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市场取向及其借鉴意义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市场取向及其借鉴意义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年论文题目: 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市场取向及其借鉴意义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 号:2013190131 姓 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459- 0 - 目录中文题目、摘要、关键字1一、公共管理运动述1二、政治大船将开往处1三、共管理运动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借鉴义1四、关于新公共管理的究2(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直接来源尼斯坎南的研究果2 (二)欧文E休斯对于新公共管理缺点的识2五、国内对新公共管理的究3六、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中国政府改革的示4结语 5参考文献 5- 0 - 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市场取向及其借鉴意义摘要:20世纪70年代
2、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近期,中国国家领导人密集论述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表明推动政改的立场。改革进入深水区,由于在社会政策和体制层面缺乏有力推进,中国改革已有陷入停滞之忧,社会矛盾也因此累积,一些问题变的积重难返;对于现在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省思,改革的步骤和方式应该怎样进行?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借鉴意义一、新公共管理运动概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
3、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20 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 年代初期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有诸多称呼:“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到90 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对世界上最大的123 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重要的政府改革正在全世界进行。在很大程度上,类似的改革也发生在其他不同的国家。这场运动从两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扩展到了蒙古、瑞典、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二、中国政治大船将开往何处
4、政治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永恒话题。基本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处于探索时期。在政治改革遭受挫折之后,中国走上了“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道路。在整个九十年代,经济改革是中国的主体性改革,在本世纪初十六大之后,社会改革又成为主体性改革。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成为主体性改革并不是说政治改革不重要或者不存在。尽管八十年代政治改革不顺利,但领导层始终并没有放弃要政治改革。十五大提出要建立“法治”,把法治作为政治改革的目标。而十七大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政治改革甚至民主化的途径和方法,即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或者社会民主。近期,中国国家领导人密集论述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表明推动政改的立场。改革进入深水区,
5、由于在社会政策和体制层面缺乏有力推进,中国改革已有陷入停滞之忧,社会矛盾也因此累积,一些问题变的积重难返;对于现在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省思,改革的步骤和方式应该怎样进行?三、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借鉴意义 西方的政治制度伴随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其民主化进程也是世界上的经典、模型。上个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政府改革的又一大重要突破,其引进的市场化思想为我们公共部门的管理寻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我们中国向来都是政府包办,政府大手笔,对政府缺少监督。如果也效仿西方,在行政体制内引进市场化模式,是不是下一个政治改革的突破口呢?四、西方关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 (一)
6、新公共管理理论直接来源尼斯坎南的研究成果:第一,尼斯坎南的理论是从公私两个领域的比较中得出的结论,私人企业生产产量的确定是以竞争性为前提的。为获得最大利润,私人企业的生产一定要使成本小于收益,要使产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以销路定产量。而政府公共物品数量的确定是以垄断性为前提的。政府的公共物品没有经过市场选择,提供给社会的是一种无法替代、也无法比较价格是否合适的产品。政府的公共物品是无数个人偏好加总综合而成的,公民无法从中找到个人的需求对应关系。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政府生产公共物品通常是以承诺订货的方式从立法机关事先得到预算拨款,一旦公共物品生产出来,立法机关对此的边际评价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为此
7、,尼斯坎南得出结论,以垄断性为特征的政府行为欠缺效率。 第二,尼斯坎南的理论探讨了如何解决行政低效的具体途径。尼斯坎南明确指出,要引进企业竞争机制,抑制政府扩大预算、扩大部门规模的倾向。具体方式有:(1)外向性的竞争机制。明确区分政府的供给与生产两个概念。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者,但并非一定就是生产者。可以把一些经过选择的公共服务项目推向社会,交由私人盈利企业负责生产,以减少预算规模。“例如清除垃圾、消防服务和学校教育等,可照此办理。”(2)横向性的竞争机制。对于必须由政府负责生产的公共物品,可以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尽可能提供横向选择的空间。设置两个以上的机构提供相同的公共服务,机构间的竞争可以打
8、破垄断,促进效率。当然,为了防止机构重复设置而造成的规模不经济,这种机构只能限制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且一定要有明确的竞争引动机制。(3)内向性的竞争机制。对于由政府部门负责生产的公共物品,由专家委员会审定公共物品质与量的指标,部门首长可以“直接分享成本节余,事后给予奖励,对预算盈方实行有限自主权”。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促进部门首长加强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二)欧文E休斯对于新公共管理缺点的认识:试图摆脱传统管理主义对官僚机构的过度依赖,转而更多地通过经济理性主义的途径,给予管理主义新的释意,而持续性的探索且最终引发的一股全球性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此处要谈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首先要总
9、结一下新公共管理本身的价值取向,然后通过审视其价值取向所存在的困境,对新公共管理进行反思。第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缺乏科学验证。一方面认为新公共管理滥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作为经济学本身来讲,他不是完美的,而是有缺陷的学科,所以将它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同样是有缺点的。另一方面,认为经济学对经济体系和私人部门的解释力很强,可是经济学也不是全能的,他一旦被运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解释力便会下降,适用性也会变弱。第二,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相等同。新公共管理不否认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别,将私人部门的管理原则、方法和技术运用的公共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在于代表公共
10、利于。政府和公共部门必须坚持公共目的,承担公共责任和义务。所以公共行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私人企业管理,它要求在相对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管理工作,以社会福利的实现为己任。第三,过度将“市场化”引入公共部门管理。公民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顾客是市场契约的一部分,公民位居顾客至上。新公共管理完全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其所倡导的顾客导向是对公民在政府治理过程中所承担角色的误读。一方面,如果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看做是政府与顾客的关系,公众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就会在他们之间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但公民也是公共服务的参加者、决策者,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公平都会受到公民的影响。第四,公共精神流失。公共精神是现代
11、公共管理的首要规范性价值取向。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独特性在于公共性。离开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和宗旨,失去了合法性基础。新公共管理主张:通过市场信号来确立当代政府管理的事务,通过回应顾客要求来提出当代政府行为的重点,通过市场竞争来进行调节公共利益的动作。 第五,民主价值背离。公共行政在本质上是以民主宪政为基石,强调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人性尊严、社会公正、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的。而新公共管理摆脱不了官僚制理论的效率追求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对效率和工具理性的追求,并不注重对民主行政的追求。第六,公共利益损失。新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念是:政府应该创造像市场那样的选择舞台,在这
12、个舞台上,个人作为顾客能够根据他们的自身利益做出选择。新公共管理倡导把公民视为顾客,坚持顾客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顾客的强调容易使新公共管理者用顾客对企业的重要性来代替公民政府间关系,从而把公共利益表面化、简单化。(四)结论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改革浪潮中涌现的一种行政新模式,一种改革新思维。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形态,在历史长河中,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是具有两面性的。任何事物都并非是完美的,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也正进行着更合理的变革。五、国内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服务型政府在我国最早是由刘熙瑞、张康之等学者提出,作为取代管制刑政府的一种新模式,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
13、广泛兴趣和高度重视,随后服务型政府理论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学者们主要从依次递进的四个方面对服务型政府进行了集中研究,即西方公共管理和政府改革的经验借鉴;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理念和价值取向;目标选择与背景动力以及政府规划和实践操作。在引进和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做出了卓越地探索和不懈地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施雪华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民主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日政府形态。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后工业社会理论、政府职能结构重心位移理论和科学发展理论。服务型政府在本质上是后工业社
14、会的治理模式。圆沈新艺认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转变职能、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张立荣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他以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的系统权变模型为研究框架,探索性地构建了由价值与职能标准、技术标准、结构标准、社会心理标准、管理标准5个一级标准指标、24个二级标准指标以及若干三级标准指标构成的“中国服务型政府标准体系”。何水在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文中,提出了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五项举措。六、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中国的改革首先是总结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摸索。我们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也确实积累
15、了不少经验。但是积极向别国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环境下是如何进行公共管理和政府改革的,对我们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不无益处。主要从人、财、事三个方面,谈谈这一运动对我们的启示。第一,事的方面。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时期,中国政府面临着诸多的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等重大任务,一直是紧张而又忙碌地操持着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事务。始终处于中心的位置,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政府包揽的事务太多,直接管理企业,条块的职能相互交叉分割等。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没有理顺,比如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一直是坚持计划经济环
16、境下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做法,没有能尽快建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仅仅是大的机构改革中国政府就开展了不下七八次,这还不算地方政府进行的规模较小的机构调整。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总结一对比,就会发现政府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的撤并和人员的裁减,而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可以考虑将部分公共服务的职能转交给社会和企业,让其他公共机构、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服务中来。政府明确自己的定位,即只充当“掌舵”而非“划桨”的角色。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质就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不仅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而且对
17、于必须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和负责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必须强调社会公众至上,以效率、服务、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为公共行政绩效的评价指标,以较低的成本来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为此,必须做到:一是政府理念的创新。应更好地适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要求,在和谐中求发展。二是政府职能的创新。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按照公民和法人自主决定优先、市场竞争优先、社会自律优先的“三优先”原则,切实解决好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三是政府机制的创新。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财务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们也有所启发。西方人有
18、限制政府财务冲动的习惯和文化,表现在公共管理中,就是把政府行政也当成公司来考核,把成本效益的思维方式引入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东方人在传统文化上讲,凡事依赖政府,政府的权力很大,花钱也没有监督,表现在公共事务上,就是把企业也当成政府来办。尽管现代政府的财政支出都要经过人代会的财经预算,可是真正监督起来也是很难。“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启示,用句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把政府的运作当成企业来对待,讲究成本和效益,引入竞争机制。我们讲“政府再造”,怎么再造?就是用市场力量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遏制住政府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把那些不必要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拿下来。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采用诸如合同承包、代
19、理制、拍卖、招标等市场办法或准市场办法,确立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约束政府的财务冲动,把纳税人的钱用在最有效益的地方。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正在试图通过这种被称为“政府再造”的工程,力图扭转20多年来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下降的尴尬,其
20、中最普遍的就是公共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但时至今天,如何再造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依然是个巨大的现实难题。我想只能是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把计划体制下养成的那种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转到管理与服务的角色上来。建立新型的政府和社会关系,大力发展和培育社会力量,增强社会自治能力,政府由过去的官僚机构真正变成公共服务的管理机构。在这些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们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效政府是有其借鉴意义的。第三,人的问题。既然引入竞争机制,那么,在人事管理上必然会出现一个改革。我们的干部管理制度现在还是沿用计划体制下的那套老办法。现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
21、要。必须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但是人的问题又是个棘手问题。在这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启示。“新管理运动”推崇弹性人事制度,一改过去在西方也盛行的文官终身制,加强了在人员录用、任期、管理上的灵活性,主张采用私营部门的制度按业绩奖励考核的做法。这些已经影响到我国的一些部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资委也已经采用这种办法开始录用考核高管干部,正在逐步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这一步现在还没有深入到行政部门。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趋势。结语: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突破了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完成了向适应信息时代的行政体制的转变。这一成果对改革进入深水区行政体制阻碍社会进
22、步的中国来说,无疑又巨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研究也相当深入,行政体制改革正在取得成效,沿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历程,我们也一定会取得成功。参考文献: 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周志忍:公共选择与西方行政改革,载新视野,1994年第6期。3(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5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6张璋:新公共管理:典范还是交响乐,载公共行政2001年第2期。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