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原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态学原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长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植物生态学原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专 业: 园 林 姓 名: 指导教师: 院系站点: 仙桃职业学院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3月1日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职务讲师工作单位仙桃职业学院指导教师评语: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指导教师 (签章)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意见:答辩委
2、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答辩成绩: 院(系)、站点盖章 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班 级 园林 学生姓名 学 号 043009210749 指导教师 发题日期: 2010 年 11 月 1 日 完成日期: 2011 年 3月 1 日题 目 植物生态学原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把新颖的、科学的、现代的理论潜移到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区,通过对当代人生活环境的质地的提升,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确保当代人生活的现代化、安全化、健康化、科学化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人均绿地占有率和改变我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用科学的、生态的理论知识提升人类居住区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城市发
3、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从城市发展的整体上促进我国城市的现代化。从而改变我国居民的生活概念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素质,进一步缩小我国与先进国家生活的环境的差距。 2、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从图书馆和网络途径搜索详尽的资料,充实关于居住区设计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园林植物设计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参考资料 1 高永平,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以生态学为基础,中国林业,2007,4 2 邓述平,王仲谷主编、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倪建国,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增刊2003,21(12),79
4、-84 4 刘滨,生态园林论文续集. 园林杂志社 5 吴承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 6 刘滨谊、余露,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研究与应用 以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为例,2003,10期 9 吴良镛,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科学, 城市发展研究1996 10 恩济里,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3 12 曹式军, 论议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 .河北林业科技增刊,2005.12 79-80 13 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14 俞孔坚,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建设科技,2006,28-311
5、5 Lyle.Design for human ecosystom .1985 16 Lyle Regenerlate design. 1994,plu 17 Thayer.Sustainable andscape, 1983,1993 18 生态园林论文续集 ,园林杂志社 19 林其标,林 燕等编著。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0 张绮曼,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长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目 录摘要1前言21引言32生态学理论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关系42.1生态学规划居住区中的“三力理论”42.2生态学与居住小区规划关系的辩证关系43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生
6、态学原理43.1功能原则43.2经济与高效原则43.3循环与再生原则43.4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53.5地方与地方精神原则53.6整体与连续原则54居住区规划设计植物景观的配置方法和生态学方法54.1生态设计的概念54.2生态设计的方法5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词9摘要: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与人类、人类与环境成为一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矛盾。居住区生态平衡是通过规划,调节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状态。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
7、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生态园林要尊重自然过程,尊重文化传统。关键词:植物生态学;居住区;规划设计前 言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大气、水体等环境质量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居环境受到威胁,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人的一生有2/3的时间在居住区度过,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具有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居住区景观设计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多项生态功能,还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根据日本与西德的实习报告,居住区每人有10m2森林或25m2草坪就可以自动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例,使空气保持新鲜。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他可以吸收
8、有害气体,吸带烟和粉尘,还能散发出有杀菌作用的物质,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与绿量成正比,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量。1引言我国居住区建设数十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规划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详细的居住绿化用地指标体系,规定绿地率最低为30%,小区人均公共绿地最低为1m2,相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我国的绿地指标是明显偏低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过多增加绿化用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善种植结构,从提高绿化三维量和绿化覆盖率,以及运用科学合理的生态学理论作为规划的原则和依据来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是居住区的环境达到可持续
9、发展的目标和能力。2生态学理论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关系21生态学规划居住区中的“三力理论”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人类居住学”,其对国内外人类居住的系统思想和研究方法都具有重大的启发。我国刘滨谊教授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三力理论”,他为我国居住小区进行生态规划指明了方向。“三力”具体是指一个地区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吸引力是针对环境与资源而言,指小区居住环境的价值对于人或物的吸引程度。吸引力不仅与现状环境有关,还与人为因素有关。根据环境开发方式的不同,一个小区环境的价值也会提升或降低。吸引力是一个事在人为的变量,而非仅仅取决于环境现状资源的常数:吸引力是衡量一个小区人居
10、环境现状与改变潜力的标准。生命力是针对居住活动与运营方式而言,指推动一个小区发展的一段时间内成长壮大的能力。特指一个人居环境在规划建成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生命力与建成环境的硬件有关,更与后期管理政策等软件有关,一个小区的生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主管文化因素。承载力是针对居住环境和人的活动行为而言的,是指原有的环境被改变后的发展状况和建成后的新环境所能够承受的人们活动行为的能力。承载力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有直接关系,科学合理的以实际环境条件和人口条件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承载力会很强,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反之,盲目的环境规划,会使这个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大大下降。2.2生态学与居住小区规划关系的辩证关系由
11、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对人类,人类与环境成为一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矛盾2.2.1生态环境是居住区规划的基础。居住区是以一定的行政区为界线,是认为划分出来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综合体系。认为盲目地建设和划分,很容易破坏原有的自然与生态平衡系统,使得小区本身暴露出许多缺陷,如小区系统内自然生态平衡不完善,对系统外的母系统环境的极大依赖性以及人类的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在进行规划时,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科技知识和手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发面更要尊重小区环境条件和客观发展规律;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改善环境质量。2.2.2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依据。居住区
12、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区的生存个发展规模。由于小区内人口的数量和密度、企业产业种类结构与布局以及高度的资源利用,对小区内生态系统的开发、污染的产生与净化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规划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因素。通过人为控制,提高资源循环,减少生产环境的负荷,营造出一个认为要素较为浓厚与自然要素相互交融的充满活力的小区,从而相对提高小区的自我调节能力。2.2.3实现生态平衡是规划科学合理的标志。居住区生态平衡是通过规划,调节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状态。居住区生态平衡不仅保持小区实现健康发展,而且不断促进它所以赖的母生态系统在高层次上达到平衡3居住区规划设计
13、应遵循的生态学原理3.1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维护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3.2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3.3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能力,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3.4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留下的系统是乡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3.5地方与地方精神原则强调地方文化特色,对地方精神的表达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体验。3.6整体与连续原则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
14、和管理。4居住区规划设计植物景观的配置方法和生态学方法4.1生态设计的概念“设计”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生态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任何与生态过程相谐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质多样性,最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学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echitecture)的核心。从根深层次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的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
15、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资源、消费中心和汇聚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4.2生态设计的方法4.2.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的设计的先决条件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灌、草、藤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从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料,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4.2.2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在居住区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
16、、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努力提高单位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同。4.2.3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的大小的最具实质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次结构,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已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4.2.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生态园林的良性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
17、物,不同深浅的地下跟,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4.2.5当地材料。乡土植物和建筑使用,是涉及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在当地生长,而且管理和维护成本,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根据园林生态原理,在满足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我们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与对自然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
18、、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结 语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21世纪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相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性生态系统。参考文献1高永平,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以生态学为基础,中国林业,2007,42邓述平,王仲谷主编、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19、9963倪建国,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增刊2003,21(12),79-844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为指导的城郊景观生态整治规划探悉析;中国园林2003.2.vol19/86,30-335吴承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6刘滨谊、余露,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研究与应用,以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为例,2003,10期7刘滨谊等著,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生态园林论文续集;园林杂志社9吴良镛,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研究199610恩济里,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城市环境与城
20、市生态1993.voll228-3012曹式军,论议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河北林业科技增刊,2005.1279-8013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4俞孔坚,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建设科技,绿色建筑特刊,2006,28-3115Lyle.Designforhumanecosystom.198516LyleRegenerlatedesign.1994,plu17Thayer.Sustainableandscape,1983,1993致 谢 词论文是在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的考量,提纲的确定,参考文献的推荐,到内容的指导完善,及至格式的修改督促,都离不开蒋老师的精心点拨和热忱鼓励。蒋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不仅授我以文,更是教我做人。在此,谨向蒋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