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华侨中学 江琪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够掌握生物学知识,养成勇于探究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生物学核心素养
2、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一些思考。将生命观念渗透进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
3、际问题3。以“进化与适应观”为例:在教学中渗透进化与适应观,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种的产生、群落的演替、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理解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历程,从而形成科学的进化发展观。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优胜者不一定是最强的个体,而是最适应环境的个体。这些观点都能让学生积极应对生活,应对学习,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倍增的选择转向主动的适应,使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价值。第二、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4、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4。以“模型与建模”为例,在“有丝分裂”一节教学中,教师提供磁性教具,让学生主动建构有丝分裂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物理模型。学生通过展示模型,讨论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建构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染色单体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有丝分裂核心概念。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
5、,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5。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探究的过程就是在理性思维驱动下完成,一般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若论证错误,则需要重新“猜想与假设”。以“实验设计”为例,在实验“探索酶的最适温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先设计一组温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温度梯度比较小的细致实验。然后进一步提出,预实验的作用是什么?(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6、。)如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实验?(若出现峰值,在峰值左右浓度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进行实验;若不出现峰值,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至出现峰值,再重复前面的实验。)生物科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验性强,许多重要的发现都来源于实验,因此通过典型实验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发展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形成生命观念、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义务6。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
7、,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根据相关生物学知识找准着力点,因势利导渗透相关社会责任教育,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教授癌细胞知识时,教师要强调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去避免细胞的癌变,并将这种健康的理念实践和传播出去;在教授免疫知识时,要强调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及远离艾滋,但人们对待艾滋病人要与一般病人一样,要关爱他们,不能歧视他们。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许多健康知识 、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
8、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物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单纯取决于知识点的落实,在知能并重的前提下,教师更应将着力点放在关注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上,要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此外,还需要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提升理性思维、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与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赵占良.试论中学生物学的学科本质J.中学生物教学,2016,(1).郭琪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物实验创新趋势.中学生物教学,2017,(7):11-13.3467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6,(9).【精品文档】第 2 页