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成语故事范例.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6096001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成语故事范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春秋战国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完璧归赵”让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协商说“去吧,怕有危急;不去吧,又显得太害怕。”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确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挡秦兵的打算。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羞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

2、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疆上做好了打算,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相如随处弱国,但不惧强国,机敏过人,是一个很好的外交人才。春秋战国成语故事2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魏惠王非常恼火(因卫国原来是魏国的属国),于是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本就小国,根本抵抗不利啊魏国的进攻,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大臣邹忌主见不救,因为这样会消耗本土的实力。但大臣段干纶认为,假如魏国战胜赵国,魏国的势力会更加强大,进而对齐国造成威逼,因此极力主见支援赵国。齐王接受了段干纶的建议,以田忌为

3、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八万救赵。孙膑在分析形势后,认为魏国军队很强大,假如与魏军正面交锋会造成齐国的较大损失,所以应当避实就虚,趁着魏国精锐部队在外,魏国国都大梁防务空虚的机会,攻打它的国都,迫使魏军回救大梁,赵国的危急就会自然消解。田忌接受了军师孙膑的建议,为给敌军制造齐国部队弱小的假象,有意派无能的军官带兵进攻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结果齐军大败。魏国大将庞涓以为齐军不堪一击,于是加紧对赵国的进攻,丝毫没有想到齐军会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与此同时,孙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进逼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迅猛从攻打赵国的前线往回撤军,长途跋涉去保卫国都。因为兵困马乏,又陷入孙膑的包围圈中,结果魏军被打得一

4、败涂地。成语“围魏救赵”由此而来,亦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一。春秋战国成语故事3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成功,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打算反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肯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肯定靠着一片至诚,告知神。”曹

5、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擅长明察详审,肯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取信于民的事情,是战前重要的政治打算,也是获胜的保证。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起先。只见齐军大擂战鼓,打算进兵。庄公也打算擂鼓迎击。曹刿阻挡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呼喊,直扑敌阵,猛不行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6、。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挡,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留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缘由。曹刿说:“战,志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志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志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志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志气更全部消逝了。敌军志气消逝,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战胜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

7、明仓皇逃跑。)“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起先心情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假如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志气和力气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春秋战国成语故事4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情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恳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办法,就和大臣们商议,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

8、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假如秦王不愿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肯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英勇又机灵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特别宠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

9、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抓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时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信任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说,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意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的确没有用城换璧的诚意。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假如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

10、子,就要摔过去。秦王原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赶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焦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经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出名的珍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实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实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看法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

11、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装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懊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打算,唯恐打不赢。最终,秦王非常愤怒,可又见蔺相如机灵英勇,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犯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春秋战国成语故事5杀妻求将吴起原本就是卫国的一个市井无赖,常常挥刀舞剑,横行乡里。为此,他经常被母亲责骂。有一天,在母亲骂他的时候,他猛咬自己的手臂,咬出鲜红的血来,还对母亲发誓说:“我从现在起先,就不再呆在母亲身边了。假如这辈子不能当上大

12、官,我就绝不再踏入卫城半步,也肯定不再见您。”母亲哭着留他,吴起却转身就出了卫城的大门,连头都没有回。吴起就这样离开了卫城。他来到鲁国,在孔子的弟子曾参的门下学习,他白天探讨夜里背诵,特别特别的努力。这时候,有一个曾经在齐国担当大夫的人叫田居,他特别赏识好学不倦的吴起,于是常常和他在一起探讨学问,吴起雄姿英发,高谈阔论,田居很喜爱,于是把自己的的女人嫁给了他。吴起在曾参那儿整整学习了一年,曾参听人说他家中还有老母,于是问他:“你已经出来这么久了,为什么始终不去探望母亲?你这样能够安心吗?”吴起说:“我有誓词在先,不当大官,这辈子不入卫城。”曾参说:“在别人的面前可以发誓,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发誓有

13、什么用?”于是心里就特别厌烦他。没过多久,卫国有人来信说吴起的母亲死掉了。吴起仰天干嚎了三声,然后马上擦干眼泪接着读书。曾参大怒:“你母死不葬,就是忘本之人;水没有源头就会枯竭,木头没有根就会折断。你这家伙连母亲都可以遗忘,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从起在起先,你就不是我曾参的弟子了!”吩咐人把他赶出学校,从今不再相见。吴起从今就放弃儒学,起先学习兵法。三年后学有所成,他就跑到鲁国去求官。鲁相公信休常常跟他探讨兵法,发觉他的确具有过人的本事,于是把他举荐给了鲁穆公。这样,吴起很快就当上了大官,手里有了钱,还买了许多美丽的奴婢,起先享受起来。不久,齐国派兵攻打鲁国。鲁国的相国公仪休又向鲁穆公举荐说:“

14、您要想打退齐兵,非派吴起为将军不行。”穆公虽然口头上答应了,心里面却充溢了疑虑。经公仪休一再督促,穆公才说:“我虽然知道吴起有实力打胜仗,但是他的妻子却是齐国高官的女儿。俗话说真爱莫如夫妻,你能保证他不会存在观望心理吗?这才是我始终迟疑不决的缘由啊!”公仪休无话可说。他回到相府时,吴起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吴起急急的问道:“齐国已经打进来了,主公现在得到良将了吗?我不是夸口,假如请我为将,我肯定会让齐兵有来无回。”公仪休说:“我已经为你向主公说了许多次了,可以主公因为你的妻子是齐国人的原因,所以始终迟迟下不了这个确定。”吴起说:“原来如此。要想释主公的怀疑,这太简单了。”他回到家里,立即就对

15、妻子田氏说:“男人为什么肯定要找个好妻子?”田氏说:“男主外女主内,才能让一个家象家的样子。找一个好妻子,就是为了成一个象样的家业。”吴起又问:“假如你的丈夫当上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可以名垂青史,这样的家业就会很大很大,你会期望这样的结果吗?”田氏说:“那是当然。”吴起说:“我现在有一件事想求你,你要帮我!”田氏说:“我是一个小妇人,怎么可能帮助你成就功名?”吴起说:“现在齐国正在攻打鲁国,鲁侯想让我当将军,却因为我娶了你做妻子而怀疑我。所以,我只能用你的头来打消鲁侯的疑心,这样我的功名就到手了?”田氏大惊,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刚刚打算开口说话,已经被吴起拔剑一挥,把脑袋割了下来。当即就提着去

16、见了穆公,说:“臣有报国的志向,而您却因为我的妻子是齐国人而怀疑我。今日我把妻子的脑袋割下来给您,就是为了证明我是为了鲁国而不是为了齐国的。”鲁侯脸色发青,惨然不乐,他对公仪休说:“吴起杀妻求将,心不行测啊!”公仪休回答说:“吴起不喜爱他的妻子是因为他喜爱的是功名利禄,假如您不用他,他必定会反过去帮助齐国了。”鲁侯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也不得不听从公仪休的话,任命吴起为大将,率兵二万抗齐。不久,吴起就杀得齐军尸横遍野而回。鲁侯大喜过望,封他为上卿。特别之人,必有特别之举。吴起心毒如此,最终确如曾参所言,不得善终,死于利箭穿心。杀妻求将,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方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

17、伤天害理,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含贬义。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方为了胜利而不择手段。春秋战国成语故事6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望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抓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18、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减弱赵国的力气,秦国必定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当。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赶忙热忱地出来迎接。从今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挚友,同心同德保卫赵国。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致歉,给自己严厉责罚。春秋战国成语故事7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

19、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傲慢,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假如用他为将,他肯定会使赵军遭遇失败。”果真,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旁边)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旧很有方法,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自己远道而来,长期作战一旦粮草供应不上,就麻烦了。于是,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胆怯赵奢的儿子赵括

20、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不听大臣劝阻,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他到长平后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完全变更了廉颇的作战方案,并下了吩咐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需迎头打回去。敌人战胜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秦国知道自己的反间计胜利,就隐私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有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舍命追逐。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赵

21、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倒戈。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方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方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依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春秋战国成语故事8东施效颦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特别漂亮、美丽,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

22、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爱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装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遇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样漂亮。她想难怪人们说她美丽,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假如我也做这个姿态,确定就变美丽了。于是她仿照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抓紧把门关上。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非常紧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准备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牵

23、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马上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须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马上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喜闻乐见春秋时,有父子二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皙喜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再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

24、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脍,细切的肉;炙,烤肉)和羊枣,哪一样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啊,这世上没有哪一个人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确定也都爱吃,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而只戒吃羊枣呢?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原文是:脍炙,所同也);羊枣的味道的确比不上它,但羊枣却是曾皙特殊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喜闻乐见这个成语就是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

25、同也引申出来的,原意是指人人都爱吃的美食,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方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三令五申春秋时期,有一位闻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他写出了孙子兵法这部重要的军事巨著。他带着这部著作到吴国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以后,对孙武还不完全信任,便说: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军队来试试你的兵法?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用妇女试试可以吗?孙武也答应了。于是,吴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这些宫女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队伍站好后,孙武就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左转、向右转吗?宫女们回答:知道。随后孙武搬出杀人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即三番五次地说明要听从吩咐,听从指挥,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行的

26、吩咐。宫女们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听到吩咐后不但没有执行,反而大笑起来。孙武肃穆地说道:说明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于是,他又将刚才的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说明了一番。然后,他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行进的吩咐。宫女们仍旧只是笑而不执行吩咐。孙武便吩咐行刑士兵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吴王忙派人前去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将两个队长斩首了。宫女们肃穆起来,全部动作都能根据号令仔细去做了。后来,人们用三令五申来表示三番五次地吩咐、告诫。申,申明。春秋战国成语故事9滥竽充数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爱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擅长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爱喧闹,爱摆排

27、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爱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摇摆,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兴奋,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摆身体他也摇摆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

28、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坐享其成地白拿丰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爱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吩咐,要这300个人轮番来吹竽给他观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行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整理行李逃走了。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胜利,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事,才能抵抗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

29、验。滥竽充数的故事告知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假如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领,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接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退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情愿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

30、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恳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兴奋,说我所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你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瞒别人。果真,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许多匹千里马。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起先,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

31、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能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情愿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最终强盛起来,最终战胜了齐国,夺回了被占据的土地。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记载: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所为乐、郭筑而礼之者,其胜迹皆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1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状况非常紧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恳求援救。平原君准备在其门下食客选择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选择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这时

32、,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举荐,恳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似乎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即就会显露出锐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举荐,就是恳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假如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最终被劝服,答应赵国情愿出兵援

33、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方自告奋勇,自我举荐。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款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非常融洽。突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

34、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斗争,我肯定吩咐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假如还不能得到您的宽恕,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胆怯了,立刻追击。晋军利用楚军傲慢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成功。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2惊

35、弓之鸟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望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惊奇了。更羸接着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

36、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胆怯。当听到弓弦声响后,胆怯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舍命往高处飞。一用劲,原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难受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后来用“惊弓之鸟”比方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状况就惶恐担心。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3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事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事。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望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

37、起、眼睛光明、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特别兴奋,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是寓言作者的夸张。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死板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的确是常常见到的。前人传下来的书本学问,应当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肯定要注意实践,在实践中切试验证、坚固驾驭,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看法。”按图索骥”这句成语一般既用来比方办事机械、死板,广泛用于贬义词,也用来比方根据线索找寻。后一种用法不含贬义。春秋战国

38、成语故事141.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最终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斗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

39、束。从今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斗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化而大胜。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

40、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恳求,带兵战胜了山戎国的侵扰;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恳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战胜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7.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专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今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8.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

41、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9.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吩咐,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吩咐。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特长死。吴王连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旧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10.围魏救赵

42、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干脆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见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惫不堪。田忌接受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连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11.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非常敏捷,便确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

43、的强国之一。12.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逼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恳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战胜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13.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看法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14.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

44、壮的一幕。荆轲告辞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摆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15.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斗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战胜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熬煎,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与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最终灭掉吴国。16.爱媵贱女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

45、上:从前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打算了特别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美丽,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美丽,而轻贱秦国的国主。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方办事情舍本逐末,舍本逐末。17.白虹贯日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

46、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须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18.毕万昌大出自左传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真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

47、昌大。19.抱冰握火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经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方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20.抱柱信出自庄子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始终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殊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21.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与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战胜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原话为:“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指晋国外黄河而内太行山,地理形势使国防极为稳固),必无害也。”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者,意踟蹰。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