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色及文化特质.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54113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色及文化特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色及文化特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色及文化特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色及文化特质.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学期论文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翻译方向) 班级:二班 学号: 姓名: 浅析澳大利亚英语的词汇特色及文化特质摘 要: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语言的变异与它所在的社会文化诸多因素紧密相联。在语言三要素中,最敏感、最具活性的词汇对于社会文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和共变性,澳大利亚英语在离开英国本土来到社会文化环境完全不同的澳洲之后,涌现了许多反映澳大利亚人民生活的特色词汇。本文考察了澳大利亚英语特色词汇的来源、缩略形式和词汇的戏谑性以及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力图说明社会环境制约和影响着词汇的变异,民族个性对词汇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关键词:澳大利亚英语;社会文化环境

2、;词汇特色;缩略形式;变异Abstract: The invention,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a language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 Lexicon which is the most sensititive and active among the three language factors is greatly attached to the change of society and culture. English lexicon has some vari

3、ation since it came to Australia.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Australia English lexicon features with emphasis on lexicon invention, abbreviation and the fact of creating new words for fun. The lexicon development process is discussed as well.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ve that lexicon variation is dete

4、rmined and affected by ecology and that the disposition of a certain nation also contributes a lot to it.Key words: Australian English;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lexicon features:abbreviation;variation前言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主观客观的表现形式。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一种交际工具,已成为文化的载体,并在许多方面体现文化。社会的各种因素会对语言产生各种影响,分布在不同国境中的同一语言由于

5、各自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久而久之会出现一些语言上的变异,最敏感、最迅速地反映社会特点的词汇在跨境语言的变异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澳大利亚英语在脱离母体远离英国之后,在澳大利亚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许多特有的词汇,而这些根植于澳大利亚社会文化的词汇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了澳大利亚人民的文化经济生活和民族个性特征。一、 澳大利亚英语的特色词汇澳大利亚英语特色词汇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借用澳洲土著语言和移民的外来词,以及根据原有意义扩充内涵创制新词。(1)土著语言。1988年出版的澳大利亚国家辞典(Australia National Dictionary)收入了大约四百个源于士著语言的借词(杜学增

6、,2000:130),这些词大多是表示地方、动植物或有关土著人生活的。如:地名词汇:Canberra(堪培拉),土著语“聚会的场所”;Cabarita(卡伯里塔),土著语“起火的山”;Elanora(埃勒诺拉),土著语“海边营地”;Elouera(埃卢伊拉),土著语“令人愉快的地方”。动物词汇:kangaroo(袋鼠)、wombat(袋熊)、dingo(野狗)、wallab(沙袋鼠)、jumbuck(绵羊)、jerryang(小鹦鹉)、currawong(澳洲喜鹊)。植物词汇:burrajong(异叶瓶木)、brigalow(镰叶相思树)、bore(垂枝相思树)、cunjevio(海莩)、bu

7、nya(大叶南洋杉)。土著人生活相关词汇:wanna土著人挖掘用的木棒,mulka土著人的盾;toa土著人的方向标,mungo土著人用树皮做的独木舟;waddy土著人用的棍棒;gunyah土著小屋。(2)移民英语。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除1793年第一批来自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希腊、德国、波兰等的移民外,随后亚洲国家的移民如日本、菲律宾、中国、越南也相继涌入。为了生存,也为了争取更好的命运和更高的地位,他们竭尽全力保留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并以此来影响主流文化和主流语言。移民英语对澳洲英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食词汇上。如:德国有Delicatessen(熟食店)、wurst(香肠)、desling(

8、雷司令,一种干白葡萄)。意大利有lasagne(卤汁面)、salami(腊肠)、espresso(浓咖啡)、broccoli(花椰菜)。法国有Brioche(奶油蛋卷)、moselle(法国摩泽尔河流域产白葡萄酒)。中国有dimsim(春卷)、yum cha(以茶为饮料的中国式茶点)。大量移植或嫁接过来的含有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的词汇,为澳洲词汇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大丰富了澳洲词汇。(3) “通过借词创造新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交流在语言上的反映”(戴庆厦,1993:115)早期的定居者在借用原有词汇创造新词时往往运用下列几种方法:1)原有词汇赋予新的词义。一个带有浓厚澳大利亚本土色彩的词是“

9、bush”(丛林)。这个词在英语中原指灌木丛,在澳大利亚英语中则指“未开发的土地”,或用来描述澳大利亚的乡村地区,特别是那些偏远或人口稀少的地方。它引申出了很多其它反映澳洲历史与风情的词,如:bushfire (森林野火),bushman(垦荒者),bushranger(山贼),bushsinglet(背心),bushtelegraph(谣言), bushwalking(林间散步),go to bush(到乡下)等。2)改变原有词汇的形式与功能产生新词。通过改变词性扩充词汇,如bush用作动词to bush指粗暴对待,通过对加后缀-er构成新词,如bank加-er指河水泛滥的堤岸等。3)用原有

10、词汇构成新的描述性合成词。如:根据植物外观或所具有的某种品质而命名的有apple gum,largeflowered swamp gum,pink gum and ghost gum (以上为外观特征不同的各种桉树的名称)等;Beefwood(因为树种的颜色红而被叫做牛肉树),blackboy(这种树远远地看像系着草裙背着长矛的土著少年),类似的植物还有blackbutt(黑树皮桉树,桉树的一种,底部树干有黑色的树皮);动物的命名常以动物的身体形状或最显著的特征为依据,如叫声像人笑的鸟(laughing jackass)等。二、 澳大利亚英语的俗语俗语是澳大利亚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澳洲

11、文化的一个重要语言领域(杜学增,2000)。如:as busy as a bandicoot忙忙碌碌;as lousy as a bandicoot吝啬的、小气的;to sit like a koala静如树熊;up a gumtree进退两难。三、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中的缩略形式语言的缩略形式是世界各国语言共有的语言现象。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为了方便、省时省力故意将某些词语加以缩略,以提高说话和书写的效率。澳大利亚语言学家贝克(1966)认为澳大利亚英语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简化,而缩略形式正是这种语言简化现象的一种体现。在缩略的形式上主要有三种情况:1) 保留词语的前一二个音节或保

12、留最后一个音节。如:aboaborigine(土著人),uniuniversity(大学),compcompensation(补偿),dilecrocodile(鳄鱼)等。2) 保留第一个音节,然后在第一个音节的后面加上ie,o或y。如:bookiebookmarker(书签),brekkiebreakfast(早餐),pressiepresent(礼物),chockychoclate(巧克力),hubbyhusband(丈夫),lingolanguage(语言)等。3) 保留词的前一两个音节的基础上,根据读音拼写而成,其拼写形式发生了变化,有的已完全找不到原词的拼写形式的痕迹。如:bizzo

13、(business),Oz(Ausralia)等等。澳大利亚英语中的缩略词不但量多,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澳大利亚英语中极其过度地使用缩略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澳大利亚人简明、率直、热情豪放、乐观和不拘小节的个性。四、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戏谑性Schecter和Bayley(2002)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活动。语言忠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个性和人文精神。语言游戏活动也是构成和谐富有创意的语言文化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语言是文化遗产,一般被看作文化保护对象。语言的幽默诙谐是在无意识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澳大利亚人在游戏娱乐中不断改进和丰富语言,使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充满活力而

14、又富于表现力。而这些词汇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澳大利亚的民族个性和人文精神;正如18世纪末,德国学者海德尔提出的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等同的观点,“一种民族语言就是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它的语言”(戴庆厦,1993:5)。澳大利亚人朴实、友好、直爽,有着戏谑式的韧性、宽阔的心胸和自然外露的乐观态度;澳大利亚男士喜欢自嘲、“粗俗”,似乎越“粗俗”就越亲热,客套反而显得生分。如bastard(私生子、杂种)一词,既可以用于褒义又可以用来表示蔑视,当它用于好朋友之间已不带贬义。如:(1)How are you,you old bastard?(你好,老朋友!)(2)Hes not a bad ba

15、stard(他人不坏。)(3)Hes a poor(unfortunate)bastard(他是个可怜的家伙。)2004年11月20日Illawarra Mercury登了一则消息:(4)Australian Democrats founder Don Chipp yesterday released keep the Bastards Honest;his critical view of Australian politics.下面是一位父亲用油漆写在木板上的话,儿子失踪了还未找到罪犯,父亲对罪犯非常气愤:(5)Swing you bastard.Justice will be doney

16、our days are numbered.从bastard的词义变迁不难看出,澳大利亚人具有一种反传统、反权威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创造精神赋予了英语中一些贬意明显的词汇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证实了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澳大利亚人有创造绰号的嗜好。在澳大利亚几乎人人都有绰号,一个人若没有绰号,就像没有了朋友一样。从这个程度上来看,澳大利亚人对绰号的嗜好反映了他们一中特有的民族幽默感。政客、朋友和动物往往成为取绰号的对象。如:白痴被称作peanut(花生),牙医是fang farrier(尖牙铁匠)等等。简明、乐观、自嘲、喜欢逗乐的澳大利亚人所创造的逗乐开心的词汇,带有浓郁的澳大利亚英语的风格和韵味,使

17、澳大利亚英语词汇更显幽默诙谐。五、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语言能真实地再现社会文化生活,同时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演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澳大利亚语言学家贝克(S.J.Baker)把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早期殖民和囚犯时期、淘金时期、民族主义运动时期和现代时期。澳大利亚英语词汇深受它所在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四个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异特征,逐渐远离母体英国英语,最终形成了现有的澳大利亚英语词汇。(一) 早期殖民和囚犯时期澳大利亚英语词汇来源于18世纪英国英语,早期有“优雅”与“粗俗”之

18、分,驻扎在悉尼的军队和统治阶层说的是“优雅英语”(the beau monde),外省新南威尔的囚犯及劳工移民说的是“粗俗英语”(vulgar English)。由于语言必定根植于社会文化反映社会生活,离开了伦敦大城市优越的物质环境,“优雅英语”难以在处于原始开发期、物质生活贫乏、环境恶劣的澳洲生根,因此,出生于澳洲的新一代所讲的英语都显得朴实、直接、不做作,没有多少“雅”的成分,更多的是“俗”的因子(plain English direct and free of affectation)。澳大利亚尽管地域广阔,面积是英国的30倍,但没有形成较大的地方方言,主要是因为最早移民中的多数是来自伦

19、敦以及其他已工业化的城市的犯人,所用的语言是通用的方言俗语及犯人的黑话,没有带英国其他地方的方言,加上他们是在集中监管下一起劳动生活,对澳大利亚英语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其他单个分散的移民对语言的影响力显然不够,形成不了气候,这也是澳大利亚英语背离“优雅”的英式英语,显得“粗俗”的原因之一。Ramson在1788-1898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历史研究(Australian English: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1788-1898)中总结澳大利亚英语在这一时期显示殖民地语言的特征,一方面与母语紧密联系紧密,保持词汇原义或在新的环境中自然地延伸词汇

20、的内涵,另一方面,大量借用土著语汇。(二) 淘金时期淘金热时期社会文化对刚刚诞生的澳大利亚英语的影响反映出语言的形成紧随着社会的形成。19世纪50年代世界各地的采金者来到澳洲,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开矿者和冒险家,他们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淘金的方法、设备和语言。因此,这一时期的特色词汇都与开采金矿有关。有开采金矿的工具、设备、技术以及反映处于开发时期人们生活娱乐的词汇,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比如,从事淘金业的工人被称为digger。在地表面上寻找金子的人被称之为sandscratcher。与金矿有关的词语有:digging(挖掘),leader(冲积金矿床),hungry quar

21、tz(没有希望的石英矿),shicer and duffer(贫矿),prospector(可能找到金矿的地方)等。这一时期澳大利亚英语中俗语方言的增加加速了澳大利亚英语与保守的母体英国英语的分离。如果说殖民期澳大利亚英语的显著特征是语言的发展是在英国英语的框架之内,那么淘金热时期的澳大利亚英语则是从“母体”中的解放。(三) 民族主义运动时期澳大利亚英语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民族化时期。19世纪末澳大利亚兴起的民族主义运动给澳大利亚各个方面造成了重大影响。大批民族主义者鼓吹冲破英国的束缚而独立,他们崇尚澳大利亚民族个性,强调澳大利亚英语的独特性。作为民族运动的喉舌公报(The Bulletin)在扶

22、植民族主义文学这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它鼓励本土作家反映地方特色、民族气质,并要求他们运用普通劳动人民的日常用语与地方习语,提倡用口头语言来表现乡村人的生活,从而使得口语词汇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书面语的殿堂。一战和二战的参与助长了士兵们的民族意识,也使得澳大利亚英语更明确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四) 现代时期现代时期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特征是从强调用充满方言俗语的具有澳大利亚风格的语言描绘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转而通过阐述澳大利亚人的生活经历关注和讨论人类共同存在的问题,不再注重语言形式。因此,澳大利亚英语又逐渐回归到了“世界英语”的范围内。同时从关注自身的语言特色转向与世界融合于一体,这也是世界其他英

23、语语言分支的特点。客观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英语语言越来越国际化。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发达的交通、通讯工具以及各种媒体工具的出现使澳大利亚大陆不再与世隔绝。主观方面是澳大利亚的语言文化、民族精神已被世人所熟知,不再需要强化。六、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发展趋势“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它是社会中人们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它自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中,词汇的演变直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的事物出现了,新的词语也会随之出现;旧的事物消失了,旧的词语也会随之消亡”(王钢,1988:209)。语言反映社会文化,同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产生新的词汇。“1985年修订的澳大利亚

24、英语字典The Macquarie Dictionary比第一版新增加了1000个标题词和短语”(Romaine,1991:11)。澳大利亚英语历来以富于生命力和创造力著称,澳大利亚人民极富语言创造能力,而且个性中的反叛成分使他们更容易不满意已确立的标准语言,转而创造有趣并富于表现力的新词汇,如troubles strife(妻子),bugs bunny(钱),to get the rough end of the pineapple(遭到不公平待遇),to be sent down the tube(被解雇) 等,由此可以断定会有更多富于表现力的词汇产生,并且会越来越简略;另一个趋势是由于流

25、行歌曲、传播媒体和商业广告的缘故,美国英语也会对澳大利亚英语产生重大的影响。Delbridge在1985年对澳大利亚六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调查统计中所得的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尽管英国英语在澳大利亚占主导地位,但在使用后缀-or或-our的问题上,这六种报纸普遍采用-or(美国英语)而不是-our(英国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澳大利亚对美国英语的接受和认同。结语语言的社会性、交际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变异性、开放性,语言从来不是自给自足、故步自封的(冯天瑜,2004:)。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语言的变异与它所在社会历史诸多因素紧密相联。在语言三要素中,最敏感、最具活性的词汇对于社会与文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

26、和共变性,澳大利亚英语在离开英国本土,来到社会文化环境完全不同的澳洲之后,新词涌现、旧词内涵转换是一种必然。澳大利亚英语词汇是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及创新才不断地得到扩充和丰富的。简明、乐观、自嘲、喜欢逗乐的澳大利亚英语的风格和韵味,也使澳大利亚英语词汇更显幽默诙谐。参考文献1 Baker,S.J.The Australian LanguageM.Sydny: Currawong Publishing Co.Pty.Ltd.,1966.2Davies,T.Ausralian NicknamesM.Sydny:Ure Smith Press,1997.3Delbridge,A.(editor-in-

27、chief) The Macquarie DictionaryZ. Sydny:Macquarie Library Pty.Ltd.,1981,1991,1997.4Ramson,W.S. Australian English: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1788-1898M.Canberra: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1966.5柴磊.解析澳大利亚英语的特点及文化特质期刊论文2009(3)6杜学增.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7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8冯天瑜.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4.9顾维林.澳大利亚英语的特色期刊论文2009(7)10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1王钰,邓红.澳大利亚英语语汇蕴含的文化特色期刊论文2008,26(2)12邹永红.浅析澳大利亚英语的文化特质期刊论文2008,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