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17997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汇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基础一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 2生活起源说:桑代克,沛西能,利托尔诺 3心理起源说:猛禄 4劳动起源说二 各个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 原始时期: 1整体的原始性,即教育水平较低,内容贫乏,形式十分简单,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没有阶级性) 2教育具有同一性。内容、对象、目的都具有统一性的特点。 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学校教育为通知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教育内容主要以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

2、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代社会教育:(18世纪后)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1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2学校教育日益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3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4教育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 5政府开始重视和干预教育,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知道,实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3逐步实现了从法律到事实上的平等 4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统一领导,学校同宗教分离,对学生进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

3、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课程改革的趋势:(1) 加强综合性,突出教育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课程,加强课程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2) 加强实践性,图书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加强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校学习和学生经验的练习,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 加强弹性,增加地方课程。教育的本质属性教师是培

4、养人的活动根本属性。特点是:1教育是人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 2教育是有目的的、有意识地、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活动 4在教育活动中,存在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相对独立性3历史性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1)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教育的结构和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生产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的作用

5、: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校长由教育局任命)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1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有促进作用1教育能够交流沟通文化2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创造3教育能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作用,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的作用:导

6、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1社会本位论:柏拉图、那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 3教育无目论:杜威 4文化本位论:狄尔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制定者本人的教育理念 3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相统一 2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 发展 3要求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培养学

7、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制改革:1壬寅学制(1902年颁布,但是并没有施行) 2癸卯学制(1904颁布并实施) 民国:壬子癸丑 壬戌学制:六六三学制,到新中国成立才撤销我国小学的发展: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小学 近代第一所小学:正蒙书院 第一所公立小学:南洋公学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前制度化教育(早期教育)、制度化教育(近代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以后)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我国小学的基础性地位主要表现在:1)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1为

8、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2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为儿童的一生奠定基础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义务性2全民性3全面性:主要是指教育目的的全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教育的启蒙作用: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3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4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课程理论有哪些:学科中心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这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中心,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结构。这个原则对学校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而至今仍是学校课程设置的重

9、要依据。但是这个学派多强调的是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而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不够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 等心理准备也较少关注活动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和克伯屈。其基本特征是: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是对经验的改造或者改组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学习,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在中发挥协助作用社会中心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为此,该理论批判儿童中心理论过于注重儿童个人的需要,而忽视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知识:我国现行

10、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在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性和创造性2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分注重课本知识,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3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4在教育评价上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机制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供高的教育功能5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忽视地方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功能的转变(功能)2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3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4基础教育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5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改革6基础教育管理政策的改革(三级管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

11、会足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3逐步形成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6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改革的解读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标的内容1)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3)实施建议4)附录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1以人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

12、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2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从教学的主体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发教师教育观:课程开放,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突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地位,以人为本,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2对教育的论述不少,但散见于哲学、伦理学的著作中 3其思想观点并不成熟,方法是经验的总结和理性的思考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东方:孔子: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论教育的目

13、的和目标:希望培养贤人和君子 论教育的内容:以仁和理为中心,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教育的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论道德教育:自省自克,身体立行、改过迁善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论著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及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2提出“古之教者,家有塾”学制3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形成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4强调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术技巧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产婆术柏拉图:1国家管理教育2论学前教育3论普通教育4教育的本质是灵魂转向,最终目的是培养哲学王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

14、育学的理论化、科学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到理论的说明,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确立了比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教育理论,并开始重视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教育家及其思想:培根:将教育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主要思想:1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2百科全书式教育:教育的内容观 3班级授课制 4提出便易性、彻底性原则、简明性原则、迅速性原则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学科的形成1将教育分为管理、教学、训练三部分,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2四段教学法3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

15、心、课堂中心洛克:绅士教育、白板说 教育漫画多样化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1) 实验教育学:拉伊、梅伊曼(2) 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3) 实用教育学:杜威、克伯屈1杜威: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思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在做中学、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无目论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设计活动可分为:建造设计、欣赏设计、问题研究、技能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凯洛夫教育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2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为基础,最早讨论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3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斯宾塞教育论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业术语波斯纳:经验

16、加反思等于成长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与教学化社会小学管理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小学管理的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民主管理 4效益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小学管理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小学管理的方法:思想政治法 、经济法、行政法、学术法、法律法小学管理的内容:小学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财务管理、其他管理:物资、后勤、信息校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1实行上级部门统一领导 2实行校长全面负责 3加强党支部的保障和监督职能 4实行民主管理实行负责制的基本要求

17、:1正确处理和上级部门的关系 2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3正确处理校长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4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小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1选题2查阅文献3制定研究计划4搜集整理材料5分析研究6整理报告小学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2调查研究法3文献法4教育实验法5个案研究法6教育行动研究法7教育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的方法: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教学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2研究主体的多元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4研究方式的人文性5研究论证的复杂性6研究成果的可验证性和可传播性第三章:心理学与教师发展的基础1心理学的诞生:冯特是心理学的奠基人,在莱比锡建立第

18、一个心理研究室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3小学心理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矛盾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系统性原则6教育性原则4小学生心理研究的方法:1谈话法2观察法3实验法4问卷法5测验法6活动产品分析法教师与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职业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示范者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家长代理人6研究者、学习者7心理调节者8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师

19、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目的、任务多样,劳动对象差异,创造性是指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学机智)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时间长度和空间的广延)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劳动成果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研学术权3管理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1教育教学 2遵纪守法3思想教育4尊重人格5保护学生权益6提高水平教师需要的具备的素质(1) 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

20、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来说: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2) 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 综合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教育机智(4) 教师的心理素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的深化(知识) 2专业能力的提高(能力) 3专业知识的生成(知识) 4专业自我的发展(自我) 5专业人格的建构(人格)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终身学习 2行动研究 3

21、教学反思4同伴互助 5专业引领 6课题研究 7网络远程研修 8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的理想人格:1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热爱教育、甘于奉献 4教师育人、尽职尽责 5严谨治学、德才兼备 6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模块二:学生指导认知差异:1场独立和场依存 2沉思和冲动 3幅合与发散气质:1胆汁质:这种人经历旺盛,表里如一,胆大;情感体验强烈,易冲动;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抑制,冒失鲁莽2多血质:这种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灵活,有朝气;表情丰富,但情绪不太稳定;兴趣广但易变化,容易适应新环境3粘液质: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不外露;言语动作思维稍慢;平时心平气

22、和不易冲动;自制力强但优柔寡断4抑郁质: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不善与人交往,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多愁善感,胆小气质的教育意义:1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2教育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要适合学生的气质特点 3在学习安排和要求上,要因人而异 4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成为气质的主人性格差异:1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2心理机能的主导性: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3个体的独立性:独立性、顺从型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知道家长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 2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3运用榜样的作用 4发挥

23、集体的作用性格的结构特征:1态度特征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每个人都不一样)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整合性4功能性(人格决定命运)影响人格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不平衡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感觉的特性:1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对比、感觉后象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补偿、联觉知觉的特点: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注意的品质:范围、稳定性、转移、分配注意力的特点:1有意注意不断发展,无意注意

24、仍在起作用 2注意力的范围有限 3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4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较弱小学生观察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深刻性、精确性都较差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 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识记过渡 形象记忆为主向语词逻辑记忆过渡 小学生的记忆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小学生记忆的指导: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2要给学生提出适当长期识记的任务 3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特点 4将记忆和活动相结合 5合理复习与遗忘做斗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就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变慢,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可见,遗忘进程是平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25、呈负加速型复习的方法: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情绪的特点:情绪的丰富性、稳定性、深刻性增强意志的特性: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发展思维能力的指导:1创设思维的情景 2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语言 3掌握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想象力的发展:1有意想象增加 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3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由对学习过程、学习形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外部特征感兴趣,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更感兴趣 2由不分化,不稳定的学习兴趣到初步分化的学习兴趣, 3对有

26、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知识比较有兴趣,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兴趣在发展 4游戏在儿童学习兴趣中的作用在降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2利用课程特点,引起学习兴趣 3讲究教学艺术,调动学习兴趣 4做好家长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耐心指导,持之以恒 4总体发展,相互促进学习方法的指导:1学习计划的指导:学习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力量分配 2听课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等方法 3复习方法的指导:复习是对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包

27、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 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1要求学生看清题意 2理清思路再解题 3仔细检查并改错学法指导的原则:针对性、整体性、实践性、渗透性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1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2小学生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过程 3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思想矛盾和运动转化的过程 4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抓住时机 2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3集体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

28、外、校外活动 3少先队活动 4晨会、早会 5劳动 6班主任工作德育的方法:1说理教育法2榜样教育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7量化评比法8奖惩激励法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和 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性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3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2教育

29、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有度3教学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坚持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社会和家长配合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5因材施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乡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现代德育观的几种学说:现实主知主义: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皮亚杰的四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 2权威阶段(68) 3可逆阶段(

30、910) 4公正阶段(1112)科尔伯格:将儿童分为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1前习俗水平:1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2相对功利去向阶段2习俗水平: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阶段 2遵守法规和守则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2原则和良心定向阶段 美育美育的功能:美育的功能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促进他们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他们为维护美好事物而作不懈努力美育对德智体美的促进作用:德: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智: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体:美育可

31、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价值劳: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美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 2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才能和兴趣美育的途径:1通过课堂进行美育2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美育3利用美化校园环境进行美育4通过教师的师范作用进行美育美育的原则:1美育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2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的正确结合 3掌握艺术内容和艺术方法相统一 4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个

32、别对待的原则 4尊重学生和保护学生隐私的原则 5预防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6整体性原则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增加心理辅导的内容 4在班会活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 5进行个别辅导 6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7惩罚法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班级班级的地位和作用:1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2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3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4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班

33、级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助,互相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的作用:1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2维持班级只需,形成良好班风3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集体的构成要素:1有共同的目标 2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3有共同的生活准则 4有一定的心理氛围,生活准则班集体建设的条件:1目标机制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 2领导机制选拔和培训班干部,建立集体的核心队伍 3约束机制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 4运行机制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5凝聚机制建立培养集体舆

34、论和班风 6管理机制实行有效的民主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马卡连柯)、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的要求:1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班集体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织 2班集体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场所 3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知道生活目标 2传授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的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

35、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程度低班级的非正式群体:特点:自发性、相似性、封闭性、凝聚性、竞争性、权威性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1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 2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与发展 3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4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消极功能:1减弱班级正式群体功能 2削弱教育力量,造成教育的多元性 3提高班级冲突事件发生的几率非正式群体管理的对策:1加强对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 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 3主义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 4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班级管理的要素:1管理的主体 2管理的客体3管理的主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