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射义》译文及赏析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射义》译文及赏析范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礼记射义译文及赏析礼记射义译文及赏析 篇1(一)(1)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2) 古代诸侯实行射礼,肯定要先实行燕礼;卿、大夫、士实行射礼,肯定要先实行乡饮酒之礼。之所以先实行燕礼,是为了明确君臣的名分;之所以先实行乡饮酒之礼,是为了明确长幼的依次。所以射箭的人,不论前进还是后退,左旋还是右转,动作肯定要符合规则。从内心来说,镇静冷静;从外表来说,身体挺直;然后把弓控稳,目光越过弓把直达靶子中
2、心。将弓控稳,目光越过弓把直达靶子中心,然后才可以希望射中。所以说,从人的外部射箭动作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在德行。(3)大射礼及乡射礼,分别在燕礼与乡饮酒礼之后。表面虽写射箭要领,但蕴含仁者君子之道,因而可有射箭动作来看这个人的德行。(二)(1)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动乱之祸矣。功成则国安。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3、。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2)射箭时的节拍:天子射时,以验虞为节拍;诸侯射时,以狸首为节拍;卿大夫射时,以采茹为节拍;士射时,以采繁为节拍。验虞这首诗,是赞美朝廷百官齐备的;狸首这首诗,是赞美诸侯以时勤王而修职贡;采薪这首诗,是赞美卿大夫遵循法度;采繁这首诗,是赞美士的格尽职守的。所以天子用赞美百官齐备的曲子为节拍,诸侯用赞美按时朝王进贡的曲子为节拍,卿大夫用赞美遵循法度的曲子为节拍,士用赞美惜尽职守的曲子为节拍。所以明白了各自伴射歌曲的含义,从而做好各自的工作,才能功业成就和德行树立。德行一旦树立,就不会有杀人越货、为非作
4、歹的不轨行为了;功业成就,国家也就安定了。所以说,从射箭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人的德行如何。所以古时候的天子通过射箭竞赛来选拔有资格参与助祭的诸侯、卿大夫、大。射箭,这是男子的事,所以才用礼乐来修饰它。所以说,在全部的事情当中,要寻一件既有礼乐的修饰而又可以常常进行并从而树立起德行的,非射箭这件事莫属,所以圣王很重视它。(3)射箭时,动作要符合配乐的节奏。不同地位的人配以不同的配乐,从而明白自己应有的志向,应坚守的道德,从而使国家安定祥和。同时射礼也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由一个人射箭的动作就可推断这个人的品德优劣,从而可以选拔人才治理国家。(三)(1)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
5、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而削地。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2)所以古代的天子做出规定:诸侯每年都要向天子报告国计、贡献方物,还要向天子举荐人才,天子便在射宫里考核他们的箭术。其仪容体态合乎礼
6、的要求,其射箭节奏合乎乐曲的节拍,而且射中得又多,那就有资格参与天子的祭祀。其仪容体态不合乎礼的要求,其射箭节奏不合乎乐曲的节拍,就没有资格参与天子的祭祀。获准参与祭祀的次数较多,夫子就有嘉奖;获准参与祭祀的次数较少,天子就要责怪。嘉奖的次数多了就增加他的封地,责怪的次数多了就削减他的封地。所以说,射箭竞赛这件事,关系到诸侯的黝险荣辱。所以诸侯君臣对箭术都特别专心,对于练习射箭的礼节、练习射箭的乐曲也特别专心。诸侯君臣在练习礼乐上如此尽心而导致被流放、被灭国,那是绝不行能的事。所以有篇逸诗说:“身为宗室的诸侯,当燕礼进行到四度正爵献过之后,有德行的君子,从大夫到众士,不论官大官小,都不要呆坐在
7、官衙内,都到国君那里去侍候。既参与燕礼,又参与射礼。既获得国安,又获得名誉。”诗的意思是说,君臣都对射箭特别尽心,对练习射箭所需的礼乐也特别尽心,所以不但获得国安,而且获得声誉。所以天子制定了射礼,而诸侯仔细实行。.这就是天子为什么能够驾驭诸侯而不用武力,而使诸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方法。(3)古时天子以射礼考核诸侯,优者参与大祭加官晋爵,劣者不能参与祭礼还会剥夺封地,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天子及诸侯会更勤于练习,接受礼乐熏陶,从而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四)(1)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
8、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仅有存者。(2)孔子在矍相的泽宫演习射礼,围观的人许多,形成了一道人墙。射前先实行饮酒礼,到了该射箭的时候,孔子叫子路手持弓矢出列延请射箭的人说:财而过继给他人作儿子的人都有资格进来参与竞赛“败军之将、便国君亡国的大夫、为了贪,没有资格进来参与射箭竞赛。其他的。”听到这话之后,有一半人自以为合格而留下,另外的一半人都走开了。一竞赛结束,到了旅酬的时候子又叫公周之裘和序点举起酒杯对在场的人讲话。孔公周之裘举杯
9、说:“幼年壮年时能够孝顺父母敬事兄长,到了老年还讲究礼法,不同流合污,明哲保身而至死不变,有这样的人吗?假如有,就请在宾位落座。”听到这话之后,人又走了一半。序点又举杯说:“爱好学习而不厌倦,爱好礼法而不变更,活到了八十九十乃至一百岁也言行毫不糊涂,有这样的人吗?假如有,就请在宾位落座。”听到这话之后,人差不多就走光了。(3)孔子在矍相的泽宫演习射礼时,提出三种人不得观礼:1.不忠不孝,2.不尊老爱幼,3.不好学上进。三个看似苛刻更加呈现孔子对于品德的看重,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参与以及观看。(五)(1)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
10、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2)所谓射,就是寻绎的意思,或者说是释放的意思。所谓寻绎,就是寻绎自己志向之所在。所以在射箭的时候,假如心平气和,身体端正,就可以把弓矢拿得紧、瞄得准;把弓矢拿得紧、瞄得准,自然就射中目标了。所以说,:做父亲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父亲应当达到的目标;做儿子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儿子应当达到的目标;做国君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国君应当达到的目标;作臣子的在
11、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臣子应当达到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各人所瞄准的都是各自应当达到的目标。所以天子的大射叫做“射侯”。所谓“射侯”,也就是向诸侯应当达到的目标射去。射中目标就配当诸侯,射不中目标就不配当诸侯。(3)“绎”意为理出头绪,而“舍”则意为要有所取舍。理出头绪可说明为找寻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各安其职,各尽其责。而取舍则是告诫习射者不行太过执着于输赢,只要安心做好自己便可。(六)(1)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绌地是也。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
12、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全部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全部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2)天子在实行祭祀之前,肯定要先在泽宫演习射箭。泽宫之所以称“泽”,是因为要在这里选择可以参与祭祀的诸侯。在泽宫射毕,然后再在射宫中射。射中的诸侯可以参与祭祀,没有射中的诸侯不得参与祭祀。不得参与祭祀的诸侯要受到责怪,并削减封地;可以参与祭祀的诸侯,将受到褒奖,并增加封地。受到褒奖的先进爵,受到责怪的先削地。所以男孩子诞生以后,要让射人用桑木之弓射出六只蓬草之箭:一箭射天,一箭射地犷四箭分射东南西北,表示敬天敬地,威服四方。有天地四方的雄心大志,乃是男子分内之事。一所以肯定要先立下这样的雄心大志,然后才敢享用
13、谷物,这就像是先干活而后吃饭那样。(3)诸侯考核射礼的奖惩和男子诞生时的习俗体现出射礼与人生休戚相关,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再通过射礼不断完善自己接近志向。射礼并非是男子的专利,女子亦可习射,此为古人之局限(七)(1)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2)竞赛射箭这件事,其中含有求仁之道。射箭时
14、先要求自己做到心平气和、身体端正,自己做到了心平气和、身体端正之后才起先放射。放射而没有射中目标,则不应埋怨赛过自己的人,而应回头来检查一下自己。孔子说:“作为君子,没什么能争的。假如不得不争,则已射箭所须要的礼法和技法作为标准。虽然竞赛结束时输赢的双方还是客客气气地揖让而升揖让而降,但最终仍免不了由胜者使不胜者饮罚酒。君子以不胜为耻,所以要争,而且不争就是没有君子风度。”孔子又说:“射箭的人怎样使射箭和音乐相协作?又使音乐和射箭相协作?这是难做的事。根据音乐的节拍放射,放射出去而正中靶心的,也许只有贤者才能做到吧!假如是不肖之人,他哪里能够谈得上射中呢?”诗经上说:“射箭时心中默祝肯定要射中
15、目标,以求不喝对方的罚酒。”祈,求也。祈求射中目标以免去罚酒。酒是用来养老的,用来养病的。祈求射中而免去罚酒,事实上就是免去了非老非病而受他人奉养。(3)将射箭上升到“仁”的层面。习射者在射出每一支箭时都要安定内心,端正自己,才能射中靶子。若不中就要反思自己不要埋怨超过自己的人。引用孔子的话也是再说明这个道理。接下来则是礼射的奖惩部分,胜者饮不胜者,意味着败者非老非病却要受人奉养,是极大的折辱,因而要争,不断精进技艺。礼记射义译文及赏析 篇2(1)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
16、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2)所谓射,就是寻绎的意思,或者说是释放的意思。所谓寻绎,就是寻绎自己志向之所在。所以在射箭的时候,假如心平气和,身体端正,就可以把弓矢拿得紧、瞄得准;把弓矢拿得紧、瞄得准,自然就射中目标了。所以说,:做父亲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父亲应当达到的目标;做儿子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儿子应当达到的目标;做国君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国君应当达到的目标;作臣子的在射箭时,就要把远处的目标当作是自己作为臣子应当达到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各人所瞄准的都是各自应当达到的目标。所以天子的大射叫做“射侯”。所谓“射侯”,也就是向诸侯应当达到的目标射去。射中目标就配当诸侯,射不中目标就不配当诸侯。(3)“绎”意为理出头绪,而“舍”则意为要有所取舍。理出头绪可说明为找寻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各安其职,各尽其责。而取舍则是告诫习射者不行太过执着于输赢,只要安心做好自己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