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本.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98434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本.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深化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尝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3驾驭对写这一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日新课的学习。好,一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的确,采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灵巧的小船荡起了荷塘中多少快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予了多少江南女子缱绻的情丝。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江采芙

2、蓉。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读准读顺1自主读诗。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二)再读,整体把握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忧愁、孤寂、苦闷思念(题眼)2做这种思念之情原委是如何被奇妙表达出来,使这首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化文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深化理解作者潜藏的感情了。三、析读,逐句赏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涉江采芙蓉(2)为什么所采之花

3、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净,我们的主子公以莲为信物寄予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莲花的高洁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洁。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那么,这样高洁漂亮的莲花,作者送出去了吗?为什么呢?所思在远道。(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呢?设问,问答两体。“所思在远道”是不是对“采之欲遗谁?”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获到什么信息?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可见境况孤冷;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家乡,那么他看到思念的家乡,思念的亲人了吗?

4、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穷无尽。(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长。4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干脆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哀痛惆怅真情坚守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的情感和感悟。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1学生探讨,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2明确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

5、女子从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其次:游子之求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示意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家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家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子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4定义介绍5结合本诗诗句,详细分析。6表达效果分析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鄜

6、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五、小结深衷浅貌言浅意深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艺术魅力。你读懂了吗?2配乐,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作业布置:试着诗歌改写为一篇80

7、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肯定的细微环节描写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实力。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日,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会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

8、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挚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创建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诗歌的学问:诗歌以1

9、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三、诗歌鉴赏品尝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2.诗歌中的抒情主子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敬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挚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妙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予了对亲朋的美妙祝福。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方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子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净和美妙。5.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

11、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挚友的思念和祝愿。但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心情出现了改变。由欢欣转为失落,6.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子公的心情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7.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假如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假如诗首就开宗明义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短暂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

12、发展作一伏线,所以按例是要摆在中间的。8.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楚地表现了主子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子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子公极度苦痛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干脆点明主子公的苦痛,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9.最终两句除了表达主子公黯然苦痛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许久才有“终老”之“悲伤

13、”。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别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别,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10.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四、总结: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1、通过诵读,干脆品尝本文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3、找寻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五、本文的表达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手法。六、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子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子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1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有很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样单纯。待到一再涵咏,才发觉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好像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子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

15、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会一下它的妙处。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妙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起先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清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如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乐之声哩!但这美妙快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变更了。镜头快速摇近,你才

16、发觉,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凝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白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子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际!她徒然采摘了美妙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孤独、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妙、快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子公独自思夫的悲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剧烈效果。接着

17、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好像已不是拈花深思的女主子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值女主子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家乡。他望见了家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明显没有。此刻呈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挡山隔水的浩浩烟云!很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子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事实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旧是那位采莲女子的苦痛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纳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的“悬想”方式,从面

18、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子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喊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当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子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苦痛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视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漂流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隐约摇摆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清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19、!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子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涯海角,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苦痛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你是否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实行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终最终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上面已经说到,此诗的主子公应当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家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悲伤。但倘如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

20、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悲伤时,采纳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七、结束语: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妙人生与志向的向往,是对这种人生与志向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行及的悲凉。自古以来,世

21、间的凄楚悲怆可以数出千千万万种,其中以“无奈”两字最为苍凉。没有一种生命可以和时间匹敌,即使是目睹沧海桑田的神仙。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大约是那不行超越的无奈以外,偏偏还有一段与无奈相抗衡的感情。用一年的时间去等候一年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聚,难怪世人慨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多数。”涉江采芙蓉优秀的教学设计3一、学问教化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二、实力培育目标培育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实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育学生健康主动的

22、人生看法。假如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简单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解决方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3领悟意蕴,吸取精神养分。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2其次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予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

23、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苦痛与惆怅可想而知了。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子公形象的稚洁以

24、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净、美妙。“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心情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好像看到主子公孤寂、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家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细致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家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子公感情苦痛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干脆点明主子公的苦痛,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终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子公更探的担忧是,假如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悲伤以终老”了。黯然的心情真是令人消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