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ppt课件(学生).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357678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PT 页数:27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总论ppt课件(学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3页
民法总论ppt课件(学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ppt课件(学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总论ppt课件(学生).ppt(2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民法概述民法概述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l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民法是什么、民法的调整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民法是什么、民法的调整对象有一个基本把握;明确民法的性质、民法的理念和象有一个基本把握;明确民法的性质、民法的理念和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 : 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 民法性质;民法性质; 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第一节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语源一、民法的语源 二、我国民法的定义二、我国民法的定义 (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2 2条规定)条规定) 民法民法是是调整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

2、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民法的分类三、民法的分类(一)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一)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 (二)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二)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四)习惯民法与成文民法(四)习惯民法与成文民法第二节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调整对象l一、研究民法调整对象的含义一、研究民法调整对象的含义 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法人之

3、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系和人身关系。二、民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内容二、民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一)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1 1、财产归属关系、财产归属关系 2 2、财产流转关系、财产流转关系 注:民法只调整注:民法只调整 平等主体之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 财产关系,决定财产关系,决定 他们发生财产关他们发生财产关 系必须是自愿的系必须是自愿的(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1 1、人身关系的含义、人身关系的含义 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指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指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其在法律上的表现就是人

4、身权。性的社会关系。其在法律上的表现就是人身权。 2 2、人身关系的类型、人身关系的类型 (1 1)人格关系)人格关系 (2 2)身份关系)身份关系 3 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 (1 1)非财产性)非财产性 (精神上的利益)(精神上的利益)(2 2)专属性(与人身不可分离)专属性(与人身不可分离)(3 3)平等性(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平等性(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第三节第三节 民法的沿革民法的沿革一、罗马法的编纂及其影响一、罗马法的编纂及其影响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学说汇纂法学阶梯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新律查士丁尼新律二、近代民法二

5、、近代民法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三、现代民法三、现代民法瑞士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四、中国民法的发展四、中国民法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民法的性质与任务民法的性质与任务l一、民法的性质一、民法的性质l 民法是民事权利为本位,以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法是民事权利为本位,以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和民事责任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确立了财产权神圣和人身权神圣,契约自由原则。确立了财产权神圣和人身权神圣,契约自由原则。(一)民法是私法(一)民法是私法 以权利为中心,以私人平等自治为基本理念,其以权利为中心,以私人平等自治为基本理念,其内容体现为私

6、人利益。内容体现为私人利益。(二)民法为权利法(二)民法为权利法 民法制度民法制度基本基本以权利为轴心建立,以权利为轴心建立,且且多为授权性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规规定定了了权利主体权利主体自然人、法人和合伙,行使权利方式自然人、法人和合伙,行使权利方式法律行为,权利的种类,权利保护法律行为,权利的种类,权利保护民事责任,权利民事责任,权利保护保护期间期间诉讼时效等,是以权利为中心的规诉讼时效等,是以权利为中心的规范体系。范体系。权利法权利法l 马克思:马克思:“民法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民法是人民自由的圣经”。l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民法以权利为本位,是每一

7、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以权利为本位,是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l 梅因:梅因:“一个国家文明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例一个国家文明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例就知道。大凡半开化的国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就知道。大凡半开化的国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家,民法多而刑法少家,民法多而刑法少”。(三)民法为实体法(三)民法为实体法(四)民法为任意法(四)民法为任意法(五)民法为国内法(五)民法为国内法(六)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六)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如18条)l二、民法的任务二、民法的任务(一)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权(一)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权(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8、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五节第五节 民法的渊源及效力民法的渊源及效力l一、民法的渊源一、民法的渊源l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在各国家机关根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在各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之中。之中。(一)宪法(一)宪法(二)民事法律(二)民事法律(三)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三)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中的民事规范(四)地方性法规中的民事规范(五)特别行政区的民事规范(五)特别行政区的民事规范(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七)

9、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七)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八)习惯(八)习惯l二、民法的效力二、民法的效力l(一)对时间的适用范围(一)对时间的适用范围l(二)对空间的适用范围(二)对空间的适用范围l(三)对人的适用范围(三)对人的适用范围第二章第二章 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民法基本原则在立法和司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民法基本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意义有所认识,在观念上提升对民法性法实践中的意义有所认识,在观念上提升对民法性质的认识;掌握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类型和内容。质的认识;掌握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类型和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u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民

10、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u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u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的具体含义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的具体含义及其司法适用。及其司法适用。第一节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民法基本原则概述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象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一)非规范性规定。(一)非规范性规定。 (二)强行性规定。(二)强行性规定。 (三)不确定性规定。(三)不确定性规定。

11、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指导功能(一)指导功能(二)约束功能(二)约束功能 (三)补充功能(三)补充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平等原则一、平等原则(一)平等原则的含义(一)平等原则的含义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法律的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应当受法律的平等保护。 (二)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二)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 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3、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二、自愿原则 (一

12、)含义 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 (二)自愿原则的内容 1 1、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自由从事各种民事行为;自由从事各种民事行为; 2 2、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 3 3、当事人的意愿优于任意性规范;、当事人的意愿优于任意性规范;4 4、确立了国家机关干预民事主体行为自由的合理界限。、确立了国家

13、机关干预民事主体行为自由的合理界限。三、诚实信用原则三、诚实信用原则(一)含义(一)含义 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当事人之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基本准则。的基本准则。 (二)主要体现(二)主要体现1、诚实、诚实2、信用、信用3、善意、善意4、公平和衡平、公平和衡平四、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四、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一)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含义(一)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含义 即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即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得超越该权利的正当界限,损害

14、他人的权利和社会不得超越该权利的正当界限,损害他人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利益,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构成权利滥用的认定(二)构成权利滥用的认定1 1、当事人有权利存在、当事人有权利存在2 2、权利人有行使权利的行为、权利人有行使权利的行为3 3、当事人的行为有滥用权利的违法性、当事人的行为有滥用权利的违法性 (三)滥用权利的法律后果(三)滥用权利的法律后果 1 1、剥夺权利滥用者的权利;、剥夺权利滥用者的权利; 2 2、可以行使权利而不及时行使权利者,限制其权利的行、可以行使权利而不及时行使权利者,限制其权利的行使。使。l五、公平原则五、公平原则(民法通则

15、民法通则第第4 4条)条)(一)含义(一)含义 指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平原则是衡量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标准。衡量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标准。(二)主要体现(二)主要体现1 1、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2 2、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平衡、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平衡3 3、负担与风险的平衡、负担与风险的平衡l六、公序良俗原则六、公序良俗原则(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7条)条) (一)含义(一)含义 公序公序= =公益公益+ +经济秩序经济秩序+ +计划计划 良俗良俗= =公德公德 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合称。是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合

16、称。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 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指国家和社会存在与发展所,是指国家和社会存在与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包括法律秩序以及隐藏必需的一般秩序,包括法律秩序以及隐藏在法律秩序背后的根本原则与根本理念。在法律秩序背后的根本原则与根本理念。 善良风俗善良风俗,是指特定国家和社会存在与发,是指特定国家和社会存在与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的伦理道德。展所必需的一般的伦理道德。(二)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二)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 1 1违反国家公序;违反国家公序;2 2危害家庭关系;危害家庭关系; 3 3违反性道德行为;违反性道德行为; 4 4违

17、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 5. 5. 违反公平竞争行为;违反公平竞争行为; 6 6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 7 7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8 8暴力行为。暴力行为。第三章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u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实务分析的基本手段,对形成清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实务分析的基本手段,对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晰的分析思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深刻领会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民法体系构建中深刻领会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民法体系构建中的意义;理解民事法

18、律关系变动的类型及原因的意义;理解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类型及原因民事法民事法律事实、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律事实、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以及保障民事权利实现的民事责任;掌握民事法律关系主以及保障民事权利实现的民事责任;掌握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及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体、内容及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u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u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 u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19、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的社会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的社会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和意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和意义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

20、关系的主体(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1 1、物、物物权客体;物权客体; 2 2、给付(行为)、给付(行为)债权关系客体;债权关系客体; 3 3、人身利益、人身利益人身权关系客体;人身权关系客体; 4 4、智力成果、智力成果知识产权客体;知识产权客体; 5 5、权利、权利抵押权关系的客体抵押权关系的客体 主体为权利义务之所属,客体为权利义务之主体为权利义务之所属,客体为权利义务之所附,内容为权利义务之具体化所附,内容为权利义务之具体化一、物一、物 物:物:是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具有稀缺性是指能够满足

21、人的需要,具有稀缺性和合法性,能够为人所支配、控制的物质对和合法性,能够为人所支配、控制的物质对象。象。二、物的分类二、物的分类 补充补充l 物的分类物的分类l 1 1、有体物与无体物、有体物与无体物l 2 2、流通物、限制流通物、流通物、限制流通物l 3 3、动产与不动产、动产与不动产l 4 4、特定物与种类物、特定物与种类物l 5 5、主物与从物、主物与从物l 6 6、可分物和不可分物、可分物和不可分物l 7 7、原物和孳息、原物和孳息l 8 8、可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可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l 9 9、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二、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意义二、民事法律关系要

22、素的意义(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整个民法逻辑体系(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整个民法逻辑体系展开与构建的基础展开与构建的基础 (二)民事法律关系理论对整个民法学的(二)民事法律关系理论对整个民法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导司法实务工作(三)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导司法实务工作者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与思考者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与思考方法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变动一、一、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 (一)概念(一)概念l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发生、变更变更或者或者消灭消灭的

23、的客观现象客观现象。(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准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非行为事实非行为事实行为行为事件事件状态状态合法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事实事实行为行为违约行为违约行为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三)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三)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所谓所谓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能够引,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客观事实的总和。客观事实的总和。l 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类型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类型 l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民

24、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发生指因一定的民事法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民事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律事实出现,民事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系 l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变更指因一定的民事法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l 1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l 2 2、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l 3 3、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l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三)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消灭指因一定的民事法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终

25、结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终结第四节第四节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一、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含义(一)民事权利的含义 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 l 含义:含义:1 1、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2 2、民事权利是民法规定或者有权的国家机关认可的、民事权利是民法规定或者有权的国家机关认可的3 3、民事权利受国家强制力保障、民事权利受国家强制力保障(二)(二)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权利的分类 1 1、财产权与人身权、财产权与人身权 2 2、绝对权与相对权、

26、绝对权与相对权 3 3、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4 4、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与从权利5 5、专属权与非专属权、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6 6、期待权与既得权、期待权与既得权7 7、原权与救济权、原权与救济权l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三)民事权利的行使 指民事权利主体实现其权利内容的行为。指民事权利主体实现其权利内容的行为。 行使民事权利的方法有:行使民事权利的方法有: 事实行为方法事实行为方法 民事行为方法民事行为方法l (四)民事权利的保护(四)民事权利的保护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权利受到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权利受到侵害,或者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侵害,

27、或者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1 1、公力救济(民事权利主体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予以、公力救济(民事权利主体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予以保护)保护)2 2、自力救济(自助行为、自卫行为)、自力救济(自助行为、自卫行为)二、民事义务二、民事义务 (一)民事义务的含义(一)民事义务的含义 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从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从事一定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以满足权利人事一定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法律手段。的利益的法律手段。 (二)民事义务的分类(二)民事义务的分类 1 1、作为的义务与不作为的义务、作为的义务与不作为的义务 2 2

28、、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三、民事责任三、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含义(一)民事责任的含义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不履行自己的民指民事主体不履行自己的民事义务时应当承担的民法上的后果。事义务时应当承担的民法上的后果。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1 1、民事责任是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承担的责任、民事责任是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承担的责任 2 2、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补偿另一方当事人、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补偿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失为主要目的。的损失为主要目的。3 3、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也有无过错责任、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也有无过错责任4 4、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

29、许的范围、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内协商(三)民事责任的分类(三)民事责任的分类1 1、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2 2、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3 3、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4 4、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5 5、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l(三)民事责任的形式与民事责任的(三)民事责任的形式与民事责任的承担承担1 1、民事责任的形式、民事责任的形式 (1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 (2 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 (3 3)消除危消除危险险 (4 4)返还财产返还财产

30、(5 5)恢复原状恢复原状 (6 6)修修理、重作、更换理、重作、更换(7 7)赔偿损失赔偿损失 (8 8)支付支付违约金违约金 (9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10)赔礼道歉赔礼道歉2 2、民事责任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承担第四章第四章 自然人自然人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自然人作为传统民法中最为重要的民事主体,自然人作为传统民法中最为重要的民事主体,其法律问题最称完备与复杂。通过本章的学习,其法律问题最称完备与复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准确理解自然人的法律内容,具体包括应使学生准确理解自然人的法律内容,具体包括民事能力的法律规定、主体能力状况的宣告制度、民事能力的法律规定、

31、主体能力状况的宣告制度、监护制度。监护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自然人能力状况自然人能力状况 宣告(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宣告(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 监护制度监护制度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自然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一、自然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一)自然人的概念(一)自然人的概念 指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指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的人。(二)自然人的法律地位(二)自然人的法律地位1、自然人与公民的区别与联系、自然人与公民的区别与联系2、自然人是最为重要的民事主体、自然人是最为重要的民事主体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二、自然人民事权

32、利能力(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 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义务的资格。 (二)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二)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1 1、民事权利能力是作为民事主体的必要条件。、民事权利能力是作为民事主体的必要条件。2 2、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对民事主体资格的确认,不、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对民事主体资格的确认,不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不能转让也不能放弃。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不能转让也不能放弃。3 3、民事权利能力既包括享受权利的能力,也包括负、民事权利能力既包括享受权利的能力,也包括负担义务的能力。担义务的能力。4 4、平等

33、性是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根本特点。、平等性是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根本特点。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一)开始(一)开始l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因出生而取得、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因出生而取得l2、关于胎儿利益的保护、关于胎儿利益的保护(二)终止(二)终止1、生理死亡、生理死亡2、宣告死亡、宣告死亡3、同时死亡的推定、同时死亡的推定4、自然人死亡后的利益保护、自然人死亡后的利益保护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享

34、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担民事义务的资格。l 含义:含义:(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也是法律赋予的一种(一)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也是法律赋予的一种资格,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转让。资格,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转让。(二)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而民事(二)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而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权利能力的实现条件行为能力是民事权利能力的实现条件(三)民事行为能力与意思能力(三)民事行为能力与意思能力(四)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四)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l(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35、1、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自然人都具备的能、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自然人都具备的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民事行为能力则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力则并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够具备。 2、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民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事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有意思能力即有行为能力,无意思能力则有意思能力即有行为能力,无意思能力则无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3、联系: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联系: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二、自

36、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和智力状态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和智力状态正常的自然人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正常的自然人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事活动的资格。 2 2、类型、类型 (1 1)普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普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2)特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特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是指法律赋予达到

37、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后果的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后果的自然人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自然人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资格。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资格。 2 2、类型、类型 (1 1)10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2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1 1、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从而取得民事

38、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动从而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 2、类型、类型 (1 1)不满)不满1010周岁的未成年人;周岁的未成年人; (2 2)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l 三、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三、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的宣告恢复恢复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根据其健康恢复的状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根据其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

39、院宣告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能力人。(1 1)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 (2 2)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3 3)须经人民法院宣告)须经人民法院宣告四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得单独实施的行为未成年人得单独实施的行为(一)纯获利益的行为;(一)纯获利益的行为; (二)日常生活中特定化的行为;(二)日常生活中特定化的行为; (三)在法定代理人确定的范围内,对自己(三)在法定代理人确定的范围内,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行为;财产的处分行为; 第三节第三节 监护监护一、监护的概念与特点一、监护

40、的概念与特点(一)监护的概念(一)监护的概念 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无行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二)监护与亲权(二)监护与亲权 (三)监护的特点(三)监护的特点1 1、被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被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2 2、监护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 3、监护人的权利义务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不、监护人的权

41、利义务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约定。能由当事人约定。(四)监护的性质(四)监护的性质权利说、义务说、权利义务一体说、职责说权利说、义务说、权利义务一体说、职责说二、监护人的设立二、监护人的设立(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1 1)父母)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2 2)祖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3 3)兄、姐;)兄、姐; (4 4)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愿意承担监护

42、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指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指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1 1、有关组织指定(是人民法院指定的必经程序)、有关组织指定(是人民法院指定的必经程序)2 2、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指定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指定。对指定不服提

43、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监护人。 首先依法定监护;首先依法定监护; 有争议,转依指定监护;有争议,转依指定监护; 没有法定监护人时,转依机构监护。没有法定监护人时,转依机构监护。(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1 1)配偶;)配偶; (2 2)父母;)父母; (3 3)成年子女;)成年子女; (4 4)其他近亲属;)其他近亲属; (5 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关系

44、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指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1、有关组织指定、有关组织指定 2、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指定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决。 l 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的,

45、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政部门担任监护人。l (同样也有顺序的问题)(同样也有顺序的问题) 三、监护人的职责三、监护人的职责 (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二)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二)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三)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三)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四)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四)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五)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五)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六)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六)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46、;(七)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七)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四、监护的终止四、监护的终止 (一)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监护人或被监护人一方死亡(二)监护人或被监护人一方死亡(三)监护人丧失了行为能力(三)监护人丧失了行为能力(四)监护人辞去监护(四)监护人辞去监护(五)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五)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第四节第四节 自然人的住所自然人的住所一、住所的含义一、住所的含义 指自然人生活和法律关系的中心地。指自然人生活和法律关系的中心地。(一)住所与居所(一)住所与居所 居所为自然人居住的场所。居所为自然人居住的场所。 一个人可

47、以有多个居所,但只能有一个住所。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居所,但只能有一个住所。 (二)住所与户籍(二)住所与户籍 民法通则民法通则规定:规定: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的居住地为住所。l二、自然人住所的法律意义二、自然人住所的法律意义(一)确定自然人权利、义务的享有地和承(一)确定自然人权利、义务的享有地和承担地担地(二)确定有关组织或者机关的管辖权(二)确定有关组织或者机关的管辖权(三)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时间计算(三)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时间计算(四)在涉外民事案件中,确定法律适用的(四)在涉外民事案件中,确定法律适用的准据法准据法l三、确定住所的标准三、确定住

48、所的标准(一)主观说(一)主观说(二)客观说(二)客观说(三)折中说(三)折中说l四、自然人住所的种类四、自然人住所的种类(一)意定住所(一)意定住所(二)法定住所(二)法定住所(三)拟制住所(三)拟制住所第五节第五节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一、宣告失踪一、宣告失踪 (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意义(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意义1 1、概念:、概念: 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人的法律制度。2 2、意义:、意义:(二)宣告失踪的条件

49、和程序(二)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 1 1、须存在被申请人、须存在被申请人下落不明下落不明满满两年两年的事实的事实2 2、须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须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3 3、人民法院的受理与宣告、人民法院的受理与宣告 (三)宣告失踪的效力(三)宣告失踪的效力1、失踪人的财产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管理2、失踪人的义务履行、失踪人的义务履行 ( (四四) )失踪宣告的撤销失踪宣告的撤销 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22条规定:条规定:“被宣告失踪的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50、。他的失踪宣告。”二、宣告死亡二、宣告死亡 (一)宣告死亡的概念(一)宣告死亡的概念 宣告死亡又称推定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宣告死亡又称推定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该自然人死亡的法律制度。民法院宣告该自然人死亡的法律制度。(二)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二)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1 1、自然人失踪的事实。、自然人失踪的事实。2 2、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3 3、人民法院的受理与宣告、人民法院的受理与宣告(三)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三)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1 1、财产关系、财产关系 2 2、婚姻关系、婚姻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