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囚绿记一张发黄的旧照片,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34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那个时候的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当年,陆蠡经常眺望山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渴望在宁静中放飞心灵的憧憬。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顽强。而陆蠡也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让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追求。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部散文集。曾翻译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2、。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上海,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的工作。1942年4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34岁。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留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他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他怀念起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固执地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这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作者在常
3、春藤身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1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此时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孤岛文学”。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要注意:立意要明确。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要注意在立意上下功夫,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
4、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文章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寓之意,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3常春藤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气生根,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35月。常春藤叶形美丽,四季常青,常作垂直绿化使用。多栽植于假山旁、墙根,让其自然附着垂直或覆盖生长,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效果。常春藤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常绿藤本植物,预示春天长驻,深得人们的喜爱。常春藤还代表着忠诚、爱情、友谊与永恒的青春。送友人常春藤表示友谊之树长青;朋友结婚
5、,送新娘的花束中也少不了常春藤美丽的身影,以此祝愿他们“新婚幸福,白头偕老”。1识记字音嵌着qin瞥见pi涸辙h移徙x茎叶jng淅沥x猗郁y蕈菌xn2近义词辨析(1)安顿安置相同点二者都有安排的意思不同点安顿:着重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置:着重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事物的处置各得其所。语境运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牧区带来了巨大灾难,当地政府立即出台办法,重点强调要把百姓的生活好。(2)装饰妆饰相同点两者都有美化的意思不同点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作动词;装饰品,作名词。妆饰:打扮,作动词;打扮出来的样子,作名词。语境运用这一袭白色裙装
6、几乎没有任何,却把模特衬托得宛如下凡的仙子。她今晚的淡雅大方,引来了许多羡慕的眼光。(3)未必不必相同点词形相近,有“必”这个相同语素不同点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语境运用这件事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你着急。答案(1)安置安顿(2)装饰妆饰(3)未必不必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以行政化思维主导高校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以“计划”的方式加以规划,和揠苗助长一样,都是不尊重规律发展的典型做法,即使暂时没有废除,日后也终将消失。()解释: (2)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
7、,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解释: (3)一旦股民成为涸辙之鲋,监管层可能暂时搁置类似引西江之水救鱼的长期规划,先以升斗之水让股市喘口气。()解释: (4)岁末将至,各大网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急不暇择,目前各大网商平台还是处于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节日的狂欢让他们之间的竞争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解释: 答案(1)“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2)“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极为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3)“涸辙之鲋”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鲋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4)“急不暇择”指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应改为“目不暇接”
8、。爬上窗台的绿色丛培发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反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确切地说,这线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眉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般并肩挽手攀缘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和信念,它们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它们的妻子的。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
9、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葱郁,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着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这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而我一直相信在宇
10、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迫不及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若是在晌午呢,秋天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
11、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妖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为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眉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他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唯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荫、生机、果实、清新悄然地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应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鉴赏点评读罢这篇文章,我们心头油然升腾起一种莫名的
12、感动,这自然的绿友与人共生共荣,和谐相处,亲密无间。爬上窗台的绿色是多么执着啊,这积极而蓬勃的生命,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让人怦然心动,热血奔涌。一、思维建构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答案赏绿怀绿二、内容把握本文采用手法,赞美了常春藤的精神,颂扬了,抒发了作者忠于祖国的情怀。答案象征永不屈服于黑暗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1文章第24段以大量的笔墨写房间的简陋,用意何在?我的答案: 答案文章主旨是赞美“绿”所蕴含的希望、生命力等象征意义,突出“绿”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安慰,以快乐。显然,写房间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意在说明只要有绿在,一切都可以忍受。由此突出了作者对绿
13、的向往,为下文赏绿作铺垫。2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的什么精神品质?我的答案: 答案“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这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3文章的最后一段已经不是“囚绿”了,那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我的答案: 答案文章最后一段照应前文,表达了对“绿”的歉疚和祝福,希望常春藤永葆青春,希望象征和平的绿色能够永远存在,不再遭受蹂躏和欺凌。特别是最后一声轻轻的询问,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深思。4文中对常春藤的称呼先后出现了“绿色”“绿友”“绿囚”,用词不同,作者的感情有何不同?我的答案:
14、答案这种称呼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绿色”是对普通自然物的色彩的称呼,“绿友”隐含着作者的亲密喜爱之情,“绿囚”则饱含着作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5“绿”为什么让作者喜欢?作者为什么“囚绿”后又“释绿”,“释绿”后还“思绿”?我的答案: 答案(1)作者喜欢“绿”,因为他把“绿”看作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了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借“绿”来表达希望。(2)作者“囚绿”的原因:一是想与当时的绿枝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死掉,于是“释绿”。作者最后“思绿”,表面上是思念“绿友”,其
15、实也是在惦念苦难的不屈服于压迫的北平人民,这是一种暗示的写法。常春藤到底是象征自己,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文章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本文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 答案观点一:我认为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意在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期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祈祝沦陷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观点二:“绿”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急时刻,写爱“绿”,并赋予了“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我们从中可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
16、于黑暗的“崇高心灵”。观点三:我认为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意在抒发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的情怀。读写能力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陆蠡的囚绿记一文没有故事,只是撷取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时,“囚绿”“放绿”等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意蕴和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那被“幽囚”的常春藤而联想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
17、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呢?1依托于物,描“形”传“神”托物言志,须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了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充分巧妙地表达出来。所以“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
18、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2找准“相似”,使“物”达“意”采用托物言志手法,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在选材上,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3多种手法,综合运用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语言上,多诗化的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描物状形的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而止。针对练笔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选
19、一自然事物,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表达某种情感或愿望。200字左右。答: 答案(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兰花的清高,梅花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在无人知道的角落,在寒风的凌逼和残雪的欺压下,默默地开放了。她不张扬,不攀比,不炫耀;她怕好事蜂蝶的沾染和多情春风的抚慰,她不愿做谄媚的迎春,也讨厌攀援的凌霄。吹拂她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她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她的是消融的残雪。在瘦硬的老枝上,在寒冷的天光里,她自歌自舞自欣赏。“梅花香自苦寒来”,馥郁的寒梅啊,恶劣的环境是你在劫难逃的天命,还是孕育你高洁品格不可或缺的土壤?你粲然,我潸然!直击高考(2017天津高考
20、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
21、,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
22、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
23、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
24、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
25、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
26、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本文作为一篇礼赞竹子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多方面强调了竹子的多种美好品格。文章写出了竹子的精神气质。答案倔强、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形象(物象)的能力。首先要精读全文,将赋予竹的人的性格精神的词语提炼出来。切记要全面,不要忽略有效信息。如第二段可提炼“倔强”,第三段提炼“从容优雅”,第四段提炼“孤高兀傲、风骨高洁”
27、,第五段提炼“清简”,第六段提炼“坚韧忍耐”,第七段提炼“争先向上”,等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素材迁移爱,用绿色书写陆蠡巧妙地借爱恋绿色,抒写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还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禁锢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正如那常春藤一般。同时本文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作者欣赏绿藤,不是走在外面,而是透过一个小圆洞,这个特殊的角度使得绿藤朦胧而美丽。运用方向“爱国”“抗争”“追求自由”“坚贞”等。运用示例如果是朱自清,选择写“绿”不稀奇,因为他是一个古
28、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欢花花草草。然而把你的人生历程和“绿”放在一起看,就会引发很多的联想。你是一名烈士,一名为了自由和民族而惨遭日寇屠杀的烈士。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战士都该是铁血汉子,粗犷,充满豪气,而不该有朱自清似的“温柔”。而你却选择了写“绿”,这也许正是映照你血性男儿心灵中真实的另一面:你的生活中不但有斗争,还有和睦,还有对美的热爱。战斗是你无可奈何的选择,和平安逸才是你内心真正的需要。在绿叶身上,你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看,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只有诗人才能写出。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当一种东西侮辱了他的精神,他的内心会逼他去抗争,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无憾。通过你,人们能思考出为什么那么多文人会选择投身革命,为自由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裴多菲、拜伦、柔石、郁达夫这一串光辉的名字,仿佛在诠释着什么才叫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武夫选择为民族献身,值得人们尊敬,一个文人献身了,更值得人们尊敬。(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