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1及答案.pdf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293655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1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1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1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1及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0101 (90分钟100分) 一、一、积累积累与运用(与运用(20分)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殉 职(xn)骚 扰(so)狭隘 (i)热忱 (chn) B.废墟 (q)帐篷 (peng)鄙薄 (b)纯粹 (cu) C.坍 塌(tn)缝隙 (j)派遣 (qin)闷 热(mn) D.薰 衣草(xn)敬佩 (pi)抽噎 (y)收敛 (li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极端干燥干涸沉默寡言 B.猛烈水渠微风年轻怕重 C.探索刨根幸福一丝不苟 D.飘荡荒漠遗憾见异思迁 3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血,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B.诸葛亮率领大军深入不毛之地 ,七擒孟获,最终稳定了蜀国的南方。 C.“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 D.参差不齐 的旅游信息,让她挑花了眼,她最终也不确定自己应该选择哪家旅游公司。 4.下面的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修改。(2分) 三十年前,雷锋以其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了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但市场经济大潮下滋生的个人 主义、享乐之风不仅对助人为乐、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遭受了极大冲击,而且加重了当下伦理失范、道 德滑坡,以至

3、于看见跌倒老人不扶成为当下中国道德选择的难题! (1)第_句,修改意见:_。 (2)第_句,修改意见:_。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植树的牧羊人: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毅力、无私的内心,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同一件事情,他便能 创造奇迹。 B.走一步,再走一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无视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 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C.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D.诚子书:作者是诸葛亮,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淡泊宁静,最忌荒唐险躁。 6.一位同学用成语给自己“画像”;突出的优点知错必改;明显的缺点粗枝大叶;待人接物

4、 与人为善;理想品学兼优。请你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让大家对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得照 搬上面那位同学使用过的成语)(4分) 突出的优点:_明显的缺点:_待人接物:_理想:_ 7.综合性学习。(6分) 七年级(2)班举行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让你在黑板上写上一句简洁凝练的主题语来营造活动氛围。(2分) 主题语: (2)学校新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请你为这个咨询室起一个阳光、有活力、有朝气的名字。(2分) 心理咨询室的名字:_。 (3)假设你有一个同桌随着父母转学了,到了新的环境很郁闷。他给你打来电话,请你帮助他出出点子清 理频恼,你会提出哪些

5、可行的建议?(2分) 二、阅读与感悟(二、阅读与感悟(40分)分) (一)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17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2分)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每个0.5分) (1)夫君子之行 _ (2)非学无以广才 _ (3)非宁静无以 致远_ _ (4)淫 慢则不能励精_ (5)学须静 也,才 须学也_ _ (6

6、)年与时驰 ,意 与日去_ _ (7)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1.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 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 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7、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袁黄 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 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 。 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 ,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注】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胥(x):小官吏。折阅:亏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8、分) (1)期年 之后_ (2)皆 由讼者邀宴吏胥_ 1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 14.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8分)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 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 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5.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

9、远万里,来到中国”?(2分) 16.这段文字提出的论点是(2分)()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已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D.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问句?(2分) 18.文中的三个“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这种精神”又指什么?(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我向来最钦佩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古

10、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 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 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 ,更没有无理的漫骂、话出题外、 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 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现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

11、 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 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 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 这才真正是“学 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 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 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9.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12、 A./B./ C./D./ 20.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2分) 21.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3分) 22.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2分) 三、写作(三、写作(40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 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敢于经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付出 沉重的代价。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无比精彩。 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第四第四单元测试单元测

13、试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一、 1.【答案】A【解析】B项“墟”应读“x”;C项“隙”应读“x”;D项“噎”应读“y”。 2.【答案】B【解析】B项“年轻怕重”应为“拈轻怕重”。 3.【答案】A【解析】“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用来形容“旅游信息”,使用不当。 4.【答案】示例:(1)将“对”改为“使”(或将“遭受”改为“造成”) (2)在“滑坡”后加“的程度” (3)在“不扶”前加“扶”或“扶还是” 5.【答案】B【解析】不是无视困难,而是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去解决。 6.【答案】示例: 不屈不挠、竖忍不拔、侠肝义胆、持之以恒等 丢三落四、志大才疏、自作多情、优柔

14、寡断等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彬彬有礼、以诚相待等 桃李满天下、救死扶伤、保家卫国等 7.【答案】(1)示例:除烦恼,满载着七彩梦走进青春。清理烦恼,快乐成长。抛弃烦恼,我阳光,我快 乐。 (2)示例:快乐驿站青春加油站心灵快车站 (3)多参加户外活动,如:登山、散步听听音乐,稳定情绪,消除烦恼,和父母交流,倾诉你 的心声。多做一些事情,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 二二、 8.【答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答案】(1)指操守、品德。(2)增长才干。 (3)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达到。 (4)放纵。(5)宁静。才干、才能。 (6)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 (7)穷

15、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0.【答案】(l)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 来培养品德的。 (2)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3)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 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1.【答案】D 【解析】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了。 12.【答案】(1)满一年 (2)全,都 13.【答案】每天宰杀很多牲畜,袁公也不能禁止。 14.

16、【答案】由“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和“随问随结,庭无滞狱”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 勤于政事的人。 15.【答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 16.【答案】D 【解析】本段的论点要扣住第句话来概括。 17.【答案】设问句。 18. 【答案】 指代同一内容, 即“一个外国人, 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种精神”指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9.【答案】B 【解析】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20.【答案】在失败后常“作狡辩”“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漫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21.【答案】通过对比

17、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真正的学者的精神”; 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 22.【答案】中国新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三三、 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提示语,理解昙花、雄鹰、彩 虹和流星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梦想付诸行动后所收获的精彩,要注意“自己”一词:既可写 你本人,也可写他人。无论写谁,都要注意写具体努力的过程,要写出为了实现梦想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还要写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的无与伦比的快乐。在写作时可适当运用一些语言表达技巧,这样会使文章 生动形象、充满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