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六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六章.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13次课 第6章第一、二节 学 时: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肖启明 欧阳河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第6章 麦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节 麦类害虫一、麦蚜在我国为害麦类作物的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缢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等四种。(一)生活习性1.危害性 主要以成、若虫吸食叶片、茎杆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媒介昆虫,以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为害最大。2.越冬 麦蚜以成、若虫或以卵在冬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2、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麦蚜成灾与气候关系密切。春季23月份气候温暖,降雨较少的年份易引起猖獗为害,寒冷多雨年份则发生较轻。种群数量变动与小麦播期、整地、浇水等栽培条件有关。秋季早播麦田蚜量多于晚播麦田。耕作细致的秋灌麦田土缝少,蚜虫不易潜伏,易冻死,因而虫口密度较低。(二)综合防治1.作物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应尽可能单一种植。2.选用抗蚜耐病品种。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4.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及适期:对于麦长管蚜、在小麦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头;扬花至灌浆期有蚜株率达70%,百株蚜量达500头,即要防治。防治适期为扬花末期。具体措施:(1)药剂拌种 在麦二叉蚜常发和黄矮病流
3、行区,以种子量0.2%0.3%的75%甲拌磷乳油加种子量10%的清水稀释后,喷撒在麦种上,堆闷612小时播种。(2)喷药防治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10g兑水50kg喷雾;或40%的氧化乐果乳油每667m2用40ml兑水50kg喷雾。二、小麦吸浆虫在我国主要有两种: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一)生活习性1.越冬 两种小麦吸浆虫基本上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2.各虫态习性 春季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小麦拔节期越冬幼虫破茧上移;孕穗期化蛹;抽穗期成虫羽化经交尾在穗部产卵;灌浆期幼虫吸浆为害;小麦近成熟时,老熟幼虫脱颖落地,入土结茧越夏越冬。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春季缺雨、土壤板结,小麦吸浆虫很少化蛹、羽化,则当年发生量少,受害轻。(二)综合防治1.选用抗虫品种2.轮作3.药剂防治三、粘虫(一)生活习性杂食性害虫,以幼虫咬食叶片形成小孔、缺刻,严重发生时将叶片吃光成为光秆。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对糖醋液的趋性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在我省春、秋季形成两个为害高峰期。(二)综合防治1.诱杀成虫 用糖醋液效果较好。在蛾子数量开始上升时起,用糖醋液盛于容器内,放置田间,容器高出作物30cm,糖醋液保持3cm深,每天早晨取出蛾子,白天将容器盖好,傍晚开盖诱杀。57天换糖醋液一次,连续诱杀20天左右。2.诱蛾灭卵 自成虫开始产卵直到产卵盛末期
5、止,田间每667m2插10个谷草把,每隔35天更换一次谷草把,将老的带卵的谷草把焚毁。3.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与适期。麦田平均有幼虫2530头/m2,玉米幼苗期百株有虫2030头(生长后期百株有虫50100头)时即需防治。防治适期为幼虫低龄阶段(二、三龄为主)施药。 具体措施:(1)喷粉;(2)喷雾。第二节 小麦病害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病害,是小麦上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其特点是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流行。我省以条锈病发生危害最大,其次是叶锈病。(一)症状识别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受害的叶片或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深褐色的疱状小突起,这是病菌的
6、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状物质(故称锈病)。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疱状小突起,是病菌的冬孢子堆。三种锈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孢子堆的分布、大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上,可以简单形象地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二)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在我省不能越夏,秋季随气流传播,侵染我省已经出土的秋苗,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冬季病菌主要以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2.小麦叶锈病 病菌一般于麦收后在自生麦苗上越夏。秋苗发病后,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麦组织内越冬。3.小麦杆锈病 其周年循环的关键是越冬问题。三种锈菌都是典型的气传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1)感病品种的面
7、积;(2)菌源数量;(3)雨量多少和湿度大小。(三)综合防治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小麦叶锈病2.加强栽培管理(1)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2)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肥;(3)控制田间湿度,在多雨、高湿地区要开沟排水,在干旱地区又要及时灌水;(4)麦收后及时铲除自生麦苗。3.药剂防治 (1)用种子质量0.03%有效成分的粉锈宁干拌种子;(2)每667m2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20g,加水50kg进行喷雾。小麦杆锈病二、小麦赤霉病(一)症状识别小麦整个生育期,许多部位均可受害,形成苗腐、茎腐、秆腐、穗腐及白穗等多种症状类型,其中以穗腐最为普遍。发病初期首先在小穗颖壳基部出现
8、淡褐色或黄色斑点,逐渐蔓延至整个小穗甚至全穗。在多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病穗上的颖壳合缝处会长出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生育后期,病穗的颖壳上常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的子囊壳)。(二)发生规律病菌具腐生兼寄生的特性,可以在多种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在小麦扬花时,借助风、雨传播,通过花丝、气孔、颖壳裂缝侵入,引起发病。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气候条件、寄主生育期和菌源数量相互配合,对病害的发生流行起着决定作用。小麦以齐穗后的20天最易感病,在此期间内,一般气温正常年份,雨日占70%以上者可达大流行;在扬花期连续3天雨日者可达中等流行。(三)综合防治三
9、、小麦白粉病(一)症状识别小麦自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受害,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发病初期,出现黄色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病重时病斑连结成片。病部首先长出薄丝网状的白色霉层,后形成白色粉质霉层(分生孢子),后期霉层变为灰白色至黄褐色,并在其上形成黑色小点(闭囊壳)。(二)发生规律秋季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外来菌源,秋苗发病后,病菌一般以分生孢子或以菌丝体潜伏在麦组织中越冬。一般病害大流行年份的菌源主要来自当地越冬病菌。气温以20左右最有利于发病。此外,密度高、氮肥多发病重;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过分缺水干旱,有时发病也重。(三)综合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1
10、)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2)控制田间湿度,合理排灌;(3)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增施磷、钾肥;(4)清除田间病残体和自生麦苗。3.药剂防治 以粉锈宁效果最好,使用方法基本与锈病防治相同。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小麦主要害虫(麦蚜、小麦吸浆虫、粘虫)的生活习性,主要病害(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和发生规律。2.掌握: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3.了解:小麦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病害的病原特征。4.学会: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 教学重点:小麦主要害虫(麦蚜、小麦吸浆虫、粘虫)的生活习性,主要病害(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和发生规律。 教
11、学难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方法。 教法建议: 运用实物标本使学生观察并识别麦类的主要害虫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结合课件使学生理解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根据麦类锈病发生规律设计防治方法掌握教学难点。 复习思考题:1怎样防治麦蚜?2简述小麦三种锈病在症状上的共同特点。3怎样防治小麦白粉病? 教学进程:教 学 进 程 表内 容回顾、提问讲 授小结、布置思考题用时(分钟)57510 复习思考题答案:1答:(1)作物合理布局 (2)选用抗蚜耐病品种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4)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及适期:对于麦长管蚜,在小麦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头;扬花至灌浆期有蚜株率达70%,
12、而株蚜量达500头;即要防治,防治适期为扬花末期。具体措施:药剂拌种,在麦二叉蚜常发和黄矮病流行区,以种子量0.2%0.3%的75%甲拌磷乳油加种子量10%的清水稀释后,喷撒在麦种上,堆闷612小时播种。喷药防治:每667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兑水50kg喷雾。2答: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受害的叶片或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深褐色的疱状小突起,这是病菌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状物质(故称锈病)。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疱状小突起,是病菌的冬孢子堆。51答:(1)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水利建设,健全排灌系统,控制田间湿度;科学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提高种子纯度,避免混杂;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2)选用抗、耐病良种(3)药剂防治 有效杀菌剂是多菌灵,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g(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g,或80%多菌灵微粉剂50g)加水5075kg喷雾。施药适期为扬花初期(即扬花率10%左右)。一般年份1次施药即可,若遇多雨高湿等大流行年份,则应增加用药次数。【精品文档】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