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摘要: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听、说、写的能力的综合培养,应重视对学生朗读效果的监控与评价,在落实个性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文本。关键词:小学 阅读 新课程 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气氛活跃,但许多语文老师走入了“书声琅琅”的误区,盲目追求读的形式多样,追求所谓的个性化朗读,追求读的情景创设,追求读的过程,忽视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朗读的效果和评价,忽视了对文本的感悟,忽视了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
2、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读来学习语文,以此确定阅读教学的航道1。一、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应兼重学生听、说、写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在许多阅读课中,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活跃的气氛,把很多时间用在学生自主读书上,不仅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更加忽视了对学生听、说、写等能力的训练,致使一节课下来,课堂热热闹闹,学生脑子空空荡荡,教学收效不大。而教材文本的每篇课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其语言文字不仅规范、
3、严谨,而且形象生动,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读的这一层面上,更应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材料需要去理解、积累和仿效、运用乃至创新。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课文草原时,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清新与新鲜、明朗与晴朗两组词语进行比较,说出两组词的细微差别,必要时还要部分学生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体会草原上的空气非常纯净,没有任何杂质和污染,草原上的天空是那么明亮,也体现了草原空气的纯净。从而让学生领悟出作者老舍先生的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有利于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时对词语准确和规范的运用。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朗读效果的监控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
4、年级的朗读都有明确的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读得正确与否,教师和学生很快就可以判断出来并予以纠正。读得流利与否,师生也可以很容易的辨别出来,然而感情读出来没有,感情表达得是否充分,学生就难以有明确标准。如果教师不对该生的朗读效果予以评价,或者只是用“读得真好”、“读得真不错”这样简单的评价,就难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难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致,不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仔细观察现在的语文阅读课堂,不难发现,在整堂课中,教师让学生自由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其形式多样让听课的教师都觉得眼花缭乱,而学生读的效果未必如意。一节好的阅读课不应一味追求读的形式,读的
5、形式应为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服务。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适时监控学生的朗读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评价。比如在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大声朗读或者默读,好的段落、句子可以点名读,美美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感悟。如草原一课,作者用简洁、生动的文笔描写了陈巴尔虎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文中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读起来回味无穷,使人留恋其间。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精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句子,展示个性的体验,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河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让学生齐读,体验此句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感情。三、在落实个性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6、的价值观 本次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理念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体现在个性化朗读上。目前,教师们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都努力实践着“个性化阅读”,积累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在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和做法出现了偏颇。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总是爱说: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等等。这实际上是不符合阅读的教学规律的。教材的每一个文本都蕴
7、涵着对真、善、美的人文价值。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按所谓的“超文本”或随意“发挥”,往往会导致人文精神的错位,人文价值的颠倒和人文价值的失落。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酸的和甜的一课,课文主要讲狐狸吃不着葡萄,却安慰自己说葡萄酸,也迷惑小松鼠和小兔子,而小猴子却通过自己勇敢的尝试吃到了甜甜的葡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角色的性格特点时,学生会说小猴子聪明,敢于自己尝试,小松鼠和小兔子老实,太听别人的话了(轻信别人),狐狸狡猾、坏等。还有的同学会说狐狸聪明,有的教师往往会认为说狐狸聪明的同学很有自己的见解,予以鼓励。这样做,从表面看好像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实际上
8、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的引导,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还如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课文,都会出现上述情况。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善恶、美丑、真假区分不很清楚,教师这时就应该进行正确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仔细研读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蕴涵的人文价值,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积累的同时2,正确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熏陶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四、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文本。 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非常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运用,音乐的烘托,课件的展示,这都是极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以突破文章难点,其意义是积极的,效果是
9、显著的。然而,在有的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泛滥,学生被眼前眼花缭乱的图象、动画所吸引,而放弃了对文本的研读。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不能为了运用而去运用,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进而感悟文本上。仍以草原一课为例。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感受再读情感,从而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见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悟读,即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子,如“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引导学
10、生体会蒙古人民出来迎接客人的速度之快,人之多,说明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再如“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总的意思是说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促使他们独立思考,以达到师生的共鸣与合作3,可以这样点悟学生:手总是热乎乎的,那么心里呢?为什么他们握了再握,笑了再笑?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因此,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使小学生渐渐喜欢阅读,不断提高阅读的素质。参考文献:1 廖哲勋.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4,24(2):45-53.2 林立端.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42-43.3 郑生强.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宁夏教育,2004,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