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汇编.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790107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运动是中学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对后面学问的学习,比如有关气候学问、地理环境分异等有着重要意义。2、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以及四季五带的形成,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学问说明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会依据光照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改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改变的。进行唯物主义教化,培育学生酷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和驾

2、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规律;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二、说学生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思维实力较差,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肯定感性相识,但理性的相识很少。但本节学问在现实中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具有簇新感,学习热忱高,教学中要多加利用和爱护。三、说教法老师导学法、对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导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说学法1、自主探究通过制作地球光照模型、晨昏仪模型,加强对抽象学问的形象化理解。2、学会读图、绘图、用图昼夜长短的改变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图示之中,多且困难。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3、理论联系实际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是生活中可以

3、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更好的驾驭理论。4、刚好归纳总结适时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理解实力、思维实力并增加记忆。五、说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作息时间的调整、俄罗斯与美国的夏时制、夏季为何有午休等)1、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造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改变的干脆缘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驾驭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2、昼夜长短的分布和改变:(1)比较随意一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使学生驾驭推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推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2)展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

4、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改变状况。(为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改变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改变的动画,让学生视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规律,最终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3)昼夜长短的分布、改变规律-由于这部分学问空间性强,为利于学生驾驭,要求学生在课下制作晨昏仪模型(二分日的比较简洁,只要做一个夏至日的就够了,翻过来就是冬至日的).空间分布规律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则北(或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或南),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赤道,则全球昼夜等长。时间改变规律

5、太阳直射点往北(或南)移动,则北(或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极昼与极夜: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则北(或南)极旁边出现极昼现象,另一极点出现极夜。从春分到夏至与从秋分到冬至,极昼极夜区的范围渐渐扩大;从夏至到秋分与从冬至到春分,极昼极夜区的范围渐渐缩小。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改变(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结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视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

6、律及随季节的改变规律,通过公式“正午太阳高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计算一些特别点、特别时刻的正午太阳高度,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空间分布规律随意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对程度较好的班级可以指出:在随意时刻,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且每111公里递减1度。)时间改变规律当太阳直射点朝向地球上某条纬线移动时,则该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反之渐小。推论:夏至日那天,XXXXXX(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值;XXXXXXXXX(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那天,XXXXXXXXXX(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值;XXXXXXXXX(范

7、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4、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洁,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学问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5、课堂练习自主探究今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设计意图: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驾驭直射点移动的量的规律。)读某日太阳照耀示意图,填空:(1)指出A、B、C、D、F、H、L、N、S各点的昼夜长短关系并按昼长由长到短的依次排列;(2)说出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范围;(3)说出C、J两点的太阳高

8、度;(设计意图:强化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分)(4)已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N,计算N、G、H、I、J、K、L、F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设计意图:力图给学生一个一般规律,产生整体印象而不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割裂开来)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2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有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阐明白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问基础及认知实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问技能目标:1.知道印

9、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2.驾驭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三是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峻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需自觉限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是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难的缘由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困难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

10、析问题的实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纳相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依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化思想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纳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探讨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纳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探讨证明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学问的主动再构建。学问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想,激励大胆揣测与想象,解决问题,

11、主动建构学问体系。二是依据二期课改精神,老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学问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简单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教学冲突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老师在教学中必需授之于渔,培育学生独立获得学问的实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

12、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建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加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驾驭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学问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激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得学问,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寻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得学问的方法。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学问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老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探讨来完成。激趣设

13、悬导入新课,采纳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绚丽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闲逛;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运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揭晓答案 -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

14、位置? 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ge)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相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得学问,在地图中消化理解学问。印度人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纳结合图表,以问答的形式解决,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实力。1.从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10年的增长速度.3.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探讨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合作探讨,我再做归纳

15、总结。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难威逼,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难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相识自然灾难的无情,激发怜悯心,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自然。印度水旱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难产生的缘由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难的缘由分析。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探讨回答下列问题:1 .比照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7 . 38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2.比较分析1月、 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难与西南风改变的关系。这样学问点明确,条理清楚,深化浅出突破了难点。最终我做归纳总结

16、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 、绿色革命 2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中绿色革命是次重点,而且简单理解,我实行给学生供应材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纳结合动画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印度的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自己视察得出结论,我再用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使学问更加系统化,培育了学生逻辑推理实力。在教材中,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结构上有相像之处,这部分内容我采纳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

17、解决,这样有利于培育学生自学实力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实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实力和对基础学问的驾驭程度。二是综合题,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驾驭状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当仅仅为学问的简洁排列,而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驾驭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学问,强化记忆。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学问条理更加清楚,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学问的驾驭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最终是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作到学以至用,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主动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