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地理图形综合判读-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285434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6 地理图形综合判读-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16 地理图形综合判读-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6 地理图形综合判读-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6 地理图形综合判读-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 2017 年高考题】 ( 2017新课标卷)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 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 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911 题。 图 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 -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 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 9 B 10 C 11 D 10 由

2、上题判断可知,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两曲线上下差异大,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 近 -16 ,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16 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 14 时左右,且寒冷期( 12 月至次年 2 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 -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

3、: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 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 14 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 16 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 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 90, 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 2017新课标卷)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

4、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 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7 D 8 C 9 A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 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 和成因。

5、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 ( 2017北京卷) 图 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 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35 题。 图 3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 5 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 35N 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 35N 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 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 “雪龙号 ”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 3

6、B 4 A 5 C 5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考点: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 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7、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5个节气;反映天气 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7 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2017江苏卷)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 60米的水库。图 5为 “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 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

8、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 9 A 10 B 【解析】 考点:等高线的综合判读。 【点睛】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 “口袋形 ”的洼地、小盆地。 【 2016 年高考题】 ( 2016海南卷) 下 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 9 月土壤水分含量( %)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 16-18 题。 16. 该固定沙丘 浅层土壤含水

9、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 月土壤含水量低 68 月土壤含水量高 A. B. C. D. 17. 6 8 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 A. B. C. D. 18. 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答案】 16.C 17.B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8.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 D。 考点:风沙地貌与生态保护。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

10、是看懂图中信息,理解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是指植物盖度 40或丘表有薄层粘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也不断发生变化。既可因遭受风蚀而改变形态,也可因接受风积而增高、扩大和延伸。因条件改变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固 定、半固定沙丘可转变为流动沙丘;反之亦然。 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它对交通、工农业建设威胁大。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的高度、风速及其变率、下垫面的状况等有关。 ( 2016浙江卷) 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 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

11、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 5、 6 题。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丁 【 答案】 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 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

12、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 2016上海卷) (四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 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答案】 7、 B 8、 C 【解析】 试题分

13、析: 考点:考查等高线图判读。 【名师点晴】等高线图判读,先看海拔高度,二看等高线分布特点,再看等高线弯曲变化方向。图示地区海拔高,等高线分布均匀,判断是山地梯田; 新月形沙丘、 .三角洲平原、滨海沙滩等高线与梯田不同。 判断地形的起伏,一看海拔,二看等高线弯曲方向。图示地区海拔西高东低,水渠流向河流;河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河流由北向南流。 ( 2016新课标卷) 图 1 所示山 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9 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

14、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7.B 8.C 9.D 【解析】 试题分析: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

15、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 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 D。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 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 7、 8

16、 小题可迎刃而解。第 9 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 2016新课标卷)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 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 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 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 911 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 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 9. D 10.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地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