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最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典儿童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遇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最终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四周有人在打猎。叫卖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今,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奇妙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拔苗助长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成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好像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
2、心思索着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突然,他灵机一动,坚决果断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起先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简单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慧的杰作,得意忘形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知他太太说:“告知你一件了不得的事,我今日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原委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觉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黎丘老丈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常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遇到了装做
3、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其次天,老人酒醒之后,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他生气地对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我问你,这原委是因为我平日对你不够慈祥,还是因为你生了别的什么坏心?”老人的儿子一听这话,像是在晴天里听见一声霹雳。这究竟是哪来的事呢?老人的儿子感到非常委屈。他难过地落着泪、磕着头,对父亲叹息地说:“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昨天您出门不久,我就到东乡找人收债去了。您从集市走
4、回家的那一阵子,我还在东乡办事。您假如不信任,可以到东乡去问一问。”老人知道自己的儿子素来诚恳、孝顺,因此信任了他的话。可是那个长得很像自己儿子的人究竟是谁呢?老人想着想着,一转念记起了黎丘鬼怪。他茅塞顿开地说:“对了,肯定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鬼怪作的孽!”说到这里,老人突然心生一计。他准备次日先到集市上喝个烂醉,然后趁着酒兴在回家的路上刺杀那个黎丘鬼怪。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儿子因为担忧父亲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这个时候从家里出来,沿着通往集市的那条路去接父亲。老人远远望见儿子向自己走来,以为又是上次遇到的那个鬼怪。等他的儿子走近的时候,老人拔剑刺了过
5、去。这位老人由于被貌似自己儿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终竟误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看来,当人们不辨真伪时,欺诈的鬼蜮伎俩简单得逞,而和善诚恳反遭戕害,真是可悲呀。一枕美梦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验很多美妙的事情。那个时候,单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当大富翁。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似乎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准备进去歇歇脚。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
6、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华蜜欢乐的日子!”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状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情愿吗?”杨林兴奋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情愿了!”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奇妙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忱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自若,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顺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
7、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欢乐极了。一转瞬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突然,杨林一觉醒来,发觉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妙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非常惆怅。华蜜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希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盲人摸象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非常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许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
8、办法: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化诱导他们。镜面王叮嘱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叮嘱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立刻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其次天上午,镜面王召集全部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窃窃私语,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忽然宁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
9、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解并描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当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的确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如同簸箕。最终,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辩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论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的确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
10、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叶公好龙鲁哀公常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爱有学问才能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恳求拜见鲁哀公。子张在鲁国始终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爱有学问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悲观,也非常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最终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打算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
11、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爱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房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爱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着陆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稀里糊涂,很是悲观。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爱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爱罢了。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12、?买椟还珠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美丽的珍宝,他准备把这颗珍宝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宝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名贵的包装,那么珍宝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这个楚国人找来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超群的匠人,为珍宝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很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美丽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宝当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不久,许多人都围上来观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最终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
13、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懊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宝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宝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宝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观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宝,非常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观赏他的珍宝,可是没想到精致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色厉内荏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斗争,晋惠公要运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说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
14、土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识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限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似乎很强壮,事实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色厉内荏),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告。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庆郑所说的“色厉内荏”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内部力气空虚。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猛烈;“荏”是懦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害怕。老马迷途春秋战国时期,齐恒公
15、率军出征,却在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马才能平安回国。从今,齐国上下对这匹识途老马倍加宠爱,慢慢地,老马迷失了自我。它常这样想,原来我有如此异能,我可是匹宝马啊!老马陷入了自我沉醉中。过了一个月,齐恒公再次出征,为了防止迷路,齐恒公又带上了这匹老马。老马得意极了,把头抬得高高的,连正眼也不瞧那些战马一眼。不出齐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雾,只好就地扎营。因大雾久久不散,粮食也吃完了,齐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粮,又把老马牵了出来,让它带路。老马心想:我有异能,确定能带大王回去。于是,老马随意选择了一条路,扬蹄前行,不料走了几个时辰,却发觉是条死路。齐恒公怒极之下,一刀杀了老马。原来老马太傲慢,没有在沿途做下标记,因此迷了路。老马刚醒悟,已是含泪于九泉之下了。暗中摸索这个典故源于于唐.刘束的隋唐佳话。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特别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经常遗忘很快,假如再见面犹如生人一样。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但是假如遇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闻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分辨出来。现通常用此典故比方没有师傅或门径,独自探究学问或技术的驾驭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