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备考策略.doc(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考地理备考策略高考地理备考策略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黄晓琼1.对于高考的一些思考1.1思考:高考成败体现在何处?体现在“考试” 上!-“分”是能力的集中体现!知识的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知识结构第一,必须归纳总结 好些学生做一个题目是一个题目,结果做题无数,陷入茫茫题海,但从来不归纳总结。没有归纳总结,就不知道哪些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哪些题目是有共同的规律的,哪些题目虽然类
2、似但有区别,哪些题目有共同的思路、通用的结论。第二,必须构建知识网络 好些学生的知识是散的,东一点西一点。这样的知识构成,从心理学上,遇到问题时,是很难提取的,更别说是应用了。好的知识网络,应该可以让你很好的提取知识。当一个知识点没想起来时,可以从其他的知识点找到这个知识点,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是知识网络的力量。这就是能力知识迁移。第三,必须有思想方法在认知结构中,不能只有知识,还得有思想方法。在许多问题中,应该体现思想方法。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大类类似的问题。但方法的习得,似乎是个难题,不只在于教,更在于练,在练中总结方法。1.2高考的三个命题1.2.1高考考什么?地理五大板块1
3、).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形剖面图2).自然地理;天气与气候、地球上的水与洋流、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保护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地理、可持续发展4).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5).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与数字地球1.2.2高考考什么?细分高考地理的87个考点和40个高频考点1).地球地图模块:共10个考点,3个高频考点2).自然地理模块:共14个考点,12
4、个高频考点3).人文地理模块:共16个考点,11个高频考点4).区域地理模块:共20个考点,11个高频考点5).3S技术模块:共4个考点,3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1).地球与地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高(值)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2).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3).地球上的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地表形态塑造: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5).整体性差异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6).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5、: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8).区域产业活动: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9).世界地理: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10).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国策;地形、地势的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6、;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11).3S技术: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3).可持续发展: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近6年全国卷高频考点分析可见,综合题考查区域地理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卷的重点和热点。第二大高频考点
7、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大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1.2.2高考地理怎么考?-试卷结构、高考预测1)命题特点模块名称命题特点考试 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不受模块局限,模块间的内容融会贯通 基于文史类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中学地理核心、主干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能力进行考查。 “文综”试卷拼盘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2)试卷结构: 试卷题型题号分数卷选择题1-1144分单选卷学科内综合3624分有适当难度3722分有适当难度选做题 选修模块42、4310分任选一题合计1003)高
8、考试题难度结构特点高考是集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难度结构是有一定梯度的,分析历年地理试卷结构可知,不同档次的题目比例一般呈现为3:5:2,即容易题约30%;中档题约50%,其中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较大难度题约20%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要求,选拔性强。难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所以,应对高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是主攻方向。4)高考预测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将提升。地理考卷上体现生活,高考改革中蕴含智慧。2017年高考虽已结束,但不久的未来将实施“3+3”制度。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9、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现在的高考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面对改革,我们该如何看待地理学科?如何更好的学习地理,做好过渡呢?新的高考改革方向是什么?是育人。高考是要考察学生对所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那核心素养又是什么?就地理学科来说,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提出了四个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学科核心素养模型四点四面体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启示:在区域情境中启发综合思维, 在综合思维下进行区域认知, 在实践体验中展开综合思维, 在三项提升中形成人地观念。.高考不变的是什么?高考不变的是什么?概念、
10、原理、规律、基本的地理思维方法,这是一定要考的。就地理来说,最核心的规律其实就是两个基本规律。因为我们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是被两种能量激活的,哪两种能量?一种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这是主导能量。另一种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考试命题的方向我觉得我们做教师的,在教学当中应该关注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关注位置、差异、尺度、关系、系统,还有发展。这就是地理最核心的概念。那作为地理教师来说,如果把这些关键词,牢牢地作为串联地理的核心主线的话,这样帮助学生训练的是地理的思维习惯。1.2.3高考地理怎么办?-解决好四个不等式优秀生做题的三个境界: 懂 会 对养成一个良好思维程序2.关于高考的一些新动
11、向高三复习备考的关键是获取较为准确的命题信息(方向)2.1关于最新的考试说明近年来地理考试说明,除删除了自然灾害模块之外,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变化。可以理解为高考的主导方向就是力求稳定,即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变。体现了稳定性和继承性原则。2.1.1高考预测(1)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察要求将会进一步提升。设问将不再直接指向某一知识点,考查的不仅是双基,而是特别强调系统性,着重考察知识间的联系。(2)试题取材生活化,体现关注“身边有用的地理”,突出人地关系思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地
12、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高考试题中体现“生活化”,突出“人地关系”思想。(3)关注跨学科领域知识,命题角度和视野将扩大。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类似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如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材料,但命题是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命题,在2018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类试题仍有可能出现。例题: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13、,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例题:读右图“北欧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20世纪50年代初期,该区域渔业大幅度减产,到了80年代,1700多个湖泊鱼虾绝迹,周边森林也大片枯萎。经研究,这是由于受到英、法等国跨境污染的影响。说出材料中跨境污染的环境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4分)答案:酸雨(1分)。英、法等国燃烧化石燃料(1分),释放出酸性气体(1分),并随西(南)风(1分),飘送到北欧,随雨雪降落而形成。2.1.2备考建议(1)关注主干知识复习。近五年来必考的主干知识包括:等值线图、天气和气候、工农业生产、区
14、域内部特征等。(2)精研高考试题,重视题组训练。改编和分类题组训练:对高考所体现的主干知识和科学思想,进行对应的题组训练和分类练习,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3)授课要联系生活,选题要注重应用。以地球运动知识为例,其考查经历了:大难度的空间思维考查;地方卷生活化的地球运动考查;全国卷生活中现象与地球运动相结合的考查,生活化特征明显。(2017新课标3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据此完成10-11题。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
15、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11.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2.2 2016年2月16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校长会上提出: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4项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考试题中要增加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理解;要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6、的感人事迹,考查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理学科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地理学科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2016新课标1)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
17、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右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
18、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答案:(1)与江苏、浙江相比,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便于种植;地势较高的旱地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2.3
19、高考命题的新动向重大新闻事件(1)能力立意,与时俱进,内涵加深,外延扩大。(2)用考试撬动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3)高考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如: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2022年冬奥会;可燃冰开发;河长制;关注时代新事物,将时代精神与所学原理有机结合。如:大数据数据处理发现新规律。试题的一些背景材料来自主流学术期刊的最新的科研文献,考查的内容却是所学的原理。2.4高考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问题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设计基于真实的资料和数据。解决问题的结论要有现实意义。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一卡通、网购、冷链物流“3S”技术;共享单车等。避免纯理论性
20、的题目和纯原理的考查。增加题目的开放性,考查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的结论和答案不要求唯一,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5考查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答题时,解题过程比单纯的结论更加重要,因为解题过程反映的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正如北京高考命题地理组组长所说,高考地理试题不可能太简单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必须让考生拉开档次,才有利于高校选拔。文科数学、英语不会太难,语文、历史和政治的可塑性太强,只有地理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既有数理化的精准,又有文史哲的可塑,只有地理能把考生拉开档次,所以,地理试题不会简单。3.我的三轮复习第一轮:按教材的顺序进行知识反
21、刍,构建知识体系第二轮:以区域为专题,认识区域,对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应用训练第三轮:归纳答题模板,进行答题技巧训练3.1第一轮:按教材的顺序进行知识反刍,构建知识体系3.1.1必修1自然地理吃透原理和规律例1: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课标是:(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水、热、尘、地貌、气候等的影响)。 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理解这些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最
22、好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以,一般模式图或示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
23、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在上图中画出风带、标出气压带的名称阅读下图,归纳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归纳总结:例2: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
24、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课标是:(6)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
25、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对一个地区来说,水循环的环节其实就是水的“收入与支出”的方式。因此,在应用上河流补给、湿地形成以及干旱、洪
26、涝、城市内涝等灾害的发生,均可以用水循环原理来分析。注意水循环有哪些环节。对一地区来说,哪些是水的收入项,哪些是输出项?河流水与地下水、河流水与湖泊水的互补关系归纳总结:3.1.2必修2人文地理学会分析区位因素例3: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课标是:(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就是要求学生会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交通、技术、市场、政策、经验、习惯等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这里,“标准”中的举例是指由学生自己举例。学生能
27、自己举出实例与教师给出实例由学生分析,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检验效果是不同的。3.1.3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三个重要原理:1).地理位置决定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决定人类活动;2).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在不断发展变化;3).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人类活动也不同;4).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人类活动也不同。例4: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流域的综合开发的课标是:(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
28、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因此,本“课标”的重点,并不是针对某一流域开发建设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首先,要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并说出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 一般说来,河流的开发、整治主要是围绕水利建设而展开的。只是由于各河
29、流流域的地理条件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水利建设上各有侧重。即使同一条河流,上、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也各不相同,各河段的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差异。河流治理措施及意义3.2第二轮:以区域为专题,对原理和规律进行应用训练 高考试题考查的主要方式,就是考查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在一定区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要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落实到区域中进行考查。所以我建议,第二轮复习,以区域为专题进行综合复习。 如将我国可以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将世界划分为: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欧洲(西欧、俄罗斯)、非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
30、 对于中国地理在位置、自然、人文、区域联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仔细复习;对于世界地理,主要复习大洲、大洋和重要国家的位置、自然、人文特点即可。例1:北方地区:(一)自然地理特征:1.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全国可划分为: 地区; 地区; 地区和 地区。2.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A、B、C、D所代表的地区名称。(2)说出四大区域之间的界线。AB间:BC间:CD间:BD间:AD间:(3)四大区域各包括哪些主要地形单元?3.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标出渤海、黄海、日本海、俄罗斯、蒙古、朝鲜及经线和纬线的度数。(2)读右图,描述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气
31、候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3)说出松花江与黄河下游水文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原因。(4)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分析此沼泽的成因,说明沼泽的生态意义及保护措施。(6)说出“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大兴安岭”和“太行山脉”的地理意义。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出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原因。(2)比较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和积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填表比较北方地区三大地形区的自然差异和农业生产差异(二)北方地区的工业:2.读右图,找出主要矿产地。主要油田:黑龙江: ;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河南: ; 主要煤矿:黑龙江: 、 河北: ;山东:
32、;河南: ; 江苏: : ;山西: 、 、 ;陕西: ;安徽: 。 主要铁矿:辽宁: 、 ;河北: : 主要盐场: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5.分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6. 指出黑龙江省成为世界水稻种植纬度最高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7.简述三江平原生产的稻米品质上乘的主要原因。8.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天然林区的优势条件。9. 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10.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5.读下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判断左图中M地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2)指出M所在省区成为世界水稻种植纬度最高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3)简述M地
33、形区生产的稻米品质上乘的主要原因。(5分) 近年来, M地形区采用了如右图所示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4)概括M地形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2分)(四)生态环境建设:13.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分析此沼泽的成因,说明沼泽的生态意义及保护措施。14. 分析华北地区春旱、盐碱、夏涝、风沙、寒潮的成因,提出解决措施。15. 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五)主要城市:16.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北京市的位置特征。(2)说明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3)简述北京市的城市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主要措施。3.2第三轮:归纳答题模板,进行答题技巧训练3.2.1
34、时间把握首先,考试时间足够答题,不要怕来不及。只要从容应对,以良好心态、有效利用时间。考前对自己默默地说:够的,来得及。不要怕时间不够,出现焦虑心态,导致简单的题目失分,导致可以得分的不得分。相信自己,时间足够应付考试。其次,合理分配时间。地理试题,一般选做题相对比较容易得分,在考前5分钟浏览试卷时,迅速把整张试卷浏览,有无印刷问题、缺页问题,然后判断题的难易程度,开考后,先做选做题,力争不要失分。 再次,不要隐性浪费时间。比如不该做的却做了,不要写的却写了,不用画的却画了。这些都是隐性浪费时间。解决的方法,就是认真读题,明确要求,然后解答。最后,一定要留有时间,检查答题情况。主要检查什么呢?
35、一是考试答题卷的姓名、考号等有无写错。二是重点是选择题有无涂错。这是必须要做的一步。三是检查有没有漏做题目、漏画图。四是检查是否按照要求画图。图例符号、线的类型(曲线、折线)、图的类型(柱状图、扇形图)、画图是否完整,有无图例符号等。五是检查是否在答题区域内答题,这步工作也必须要做,否则写了也白写。3.2.2审题第一做题目就是与命题者斗智斗勇,能够防范并避开一个个陷阱,就是成功。对于考试来说就是智谋的运用,就像是一局象棋的残局,解局的方法不多,你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棋局的每一个子的运用,因此审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口号是:审题不失误就是成功。审题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审题决定成败。方法指点
36、: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浪费时间,用手中的笔,在试卷上将关键信息划线、画圈等,提醒自己不要掉入陷阱。1).选择题的要求,一般不会改变,得分标准说明也不会变,可以不看。2).审题时,无论是选择题、读图题,都必须逐字、逐词、逐句地看,读图、读表时,必须看图表的名称(中心主题)、图例符号、图表信息等,绝对不能遗漏。3).完整获取信息。要全面,不要遗漏4).认真、仔细、深入解读信息,不要错误读取、理解信息和题目要求。3.2.3明确方向审题后思考:考什么?即明确考点;在哪里?到记忆仓库中、货架上(知识网络)找;怎样阐述的?回忆书中是如何阐述、描述的;如何表述?知识迁移、无缝对接、按照要求、规范表述。3.2
37、.4思维要严密审题后,积极进行地理思维活动,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在思考时要做到思维严密,考虑周到。条件、影响等一定要分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一定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入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分析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要分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意义、积极意义,一般是从有利方面分析。另外,若题目只是要求从某一方面分析,则不需要全部分析,否则是浪费时间。3.2.5区域定位正确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一旦区域定位错误,则该道题全盘皆输,而
38、且白忙乎,作无用功。因此,出现需要区域定位的题目,千万不要着急,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所有信息,判断区域位置。方法指导:区域定位的依据是什么?一是经纬度,这是常见的,因此主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大洲、海域、岛屿、国家(地区)、地形区、地形剖面、河流、湖泊、城市、工业区、农业区等要清楚。二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区域定位,如地势起伏、水系形状、自然带分布和更替、气压带风带位置、气候分布、植被分布等。三是根据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区域定位,如人口、民族、风俗、国家轮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等。三是综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如河流流向、盛行风向、洋流流向、地质构造、气候要素分布、等值线分布规律等来判断定位
39、。3.2.6卷面要求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要求;2).写字要端正,字迹要清楚;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等符号清楚表述;5).画图先用铅笔,然后加粗或用黑色签字笔再描绘;6).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7).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如方向表述,不能用上下,而应该用东西南北。方法指导:分要点答题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草拟要点,然后书写表述。这样能做到思维严密,而且不会遗漏,也不会过多使用橡皮进行修改。总而言之,我们要深入研究高考真题,尤其是近五年的高考试题,针对常考题型,通过认真研究,帮助学生归纳出解题思路和答题规律,再经过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学会解答类似试题的方法和技巧,争取做到“做一题,明一理,通一类”,提高答题效率与正确率,以期更有信心地应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