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 14 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管教学目标 :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重点 :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与观察教学准备 :三种血管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二、新课讲解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 心脏和血液
2、组成, 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 10万公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 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脉搏的形成) 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
3、张,然后再收缩。 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4、。血管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功能人体内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管道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分布身体较深部位, 但在体表有时能触摸到身体较浅部位,在体表就可以看到分布广,数量多管壁较厚,有较大弹性薄,弹性不大极薄管腔粗,断面圆形细,断面扁形极细,血流速度快慢很慢(2)师:与动脉相关的典型病症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地堆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引起管壁增厚,限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而引起的。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3)师: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学生回答: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
5、静脉之间的血管。)师:讲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1)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2)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3) 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 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4、探究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血管的有关知识:了解血管的类型;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结构四、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
6、成、功能2、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结构五、教学后记课题: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教学目标 1 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知道三种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 、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 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
7、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教学方法 :讲述与演示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说起血液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 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板书:第一节血液)二新课讲授1、血液的组成(1)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
8、有哪些?血液有什么用的?(学生:血液是红色的粘稠液体,闻起来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血液起运输作用。)(2)探索血液的组成:A、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宏观观察血液的组成)实验 一:观察血液的组成步骤、1. 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 的柠檬酸钠溶液 2. 取鸡血液 10ml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 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 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记录: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组成比较位置颜色约占血液总量( % )反馈:学生
9、回答实验现象: 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 45% ,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实验二 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方法步骤:1、. 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观察与思考:1. 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2. 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3. 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4. 最小的是哪种?反馈观察结果: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 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
10、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小结: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板书)2、三种血细胞的功能(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演示实验: 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思考:血
11、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得出结论: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生:运输氧气的功能。)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探索白细胞的功能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
12、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3)血小板的功能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 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 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 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 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
13、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教师讲述: 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总结:学生完善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血细胞名称形态结构正常值功能红细胞男:女:白细胞血小板3、贫血与发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 万个/ 立方毫
14、米,女子平均 420万个/ 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 1215 克/100 毫升,女子为 10.5 13.5/100 毫升)都叫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4、血量与输血可见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办?(1)血量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板书)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 60 公斤的人他的血为
15、多少?平均为多少?(学生计算后并回答:4.24.8千克,平均为 4.5 千克)。 (教师举起 3 个 1.5 升可乐瓶里装的 3 瓶的红墨水说:就是这么多的血。)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 ,就会有生命危险。(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 是多少毫升的血?)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 ,(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 400 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 2 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
16、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 ,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 毫升)人一次就献 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 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献血的条件: 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 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2)、输血(板书)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使病人补充血量。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
17、是否符合。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板书) L 血液除了 ABO 血型以外, 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 是否出现凝血现象。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 同学们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时还对输血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四、板书设计 :血液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成分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细胞特征功能血浆(55% )水分91-92%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 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运载血
18、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蛋白质7% 左右葡萄糖0.1% 无机盐0.9% 血细胞(45% )红细胞男 500万左右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 7.7 微米,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和部分CO2 女 420万左右白细胞0.5-1万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有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10-30 万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五、教学后记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4)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9、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常见的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实验、讨论,并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四、课前准备利用科技活动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做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血液循环挂图、学生练习用的练习纸、绷带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展示心脏挂图, 提问:心脏的四个腔以及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板书心脏的四个腔, 以及与
20、它们相连的血管)根据心脏挂图回答。导入请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介绍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论。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动脉管内的血流速度快,静脉管内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有很多分支, 数量多,分布广,管内红细胞只能一个一个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 血液从动脉流到毛细血管再流到静脉。设问: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多媒体展示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安排学生模拟哈维实验;提醒学生尽快解开绷带(板书课题,多媒体出示血液循环的概念)各组代表交流发言。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资料,并思考。按照老师的提示模拟哈维实验,说出自己的感受;新课活动一讲述: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
21、肺循环,并展示血液循环图片, 帮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结 合 课 本P17 的 图14-13 血液循环示意图,识图记录。新课活动二展示血液循环动画, 指导学生观察, 记录血液流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多媒体展示资料:有人曾做过测定: 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 20 秒钟, 而其中 16秒在体循环, 4 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多媒体出示:大循环,小循环)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大循环和小循环。新课活动三师生共同分析:体循环、肺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得出血液循环的意义。讲解:
22、从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鲜红色的动脉血, 它含有很多的氧气, 当流经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时, 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的组织细胞, 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产生许多的二氧化碳, 因此这个部位的氧气的浓度低,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这时,血液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便会和结合的氧分离,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扩散入血液,一部分由红细胞运输, 大部分由血浆运输而带走。在进行气体交换的同时, 由于毛细血管含有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消化系统(细胞生命活动产生大量含氮废物) , 因此,在这里还会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的营养物质透过血管壁
23、进入细胞供其利用, 细胞产生的废物进入血液被血浆带走。所以,血液流经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即进行气体交换, 又进行物质交换,经过气体交换后, 这时,由于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血液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动脉血 静脉血。举一反三地分析: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是来自右心房的血,因此,它是静脉血, 它收集了全身各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当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部毛细血管紧贴肺泡, 肺泡里有大量的氧气, 肺毛细血管的血液里二氧化碳浓度很高,这二者的壁都很薄, 气体很容易透过,遵循物质(气体)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原理, 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便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
24、泡壁扩散进入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肺泡里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氧气进入血液后又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又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因此,在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教师用红蓝箭头标出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出示判断题: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合理解释: 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红蛋白含氧多少来区分的,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血液的名称, 即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 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提问:血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吗?为什么?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是: 静脉血动脉血。变化部位:肺部毛细
25、血管与肺泡处。学生讨论后回答。新课活动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 关于血压的内容,了解血压的相关概念, 并布置学生课后收集:高血压产生的原因, 以及如何预防的资料;如何测量血压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对血压概念的理解, 了解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具体数据。认识到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总结练习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循环的意义, 以及和血压有关的知识。分发课堂练习纸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回顾本课所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血液循环全身毛细组织O上下腔肺部的毛CO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血管网细胞2营养物质静脉肺动脉细血管网肺静脉
26、CO2O2肺泡2废物左心室右心室七、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模拟实验、图片观察、收集资料等,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课时的学习。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理解,并辅以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课前准备工作比较多,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改进,可是增加课时,我是把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
27、动作为上一节课的可后探究活动,在科技活动课上完成,本课还留了课后作业:收集关于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的资料;如何测量血压的相关知识,也同样是放在科技活动课上来完成,这样是否可行,是不是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计划,值得各位同行一起商榷。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2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实物),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人体细胞内
28、的有机物在分解时回产生许多的废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人体是怎样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呢?教师: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多种, 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大家想一下,在不出汗的情况下,喝水多时,尿量有什么变化?喝水少时,尿量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为什么人体每天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排尿对人体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化验尿液的各种成分的变化, 来诊断疾病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二、新课讲解1、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尿素
29、、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排便这一说法,那么排泄与排便有什么不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说一说泌尿系统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3通过观察活动,认识肾脏的内部结构:活动(1),若学校条件允许,最好能有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
30、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活动(2)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通过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4、尿液的形成(1)学生:观察活动,阅读课文。教师: (提示学生 )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毛细血管的作用。 (学生:总结得出,两处有毛细血管分布。一处是肾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另一处是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由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本23 页的数据资料。教师:
31、指导学生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学生甲:通过对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比较, 我发现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而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稍有增加,所以,我认为排尿主要是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教师:如果尿液中没有水,请你判断一下无机盐和尿素能否排出体外?学生甲:不能,无机盐和尿素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排出体外。学生乙:比较血浆和原尿(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发现肾小囊中液体的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和血浆中完全相同, 水略有增加,而蛋白质只有极少量。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一般很少透过。学生丙: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
32、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了。(3)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又知道血液与尿液的成分差异,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呢?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21 页与 26 页并思考以下问题。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 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 出球小动脉的血在汇入肾静脉的过程中又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 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 升?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
33、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学生小结: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阶段。三、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排泄一、概念与途径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水;皮肤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三、肾脏的结构:1肾脏纵剖:皮质、髓质、肾盂。2肾单位的结构四、尿的形成:血液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第二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尿液的排出与汗液的排出教学目标1、概述尿液的排出过程。2、明白排尿的意
34、义。3、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再生和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4、理解皮肤的功能。教学重点 :尿液的排出过程与汗液的排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体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尿液,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人体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废物外,还有那些排出废物的方法?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新课讲解1、尿液的排出师:请同学根据泌尿系统的结构,能不能简单叙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板书)2、排尿的意义泌尿系统的卫生:师:.排尿有什么重要性?学
35、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义。师生:共同总结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师:怎样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适量饮水及时排尿保持尿道外口清洁3、皮肤的结构夏天刚过,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皮肤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 “ 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 ” ,脸部的皮肤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 “ 小痘痘 ” ,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样预防呢?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人的肤色为什么会有差异这些问题都与皮肤的结构密切相关。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接近2平方米,重
36、量约为人体重的1/20。虽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肤却很薄,平均2 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皮肤,只有0.5 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跟的皮肤,也不过为4-5 毫米。既然是 “ 器官” ,同学们回忆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皮肤应该是由哪些组织, 按着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的呢?可以触摸自己手部或脸部的皮肤,体会一下,也许对寻找答案有所帮助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死亡的表皮细胞不断脱落,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皮肤表皮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 千克。 表皮的深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 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的任务正式这层结构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深层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板想想看
37、, 平时我们不小心擦伤了皮肤,过几天伤口就痊愈了,现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生理性再生: 正常代谢过程中的再生(如: 角质层细胞脱落后会自然得到补充)补偿性再生:由损伤引起的再生(如皮肤擦伤后伤口愈合)夏天过后我们的皮肤变黑了,就与这种细胞有关 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其损伤深层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参加室外活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 但在夏天外出或进行日光浴时应当适度,因为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皮肤的老化,甚至会引发皮肤癌。 思考一下: 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烧伤的病人为什么容易死亡?(加强学生对皮肤是保护人体的重要屏障的认
38、识)皮肤损伤会有血液流出, 触摸皮肤会觉得有弹性, 尖锐的物体碰到皮肤会觉得疼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表皮下方的结构 真皮有关。 皮肤具有弹性, 因为真皮中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天气热或运动时,可以看到脸部的皮肤发红,天冷或不运动时则相反,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真皮层内有丰富的血管,人体血液循环中 10的血液要流经皮肤。这对人体有何意义呢?调节体温。我们的皮肤就是有表皮和真皮两个部分构成的,不过皮肤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还演变出了一些附属结构, 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趾)甲、毛发、汗腺、皮脂腺4、皮肤的卫生保健皮肤的清洁:(1)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使皮肤能正常发挥功能(2)减少病原微生物
39、的生长繁殖,防止皮肤病的发生皮肤的锻炼:(1)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2)提高皮肤对温度骤然变化的适应力,减少疾病发生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尿液的排出与汗液的排出,介绍了皮肤的结构与它的基本功能,了解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如何保护皮肤。四、板书设计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尿液的排出与汗液的排出1、尿液的排出2、泌尿系统的卫生适量饮水及时排尿保持尿道外口清洁3、皮肤的结构表皮:角质化细胞;深层细胞真皮:血管和神经末梢五、教学后记第 15 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40、。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三、教学过程: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 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 个数字。随意写出这
41、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学生:完成活动。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 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学生:神经系统。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 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
42、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在自己的纸上结合神经元挂图画出神经元的结构草图,并要求注明结构名称。教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一个神经元结构图并说明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教师再提示: 神经元还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问:兴奋是怎样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1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细胞体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鞘
43、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的小分枝叫神经末梢。3神经末梢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4感觉神经末梢接受来自体内或体外刺激,产生兴奋,又称感受器。5运动神经末梢把神经冲动传到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教师:利用画在黑板上的神经元图,让学生指认结构名称及功能。想象并默记神经系统的有关概念。(第二课时)教师: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脊髓和神经都属于器官水平的结构。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组成它们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神经细胞。(一)复习神经元,引入神经系统的演化提问: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人的神
44、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什么是神经纤维?(学生回答)教师:结合神经系统挂图和神经元挂图进行补充说明。教师:我们来看看人的神经系统有何特点?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中枢神经系统”部分(学生自学并回答后, 教师示脑的模型和脊髓模型,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介绍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小结: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 脊髓和它们发出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不管是脑还是脊髓,其神经元细胞体都高度集中, 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做灰质,包括脑的皮层和脊髓的内层;神经纤维集中的地方叫做白质,包括脑的内层和脊髓的内层。教师:那么三者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呢?大脑:高级
45、中枢,分管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视觉等活动。小脑: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这里,有“生命中枢”的称号。脊髓:低级部位,人体排尿,排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同时受大脑的控制。教师:(示人神经系统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神经)教师:在人的神经系统组成中,除了脑和脊髓以外,还有许多它们发出的神经。神经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神经是由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肉眼看上去呈亮白色的结构教师:神经是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脑神经共12 对,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
46、。脊神经共 31对,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属于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合称周围神经系统。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有神经元的细胞体吗?学生:有,每一条脊神经在靠近脊髓处都有一个神经节,叫脊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教师: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了人的神经系统,在它的控制下,人才能完成种种生理活动。如我们想抬手臂,神经系统就发出神经冲动, 支配手臂肌肉收缩或舒张,完成抬臂动作。 现在就让我们来完成一个动作:让我们的心脏暂时停一下,或者让我们的胃肠暂时休息一会儿。(此时学生会感到茫然。)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有关植物性神经的内容或可让学生自学完成)。强调植物性神经的
47、活动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资料分析: 老人的一侧肢体不能活动?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小伙子久坐后站起来感觉右下肢麻木和疼痛?妇女脑颅内的肿瘤,导致失明?提问:如果你是位神经科的医生,这四位患者找你看病, 请你为他们诊断一下病情。学生:(观察屏幕,思考后)老人的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是由脑血栓引起的;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是由于腰部脊髓受到损伤引起的;小伙子由于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右下肢麻木和疼痛;妇女失明是由于脑颅内的肿瘤压迫了大脑的原因。教师:肢体不能运动,问题出在脑部;右下肢麻木、疼痛病因在坐骨神经,你认为脑、神经在身体内起什么作用?学生: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教师:脑
48、、神经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它们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活动你对神经系统还有什么了解?学生:神经系统可以协调人体的运动。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遍布在全身各处。教师: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具有神经联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又如何呢?学生(根据录像):总结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拿出一个纸盒子)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哪位同学想到讲台配合我完成这个试验?学生:(踊跃举手,
49、其中一名学生到讲台)把手伸进纸盒,大叫一声,急忙把手抽出。教师:(打开纸盒,纸盒上竖着几排牙签)这位同学反应很快,手被牙签扎了一下,马上缩了回来, 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学生:神经系统!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学生:小腿迅速前伸。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 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50、,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 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在膝跳反射中,叩击韧带是刺激,小腿前伸是对刺激发生的反应。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 小腿前伸受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不是你有意识抬起小腿?学生:不是。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教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吗?学生: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教师:这些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是简单的、人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