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53789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概述2、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3、教师权利和义务4、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小学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文化素养2、科学文化素养3、传统文化素养4、文学文化素养5、艺术文化素养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 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大多以客观题及材料分析题,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方法与途径)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队教

2、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其核心即教育目的是“教育为了什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素质教育观: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把教育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使人全面素质提升,先天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全面发展。(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纠正“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9年6月,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形成系统的思想。(四)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二、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一)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发育,促进

3、学生心理成熟化,造就平等公民,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精神态度。(二)要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三、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普及九年义务和扫除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核心:课程改革。(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基本保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更新教育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强化教师

4、的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素质教育观的应用(一)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所有和少数学生的区别;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价值取向的区别,教学方式的区别;评价方式的区别。(二)实施障碍: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否认受教育者不同发展的可能性,素质教育尊差异和不同发展。2、沉重的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0-20年)

5、。附加:1、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3、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大多以客观题及材料分析题,重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进行分析材料)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学生观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生观是学生是积极

6、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人,教师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和方法。2、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3、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能力,即德、智和体、美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生产提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内涵: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

7、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完整的个体,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加个人意志于学生思想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和成长。(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应按照规律进行施教,循序渐进;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教育工作者要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需要教育工作者适时而教

8、,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扬长避短;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必须要因材施教。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3)学生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发展指标,要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二)小学生的发展特点1、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感觉不断发展,差别感受性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增长,语言听觉和语言运动觉发展快,接近成人水平。知觉表现在形状、方位、距离知觉的发展。2、记忆和想象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

9、意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从机械记向理解记发展,从形象记到抽象记的发展。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3、情感特点:高年级情感稳定,自尊以及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感觉越来越强,道德情感逐步发展,总体言与行发展一致,随年龄增长,会逐步出现不一致现象。4、性格特点:发展不平衡,四年级发展慢,稳定时期;四后发展快速。逐步脱离师,独立作出评价。(三)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对教育具体要求1、把握教育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尊重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汇集家校教育合力。三、教育公正与

10、小学生共同发展。1、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2、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身心发展水平差异共同发展。附加:1、“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与自然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与社会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与人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4)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第三节、教师观(大多以客观题及材料分析题,重点:新改革下教师观的转变(分析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终身教育观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一、教师的职业认识(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1、教师观涵义: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1、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专业基本特性:一定职业声望,经过职前专业训练,专业自主性,有专业标准,专业研究领域。2、职业特点: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3、劳动特征: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延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二)新改革下教师观转变1、角色转换: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执行者转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为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老师转为社区型开放教师。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帮助、引导);对待自我(反思);与其它教育者关系(合作)二、教师的

12、专业发展(一)概述:强调教师获得专业性的过程。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不断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二)要求:1、学会终身学习;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发展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人格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5、专业态度和动机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四)专业发展途径1、职前培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2、入职培训:对

13、岗位全面了解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岗位工作能力。3、在职培训:参加培训,参加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教育考察和观摩。4、自我教育:做反思的实践者是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和最普遍的途径。(五)专业发展方法:观摩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少数学生短时间内教学做成录像分析);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六)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三阶段:关注生存(大量时间处理人际关系或管理学生)、关注情境(关注成绩提高及班集体建设和备课)、关注学生个别差异,认识不同发展水平(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教师成熟的标志)2、五阶段:新手、熟练新手(2-3年)、胜任(3-4)、业务精干(5)、专家阶段(观察情境,

14、处理问题非理性倾向,教学技能自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七)专业发展意识:终身学习(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1965年教科文组织保罗朗格朗提出) 自主发展(自我诊断规划,寻求支持,自我评价)三、教师的专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2、专业知识素养;3、教育专业素养;4、职业心理素养四、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1、职业责任:教书育人,2、职业价值:A社会价值:提供精神财富,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水平高低决定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 B个人价值: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2)拓展专业

15、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终身学习的意识(看一下)(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 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教师学习的内容:学习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参加校本学习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借助媒体学习.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

16、率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传播终身学习观念3、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激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因素之一)(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高教学成绩:(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17、。5、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教师职业的责任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角色相似)教师是文化传递者教师是文明促进者教师是智慧开启者教师是道德塑造者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了解教育法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教育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概述(一)教育

18、法含义:广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强制力保证实施各种法律规范总和,制定主体多元。 狭义:国家权利部门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二)教育法功能:教育法属性、内容所决定的潜在作用,规范、标准、预示、强制。(三)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原则;公共性原则;保障性原则;教育平等性原则;终身教育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概念: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二)构成要素: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客体(资源、稀缺性、可控):主体权利义务所指的共同对象。权利和义务客体。 内容:主体依据法律规定享有义务权利,主体可为行为,要求他人可为

19、不可为行为。(三)教育关系典型形态:1、物:可做财产对象物品或其它物质财富,资金设施场所等。 2、教育行为:教育关系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 3、智力成果:主体取得的著作权、专利权等。三、教育法渊源(一)宪法:根本大法:立法依据,教育法的基本法规。(二)教育法律: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三)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机关行驶教育行政权,实施管理的重要形式,仅次于宪法和教育法律。(四)地方性教育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抵触。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五)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的规章和地方性教育规章。四、教育法律责任(一)含义:主体实施了违法行为,必须依法承担的带有强制性和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20、二)构成:是执法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标准。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实际损害和损害后果)2、违法行为违反教育法律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三)类型: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民事法律责任(赔偿或补偿) 刑事法律责任(最为严厉,管拘有无期死,罚金剥夺政治没收)五、法律救济(一)含义:主体权益受侵害时,通过裁决,恢复权利,利益补救的法律制度。(二)途径:1、行政渠道(主要):师生申诉(非诉行申),师申,教育行政部门30天内处理。 行政复议: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再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 2、司法渠道(诉讼渠道):人民法院提行

21、政诉讼。民告官。 3、仲裁渠道(无国家机关参与),仲裁机构平等第三者参与, 4、调解渠道: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第二节: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客观题考察,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一、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一)性质: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法。其颁布标志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地位:教育宪法,教育法律法规顶层,母法。(二)基本机构:三部分,十章86条,总则是总规定,分为分规定,附

22、为补充规定及说明。内容详解:总则对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指导思想、教育地位和任务进行规定。 分则对教育基本制度(校义职成考、学业、学位、扫盲、教育督导、教育评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其它教育工作者、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法律责任作出规定。二、教育单行法遵循宪法和教育法(一)义务教育法:对九年义务教育进行法律规范。(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1、基本机构:三部分,八章63条,总则是总规定,分为分规定,附为补充规定及说明。2、内容详解:总则对各种教育关系进行调整,对立法宗旨依据进行规定,明确义务教育内

23、涵特点。 分则对学生入学年龄资格进行规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学校促校均衡发展,不分重校班,不改变公办,校长负责制。批评不开除。对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特区、教补贴,规定培养责任义务。对教学施教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教材方面,进行规定。对经费保障、法律责任进行规定。3、附: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教育年限为九年。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

24、: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教学、经费、建设、学生公用经费标准等。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校、家和社的义务。谁违反惩处谁。(二)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实施。) 1、性质地位:单行法,对教师培养、职业活动和管理进行规范,教育行业管理及权益保护的法律。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2、基本机构:三部分,九章43条,总则是总规定,分为分规定,附为补充规定及说明。3、内容详解:总则对立法目的、适用对象进行整体规定。 分则对教师权利义务:六权利六义务。对资格

25、和任用:教师资格制度。学历条件、资格认定、资格限制。对培养培训: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对考核进行规定,确定考核主体,内容及结果,对教师的权益影响。对待遇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对奖励和法律责任。第三条【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三)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1、性质地位:单行法,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出发。2、基本机构:七章,总、家、校、社、司、法律责任、附则。

26、3、内容详解: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1、性质地位:单行法,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主体:学校、家庭、社会、司法。2、基本机构:八章57条,预防犯罪教育、不良行为预防、不良行为矫正、自我防范、重新犯罪预防、法律责任3、内容详解:1、教育是预防犯罪的根本,承担对其约束的主体是父母或监护人、校、行政、社 2、自我防范:明辨是非,防范对自身侵害。 3、对重新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教育为主,惩罚为

27、辅。4、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5、不得脱离监护;离家出走要找回来6、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特殊学校)三、教育法规和政策(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1、性质地位:教育规章,旨在实施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提供操作规则。目的: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2、基本机构:三部分,六章40条,总:该规掌宗旨依据适用范围和事故处理原则。 分:从事故责任、处理程序、损害赔偿、责任者处理做了规定。 附:明确办法所涉及的主体内容。3、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

28、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4、内容详解:1、事故与责任:相关当事人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主要和次要。 2、事故处理:事故时,学校及时救治报告的责任;行政部门有指导责任; 处理争议,协商、调解和诉讼。 3、损害赔偿:规定赔偿责任,范围标准及调解问题。相关责任划分,救助及保险。 4、责任者的处理:行政责任、刑事、民事。(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8年8月29日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会议讨论通过,自2010年7月29日起施行。)1、性质地位:党

29、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任务和改革。2、基本机构:四部分,22章70条,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进行阐述。3、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4、内容详解: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破解城乡“入园难”;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

30、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9、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4、纲要三战略: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形成学习型社会;3、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第三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重点)(大多以客观题,重点:教师六大权利和六大义务)一、教师权利1、含义: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2、法律依据:教育法第四章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法第七条对权利做了规定;义务教育法教师专章。2、教师的权利: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3、教师

31、的基本权利解读:教师的公民权(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人身权、人格权)包括:政治权(选举和被选权)、宗教信仰权、平等、人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以及监督权教师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4、附: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二、教师义务1、定义: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形式:(1)积极(2)禁止性(3)被侵犯时,接受

32、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意义的履行。2、法律依据:教育法第四章;教师法第八条;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犯罪法3、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的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不得危害国家安全,保家卫国、依法纳税的。教师的职业义务:1、遵纪守法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5、保护学生权益6、提高水平第四节:学生权利和保护(重点)(大多以客观题,重点:学生权利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如何保护,识记小学生基本权利及保护意义,在教育实践中运用)一、法律关系的学生(一)学生的法律地位:主体地位,受到保护。(二)小学生权利保护的意义: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是小学教育目标的要求。二、学生权利与保护(一)学生权利:

33、法律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公平教育。尚处学生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权(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使用教学设施权). 2、获得经济资助权 3、获得学业证书权(1)获得公正评价权;(2)获得学业证书 4、申诉起诉权5、法定其他权(二)学生权利的保护:1、师护生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时,教师挺身而出教师须尽到保护义务2、受教育权的保护:教师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教师不得随意缺课3、义务教育保障权:4、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女生;贫困生、残疾人、违法犯罪的人。5、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有损人格尊严的事教师不能侮辱、谩骂学生教师不能歧视学生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大多以客观题和分析题,

34、重点:了解职业道德规范,掌握并判断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内容,和选聘条件、职责和任务内容)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品质1、职业道德认识:对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认识,包括思想要求、政治要求、职业内部活动的道德要求。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2、职业道德情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重要范畴:教师爱)3、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行为上的体现,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是形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标志。(二)职业道德在小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1、是职业素质的灵魂。教师职业价值在于它能够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发展提供保障。2、是教育目标

35、实现的保障。指向教育活动的目的。3、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资源。(三)职业道德表现(要求)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工作。具有极大的耐心和恒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忠诚教育事业。2、为人师表,做学生楷模。意识特殊身份,体现教师优良品德,以实际行动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3、热爱学生做学生知音。师爱是教育灵魂,师德核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4、严禁治学,做学生导师。表现在对待学生学习和对待自己学习两个方面。5、团结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以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发展为大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学会与家长合作,

36、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愿望和建议,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标。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制定背景:2008年,教育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贯穿其中,核心和灵魂。(二)具体内容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3、关爱学生(师德灵魂):不讽刺不挖苦,不体罚,关爱学生身心健康。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5、为人师表(内在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6、终

37、身学习(不竭动力):钻研业务,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三、班主任工作条例(一)、制定背景:2009年,教育部,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健康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具体内容和解读1、配备和选聘:聘期由学校确认,应连续一个学年以上。要求:(1)对自身: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2)对待学生及他人: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沟通。(3)对工作:爱岗敬业,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2、职责与任务: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1)全面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2)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开展班级活动。(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5

38、)与任课老师、家长、和社区等沟通,形成教育合力。3、待遇与权利:对其作用、工作量、绩效工资管理及权利进行规定。四大亮点(1)强调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2)按当地老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3)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4)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4、培养与培训:(1)制定班主任培训规划(2)教师教育机构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学校设立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5、考核与奖惩:对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考核。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大多以客观题,重点:职业行为规范的

39、具体要求及内在联系,处理生、长、同、管理者关系)一、职业行为规范解读:须以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为指导,转为实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专业化的体现。(一)思想行为规范:思想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二)教学行为规范:促使教师努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的有效保证,规范教师行为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端正教学态度,活跃课堂气氛,认真批改作业。(三)人际行为规范:学生、同事、家长等。(四)仪表行为规范:以学生欣赏水平为前提,与自己性格特点相得益彰,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五)语言行为规范:既是传授知识,交流情感的活动,也是一门艺术活动,要规范、正确、准确。二、教师在教育

40、活动中处理好几大关系(一)与学生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热爱学生(根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平等关系的表现,尊重人格,尊重差异,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赞扬学生、善于发现闪光点)、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树立正确师生观的核心问题)、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的缺点;慎用惩戒;拒绝体罚(二)与家长关系:建立平等关系沟通良好沟通习惯换位思考,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三)与同事关系:尊重、理解、协作。交往技巧: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主动地交往(四)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尊重、支持、(1)

41、了解领导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2)争取领导的支持:尊重领导,相信领导努力工作,作出成绩主动沟通,争取支持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历史文化素养(大多以客观题,重点: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一、中国古代历史(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1)元谋人: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2)蓝田人:距今80万年(3)北京人:距今50万年,已使用天然火。2、氏族公社:(1)母系氏族: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2)父系氏族: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黑陶文化”,黄河中下游(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1、夏: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王朝。大禹之子夏启,破禅让

42、而开世袭之先河。夏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夏朝青铜器: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2、商:公前1600,商汤打败夏桀,汤在殷建商,商甲骨文,青铜器灿烂时期。后母戊鼎,四羊方尊。3、西周:武王灭纣,镐京;奴隶社会的鼎盛期,周礼:吉、凶、军、宾、嘉宗法制度:族制系统4、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开始5、“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三)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战国、秦、汉)1、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商鞅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废田亩、建县制 “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

43、的传统文化体系。2、秦: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秦始王陵,兵马俑;陈胜、吴广:前209年7月,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3、汉:楚汉之争(前206到前202,刘羽)、文景之治(无为而治)、丝绸之路(张骞)、汉匈和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王莽改制(新,西汉灭)、东汉建立(刘秀)、黄巾起义(张角)、官渡之战(操灭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208年)(四)封建国家分裂及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220年丕魏;221年,备蜀、222年孙吴。2、西晋:司马炎265年夺政,定洛阳建晋,280年灭吴。316年,刘璀攻占

44、长安。3、东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室,淝水之战(东晋少胜前秦);420年被刘裕的宋取代。4、南北朝:宋刘裕。南:出现齐、梁、陈三代,都城建康。南朝。 北:386年,鲜卑建立北魏,6世纪分裂东、西魏。又被北齐、北周所代。北朝。(五)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1、隋:581年,杨坚废周静帝,建隋;隋文帝,587年灭梁,589年活捉陈后主。科举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创立科举制。废九平中正制,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开凿大运河:604年,隋炀帝修建, 2500公里。(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贯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当时世界上巨大工程之一。2、唐:618年,李渊篡隋,建唐。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从627年至649年,繁荣昌盛。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武则天称帝:690年,是为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改唐为周。开元盛世:唐玄宗,全盛时期。安史之乱:755年,节度使安禄山。763年才平息。由强盛转衰弱。黄巢起义: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六)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1、五代十国(907-960):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出现过10个政权交替。2、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创制契丹文字,辽太祖3、宋(960年):陈桥兵变,后周大将赵匡胤,(开封)东北的陈桥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