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422414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8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莒南实验中学莒南实验中学 滕雯滕雯一、熟悉特点 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以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为主。有三种组合情形: 一、课内与课内型; 二、课内与课外型; 三、课外与课外型。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二、了解考点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1)判定语句的朗读停顿与断句。(2)解释常见实词。(3)翻译

2、重要句子。(4)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艺术特色) 、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5)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的异同;(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三、做题要点(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对文体相同内容不同、作者相同作品不同、选材相近、主题不同等类型的选文,侧重于“同”中求“异”;选材不同、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选文,侧重于“异”中求“同”;而选材不同、表达形

3、式也不同的选文则侧重于“异”中辨“异”。(二)、具体策略:1、解答基础积累题,如(1)-(3),要利用一切提供的信息,包括出处、题目、注释等,并调动过去的知识积累,从中得到结论。2、解答(4)-(6),是比较阅读的难点。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 先找出记叙要素,同时留心标志性的语言: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然后分别提炼信息,加以概括,观点、事件、段意就都有了。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则要善于把握事件,要在事件的前因后果中,辨别轻重,剖析人物言行,由事到人地进行提炼、概括。 对比较材料中作品不同的情感倾向的把握比较。 好的文章,像爱莲说所

4、流露的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陋室铭所表现的安贫乐道的不俗情趣,对此, 首先要融入文中,设身处地捕捉或微妙或含蓄的情感; 其次要抓住文句追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言外之意; 最后再对比区分两则材料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的比较。 这是难度较高的题型之一。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首要条件,在判断出基本的表达方式、叙事顺序、写人方法后,得依照要求抓两文的相同点,求同之余,再回过头来找寻“异”,在梳理异同中,完成比较。 对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答题时,就必须认真阅读比较材料和相关链接,拓宽自己的思路,从材料出发,在链接中找出整合点

5、,然后加以综合,再用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四、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 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

6、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第二题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把这些关键词译出来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

7、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

8、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 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从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

9、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

10、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 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刘向说苑 正谏)注释:弋: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邹:人名。 亡:逃逸。1、解释下列句中红颜色的的词语。(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4)寡人闻命矣(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1、,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3、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4分) 1.(1)确实(2)当面指责(3)掌管(4)接受、听从 2、(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

12、而把人看得很轻。3、参考答案:两人都注意说话的方式,注意让对方能够接受。(1分)邹忌以自身的情况为喻(例),推断国君身边的人给他带来的蒙蔽;希望国君广开进谏之路以除蔽。晏子采用反话正说的方式,直陈国君这样做的危害,使景公幡然醒悟。(1分)4、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二)(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13、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2分)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

14、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3、阅读理解。(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3分)(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4分) 1、(1)对-感到诧异 (2)类 (3)拉,带领 (4)接近 2、(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3、(1)行踪 空间 人物

15、对话 (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

16、,其殒也固宜。 (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 刳(k)取:割取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2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 )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 (4)蜂窟于土或木、石 (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分) _ _ 1、(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筑巢2、(1)人常常会犯错误

17、,这样以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3、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4、卒章显志。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敌挡老虎。然而采蜂蜜的人不认为采蜂蜜时必须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 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的所在,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 只知道趋炎附势,而不能安于居住的地方,原来它们的死应当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