议室、中央控制室、餐厅设柜式空调机。1.7.3.4 热水供应供淋浴用65热水。1.7.4 采暖热媒及供热热源淋浴用热水采用太阳能或电加热热水器。采暖采用电暖。1.8 电气系统设计1.1.1 设计依据根据工艺及相关专业所提供的用电设备资料及国家现行有关电气设计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1.1.2 设计范围及内容本工程以厂区10KV进线电缆终端头为界,终端头以后部分为本工程设计范围,终端头以前部分由当地供电部门设计。

39、具体内容如下:污水厂变电所及变配电装置设计;污泥脱水间配电所设计;全厂用电设备供电及控制设计;厂区电缆敷设设计;厂区各建构筑物及现场照明设计;厂内电话系统设计;全厂防雷与接地设计。1.1.3 供电系统及设置1.1.3.1 负荷等级污水处理厂的生产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生活设施用电为三级负荷。1.1.3.2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2个污水处理厂要求双回路双电源供电。工作电源引自镇区35KV变电站,采用专线引来。备用电源就近T接于城市供电干线。上述两电源出自变电站不同的变压器,采用架空线敷设至厂区过渡为电缆直埋引入厂内10KV开关柜。供电电压均采用10KV,低压配电电压均采用0.4KV。1.1.3.3

40、电气设备布置2个污水处理厂厂内各建10/0.4KV变电所1座,内设10KV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另设马达控制中心3座(MCC1、MCC2、MCC3)。MCC1设在低压配电室,作为全厂配电中心,负责MCC2、MCC3、厂前区的供电以及氧化沟、二沉池、转盘滤池等生物处理区用电设备的供电与控制;MCC2设在进水泵房,负责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间、旋流沉砂池等机械予处理区用电设备的供电与控制;MCC3设在污泥脱水间,负责污泥浓缩脱水、加氯等污泥处理区用电设备的供电与控制。1.1.3.4 供电系统高压配电间10KV高压侧采用双回路专线电缆进线,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380KV低压系统接线方

41、式:MCC1为单母线分段;MCC2、MCC3单母线不分段。1.1.3.5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电气负荷,经统计计算,结果如下:污水处理厂电气设备总安装容量为:553.52KW。有功负荷为: 415.14KW;无功负荷为: 191.36Kvar(补偿后);视在容量为: 457.12KVA(补偿后);补偿容量为: 120Kvar;需要系数为: 0.75;选用两台SC9-400KVA节能型变压器,两台变压器同时工作互为备用,一台变压器能承担全厂87.5%的用电负荷。1.1.3.6 电机控制方式全厂参与工艺过程的用电设备,其控制方式采用机旁就地控制、MCC集中手动控制与PL

42、C控制器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MCC上设“就地集中自动”控制转换开关,开关置于手动位置时,可在就地控制箱上实施手动控制;开关置于集中位置时,可在MCC上集中手动控制;开关设在自动位置时,可由PLC按预先编好的程序,实现自动控制。全厂30KW以上的电动机采用自耦降压起动器起动或软启动方式,其余电机采用全压直接启动。1.1.3.7 电能计量及功率因数补偿在10KV侧计量,设专用计量柜,柜内装有CT和PT(测量精度为0.2级)智能型有功电度表和无功电度表。专用计量柜安装在高压配电室内。在380/220V侧设照明分表计量。为了满足供电部门对功率因数不低于0.9的要求和减少变压器安装容量及减少线路

43、电能损耗,本设计在低压侧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污水处理厂补偿容量为120千伏安,补偿前功率因数为0.75,补偿后10KV高压侧功率因数可达0.94。1.1.3.8 主要设备选型为确保2个污水处理厂供电安全可靠,电气设备及元件均选用国内优质产品。 400KVA-10/0.4KV变压器选用SC9系列节能型变压器,电缆采用钢带铠装电缆。 10KV开关柜选用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开关选用真空断路器。 马达控制中心低压开关柜选用GCK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配电开关均选用CW1、CM1型空气断路器。1.1.4 电缆敷设变配电所至各车间及生活用房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低压线路采用YJV型电缆穿管埋地敷设。车间及生活用房内采用干线和放射式配线相结合的混合式配电系统,多为BV型导线穿钢管或难燃塑料电线管暗敷设。1.1.5 照明设计照明电源电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