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试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孙西朝孙西朝(1967 ),男,河北威县人,教育技术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E mail:sunxichao.good1 刘爱国1 (1邢台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河北省邢台市泉北大街 邮编0540
2、01) 摘要当前地方高校推行应用性人才战略,信息素养教育成为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热点。该文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其课程标准。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course reformSunxichao liuaiguo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xingtaiHebei provinc
3、e QuanBeiDaJie xingtai citys Postal code:054001abstract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applied talents strateg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ecome a new round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hot spo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
4、du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tandard.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 ; Curriculum reform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
5、十二五”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100023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在一定阶段的任务,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从基础建设转向信息化人才培养,其目的是保证大学生为迎接信息化社会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因此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得到大家的关注。一、问题的提出1、推行2006-2020国家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世界的深刻变革。我国信息化战略明确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3。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的
6、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3。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和社会建设者,作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水平和程度将关乎我国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2、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落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1。教育部“质量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其中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
7、途径和方式。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创新精神以及道德情感都有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信息化社会人才的生存素养。3、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日显雏形,知识增长大大加快,信息传播与日俱增,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从而做出决策,缺乏信息素养将难以维系生存;第二适应教育改革,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需求,培养全面发展、创新能力
8、和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查找、评估、利用信息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落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益;第三满足自身需要,学生最终是要走进社会的,而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影响,信息化正在深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素养是21 世纪人们生存技能”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各种职业的需要;而不具备好的信息素养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滞后现象。从BASIC语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的一直强调计算机知识和
9、操作、应用软件掌握和简单编程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唯一统考过级的课程就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必须更新教学理念:(1)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专业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另外,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2)树立教与学的效率观,要求教师
10、要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教学效率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媒体,不仅指网络和多媒体,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和电视机等都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来看待,树立科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3)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但是不一定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一定的任务和课题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索,强调体验性的协作学习。(4)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共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通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
11、反思如“我的教学任务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要求才是有效的?”“有无更有效的教学途径?”等来优化教学。(5)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益。但是并不能说量化就是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效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习学业成就与教师教学表现。三、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目前各级各类高校普遍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而且是大学生必修的统考课程,定位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课程。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仍不会应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也没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没有就某个研究目的去上网搜集资料
12、的意识;许多学生不懂得网络搜索方法,不会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有效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有些高校大学生的恶作剧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工作。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要注重科技与人文并重:(1)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课程教学应在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2)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媒体,不仅指网络和多媒体,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和电视机等都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来看待,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施“
13、任务驱动”教学,基于专业课程学习的任务和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强调体验性、创造性的协作学习;(4)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发表给他人,与人共享。另外,社会信息化趋势催促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黎加厚)。信息化社会每位成员面临知识更新、职业更换以及创业发展等,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基本的生存素质,在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强调信息素养教育既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高校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四、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专业教育教学的整合(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科教学是
14、大学生专业教育的主渠道。这一层面的整合模式包括CAI、CMI、网络课程、校内闭路电视、卫星教学节目、数字电影、幻灯、扩音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主动、自觉、积极接受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的意识;学科教师要强调大学生利用信息技能拓展学科视野,延伸课堂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大学生成为专业学习的认知工具。(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学习活动是大学生消化、吸收、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整合模式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如果以往强调的是“学习信息技术”
15、,在此则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基础课中的信息技能作为教与学的互动中介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3)信息技术与专业实践的整合,专业实践是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是知识转换为成能力的必然步骤。强调专业实践是当前高校教学转型的标志。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活动课程的融合,它反映了融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点,又指明了在模拟环境、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一学习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整合,其结果是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实际问题和真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
16、学、学习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比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专业的综合学习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导论主要目的是本专业新生的入门教育,任务是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握建立本专业学习的启蒙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而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QQ可以随时、及时、即时的与他人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融合,利用QQ开展校际专业学习交流,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对本专业领域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参考文献1 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z.教高20071号文件.2007.1.202 张进良等,从美国信息素养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3(8):72-743 国务院办公厅.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z,2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