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943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时代经贸 2013 年 6 月 总第280期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郭 帝(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摘 要】 虚拟货币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财富追求者,都想在虚拟货币价值体系中分享收益。本文立足于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通过对价值的理解,及虚拟货币的价值的讨论,研究当代虚拟货币的价值特征,最后对虚拟货币的产权进行界定,以确定发行方与使用方在价值体系中地位。【关键词】 虚拟货币价值;财富;帕累托最优;产权一、价值定义王海明先生在价值释义、效用论价值定义辩难文章中研究了价值的概念,并在新伦理学中对价值的概念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定义“价值为客体对于主题的需要或其各种转化形态,如欲

2、望、目的等等的效用”。价值是一种相对关系,衡量的是客体对主体需要满足的效用性。在虚拟经济中,价值主体是具有趋利避害与好坏评价能力的人;价值客体即是虚拟货币。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价值客体的某种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为前提,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的价值客体才能成为价值实体。虚拟货币没有实物形态,没有实在的价值,但它的存在却实实在在的满足了价值主体的效用。它对拥有者的交换价值更直接地体现了一种社会契约、社会信用和社会符号。比如Bitcoin,其交易的匿名性、抗通胀性、可兑换主权货币等一系列特点,使得大量信奉者坚持持有这种新型虚拟货币,而Bitcoin的价值却越来越大。二、虚拟货币价值的探讨(一)虚拟货币的财富

3、价值1.财富从功能上讲,可分为个体性财富与社会性财富,它体现了财富的社会价值。个体性财富对个人的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分工,但却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性财富对于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依赖于社会形态而存在。这样可以从财富角度理解网络经济。虚拟货币即是社会性财富,离开现实社会的分工合作它便失去价值,因为虚拟货币并不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网络社会中,拥有大量的虚拟货币,代表个体性财富的富足,同时,为社会的其他较少货币持有所羡慕和敬仰。2.财富从储存方式讲,可分为分存性财富与统存性财富,它体现了财富的技术形态。同时,财富具有两面性,分存性财富可由自己存储,通过

4、投资获得更多财富便具有正性特征,自行销毁便具有负性特征。社会财富由于社会统一存储而具有正性特征,若有社会协助而销毁便具有负性特征。虚拟货币即是统存性财富,它无法离开社会的存在而单独存在,若没有发行者的协助,虚拟货币拥有者无法自行销毁。3.社会性财富与统存性财富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认可这些财富价值的人数的多少。例如,主权货币以国家信用发行,并以一国税收做担保;无论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民众都倾向于持有一国主权货币。然而金融危机来临,国家主权债务陷入危机,经济的衰退导致税收收入减少,货币就倾向于贬值,因为认可其财富价值的人数越来越少。(二)财富管理的成本1.个体性财富的管理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即个体性成

5、本;社会为了维持现有财富制度运行而花费的社会成本称之为公共性成本。社会发展变化,货币的根本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与财富管理成本,既降低个体性成本又降低社会性成本。金属货币阶段,人们需要持有实物货币,自己花费成本进行储藏保管,而国家负责铸造、防伪成本;电子货币阶段,人们仅需要持有一张银行卡,记住其账号和密码即可,而国家仅需要维护电子信息网络的安全即可。2.在探寻虚拟货币之所以风靡全球,受到各国人民的追捧,核心原因是它极大降低个体性成本。然而对于社会成本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在一定使用范围内,虚拟货币体系的管理成本不随使用者数量变化,其边际成本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可有效降低社会成本;当使用者主体发生变化

6、,则需要相应的制度与系统变革以满足新使用主体的需求,即扩大使用范围,这样就会增加社会成本。Bitcoin发展之初只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交换需求,然而巨大的升值潜力,使之具有了储藏价值,吸引大量的投机者参与,极大的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三)人的需要的价值克雷顿奥尔德弗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ERG理论。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有某种需求对行为起作用,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对这种需求的强烈度不仅不减弱还会增强;当事人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当较高级需求受到挫折时,可能退而求其次。实物货币随着经济发展

7、,退化为商品而满足人们的实际消费需要,从而具有直接的消费价值。在符号货币时代,货币仅能满足人们交换商品的需要,仅有交换价值存在;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持有更多符号货币,以满足其获得社会地位和人们尊敬的需要,从而具有价值尺度的作用。(四)经济价值货币形态的演变促使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实现社会分工,不断改进帕累托最优以获得潜在剩余收益,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当社会制度、经济结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没有一个人的效用能在不损害其他人效用的情况下得到提高,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经济状态。当影响这种经济状态的某一因素调整时,使至少一人的效用提高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时即为帕累托改进,这种改进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就是

8、潜在剩余收益。而与之相对的是内生交易费用,是人们分工合作协调失败而造成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差距。在各种经济行为中,机会主义策略行为所造成的损失都视为内生交易费用。在纸质货币阶段,走私、仿制货币等行为所造成的印刷、防伪成本,都极大的增加了内生交易费用。货币作为经济的产物,也就是潜在剩余收益与交易费用相等时的产物,此时的经济形态决定了货币的形态。经济活动的创新实质就是发现潜在剩余收益,然而人类的每一次创新性活动并非有利可图,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货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其固有的形态。历史上的金属货币尽管没有足够的便利性,但仍然在很长的历史长河里主导货币史,正是潜在剩余收益大于内生交易费用,

9、才推动人们不断展开社会合作与分工。在当世界贸易一体化、区域货币一体化,社会分工与写作遍布五大洲四大洋,推动货币形态迅速发展。虚拟货币作为网络经济的创新产物,正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费用,大大实现了大于相关交易费用的潜在剩余收益。三、虚拟货币的价值特征(一)具备有限信用特征在货币形态的历史演变中,从足值铸币到不足值铸币,从可兑换银行券到信用纸币,从电子货币到虚拟货币,交易的载体与货币形态始终在变化,而货币的本质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所达成的一种默认的信用关系,却恒定不变。1.在商品货币阶段,商品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使得任何人相信持有该商品能为自己所用,所以货币的信任来源于商品自然普遍适用性的信任。2.在信用

10、货币阶段,国家通过立法保证对货币的发行制作的垄断,并对危害货币体系的行为严加惩罚,信用货币来源于对国家行政权力的信任。3.在电子货币阶段,来源于对发行者的信任,政府通过提供电子货币管理的法律法规与发行资格的认定以辅助提升发行者的信用。4.虚拟货币发行的信用担保也以发行机构为主、国家信誉为辅。由于担保能力与担保范围有限,虚拟货币没有使用价值作为内在信用担保,单纯以发行商的外在信用为担保,且仅限于网络虚拟世界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旦发行虚拟货币的商业组织破产倒闭,那么其虚拟货币所具有的外在信用则为零,则虚拟货币的价值也为零。总结来看,不管货币信任是来源于自身的价值量或是货币发行机构赋予的信任,都

11、必须具备足额的信用才能广泛流通。而虚0Economic & Trade Update Sum.NO.280June.2013拟货币显然只具有有限的、不完全的信用。(二)具有货币的部分职能在不同时期,经济学家对货币职能有不同定义。目前的虚拟货币,职能种类有限、职能程度不充分,使其还并不完全具有现实货币的职能。表1 历史各时期对货币职能的理解人物及时期 对货币职能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三世纪)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马克思(1867)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米什金(1984) 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储藏金德尔伯格(1985) 支付手段、记账单位、交换媒介、价值储

12、藏斯蒂格利茨(1993) 交换媒介、价值储藏、计量单位乔治考夫曼(2001) 交换媒介、价值标准、价值储藏1.具有的职能(1)流通职能,现货交易中,虚拟货币与虚拟世界里的商品发生直接的交换,而一定价值的虚拟货币也需要等价值的纸质货币交换,这种虚拟商品就代表等价值的纸质货币。这样就构成了纸质货币虚拟货币虚拟商品的交换。(2)价值尺度,各种网络社区运营商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都由其发行的虚拟货币明码标价,每一种价格就衡量了其价值量的大小,用户可以利用持有的虚拟货币直接购买含有不同价值量的商品或服务。2.不具有的职能(1)支付手段,虚拟货币无法支持期货交易,更多的是一种“预付费方式”,商品价值转移后不需

13、要马上支付货币,可以约定未来某个期限执行货币的支付职能,显然虚拟货币无法用于延期支付购买虚拟商品。(2)储藏只能,虚拟货币存在于网络社会各独立的虚拟社区,受制于运营商所提供的有限的消费类别,流通范围也有限,所以它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形态,也无法退出流通领域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3)世界货币,若一种货币在国际经济中自由流通,具备国际支付、购买、转移手段等,便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显然,没有哪一种虚拟货币能在世界市场上承担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并成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四、虚拟货币的产权界定科斯定理,作为现代产权经济学与法经济学最为基础的定理,对产权界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做了深入研究。并得出结论:只要产权

14、清晰界定,交易成本为零且可自由兑换,则初始产权分配对资源配置效率无影响,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或为正时,则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张五常曾提出,产权界定费用是产权清晰度的增函数,对任何产权进行界定越清晰则内生交易费用越少,但伴随外生交易费用的升高总费用也是升高的。杨小凯在其经济学书中描述,由于一些实际经济活动因为外部性的存在而无法实际界定产权,所以社会总是在产权清晰度与外生交易费用中进行权衡。威廉姆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书中对交易成本经济学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交易契约和治理结构的选择的根本原则是交易成本最小化,然而非理性行为及机会主义行为却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最优的交易契约结构是由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

15、定性三个因素确定的。虚拟货币作为一种货币,无法超然社会存在,其产权的界定也依赖于与其相关的产权界定。作为发行虚拟货币的运营商,其付出成本提供虚拟货币所需要的环境,这个是虚拟货币交易实现潜在剩余收益的前提,对于虚拟经济环境的初始产权应界定为运营商。而消费者是否能够利用虚拟货币交易实现潜在剩余收益,决定了消费者是否接受虚拟货币,所以虚拟货币的初始产权应界定为消费者。用户在购买发行方的大额虚拟货币,并零星购买发行商的产品,从而将用户与发行方的外部交易变成内部记账关系。虚拟货币作为专用性资产参与到整个交易过程,以减少小额零星交易导致的高交易频率,同时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五、结论虚拟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

16、形式,不仅优化支付环境也便捷支付程序,由于其发展还处在初级时代,职能有限。虚拟货币产权的有效划分可以使用户合法持有,其基本的存在价值及经济价值,降低了货币作为一种财富的管理成本。网通天下是时代发展的大势,一旦虚拟货币有了互联网第一硬通货的法律地位及与实物货币或者金银、石油等硬通货等价估值,其价值前景意义非凡。参考文献:1王海明.价值释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杨小凯.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王智慧,刘芳.各种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J.商场现代化,2005(27).5苏

17、宁.虚拟货币的理论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 郭帝(1986),男,湖北宜昌人,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上接第68页) 期监管的目的。(三)存在会计准则中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定不完善、不具体问题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披露相关的内容是规范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准则,但是由于它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信息披露要求没有详细阐述,导致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不健全。这进一步表现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可比,从而导致整个银行业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由于相关规定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够具体和充分,导致了各银行信息披露在计

18、量方法、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当然,在最新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逐步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信息披露做了一定要求,其中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中,包括了贷款损失准备的期初数、本期计提数、本期转回数、本期核销数、期末数;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并且第十六条要求商业银行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本充足状况,包括风险资产总额、资本净额的数量和结构、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与贷款损失准备的相关信息,对金融监管部门、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了解和判断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新巴塞尔资本

19、协议的要求特别在对有关资本结构定性和资本结构明细披露信息上,还有相当的差距。三、结论本文揭示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时还存在计提存在随意性、计提具有顺周期性以及计提过程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制度一直是会计业界和银行业界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所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全面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问题时,在我国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的不协调性的问题阐述时,提及商业银行可能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与监管要求的差异来进行盈余管理,可能给银行带来操控利润空间这一问题没有详细展开。注释: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2007年第7号.参考文献:1贾建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与监管协调J.上海:新金融,2012(05):34-39.2曲云翚,李京全,王群英.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比较分析J.北京:中国农业会计,2011(02):45-47.3Bouvatier V,Lepetit L.Banksprocyclical behavior:does provisioning matter?J.New York: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e and Money,2008,5(18):513-5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互联网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