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优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1战国时,燕国有一个大将叫乐毅,中山国灵寿(今属河北)人,是燕国闻名的大将乐羊的后代,祖上世代为将。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率军战胜齐国,先后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因为有功被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号昌国君。乐毅率军攻破齐国以后,将齐军孤守的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整整围困了三年,并想以收服人心的方法,攻占这两座城。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齐将田单施用了反间计,导致燕惠王用大将骑劫代替了乐毅,乐毅担忧回国后会被燕惠王杀掉,便逃到赵国。骑劫取代了乐毅以后,完全变更了乐毅的战略方针,打算一举攻下即墨。但事与愿违,反而被田单用“火牛阵”战
2、胜,齐军一举收复了七十多座城池。骑劫大败以后,燕惠王又想起了乐毅,便写了一封信,请乐毅回来。乐毅给燕惠王回了一封信,说明他不能回来。信中写道:贤圣之君不以爵禄私自赏给亲信的人,而是有功者赏。能胜任某种职务的,就使他担当某种官职。先王(指燕昭王)待我恩情很深,重用封为亚卿。我也认为,只要遵从吩咐,尽心尽职,便可报答先王了,因此欣然接受了先王的重托并已完成了。我和先王的交情已是有始有终了,还是不回燕国为好。燕惠王见请不回乐毅,特别懊悔自己当时的草率行为,就把乐毅的儿子乐闲封为昌国君。后来,乐毅死在了赵国。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2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当大夫,当时有许多人认为尹何太年
3、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实力不够。可是子皮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诚恳很令人观赏,信任他肯定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给他学习的好机会。”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从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育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假如让尹何在正式当大夫之前能够多加学习,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肯定会井井有条,否则将会为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茅塞顿开地说:“你说的特别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看法,才不会犯下大错。”没想到虚心的子产却摇头说:“人的想法就像每个人的外貌一样,各不相
4、同,我的看法只能做为参考罢了!”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3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款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非常融洽。突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
5、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斗争,我肯定吩咐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假如还不能得到您的宽恕,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胆怯了,立刻追击。晋军利用楚军傲慢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成功。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4吴起原本就是卫国的一个市井无赖,常常挥刀舞剑,横行乡里。为此,他经常被母亲责骂。有一天,在母亲骂他的时候,他猛咬自己的手臂,咬出鲜红的血来,还对母
6、亲发誓说:“我从现在起先,就不再呆在母亲身边了。假如这辈子不能当上大官,我就绝不再踏入卫城半步,也肯定不再见您。”母亲哭着留他,吴起却转身就出了卫城的大门,连头都没有回。吴起就这样离开了卫城。他来到鲁国,在孔子的弟子曾参的门下学习,他白天探讨夜里背诵,特别特别的努力。这时候,有一个曾经在齐国担当大夫的人叫田居,他特别赏识好学不倦的吴起,于是常常和他在一起探讨学问,吴起雄姿英发,高谈阔论,田居很喜爱,于是把自己的的女人嫁给了他。吴起在曾参那儿整整学习了一年,曾参听人说他家中还有老母,于是问他:“你已经出来这么久了,为什么始终不去探望母亲?你这样能够安心吗?”吴起说:“我有誓词在先,不当大官,这辈
7、子不入卫城。”曾参说:“在别人的面前可以发誓,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发誓有什么用?”于是心里就特别厌烦他。没过多久,卫国有人来信说吴起的母亲死掉了。吴起仰天干嚎了三声,然后马上擦干眼泪接着读书。曾参大怒:“你母死不葬,就是忘本之人;水没有源头就会枯竭,木头没有根就会折断。你这家伙连母亲都可以遗忘,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从起在起先,你就不是我曾参的弟子了!”吩咐人把他赶出学校,从今不再相见。吴起从今就放弃儒学,起先学习兵法。三年后学有所成,他就跑到鲁国去求官。鲁相公信休常常跟他探讨兵法,发觉他的确具有过人的本事,于是把他举荐给了鲁穆公。这样,吴起很快就当上了大官,手里有了钱,还买了许多美丽的奴婢,起先享
8、受起来。不久,齐国派兵攻打鲁国。鲁国的相国公仪休又向鲁穆公举荐说:“您要想打退齐兵,非派吴起为将军不行。”穆公虽然口头上答应了,心里面却充溢了疑虑。经公仪休一再督促,穆公才说:“我虽然知道吴起有实力打胜仗,但是他的妻子却是齐国高官的女儿。俗话说真爱莫如夫妻,你能保证他不会存在观望心理吗?这才是我始终迟疑不决的缘由啊!”公仪休无话可说。他回到相府时,吴起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吴起急急的问道:“齐国已经打进来了,主公现在得到良将了吗?我不是夸口,假如请我为将,我肯定会让齐兵有来无回。”公仪休说:“我已经为你向主公说了许多次了,可以主公因为你的妻子是齐国人的原因,所以始终迟迟下不了这个确定。”吴起
9、说:“原来如此。要想释主公的怀疑,这太简单了。”他回到家里,立即就对妻子田氏说:“男人为什么肯定要找个好妻子?”田氏说:“男主外女主内,才能让一个家象家的样子。找一个好妻子,就是为了成一个象样的家业。”吴起又问:“假如你的丈夫当上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可以名垂青史,这样的家业就会很大很大,你会期望这样的结果吗?”田氏说:“那是当然。”吴起说:“我现在有一件事想求你,你要帮我!”田氏说:“我是一个小妇人,怎么可能帮助你成就功名?”吴起说:“现在齐国正在攻打鲁国,鲁侯想让我当将军,却因为我娶了你做妻子而怀疑我。所以,我只能用你的头来打消鲁侯的疑心,这样我的功名就到手了?”田氏大惊,还以为他在开玩笑
10、,刚刚打算开口说话,已经被吴起拔剑一挥,把脑袋割了下来。当即就提着去见了穆公,说:“臣有报国的志向,而您却因为我的妻子是齐国人而怀疑我。今日我把妻子的脑袋割下来给您,就是为了证明我是为了鲁国而不是为了齐国的。”鲁侯脸色发青,惨然不乐,他对公仪休说:“吴起杀妻求将,心不行测啊!”公仪休回答说:“吴起不喜爱他的妻子是因为他喜爱的是功名利禄,假如您不用他,他必定会反过去帮助齐国了。”鲁侯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也不得不听从公仪休的话,任命吴起为大将,率兵二万抗齐。不久,吴起就杀得齐军尸横遍野而回。鲁侯大喜过望,封他为上卿。特别之人,必有特别之举。吴起心毒如此,最终确如曾参所言,不得善终,死于利箭穿心。杀妻
11、求将,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方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含贬义。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方为了胜利而不择手段。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5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超群,是当时闻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观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远眺,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
12、境一般。一种奇异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好听的音乐。他不由自主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奇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知他:“你已经学会了。”一夜伯牙乘船巡游。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听见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趣盎然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宏伟而庄重,似乎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似乎望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烈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
13、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今二人成了特别要好的挚友。两人分别约定,此时此刻还在这里会面。其次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找寻。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知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忧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嘱咐老人肯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哀思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
14、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闻名古迹胜地。直至今日,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挚友之间的情意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6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事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事。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望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光明、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特别兴奋,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
15、“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是寓言作者的夸张。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死板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的确是常常见到的。前人传下来的书本学问,应当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肯定要注意实践,在实践中切试验证、坚固驾驭,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看法。”按图索骥”这句成语一般既用来比方办事机械、死板,广泛用于贬义词,也用来比方根据线索找寻。后一种用法不含贬义。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7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望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
16、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惊奇了。更羸接着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胆怯。当听到弓弦声响后,胆怯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舍命往高处飞。一用劲,原来未愈的伤
17、口又裂开了,难受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后来用“惊弓之鸟”比方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状况就惶恐担心。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8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接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退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情愿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恳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
18、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兴奋,说我所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你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瞒别人。果真,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许多匹千里马。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起先,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
19、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能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情愿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最终强盛起来,最终战胜了齐国,夺回了被占据的土地。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记载: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所为乐、郭筑而礼之者,其胜迹皆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9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成功,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打算反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曹刿问鲁庄
20、公:“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肯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肯定靠着一片至诚,告知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擅长明察详审,肯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取信于民的事情,是战前重要的政治打算,也是获胜的保证。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起先。只见齐军大擂战鼓
21、,打算进兵。庄公也打算擂鼓迎击。曹刿阻挡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呼喊,直扑敌阵,猛不行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挡,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留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缘由。曹刿说:“战,志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志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志气最足,到再擂鼓时
22、,志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志气更全部消逝了。敌军志气消逝,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战胜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跑。)“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起先心情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假如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志气和力气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篇10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
23、说,自己情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恳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办法,就和大臣们商议,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假如秦王不愿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肯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英勇又机灵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特别宠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
24、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抓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时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信任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说,这才派我把
25、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意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的确没有用城换璧的诚意。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假如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原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赶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焦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经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出名的珍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
26、天,还在朝廷上实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实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看法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装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懊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打算,唯恐打不赢。最终,秦王非常愤怒,可又见蔺相如机灵英勇,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犯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