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范例.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95816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案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教案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案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案范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地理教案关于中学地理教案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其次章的基础,学问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切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加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2、三维目标:学问与实力知

2、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实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加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缘由。各地区应当如何因地制宜,相互协作、协调发展。二、教学方法中学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实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留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实力。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

3、探究实力,并且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纳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觉问题合作学习沟通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老师的观念,转换老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它强调合作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2、读图分析法3、任务驱动法:老师供应图表,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4、歌诀法三、教学手段1、多媒体协助教学2、文本材料(教科书)3、图像展示(视频)四、教学过程1、幻灯片导入:现在请观赏一组幻灯片,他呈现的是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有宏伟的雪域高原,也有海南岛风光,更有攀枝花夜景等。从而提出一

4、个问题: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原委有什么差异,而这种差异形成的缘由又是什么?使学生带着问题和新奇心进入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索,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2、自主预习目标展示我利用书本上的几幅图构思了五个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看图解图的习惯。问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问题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及形成的缘由;问题三:产业结构的差异;问题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问题五: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3、沟通展示4、点拨升华1、我首先展示一幅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并且分发空白的省级行政区划图,让同学们自主填写、自己总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对应的省级行政区。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

5、浙闽粤桂琼。中部湘赣鄂豫皖,黑吉晋入内蒙古。西部滇藏黔渝川,外加青新陕甘宁。3、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西部地区地域广袤,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实施,取得了长足进步。4、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自然缘由(四字模板)东部经济地带:位置临海,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水源较少。5、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重化工业为主导。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6、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从城市化水平来看,

6、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7、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实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5.板书小结6.活动题1、你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哪一个地区?2、在你的家乡,区域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家乡建设,你又有哪些好的建议?7.布置作业四.课后反思: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学问点较多,我应当在讲课期间更加的生动好玩,充分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运用编歌诀、四字模板等记忆术,使学生坚固驾驭所学内容。关于中学地理教案2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驾驭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水循环的原理

7、学问,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探讨法。2.读图分析法。3.多媒体课件。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相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展示课题:地球上的水 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新课导入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气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日这一节课起先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上的水。(课件展示本节课题:

8、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老师精讲师:大家留意视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留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生:(齐答)水圈。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生:海洋水。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生:(齐答)96.53%。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

9、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干脆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特别生:有限的。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留意视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索探讨图右的“读图思索”。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培育学生的读图视察实力。通过读图视察,可以得出河流的主要

10、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实力。当河流与湖泊之间存在补给关系时,假如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则存在两种状况,即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水补给湖泊水;反之,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由湖泊水补给河水)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生1: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师:还有吗?生2:大气降水。师:对。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探讨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

11、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很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板图:长江中下游河段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和洞庭湖)师:特别好!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当湖水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湖水会补给河水,但当雨季到来时,长江水位高涨,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怎样?生:(齐答)河水补给湖水。师:对,所以长江水和湖泊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长江处于洪水期时,湖泊对河流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调整洪水的作用。师:特别好!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生:我们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湖泊水库来防洪。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事实上,不仅

12、河流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河流和地下水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互补给关系,补给的方向均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差。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我们探讨的水体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就不科学了。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课件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思索该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师:这是黄河下游,河床远远高出四周地面,最大的高差要达到78米,那么河水和地下水之间会是怎样的补给关系?生:河水补给地下水。师:很好!李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吟诵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后真的就不复回了吗?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动画(动画演示:水循环)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

13、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水循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第59页“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留意图文结合,视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屏幕展示思索题)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你能用更简洁的示意图表示出各种类型的水循环吗?(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回答所列问题)生1: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生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生3:水循环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师:大家都回答得很正确!三种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也是环节最完整的

14、是海陆间循环,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简洁的示意图画出这一循环过程,大家要留意每一个箭头所代表的环节的名称。(用边讲边画的方式调动学生参加教学,加强学生对海陆间水循环每一个环节的记忆)师:海陆间循环我们一起完成了,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两个水循环。(两学生板画完成后,师生共同指认所画箭头的含义)师:正是生生不息的水循环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朝气,同时人类活动也在时时影响着水循环。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给我们列举了两个例子,我们在课前布置大家分别收集与这两个例子有关的资料,下面就请两组同学派出代表分别上台谈谈各自的探讨结论,可以在投影仪上投影你们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前先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

15、料,目的是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力,同时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也可以更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比被动接受老师供应的现成资料得到的感受和效果要好得多)生:20世纪90年头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峻的断流现象,其自然缘由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缘由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特殊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浇灌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实行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运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

16、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改变进行合理调整;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浇灌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补充,留意培育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实力;依据学生供应资料的状况,可补充自己打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断流的严峻性)(课件展示:黄河断流图片和资料)师:刚才我们第一小组的同学代表的发言特别精彩,语言表达思路特别清楚,前因后果的分析也是有条有理,并且还收集了黄河断流的图片,大家看了是不是很揪心啊!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我们一代一代炎黄子孙,创建了绚丽的中华文明。可由于我们

17、无节制地对她进行索取,致使出现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1997年断流时间竟长达226天。黄河断流,除了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缘由外,黄河源头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大量退化,黄河上游河段的森林大量砍伐使乔木林覆盖率几乎不到0.35%,这些都是黄河断流日趋严峻的缘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是不是应当好好反思我们的行为!师:我们再来看看其次小组又是如何解答另一个同样让我们忧虑的问题的。(其次组代表上台发言)生: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运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

18、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实行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师: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由于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泉眼枯竭在全国许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经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上面两个事例都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良影响,你们有没有发觉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师:对!我们可以看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必定对水循环产生不合理的影响,那么,人类能否通过变更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呢?能不能举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激励学

19、生主动发言)生1:人类可通过人工催云、人工降雨变更降水这一环节。生2: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浇灌变更地表径流。师: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大家说得都特别好,还可以通过补充地下水、植树造林、变更地下径流等。师: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视频1:“滚滚长江东逝水”)师:长江水属于水循环中哪一个环节?生:地表径流。师:它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生:因为不断地有降水补充。师:正因为不断进行的水循环,使长江水得到了不断的生:(齐答)更新。师:对!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我们再

20、来看一下其他几个素材又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些意义?(图片:“黄土高原地貌”)师:黄土高原当时形成的时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日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淌的地表径流对高原表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日的黄土高原。师:回答得很好!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它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图片:舟山渔场)师: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呢?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呢?生1:处于大陆架,阳光足够。师:还有缘由吗?生2:暖流与沿岸北下的冷水相遇。师:很好,它的成因还和长江、钱塘江在其旁边入海有关,谁来详细讲讲?生3:因

21、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带来了大量的养分物质,所以这里饵料很丰富。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材料分析和总结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探讨后发言,课件展示结论)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圈的构成和特点,各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1.“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写一篇小论文,课后评比。2.请你提出10条节水建议。关于中学地理教案3一、学问目标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难(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地质灾难

22、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卫地质灾难的重要性;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难的干脆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难方面的科学探讨的进展。二、实力目标1、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难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增加学生面临地质灾难时的应变实力;3、读图获得信息实力。三、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爱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难相关的各类资料。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刚才我们看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觉,陆地环境的改变有时异样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经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逼,我们称为地质灾难。请同学们思

23、索,你所了解的地质灾难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略主要地质灾难书目地震基础学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地震发生的缘由知道了地震发生的缘由,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震事实上是地球内能在地壳的断层带以地震波形式快速释放的过程,请大家发挥想像,地震会产生哪些危害呢?略我们很简单看到地震带来的干脆危害,而事实上,地震经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样的。下面让我

24、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学问。“火山的基础学问”通过观看录像,我们了解了关于火山的一些学问,请你回忆一下,火山的分类有哪些?你觉得这样的分类说明白什么问题呢?略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白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准确了解这方面的学问,还须要更多更深化的科学探讨。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常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缘由是什么?略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难,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难应当有正确的评价。(1)从灾难的角度看(2)从资源的角度看。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特别大的地质灾难。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

25、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难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索后面的问题。略地质灾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当主动的防卫,尽量削减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宽阔,地形困难,地质灾难的发生也非常普遍。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难图。这么多的地质灾难好像有些骇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当如何进行防卫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日本地震灾难的防卫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当如何防卫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当做些什么事?)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难的防

26、卫措施(三方面)。关于中学地理教案4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驾驭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中学地理学问与原理进行说明。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中学地理学问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二、本讲重点、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难点: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三、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

27、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缘由)日本(板书)今日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一、自然地理特征(板书)1、地形(板书)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索下面的问题。依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态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2、气候(板书)依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

28、温柔,降水较多;夏季凉快,降水丰富,缘由: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3、河流(板书)接着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缘由(短小且水流湍急,缘由: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4、资源分布(板书)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缘由: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二、农业(板书)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当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

29、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学问分析详细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闻名的北海道渔场。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主要农作物:水稻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三、工业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索一下问题1、依据所学学问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结合所学过的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一般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

30、等;特别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别要求;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足够,文化素养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缘由: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5、

31、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足够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峻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板书)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探讨,解决以下问题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人口多,密度大缘由:日本国土面积狭小2、人口问题老龄化严峻缘由:(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养分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2)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始终在下降3、人口分布太平洋沿岸平原缘由: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

32、中在这一地区。关于中学地理教案5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的形成土壤标本(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索)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索)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视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志向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

33、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相宜农作物生长的志向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供应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索)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识又生疏,因此教学中老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相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学问,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相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视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视察,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相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供应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