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说明对象及特征[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训练说明对象及特征[1].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说明文阅读训练(一)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内容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说明内容,准确判断并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一、知识导航: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例如: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说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说明内容: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对象+特征)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的?3、 找出中心句。4、 概括说明全文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苏州园林说明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注意:“说明的对象”不同于“说明的主要内容”,前者是具体事物,而后者则是对象加上特征。二、方法引领:(一)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
3、题目。(二) 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不少课文中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三) 如何概括说明内容抓住说明对象,找准说明特征;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当然,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
4、作概括。三、实战演练:1(1)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2)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2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
5、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 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从文段分析,它具有哪些特
6、征?_3说“窗”“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
7、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
8、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
9、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介绍了它的哪些功能?四、能力提升: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1)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是随着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无节制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例如,由于传统的洗衣方式的改变,大量含磷洗涤剂的使用,造成含磷有机污水直接排入大小河道,大部分磷最终进入湖泊。在农村,传统的农家肥被各种化肥所代替,加上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随着雨水和灌溉的冲刷,年复一年地给湖泊带来了越来越“浓”的多余的“养分”。湖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湖中各种浮游藻类的过度繁殖,水色变绿、水质恶化,严重抑制了湖泊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当藻类繁殖过度时,会使湖水
10、发生“水华”,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局部湖泊或小湖泊中大部分水生物死亡。死亡的水生物腐败后又加重了水质的污染程度,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湖泊生态的恶性循环。(2)为保护地球有限的淡水湖资源,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3)最近,英国科学家依靠一种非常普通的小生物,奇迹般地使一个原来绿色混沌的小湖泊的湖水变得清澈见底。(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句话虽然不够准确,但却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水中生物食物链的状况。在水中,鱼类吃虾类、鱼苗、鱼虫等小型水生动物,也吃水草和部分水藻等水生植物。而小型水生动物一般以水生植物为食。大量的有机污水使水质富营养化,促使水中藻类
11、大量繁殖。水藻太多,使小型水生动物和鱼类无法及时“享用”,反而“为食所嗌”,被水藻夺走水中的氧气而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且,水藻的种类很多,许多游离水藻根本不能被鱼类所食,况且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是吃水藻生存的。(5)显然,恢复水中生态平衡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吃藻类的能手,即要加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的一个生态环节。英国科学家认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重要的食物链环节,以往,在治理营养化水质污染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因而效果不理想。所以,如果能在湖泊中大量繁殖专吃藻类的小生物,那么就能使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恢复到良性循环之中。(6)那么,这个小生物是“谁”呢?(7)是鱼虫,俗称水蚤,是你十分熟悉
12、的。每天从宠物市场买来或者亲自从小湖中捞来喂鱼的那种跳蚤大小的水生物。(8)鱼虫属“枝角类”,体积小,长圆形,侧扁。除头部外,身体其余部分包在介形壳瓣内。头部有两对触角,第二对特别发达,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它是吞食藻类的能手。(9)可是,问题又来了。显然,鱼虫是鱼类最爱食的美食。往湖中投放的大量鱼虫来不及吃尽藻类,就会被鱼儿吃光。(10)于是,英国科学家先把湖中的鱼类捕走,然后投放大量的鱼虫。这样就把食物链只“缩小到了两节”:鱼虫和藻类。(11)在没有天敌鱼类,只有大量食物藻类的“天堂”里,鱼虫自然无忧无虑地大吃大喝,“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产生成倍的鱼虫大军加快食藻速度。(12)两个星期
13、以后,令人激动的事情发生了:藻类基本被消灭干净,湖水变得十分清澈。原来因藻类浑水遮住阳光,被藻类夺走氧气而变得枯萎的水生植物又开始茂盛地生长起来,产生氧气,加速了水质的改善。(13)虽然实验取得成功,但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湖中不能无鱼,最后还要放鱼归湖。对此,英国科学家说,他们还不打算马上往湖中放鱼,以便继续观察和巩固目前的实验结果。(14)英国科学家的这个实验结果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面对全球越来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污染问题,人类除了花大量资金用于污水净化外,在生物学上几乎束手无策。如今,人类终于第一次找到了拯救湖泊的好帮手鱼虫。(选自语文课外阅读九年级下册)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
14、么?_2. 从本文看,造成湖泊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3. 水质的“富营养化”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_4.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目的是_。5. 阅读本文,依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我们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湖泊? _沙尘暴还是尘暴沙尘暴是个由来已久的事物。“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入黄天”,“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这些形象的诗句以及这种看待风沙的观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所以一旦出现强烈的沙尘天气,大家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沙尘暴来了。 2006年4月16日下午,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又一次降临北京地区。第二天清早,人们发现嫩绿的柳叶
15、全被浮尘覆盖,黄色的天空中弥漫着浓重的土腥味,真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两天之内,北京共降下33万吨浮尘。昏天黑地的气象刺痛了北京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心,更激刺了新闻记者敏感的神经。于是,一批批记者来到河北省怀来县的一片名叫“天漠”的沙漠。他们拍照片、拍录相,急切而郑重地告知北京民众:沙漠距离北京已经很近很近,离天安门的直线距离不到80千米,防沙治沙已迫在眉睫。 然而,北京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头果真是沙漠吗?非也。 “4.16尘暴”还引起北京一些科学家的深思:我国斥巨资自1978年启动的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何不见效果呢?我们治理沙尘暴的理论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对
16、头?方法是否恰当?同时,有的专家还对4.16降尘做了粒度分析。通过检测,他们得到了令人意外的结果:降尘中所含小于0.074毫米的粉尘物质占96%以上。这一结果普通人不甚了了,但专家却做出了北京4.16沙尘暴实质上是尘暴,而不是沙尘暴的结论。 为什么仅凭这一结果就可以做出新的结论,从而否定我们的固有观念呢? 地质科学告诉我们,砾、沙、尘和粘土都有截然不同的尺寸规定性:直径大于4.76毫米的叫砾,4.760.074毫米之间的是沙,0.074毫米以下的是尘。由于直径大小和重量的不同,它们在空气(“风”就是运动中的空气)中各自的表现也截然不同。 风是吹不动砾石的,风只能把沙和尘吹走。没有了沙和尘的地方
17、,是戈壁滩。 风能吹起沙,但扬起的高度有限。沙在空中下降的速度一般为每秒1米,比乒乓球落地的速度还要快。他们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不长,离开地面后又会很快回落到地面。所以,强风搬运沙粒,高度不过数米,距离一般不超过数米或数十米。活动沙丘沿地面移动的距离每年不过几米。 风作用于尘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由于尘的体积小、重量轻,稍有“风吹草动”,尘埃就会从地面浮起。又由此原因,尘埃颗粒会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实际的数据表明:尘可以飞到万米以上的高空,可以飞至数百、数千千米之外。 有了这些基本常识,我们自己都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长城以外的沙(包括“天漠”的沙漠)在短期内(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内)是不可能刮到北京
18、来的。长城以外被风带到北京等地的只能是“尘”而不是“沙”。“沙尘暴”席卷北京的认识是不对的。当然,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不能怪罪于记者。不是记者不懂科学,而是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科学的东西其实并不科学,他们没有把沙和尘仔细地区分开来。 但不论是沙尘暴还是尘暴,我们都应注意防范,并想办法减少出现的次数,直至它们完全消失。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2、 为什么说2006年4月16日袭击北京的是“尘暴”而不是“沙尘暴”?_3、 第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4、 本文是按照_顺序进行说明的.。5、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风能吹起沙,但扬起的高度有限。沙在空中下降的速度一般为每秒1米,比乒乓球落地的速度还要快。6、 加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语境,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7、 随着环境的恶化,保护环境也成了人们的心声,请结合文意拟一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要求语言简洁,有创意。(2分)【精品文档】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