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6045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5、 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 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

2、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8、 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9、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10、牵张反射:有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1、 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

3、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12、 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静

4、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14、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动力性收缩(等动收缩、离心收缩、向心收缩)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15、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该人的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力量/体重。16、快肌(白肌):有氧能力低、无氧能力高、毛细血管密度低、收缩时间快、收缩力量大、运动模式速度类、非耐力运动员、疲劳快。17、慢肌(红肌):有氧能力

5、高、无氧能力低、毛细血管密度高、收缩时间慢、收缩力量小、运动模式耐力类、耐力运动员、疲劳慢。18、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含纤维球蛋白)组成。血清不含纤维球蛋18、血红蛋白的功能Hb: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红细胞携带氧和二氧化碳是靠红细胞内的Hb来完成,与亚铁结合 生成氧合血红蛋白,该现象称氧合作用,反之就是氧离作用。19、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20、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平均值为7.4,最大能力范围6.9-7.8。

6、21、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解离出CO2的毫升数来见解表示的,正常约50-70。22、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自动产生收缩和兴奋的特性)、传导性(传导兴奋的能力)、兴奋性(对刺激产生反映的能力)和收缩性。前三都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故称电生理特性;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23、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24、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

7、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A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B心肌收缩力,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也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没搏输出量的主要原因之一;C静脉回流量,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前提;D神经调节;E体液调节。25、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6、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收缩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舒张压。27、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

8、与血管容量的关系。28、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正比);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血流增加);肌肉变化时动脉血压的变化。29、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窦性心动徐缓;运动性心脏增大;心血管机能改善。30、 外呼吸: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 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1、 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实现的气体交换(又叫组织换气)。32、 胸内压指的是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为负压的主要作用有:能够牵拉肺呈扩张状态,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能够对位于

9、胸膜腔内的心脏(心包膜也是胸膜的延续)和大静脉的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33、 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34、 肺通气机能的指标:肺活量、连续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35、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 36、影响换气的因素:分压差的大小、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呼吸膜、通气/血液比值、局部器官血流量。37、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是:血液中P 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使Hb对氧气的亲和力下降,气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反之,血液中P二氧化碳下降、pH值升高、体温降低和2,3-二磷酸甘油酸的减少,使

10、Hb对氧气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氧气。38、 胃所吸收的食物也很少,只吸收洒精和少量水分,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的水和90的钠离子及录离子。 39、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其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好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好低限度的能量。23分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问答题:1、试述神经

11、调节、体液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答: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有实现的生理机能的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写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是通过体液运输来实现的。反馈控制系统是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特点: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而反馈调节系统

12、具有双向性。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可兴奋的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3、等张收缩:又称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4、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问答题:1、用“离子学说”说明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答:“离子学说”说明(1)静息时,膜内(K)膜外(K),膜对K又有一定的通透性,K顺着浓度差往膜外扩散,而A不能通过,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2)由于K扩散在膜外形成正电场,它将阻止K的继续外流,当电场力与浓度差形成的推动力达到动态水平衡时,K的静移动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就是静息

13、电位。2、试述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答:(1)运动神经冲动肌膜峰电位肌质网终池释放CaCa与原宁蛋白结合消除原肌蛋白的抑制作用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ATP酶活性被激活ATP分解能粗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2)兴奋后Ca被送回终池原肌蛋白与Ca解离原肌凝蛋白又产生抑制作用肌肉舒张第二章 血液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2、内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3、自稳态:由于人体内的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的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称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或自稳态。4、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

14、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问答题:1、血液主要有哪些机能?答:(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2)运输作用(3)调节作用(4)防御和保护作用2、试述血液维持酸碱平衡的机制。 答:血液中的血浆PH值经常维持相对恒定,之所以能维持恒定,是由于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血液中还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称缓冲对,统称为缓冲系统。血浆中组要缓冲对有:NaHCO (碳酸氢钠)/H CO(碳酸):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HPO(磷酸氢钠)/NaHPO(磷酸二氢钠)。细胞中的主要缓冲对有:KHCO(碳酸氢钾)/ HCO(碳酸);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蛋白钾盐/氧合血红

15、蛋白;KHPO(磷酸氢二钾)/ KHPO(磷酸二氢钾)。 NaHCO (碳酸氢钠)/HCO(碳酸)这对缓冲对最为重要,其比值为20:1 食入酸:HL+NaCO NaL+CO+HO 食入碱:OH+HCO H CO+ HO第三章 循环1、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2、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3、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问答题:1、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合每搏输出量的,而每搏输出量有决定于心肌的收缩力合静脉回流量。(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新路加快和每

16、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2)心肌收缩力 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也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3)静脉回流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1)心脏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3、长期运动训练队心血管系统产生哪些影响? 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合调节能力长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窦性心动徐缓 运动训

17、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是的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被称为窦性心动徐缓。2)运动性心脏增大 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量强,心力贮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因此,运动型心脏增大是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3)心血管机能改善 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的贮存,释放合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力增加。 第四章 呼吸1、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在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2、氧容量:1克Hb可结合1.341.36ml的氧气,每1

18、00ml血液中Hb与氧气结合最大(约1920ml)。问答题:1、胸内负压式怎样形成的?其生理意义如何?答:胸内压指的是胸内膜内的压力,测定发现,胸内压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为负压。形成原因如下: 1)出生后由于胸腔的发育与扩张较肺快速,肺处于被动牵张状态。2)肺组织纯在弹性回编力公式:胸内压=肺内压(或大气压)肺回缩力 生理意义:1)使肺保持扩张状态,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2)能够对位于胸膜腔内的心脏合大静脉的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2、何谓肺牵张反射?试述其反射过程及意义。答: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过程:吸气时,肺扩张牵拉感受器引起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

19、纤维传入延髓吸气中枢,从而使吸气中枢产生抑制作用,终止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牵拉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解除了对吸气中枢的抑制,吸气中枢再次兴奋,产生吸气,从而又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周期。 意义:在于维系呼吸的节律性,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延髓的吸气中枢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合深度。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1、氧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2、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问答题:1、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人体体温有何变化?如何调节?2、试述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答: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有三种

20、不同的能源供给,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合氧化能系统。肌肉在运动那个中ATP直接分解供能,为维持ATP 水平,保持能量的连续性供应,CP在肌酸激酶作用下,再合成ATP。CP在肌肉中贮存量很少,约1517mmol/kg温肌,其维持时间为68秒。酵解能一般认为,在极量强度晕的开始阶段,该系统即可参与供能,在运动30秒左右供能速率达最大,其输出功率可达5.2mmolATP/kg/s维持运动时间钟。氧化能系统,糖类脂肪合蛋白质在氧供充分时,可以氧化分解提供大量的能量。该能源系统以糖合脂肪为主,尽管其供能的最大输出功率仅达酵解能系统的二分之一,但其贮备量丰富,维持运动时间长(糖类可达12小时,脂肪可达

21、更长时间)。成为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 第六章 肾脏的排泄排泄:把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问答题:1、肾脏是怎样调节水平衡的?答:肾脏通过两种途径调节水平衡的。1、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当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素激素,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使尿量减少。而大量饮水时则相反。2、当饮水量增多时,循环血量会升高刺激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兴奋,时抗利尿素分泌减小而使尿量减小。 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问答题:1、试

22、述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以及调节。答:甲状腺的生理作用有: 1、大剂量甲状腺激素对糖在小肠内的吸收和肝糖原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2、甲状腺素除对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外,还对腺垂体分泌生长素有促进作用 3、甲状腺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甲状腺可使心搏加快,加强新输出量增大,外周血管扩张。调节机制: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大脑皮质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甲状腺素2、胰岛素有何生理功能? 答:1对糖的代谢, 溶化 吸收 3 脂肪、氨基酸淀粉 葡萄糖 血糖 2 氧化分解 糖原1 1)促进肝糖原的合成2)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3)促进糖转化变成脂肪,氨基酸2、促进脂肪道的合成,抑制脂肪的水解3、

23、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合成蛋白质,促进机体生长。第八章 感觉与神经机能1、前庭机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2、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3、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4、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5、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问答题:1、试述椭圆囊、球囊的适宜刺激及作用机制。 答:椭圆囊球囊的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 作用机制:头部位置改变,由于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使石

24、膜与毛细胞之间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牵拉毛细胞使毛细胞兴奋,兴奋通过前庭神经传到前庭神经核,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同时兴奋传入丘脑,丘脑再传到大脑皮质,使头部产生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然而当人体做直线运动的开始、停止或突然变速使,耳石膜直线加速或减速度的惯性而发生位置偏移,使毛细胞的纤毛弯曲,兴奋通过反射活动调整骨骼肌的张力,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并有冲动经丘脑传入大脑皮质感觉区,使身体产生在空间的位置及变速的感觉。2、试述状态反射的生理规律及举例说明其在运动中的应用。 答:状态反射是头部合空间位置 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一 其生理规律为:1)猫状反射规律:头向一侧扭转

25、,下刻页所指的一侧的申肌肌紧张加强,对侧伸肌紧张减弱。人类状态反射规律,头部后仰:背部四肢伸肌紧张性加强;2)头部前倾背部四肢伸肌紧张性下降。 二 生理意义:1)使身体重心不致超过出支撑面,维持身体平衡 2)便于人体向着头部转动的方向进行移动,例如:1、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是两臂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短跑运动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1. 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 2. 除了最大摄氧量以外,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 )3. 专项运

26、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很好,所以不需要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只需要制定竞技运动处方。( )4. 继发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 )5. 减肥运动处方主要考虑能否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心肺功能提高等良好的运动效果,而不应该考虑参加者的兴趣。( )6. 常用肥胖诊断指标有很多,其中体质指数(BMI)是体重(kg)/身高(cm)。( )7.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 )8. 在评定训练效果时,用“基础心率”较“安静心率”更为客观有效。( )9. 运动负荷越大,越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10. EPO是由血细胞

27、分泌的一种物质,具有增强耐力的作用。( )11.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这句话不正确。( )12. 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生理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中发展提高。( )13. 一般认为,同一个体在相同负荷练习后血乳酸升高或清除时间延长是运动疲劳的征象之一。( )14.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 )15. 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是由无氧代谢供能,不能坚持很长时间。( )16. 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只有在运动后才开始逐渐恢复。( )17. 训练效果会因空气污

28、染而消退,污染程度越严重消退越快。( )18. 体温的日节律与肌肉活动以及耗氧量等因素有关。( )19. 生物节律的存在揭示内环境的稳态呈现节律性的波动。( )20.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速度不均衡、波浪式增长的过程。( )21. 儿童少年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因而,心率较快,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22. 儿童少年肌肉发育尚不完善,表现为肌纤维较长。( )23. 更年期是卵巢机能已完全退化,其他生理功能也出现低落。( )24. 机体的体脂过低,可能导致月经失调。( )25. 妊娠期为维持母体和胎儿的内环境稳定,因此不应该进行体育运动。( )26.

29、 机体不同的器官其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 )27. 有氧运动可以明显增加老年人的体重。( )28. 健身运动对改善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29. 残障人与健全人相比,除受损害的功能存在残障外,其他生理功能完全正常。( )30. 残障是不可能完全复原身体缺陷,它对残障人会形成持久的心理损害。( )31. 在安装假肢后,残障人健侧肢体存在较明显的生理代偿性肥大更为明显。32. 改变饮食、运动和控制体重是控制高脂血症的基础步骤。( )33. 导致高血压发生危险因素中,遗传、年龄、种族和生活方式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因素。( )34. 不经常锻炼者比经常参加锻炼者有更强的胰岛素敏感性。

30、( )35动作协调性可以用于对运动技能进行操作结果的评价。()36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 )37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学新技术就越不容易。( )38身体素质水平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而与神经调节、肌肉工作时的供能以及和内脏器官的配合无关。( )39速度素质的自然增长高峰期出现迟于力量素质迟。( )40比赛规模越大,赛前机能反应越大,越临近比赛,机能反应也越明显。()41. 准备活动的效果主要决定于准备活动的强度和量,与正式运动之间的间隔时间长短无关。( )42. “极点”出现的迟早、反应强弱与运动强度有关,与训练水平无关。()43. 适宜的准备活动和良好的赛前状态都能推迟“极点”的出现。()44. 真稳定状态下运动是由有氧代谢供能,可维持很长时间。()【精品文档】第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